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谢述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67 KB   上传时间:2021-09-05 20:43:13

  “对啊!”

  “斜拉桥肯定不行。”

  “五百多米的桥墩,和山一样高?”

  上了年龄的,性格都比较沉稳,考虑的问题更多更杂,而年轻人们则多的是对这座修建在天上的桥感兴趣。

  如果能建成,这将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孙力一愣,“不用斜拉桥?”

  苏擎点头,道,“用悬索桥!”

  谢雁来到这个世界,修建的第一座桥——其实也算是悬索桥的一种,或者说直白一点,吊桥。

  斜拉桥是通过桥塔延伸出去的钢索,拉住桥面,形成三角形。

  而悬索桥,则是用悬索支撑整个桥面的桥。

  正如当年的[小鬼崖吊桥]——古代的华国人最早开始利用绳索、藤蔓吊起桥面,但这种吊桥,只能让行人通过,无法通车,桥面很窄,踩上去还会摇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材料的进步,悬索桥也开始了高速的发展。

  从一开始几十米,踩上去摇摇晃晃的吊桥,变成了现在跨度百米、千米的现代悬索桥。

  悬索桥技术最早开始运用的是利国,不可否认的是,十八世纪的利国,在桥梁等各个方面,都拥有着领先的技术,随后,欧洲和日国也开始赶追。

  他们所修建的悬索桥,主跨度在两百多米到五百多米之间。

  几年前,日国的海峡上修起了一座跨度九百六十米的悬索桥,这个跨径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华国的悬索桥发展则来的更晚,在八十年代后,华国才开始研究大跨径悬索桥,真正的动工尝试和井喷式地发展,是近十年才开始的。

  但起步晚,不代表速度慢。

  方斯闻将相关资料拿出来,“前几年在长江上的几座悬索桥,也有主跨三四百米的,也有八九百米的。”

  修桥,不是越长越好。

  江面、河谷、断崖,需要他们修多长,就多长!

  也就是说,以现在华国的技术和能力,虽然还有很多问题和难题没有解决,但已经可以尝试挑战大跨径的悬索桥。

  长江是华国最重要的河流,这些年在江面上,无数座跨江大桥如雨后春笋,悬索桥的技术,也因此一路突飞猛进。

  “跨江、跨海,都可以用悬索桥,那么跨山,跨云,也可以!”

  苏擎说,“如果采取悬索桥的方案,主跨大概在九百米左右,加上两侧的引桥,总长一千多米。而桥塔也只需要两个,落在两座大山的山顶!”

  桥塔落在山顶,桥身穿过云雾。

  行驶在上面的车辆,可以看见车窗外的云海,看见日出日落,看见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光将这里的轻云染成暖金色,又看见云团自己蔓延出清灰的外衣。

  看见银河在头顶流淌,看见沉云在脚下翻滚。

  干活很累,但是做梦很香。

  苏擎三人描绘的未来,让屋里的人都好像自己看见了未来那座仙境中的梦幻云桥。

  “干!”

  “不就是悬索桥吗!冲就完事了!”

  “对,有什么修不出来的,长江上能修,天上就不能修?”

  “悬索桥千米不是问题,人心齐,泰山移!”

  孙力也是有经验的人,他知道除了美好的未来,他们现在拥有的更多是现实的难题,“悬索桥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

  谢雁一笑,“我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吗?”

  决定了!

  在山顶修一座世界最高的悬索桥!

  这个方案,由公规院负责设计,省内高速建设指挥部担纲建设,对外进行招标,中标公司负责施工建设。

  但与此同时,三人也真正开始面临这个难题。

  他们要在三个月内将方案拿出来。

  问题太多,需要提前做的实验也很多。

  方斯闻负责应对的是常见问题——桥塔混凝土裂缝。

  苏擎则要和长江科研所的人一起完成有关隧道锚的实验。

  先说裂缝问题。

  之前加国的世界第一桥(曾经的)就是因为裂缝问题,出了大问题,虽然悬索桥和斜拉桥不一样,但在用刀混凝土的地方,依然要考虑裂缝问题。

  落谷河这里的环境和长江上不同,这里的气候多变,湿度极大,而悬索桥的承台和塔座,都是由混凝土构成的。

  一旦水化热温身高,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而这里多变的气候,强烈的山风,昼夜温差太大等等问题,都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当年林铸江飞加国,把安娜岛桥身上上百条裂缝都拍了下来,一条条记录,一条条分类,分出四种裂缝,找到裂缝产生的原因,然后再逐一解决。

  从大的分类上来看,裂缝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外力引起的,另一种则是因为材料的原因——比如温度和混凝土收缩。

  外力问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材料问题,就需要进行试验,找到最佳的混凝土成分配比,确定其内部的拉应力。

  方斯闻在试验和数据计算上的天赋不能说好,只能说好到家了,“经过实验,已经得到了我们需要的数据,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解决方法,两个方法同时进行。”

  他讲完自己的实验,道,“第一,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和养护,实时监测它的变化,第二,从材料的配比上,选择最合适的配比。”

  即便是完成了实验,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还要进行实时的监控。

  他说完了,下一个,是苏擎负责的内容。

  “锚啶。”

  “落谷河两侧的山体为灰色薄层致密灰岩……”

  大桥的主缆绳会产生巨大的拉力,从而让隧道锚部有产生移位和变形的影响。

  “我和科研院的人在附近找了地质条件差不多的地方,进行一比十二的实验。”

  苏擎把实验资料,厚厚的一叠笔记放在桌上,“实验还算有突破,但除了这些,我觉得,还可以尝试新的技术。”

  他将自己设想的锚定系统说了一遍。

  谢雁说,“这种系统,还没人试过。”

  “没错,”

  苏擎点头,“但是可以预想到,它将会有更好的优势。”

  她估算了一下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行,按你说来的来试试。”

  在笔记本上记上之后,她又将自己做好的整体方案和两人交流了一下。

  因为落谷河特殊的环境,他们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没有前例的技术,从焊接技术、吊装技术到设立观风塔等等。

  材料问题、锚定问题还有其他细节都解决了。

  方案也在日益完善。

  “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谢雁看向挂在墙上的那种落谷河横截面图,“抛索问题。”

  从他们来这里开始,两座大山上的森林已经覆盖上了白雪。

  天气越来越冷。

  高海拔的山上,有冻霜和落雪。

  寒风呼啸的天气,一个月里占据了大多数时间。

  有时候下着的连日的阴雨会变成大暴雨,大风从山顶刮下来。

  山上会下冰雹,砸的噼里啪啦。

  现在他们还没开始施工,等正式开始施工,届时的环境恶劣程度可想而知。

  谢雁能做的,就是在方案阶段,就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这里,的确是风景异常优美的“仙境”,但同时,也是工程队的“噩梦”和“禁区”。

  梦想很美好,可实现梦想的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

  但,没有一个人会放弃。

  两座大山之间,单是谢雁设计的悬索桥全长就有上千米。

  在修桥之前,要先在上面修一条“施工道路”,这条路,由两根先导索先飞过峡谷,落在对面,然后搭建出来。

  先导索先过去了,才有后面的悬索再过去。

  但问题就在于,如何把先导索,送到千米外的对面大山上去?

  “飞机?”

  这是方斯闻和其他人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这是修建山区悬索桥常用的方法,用直升飞机将先导索带过去。

  谢雁摇头,“我设想过这个方案,一架直升机,两名飞行员,从最近的机场起飞,大致花费是二十二万,时间顺利的话,只需要一天。”

  旁听的其他队员说,“预算应该不是问题。”

  “但是,这里是落谷河河谷。”

  谢雁说,“我们要架桥的地方太高了,山峰四周会有紊流,更不用说大山四周对飞行视野的影响,雾有时会绕在山体上,一旦起雾,什么也看不见,容易发生撞机事件。而且,这里也没有可供直升飞机停靠的地方。”

  直升机停靠,至少需要五百平方米的停机坪。

  但对面的悬崖峭壁,坡度太大,根本没有足够的平地。

  无论是从飞行安全还是别的方面考虑,直升机都太危险了。

  “那就别弄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了,”

  老吴说,“直接人拉过去,别的地方也是这么弄得,旁边的高压电力线路,不也是这么弄得吗?”

  “这个我也调查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5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1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