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去古代当夫子_分节阅读_第109节
小说作者:魔女小妖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1 KB   上传时间:2021-04-15 19:02:51

  关于各地的治安方面的工作, 皇上是下定决心去抓的。

  最上头的人将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时时关注, 下面的人也就不敢阳奉阴违了。

  因为力度很大, 京城中的风气, 一时之间也有了巨大的改善。百姓们当中, 甚至都流传起了夸今上乃是不世明君的歌谣。

  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京城的百姓们, 心里都十分自豪,他们喜欢这样的京城,这才是天子脚下应该有的范儿。

  第二年开春, 一座高大巍峨的藏书楼,就在辽东的东方矗立着。他的顶上一个圆珠, 不知道用了什么材料, 在夜晚月光的笼罩下, 熠熠生辉, 仿佛就是辽东人民的明珠。

  而在圆珠的上面, 则是一根细细的针, 据他们的谢先生说, 这叫做避雷针,是可以用来躲避天上的雷电的。这听起来就听不靠谱的,可是这话又是谢先生说的, 他们也不想去怀疑。

  接着,就有一些在山庄接收了一些教育的人,说了一些避雷针的原理,告诉他们,这东西做出来是有必要的,也是真的可以避雷的。

  也甭管听没听懂,比之一开始,倒是有不少人是真的相信了。

  藏书楼加建好之后,接下来要开始的,就是联系各地的文人大儒,前来参加仪式,并且邀请他们前来做一个演讲。

  正好谢立兰退下来了,谢辞渊原本也是想要邀请谢立兰过来的,只是被谢立兰拒绝了。谢立兰说,如今谢当苟和他这俩父子都在辽东为官,他再来这里,不合适。

  原本就是因为皇上的信任,才能让他们一家在辽东如此,皇上信任他们家,可他们家却不能肆意挥霍这种信任。谢辞渊听完之后,自然知道祖父这话是有道理的,闻言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谢当苟和谢辞渊都给谢立兰还有谢当检去了信,让他们联系一些大儒,邀请他们过来看看。

  以前,文人对于辽东这个地方是有偏见的。不少被贬谪过来的文人,别看他们在这边寄情山水,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可实际上,你让他们没事儿来这边,他们可没有一个人愿意的。

  所以这事儿,还得有个牵头的。

  谢立兰自己过去不合适,可是帮着儿子孙子牵牵线,劝说几个认识的老头子过去,这事儿他还是做得到的。甚至他还想着,得写一篇文章,寄到朝廷办的官报办去,若是朝廷的报纸刊登了这个事情,那这件事知道的人可就多了。

  他得先去联系人,等人联系好了,他就去写文章。

  先劝几个人去,去的人多了,分量也大了,其他人看到了就会主动去的。到时候,可就不是他们求着那些人去了,而是那些没有收到请帖的,到处想着办法弄请帖呢。

  谢立兰认识的文人多,他们门生不少,还有几个是他同年。他们当中有人作赋乃是一绝,有人画作传天下,也有人一手字写的价值千金。这些人,谢立兰联系之后,他们都答应前往辽东走一趟。

  如今前去辽东可不像是以前那样了,去那么一趟,一身的骨头都要被震的散架了。现在好了,通往那里的路被修的很好,还有产自杨河村那边的马车,坐上去可舒服了。基本上坐在车上,睡睡觉看看风景,没多少天,就到了地儿。

  关键是,他们也听说辽东发展的很好,那边的变化也很大。一些心里比较有想法的人,也能看出来一点面头,现在这世道,跟以前不大一样了。发展的快,变化也快,还有许多新的东西,他们得慢慢的去接受。唯有去那边看过了,感受过了,他们才能够改变心底里那些固有的想法。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看了万卷书,如今也要走这万里路。

  一些人是给谢立兰面子,他一说,他们便立刻答应了。还有一些人,是原本就打算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也都同意出去了。

  事情办的这么顺利,谢立兰也挺高兴的。孙子和儿子拜托他的事情,他给办的挺好。接着,他就去到自己的书房,给朝廷官报写起了文章。

  谢立兰的文章送过去,官报的负责人也不敢随意应对。这毕竟是老太傅,即便是皇上准了他辞官,可许多人心里都明白,皇上待他是不同的。

  他们研究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将明天的版面留出来一块,专门刊登谢立兰的文章。

  而且,他的文章写得,确实相当不错。

  文章就刊登在第二天的版面上,谢立兰还特地叫人买了一份报纸回来,他自己专门看了一下自己写的文章。铿锵有力,将辽东渲染的十分好,相信不少人看完之后,都会对那里有所好奇的。

  人一旦对一个地方产生了好奇心,又有这么个机会可以去那边交流,那些人哪里还能坐得住呢?

  况且,谢立兰那文章写的是真的十分有水平,他在文章里面,还稍微提了一下其他几位确定要去的几位大儒的名字。等到过两天,这报纸发送到其他地方,会有更多的读书人看到的。

  两个月之后,正是暮春时节,这次的交流会也真正的展开了。

  不少人在到了辽东之后,就去了郡守府拜访。谢当苟是真的没有想到,就这么一件事,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前来。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面孔,这些人有些在他小时候,还打过他的手心呢。

  “成叔,万叔,您二位怎么也来了?我心中真是惶恐。”

  “哈哈哈,一直都听说你们这辽东各种产业都搞的红红火火的,连带着隔壁两个郡这两年交上来的赋税,都比往年提高了不少。我们就是想要过来看看,我们家也有人在地方为官,也得过来看看,跟你取取经。”

  “不敢不敢。”

  “做的好就得夸,你们做的很好,我一路上过来,确实看到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有人问起他们,觉得现在的日子过的怎么样,他们都说,夸你是个好官呢。”

  “为官一方,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是啊,要是做官的人,人人都是你这样的想法,那咱们的老百姓,不愁没有好日子过。”

  几个跟谢当苟相熟的老先生,就在郡守府留宿下了,等着交流会开始。

第156章 目的达成

  在交流会开始前, 他们也在辽东城里面逛了不少地方。原本,谢当苟是打算好了,让郡守府的人带着他们去逛的, 实在是他们年纪都大了, 担心他们出事儿。

  可是他们几个都说,唯有自己去走过的路, 才是他们真正能够看到的真实。他的人带去看的,那还有可能是他们安排好的, 就想要让他们看到一片繁华的景象呢。

  听到这样的话, 谢当苟也就作罢了。

  左右城里现在的治安情况都还算不错, 他们即便是自己去转悠, 应该也出不了事儿,也就没有再管。

  他们将辽东城里大大小小的县城、主城包括几个农村都转悠过了, 还有渔村、海边也都去过了。这几天下来,他们也全部都在说,自己这算是长了见识了。

  他们所见到的农村, 跟他们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农村很不一样。这里的路很平整,主路是水泥的, 小路是青石板路, 家家户户后院都种植这几棵树。一看之下, 竟然全都是果树。

  他们来的时节差不多刚好, 柑橘刚刚上市, 还有不少人热情的要拿柑橘给他们尝尝呢。

  他和老万都尝过了, 这味儿可真甜。里面的水分也很足。单看那个头, 也很大。两人对视一眼,略微想了一下,便明白, 这个大概就是那传说中的嫁接的办法,弄出来的成果。

  确实神奇的很。

  京城如今也有好几个铺子再买辽东这片地区产的水果味的各种糕点和糖果,还有各种果酱。他们尝过了,倒是并不觉得滋味儿怎么样。

  可是家里的小孩子们,一个个的全都很喜欢这些东西。

  他们逛了好几天,回到郡守府,同谢当苟一块儿吃了饭。吃饭的时候,二人便说起了自己在辽东的见闻,将谢当苟夸得脸都红了。

  还说曾经跟谢当苟一起在京城当纨绔的那些人,要么家里倒了,他们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了,要么现在就成了京城里的老纨绔。每当有人在京城说起辽东的时候,那些人总是头一个不信的。

  谢当苟这人,还能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的?玩儿起来比谁都厉害,压根就是个喜欢享乐的。他能去辽东干活儿?还能将辽东治理的那么好?谁信哪!

  如果这是真的,那肯定也是谢家的人帮他了。

  原本,京城里面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谢家如今简在帝心,他们但凡想要扶持一个人,那还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现在,看到辽东这样的发展盛况,他们亲眼所见,确实十分震撼。

  辽东的繁华,比之京城那也是不差的。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都没有再出门,而是待在郡守府,开始写文章。他们答应了要过来,而且也答应了在交流会上给当地的学子们讲点儿什么。来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或许没有将这件事当成什么重要的事情,可是现在,他们觉得这是一件无比重要的,需要他们报以十万分的态度去做的事情。

  而这几天,得益于报纸的威力,全国各地的学子,都开始收拾东西,或独自一人,或三两结伴,有些是书院集体出行,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而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辽东。

  如今那么多先生大儒都在辽东,听说还说聊一些他们的心得体会,学子们也有自己崇拜的人,还有一些人,就是冲着谢辞渊去的,如今人又怎么可能不多呢?

  人一多起来,相关地方的经济立刻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衣食住行都是需要银两的,他们来到辽东之后,住店、吃饭,有些还会买一些辽东当地的特产,当地的商人和小商贩,都因为这个而大赚了一笔。

  终于,藏书楼开放了,而交流会也正式开始了。

  谢当苟当时也预留了很大一片地方给藏书楼的,就为了到时候用来开交流会又或者其他的什么讨论会。他本以为,这么大的地方,即便是应对这次的事件,那也足够的了。可是现在看起来,那还差得远了。

  谢辞渊他们人也到了,山庄还有几个人过来了。他们跟着山庄里面的人学习,也对读书感兴趣,他们是打算走科举的路子的,所以这次的盛会,谢辞渊也带着他们过来了。

  这会儿才刚刚开始,上面的主持人还在介绍来参加的人的头衔。

  基本上每介绍完一个人,下面的人都会热闹一番。由山庄的人带头,也响起了掌声。后来那些人似乎也发现了,这掌声好像很能够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所以就索性也跟着鼓掌了。

  这一场交流会一共持续了三天,邀请来的那些鸿儒们的讲话也非常的精彩。

  有人讲了自己辛苦读书,一路走过来的种种,一次来勉力现在的这些孩子们。他讲自己从前读书科举的时候,也有过落榜失意的时候,可是他没有因此而颓丧,最后走了出来,这才有了现在。

  也有人讲自己为人处世,这是一位智者一生的财富,如今愿意分享出来,听的人自然也有很多。甚至还有不少人,随身带着炭笔和纸,边听边将这些内容都记下来,以免自己忘记。

  还有人讲述着历史,讲前朝如何,将百姓生活如何,讲现在的百姓们又是如何的。

  也有人上去讲皇上下令弄的那些工程,当初反对的人有很多,可是现在,时间证明了皇上的坚持是对的。当初有那么多人都在说,这是劳民伤财的,全都是为了皇上的面子,压根就没有意义。可是现在,百姓安居,日子一天好过一天,那些人也终于闭嘴了。

  成老和万老,他们年纪大了,现在是退下来了。从前在朝廷里面当官,也是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上的。他们讲的,就是自己在辽东的所见所闻。

  置身在辽东的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也是廷尉他们的话,他们才恍然想起来,从前的辽东不是这样的。

  更为震撼的,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那些人,他们在听这些之前,完全想不到,辽东老百姓的生活,竟然已经如此富足了。

  交流会十分成功,当天色完全黑了,也还有人待在那边,没有离开。

  好多来的学生都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留在辽东。他们对辽东这个地方好奇,也对那一座藏书楼好奇。

  谢当苟也趁热打铁,趁着现在的功夫,决定将府学建立起来。

  府学的先生也都招到了,不少有举人功名的学子,都选择留下来,在府学教学,顺便去藏书楼看看书。虽然究竟是哪个是顺便谁也不清楚,但建藏书楼的目的确实是达成了。

第157章 最后祝福

  辽东如今已然成为整个大靖的明星之城, 现在提到那里,几乎都是向往羡慕的。

  就在这个时候,谢当苟终于接到了朝廷的调令, 将他从地方调到了中央, 被任命为工部尚书。这绝对是高升了!

  如今朝廷工部的官儿,可跟从前不一样了。

  从前的工部, 在六部衙门里面,属于最没有存在感的。如今可不一样的, 朝廷的各种工程, 各种建设, 包括城市的许多规划等等, 都跟工部绕不开。工部官员的身份和待遇,那也是水涨船高。

  谢当苟从辽东调到京城, 任工部尚书。他的哥哥谢当检,则已经做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这两个位置都被谢家人占据着, 朝臣们也上折子跟皇上据理力争过,奈何皇上不听啊。

  魏钰如今的想法又有些不一样了, 他充分放权给谢家, 就是想要看看, 按照谢辞渊的构想, 在他的有生之年里, 究竟能够将这个世界建设到什么程度。

  大靖如今已经空前繁华, 他就算现在去到地下见到列祖列宗, 他也能骄傲的说自己,无愧于这个姓氏,无愧于这个王朝。

  朝廷如今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下, 他知道谢辞渊还有很多的设想,这是他们未曾在辽东施行的。如今将谢当苟调来京城,放入工部,也完全可以尽情的施展。

  辽东那边的继任者,叫庞海,跟谢当检是同一届的进士,如今被派去了辽东。另外,辽东的有一个县刚好也缺个县令,就将谢东给派了过去。

  看皇上这安排,怕也是有意的。

  辽东的守军跟成王的军队一直都是分开的。但是因为有成王在,辽东守军从五万人马,减员到如今的两万人马,将军的官衔也跟着低了一些。谢辞渊递上了辞呈,并且向皇上推荐了秦万,皇上也同意了。

  如今辽东的郡守随便变了,但格局暂时还是没有变的。

  卸任之后,谢辞渊身上还有爵位,他留在辽东,目前就待在岛上,偶尔也去山庄上看一看。

  谢东来上任的时候,还来岛上拜见过谢辞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1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去古代当夫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