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去古代当夫子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魔女小妖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1 KB   上传时间:2021-04-15 19:02:51

  他当然知道谢状元是个好人。

  第二天,谢东起的很早,他娘也很早就帮他将东西收拾妥当了。在去学堂的路上,谢东也想了很多,想过在学堂里面,夫子会不会区别对待他和其他人,那些同窗们会不会还想要欺负他?

  越是想这些,他的心里就越是忐忑。

  可是当他在学堂里面看到谢辞渊的身影之后,心里的那一丝害怕,便消失无踪了。

  在学堂门口,他冲着谢辞渊笑了笑。

  “谢先生,您怎么会来这里?”

  他当然不会认为,谢辞渊是为了他才来的。

  谢辞渊说道:“我过来看看。”

  谢东和谢春山都是系统认为可以收为弟子的人,谢辞渊却还想要再看一看。这个时代跟他生活的现代不同,这里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若当真收了徒弟,那可是要负责人的。

  万一徒弟犯了事儿,皇帝若是想起来还有你这么一个先生,想要连坐也是可以的。

  所以在收弟子的时候,他们总是格外的谨慎。

  学堂里面收拾的很干净,不过来上学的孩子,并没有谢辞渊想象中的那么多。

  学堂里面总共只有两位夫子,一个是外头请来的秀才,给孩子们开蒙足够了。还有一位乃是本村的秀才,考中秀才之后,又去考了两次,都落榜了,便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索性就放弃了。

  村子里那位秀才姓黄,年纪瞧着四十几许,此时正是他休息的时候,谢辞渊便走了上去。

  黄秀才朝着谢辞渊拱了拱手,虽说他在科举一途上没有什么出息,可是看到状元爷,也还是打从心眼儿敬佩的。

  “谢公子,不知道您今日来学堂是为了何事?”

  村长昨晚上就同他说了谢东的事儿,黄秀才便以为谢辞渊今日又是为了谢东而来。

  谢辞渊笑了笑,问道:“黄先生,我之前就听说,咱们村子是向学之风最浓厚的,只如今我在学堂看了看,来上学的孩童,似乎也没有那么多。”

  村子的孩童远不止这么几个。

  黄秀才说道:“跟其他村子比起来,我们村算是好的了。只是,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都已经能够为家里做不少事情了。像是喂鸡喂鸭,打猪草,做饭洗衣服这些。况且,这么多年下来,真正学有所成的人,也没有几个,久而久之,便有许多人不愿意学了。”

  科举本就是一道难上加难的路子,每三年才录取那么几个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能够考中的,少之又少。

  许多人家是被谢家的一朝翻身,改换门庭的荣耀给迷了眼。

  可是长时间看不到希望之后,他们便还是会着眼前的利益。

  稍微想想,谢辞渊便想通了。

  他又问道:“按理来说,我们村还算比较富裕。应该也有人家愿意送女孩子来读书的吧?只是,我今儿个在这里,可没有见到一个女孩子。”

  黄秀才不懂谢辞渊怎么都是问这些问题,不过这些也都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原先也确实是有女孩子来念书的,只是后来有一回县令来咱们村巡查,见咱们村有女孩子读书,便不高兴起来。之后,就渐渐的少了。”

  县令是个迂腐之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他自己的女儿,都不曾教她们认字,只要他们相夫教子便好。

  谢辞渊眉头皱了皱。

  “在京城,尤其是官宦人家,女子若是不认字儿不识礼,便找不到什么好人家。怎么到了这儿,倒是反着来了?”

  黄秀才也觉得县令做的不对,可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如今听谢辞渊提起京城,他便好奇起来,问道:“京城竟是如此的风气吗?”

  “其实,这也是有道理的。你想想,平日里孩子都是交给女子教养吧?若是女子不识字不识礼,她又拿什么去教养孩子呢?所谓言传身教,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学习他平日里接触的最多的人。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绝不是他的父亲。”

  “您这么说,确实也有道理。”

  “唉。”

  “不过现在好多人家连送儿子读书都不大愿意了,何况是女儿呢?在许多人眼中,儿子总是比女儿金贵的。”

  谢辞渊也跟着点点头。

  这种偏见,即便是到了现代,也不曾完全消除。

  他应该还会在这个村子逗留很久,若是能够给村子带去一些改变,其实也未尝不可啊。

  谢辞渊辞别了黄秀才,回去之后就在想事情。

  系统给谢辞渊展现出来的东西其实并不多,但从中已经足够让他窥见其神奇。里面的一项项技术、发明拿出来,是完全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的进程的。

  可是时代的发展,若有人为的干预,那最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奔去,谢辞渊也不可估量。

  正在此时,谢辞渊收到了京城老爷子的来信。

  信里表达了一位老人对自己最为喜爱和最令他骄傲的孙子的关切之意,用词酌句可谓是字字斟酌,偏偏又在极其隐晦的询问谢辞渊,如今可有走出阴影。

  人生的意义绝不至于官场。

  有人寄情山水,成为诗画大家。有人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天下有那么多可做之事,一时找不到目标并没有什么,若一辈子郁郁,便是懦夫行为。

  老爷子用词软切,但意思也是这么个意思。

  谢辞渊笑了笑。

  心也跟着痛了痛。

  这大概是原主留下的情绪。

  谢辞渊将信叠好,放入怀中,“桃李满天下,想来也是一件让人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他又取出信纸,铺展开来,开始给老爷子回信。

第006章 摸索经验

  信写好之后,就交给了阿明,让他送去驿站。

  谢辞渊等回信的日子,就一直在村子里闲逛,偶尔也会着人打听一下那位县令的事情。主要还是想要瞧一瞧百姓们对于那位县令的观感,究竟如何。

  不过杨河村的百姓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们杨河村,算是跟县令打交道打的比较多的一个村子了,可他们没事儿也不会跟县令有所交集。听到的答案无非就是:挺好的,人不错,还挺清廉的……

  再具体一点儿的评价,完全听不到。

  在乡村的日子,过的自在随心,却也飞快,很快就入了秋。

  入秋之后,白日里虽还是热的不行,可晚上已经很是两块,睡觉可算是舒服多了。也终于在入秋的第二天,谢辞渊收到了祖父的回信。

  谢辞渊写回去的信里,一是告诉老爷子自己已经走出来了,不会再想不开,请家里人不要担心他。二就是询问老爷子,若有那么一件事物,可以取代人工,织出很多布,很多人会失去生存的手段,却也有更多的人买到廉价的布匹,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儿?若有很多事情都能够以机器取代人工,未来又会有什么后果。

  对于这一段问话,老爷子回答的明显谨慎的许多。

  他也不知道孙子想要做什么,只在信中说道:好事还是坏事,取决于你想要的是什么。想要名利还是为民为谋利。若当真有你说的这种机器,那么我相信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老爷子还在信中坦言,他知道孙子这么问,一定是有了了不起的机缘,他相信自己的孙子,会找到最折中的路,做出最好的选择。不管他将来想要做什么,家族都是他最后的港湾。

  看到这些,谢辞渊的心里确实是感动的。

  他想要做的事情,也许会万人敬仰,也许会因为挡了一些人的发财路而被那些人记恨在心,他可能会荣耀加身,但也可能会为人诟病,不管如何,他知道,自己将来所要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

  在这个孤独的世界,家人不是他的家人,朋友不是他的朋友,做一些事情,他其实不甚心安。如果看到老爷子笃定的话语,谢辞渊心中忽然就安定了下来。

  因为他明白,将来有一日,即便老爷子知道了他内里是个怎么样的人,也不会放弃他。

  有了后盾,不管做什么,心里总是有许多底气的。

  原主抑郁而终,但谢辞渊其实是有些羡慕他的。

  家里人固然会有些私心里的小打算,可他们也都是真心的互相团结的。彼此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用担心被背刺一刀。

  谢辞渊将信又细细的看了一遍,而后笑着收了起来。

  信里还附了一篇关于青山县县令的介绍,这县令倒也算得上是个清官,是个正经想要为民谋福利的,可是在某些方面,又实在是让人看不懂,很多时候,甚至能做出让人恼火的事情。

  他信奉女子要三从四德,对别人家的女儿是那种态度,对自己的女儿也同样。

  曾经因为他的小女儿跟在摊贩上买头花,多说了几句,多问了几句话,多笑了两下,回去便饿了他女儿整整三天。那时候,他那小女儿才七岁。

  陈广升原本也是在京城为官的,可是因为他做出来的种种事情,叫京城的那些人实在是瞧不惯他,御史更是看着他,一瞧他有哪里做的不对,就参他。

  皇帝也被此人弄的烦不胜烦,最终就将人贬谪到了青山县,成了此地的县令。

  谢辞渊猛地想起了他那个历史线出现的一个人物——海瑞。

  看完信之后,他就将信收了起来。后来想到里面他跟老爷子谈论的这些东西,细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将信烧掉。毕竟,里面的只言片语若是落在谢家政敌手中,断章取义一番,有可能会给家中惹不少麻烦。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谢辞渊每日都去学堂坐一会儿,看看学堂的先生们是如何教学生的。他以后要收弟子,是不是也得这么教?

  之乎者也来一套,先诵读再抄写,最后自然而然的也就会背了。

  至于意思,现在的先生们讲求的就是一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读书是讲求天分的。

  谢辞渊回忆了一下原身的记忆,发现原身从小进学,并不是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他也会读书读很多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会有先生或者家中长辈释义,而且他看的书,几乎每一本上面都有注解,学起来自然也就比寒门学子快了许多。

  难怪寒门难出天才,而受到追捧的,多是世家子弟。

  他们受教育的方式不一样,学的教材不一样,学习的氛围也不一样。

  何其不公,但这在这个时代乃是常态,谁也无法改变的常态。

  谢辞渊想到了他之前看清朝皇子们读书,三四点就起床,读一百遍,抄一百遍……可真是……有点惨。

  在连续去了学堂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谢辞渊就不去了,转而去了县学。县学里面的学生都是考过了童生试,能够正式自称自己为学生的,他们的学习方法虽然也较为死板,但跟启蒙却也有区别。

  且县学里面不光有八股、词赋、五经等等,还有算学、农学等课程,这倒是让谢辞渊开了些眼界。刻板印象中,他以为科举考策论和八股,所以学子们也只学这些呢。

  另外在中州府还有一座名扬天下,为诸多学子向往的钟鹿书院,在京城,你若要问想要走科举路线的世家弟子想要去哪家书院,得到的答案,不是国子监,就是钟鹿书院。

  谢辞渊决定,过几天就去钟鹿书院拜访一下。

  既然决定要收弟子,总不好误人子弟的。

  他本身就有原身进学的记忆,再观察观察其他书院教课的方法,之后才能收学生来着。

  谢辞渊在县学的时候,倒也有人邀请他在县学授课。毕竟是状元,名头还是很响亮的。县学里面也有即将要参加县试或者乡试的学生,就算谢辞渊不会授课,传授一些考试的经验,也足够叫人受用无穷了。

  因此谢辞渊在县学里面,可比他自己想象的,要受欢迎的多。

  他在县令待了十来天,每天都有教授、学生,甚至于学官前来试探他的想法。

  回去的路上,阿明问道:“少爷,您是想要去学馆教学生了吗?这样也挺好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去古代当夫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