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去古代当夫子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魔女小妖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1 KB   上传时间:2021-04-15 19:02:51

  接下来几天,都是由李东陪着他去小岛上。后面谢辞渊又在系统商城里面兑换了两种果树, 一种他取名为月亮果树。那树上结出来的果子, 就跟弯弯的月亮一样, 剥开以后, 里面是一整块的淡黄色的果肉,酸甜多汁, 十分可口。

  666为了给他推销,特地拿了一个月亮果给谢辞渊尝过了,他确实挺喜欢这个滋味儿的。

  另一种叫做米果, 一年四季常开花,花谢之后结果。果子是如同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的圆形带壳的东西, 壳是褐色的, 将外面的壳去掉里面是白色的果肉, 淀粉含量极高, 生吃就一种淡淡的清香味儿, 煮熟之后的味道就跟米饭差不多。

  这东西对水土要求极高, 但是种活之后, 经济价值也是极高的。一个三口之家,若是门前种了这么一颗米果树,基本上就可以填饱肚子了。

  666探查过这座岛上的水土, 恰好就十分适合种植这种米果树。找了机会将这两种树种下去之后,谢辞渊去小岛上的频率便降低了许多。

  与此同时,辽东和隔壁郡连同的道路也在修建之中。王道成是个想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的官员,因此在给被征来修路的百姓待遇上,他是丝毫没有克扣的。

  刚开始修建的队伍需要磨合,又是从两头分别修起的,王郡守那边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不怎么熟练,因此修炼的速度很慢。不过后面就渐渐赶上进度了。

  不过,那些个壮丁们其实不太能理解他们的郡守非要花这个钱,修这么一条路做什么。他们住在村子里,一年到头进城的次数都有限。许多人更是一辈子都没有出过郡的,这条路修好了不也是浪费吗?

  有这银子,拿出来直接发给他们多好啊?这都够他们吃上好些天的大白馒头了!

  在休息之余,几个同乡坐在一起聊天,难以避免的就会说起这个事情。

  “你们说,这条路修好了,能有什么用啊?”

  “反正跟我们没啥关系,好在王大人是个好官,就算征我们来当壮丁,可该给的银钱也给了,该给的吃的也都没有克扣。”

  “就是,反正我现在觉得,在这边干的也挺好的。至于这路修起来到底有什么用处,跟我有啥关系?”

  旁边有几个是辽东郡来的技术人员,对于路面的修整和勘测,还有修路时候所需要进行的一些步骤等等,全都是他们来完成的。

  他们有些是山庄出来的人,有几个还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看看如今辽东的改变,他们都觉得修路绝对是有好处的。只看谢大人成了他们的郡守之后,所做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的,全都是对他们有利的。

  那么,将两郡之间的官道修好,这一定也是一件有利于黎民百姓的好事儿。

  听到这些人在这边谈论有关于这条路的话题,他们就忍不住想要上去插两句嘴。

  有两个人端着碗蹭了过去,问道:“老乡,在谈论啥呢?”

  “也没啥,就是这个路,修的没啥用吧?”

  “你这么想就不对了,这路怎么可能没有用呢?你想想,这路得修这么宽,还这么平整,走起来不得好走多了?关键是运货的马车,走这条路速度可快多了。”

  “那这个跟我们也还是没有什么关系啊。”

  “目光短浅了不是?现在没用,以后说不定就用到了呢?比如在你们这边卖不出去没有人要的东西,运到我们那里,说不定就十分好卖呢?”

  “我们能有啥可以卖的东西啊,能好好种地,吃饱肚子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他们是真心如此觉得的,田里面的产出能够一家人吃用,就已经很好了。

  不过这条路他们还是会好好修的。

  再有两个多月,差不多就能够完工了。

  辽东来的这些技术员也没有再跟他们多说什么,反正最后会有什么改变,他们总会亲身体验到的。他们辽东的人,一开始也觉得官府如此大力扶持当地的商贸,这跟他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可没有什么关系。

  可是几年下来,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正在一点点的被改变着。

  一些农民,也能够多种一些蔬菜,吃不完的就拿去市集上卖掉。因为商贸的发展,来市场上买东西的人变多了,他们拿去的那些农货,基本上每次都能够卖完。

  农闲的时候,如果想打工挣一点养家钱,也是非常容易的。

  从前他觉得没有什么用的措施,现在看来,还是郡守看的长远。

  短期来看,那是对商户们比较有利的措施和行为,可是长期来看,这真的能够影响到所有人。

  那么,郡守大人强力推行要跟他们合作修路,那也一定有着比较长远的好处。

  进入夏日,天一下子就热了起来,大靖朝中北部的许多地方,已经连续有一个月没有下雨了。不少农民瞧着这天气都在发愁。

  魏钰最近这几日也在愁眉不展的,他想,这大概就是他登基以来,上天给他的第一次考验吧。

  这几天,魏钰一直都在查看粮仓储备情况,也几乎每天都召见户部的官员,制定赈灾计划。一旦干旱真的严重,他们得保证这不会有太过严重的影响。

  一切都以稳定为前提。

  过了两天,倒是降了一些雨,不过接下来又是一阵干旱天。

  到了此时,就算粮食不绝收,欠收也几乎就是肯定的了。

  不过好在,因为红薯等作物的普及,现在大靖百姓的家里几乎都晒着红薯干,屯着玉米粉,因为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有,而且当主食也挺好吃的,所以家里粮食也存了一点下来。

  若当真有干旱,百姓们的心里,其实并没有那么慌张的。

  这大概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吧。

  中部地区的干旱,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朝廷也组织了赈灾,不过所花费的钱财和粮食,却比户部计算的要少许多。

  皇上对此也是感慨良多。当初在杨河村的时候,他也是见证过红薯的种植和成长的,那么一块东西,却能够拯救这么多的生命。

  一想到红薯,他便想起了如今还在辽东的谢辞渊,“最近,有辽东那边的折子吗?”

  “回皇上,没有。”

  不过等到今秋的时候,辽东那边的税收也就该收上来了,到时候从税收上也能看出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京城这些天同样十分忙碌,上次那些来打秋风的藩属国过来之后,很是见识了一番□□上国的美丽富饶。关键是,这边的许多东西,对于他们而言,都有大用处。

  而且,对于那些来这边的皇室中人来说,大靖的普通百姓都能够用的东西,他们皇室却都没有,这是一种耻辱。所以,像是玻璃、津砖等东西,就算没有别的大用处,他们皇室也必须采购。

  那些玻璃制品,一个个的更是美轮美奂,他们真的都想要。

  打从他们离开之后,陆陆续续便来了许多订单。

  没有在大靖占到便宜的他们十分气愤,回去的路上,几个藩属国的人都打算的特别好,表面上还是要恭敬一些,可是背地里怎么样就还是他们说了算。尤其是想要让他们掏银子买东西,那绝对不可能!没有占到大靖的便宜,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吃了大大的亏了,再让他们出银子,让大靖赚他们的钱,那会让他们心痛如绞的。

  可是,见识过那些东西的人,回去之后心里还是会想。

  果然,没过多久,大靖的工部和户部以及理藩院的人,都收到了不少藩属国的采购请求。尤其是玻璃和玻璃制品,是他们采购量最大的。

  魏钰一开始觉得,红薯这一类的东西,才是他们需要大量采购的,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个样子的。

  红薯、玉米、土豆乃至于棉花,这些都对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藩属国的皇室和精挑细选出来的使者,竟然都视若无睹?

  其实,倒是魏钰想差了。

  这种东西,他们当然也是想要弄回去种植的。可是他们的地方,种东西十分不易。既然是大靖有而他们没有的东西,那也许这东西本身就十分难种植吧。

  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还可以把东西引进过去。

  也有两个国家采购了红薯和玉米以及玉米粉,他们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可以填肚子的粮食,而且还比大米便宜许多,所以才会采买的。至于引进,他们没有想过。

  不过仅仅是玻璃津砖等东西,也足够魏钰大赚一笔了。

  看了户部统计出来的数量,魏钰十分高兴,说道:“从前我们还说他们是弹丸小国,穷山恶水,你看看,这不是挺有钱的吗?”

  一些从没有出去过,压根不知道别处是个什么情形的户部官员也惊呆了。

  以前还真是错过了许多发财的机会啊。一直抱怨国库不够丰盈,可现在看起来,是他们的思路被局限住了,想的还不够深远。

  今上虽然年纪不大,可这番胸襟,一看就是做大事儿的。

  大靖内部的这些东西,很多都已经饱和了。像是津砖,买不起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但是能买的起的人,也不可能年年都买啊。

  这东西,只要铺上了,就能管好多年。

  原本以为,这津砖的铺子,往后盈利就该少了呢,现在看起来,还是他们将商路拓的不够宽。古有丝绸之路,而现在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这些东西,往周边的一些国家倾销啊。

  藩属国的这么一番动作,倒是将许多人的思路都打开了。

  户部员外郎的妻子家中是皇商,借着女婿的关系,他们也搞到了玻璃的买卖代理权。如今更是将产业拓宽了,茶叶、丝绸、布匹、木料等等,全都有所涉猎。

  户部员外郎偶尔跟老丈人聚一聚的时候,也会听他说一说生意经。以前是他小瞧了那些藩属国,将海外的那大片市场视若无睹,现在看起来,那边分明就是大有可为啊。

  第二天,户部员外郎就在家里整理好了折子,给皇上递上去了。

  折子上,主要就是写了他们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往藩属国倾销的。他们既然不选择种植粮食,咱们大靖的粮食那么多,倒是可以每年划出一些卖给他们。我们还可以派遣官员前去他们那边考察,看看他们那个地方适合种植些什么东西。

  咱们如今的调味料、糖还有一些可以久放的吃食,都是需要原材料加工的。另外一些使用物品,也是需要原材料的。只需要给他们合适的价格,相信藩属国的国民们,会自觉的种植他们那边适合种植的而我们又需要的东西的。

  但吃穿用度这些,是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须品。当他们种植的粮食越来越少的时候,对咱们这个宗主国的依赖也就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创造利益的同时,还能够借此掌控他们。

  当然,想要做到这种程度,还需要慢慢的布局,或许看到成果的时间会挺长的。但是利润却是很快就可以看见的。

  魏钰一翻开折子,看到那洋洋洒洒的一大篇就不高兴,但耐着性子看完之后,他觉得说的十分有道理。如今他还留着藩属国没有将之撤掉,完全就是为了彰显大国风范。

  可实际上,这些个藩属国的存在,对于大靖而言,实在是鸡肋至极。

  对于边防,他们是毫无作用,有可能还会跟在那几个外疆的人后面,来捣乱。一天天的,只知道打秋风。现在,若真如这户部员外郎所说的这样,还能够创造一些价值出来,那还确实挺不错的。

  魏钰想了想,就将这个事情交给理藩院的人去做了。

  反正理藩院的官员,都是跟藩属国的人打交道的。平常一个个都闲的很,如今外派一下也无妨。

  等到朝廷的邸报发到辽东,已经是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这这段时间,谢辞渊的声望值涨的很快。因为大靖中部大旱的缘故,这要是放在以前,哪怕朝廷赈灾做的再好,这种规模的旱灾,也还是会饿死人,会有人逃难,会有流民,也会出现其他的一些诸如瘟疫之类的状况。

  不过今年,那几个灾区的百姓基本上都还算淡定。

  因为家里的余粮,省着点吃,撑到秋后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官府的赈灾粮食,他们真的不慌。不过,在吃着玉米糊糊的时候,还是会想起带来这一切的人。

  若是没有谢先生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发现了这些好东西,今年指不定要死多少人呢。

  尤其是那些受灾地方的百姓,有个别几户人家,偷偷摸摸的连谢辞渊的生祠都给建立起来了。就这一波,让谢辞渊一下子富裕起来,买那些树苗挥霍掉的声望值,一下子涨上来了,还超过不少。

  会有这样的结果,是谢辞渊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第140章 斟酌斟酌

  当看到朝廷的邸报的时候, 谢辞渊也被朝廷的这个举动给惊讶到了。

  邸报上就这些皇上对待藩属国的种种决定,同时派给理藩院的任务。

  待在这个世界这么久了,谢辞渊当然能够看的出来, 当今的掌权者都有那么些自大骄傲的情结。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足够富饶, 完全不认为弹丸小国,有什么开发研究的必要。

  唯一让他们觉得需要好好研究制定策略的, 还是那几个战力还不错的。

  自从丝绸之路以后,已经几乎没有主动的调研别国的大型活动了。这一次能够主动出击, 谢辞渊看到还是相当意外的。

  应该是朝廷从他们采购玻璃订单当中, 看到了巨大的利润, 只这一点就足够诱.惑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了。不过这样也确实挺好的, 双方的联系紧密之后,能够加强对国外的了解。

  那些藩属国每一年都会派遣时臣过来, 可以说他们对大靖的了解是每一年都在更新的。而这些年,理藩院如此清闲,大靖从上到下几乎都没有将藩属国放在眼里, 对于他们的了解,大部分都是从那些使臣口中了解到的。究竟是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还需要再斟酌斟酌。

  谢辞渊看完就将邸报收了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去古代当夫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