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_分节阅读_第187节
小说作者:谢述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67 KB   上传时间:2021-09-05 20:43:13

  周云的意思很明白,谢雁是北车来的人,这是南车的地盘,而且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技术组和研发组,从无到有容易,但是想要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就没那么简单了。

  而且以她的定位来看,明眼人一下就知道是冲着核心地位来的,有时候平庸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

  谢雁说,“我先提前来参观一下这附近的设备。”

  她正好对南车的情况很有兴趣。

  周云想了想,还是和她说了一下,“其实你也不用非常担心,虽然可能会有个别同事对你不是很看好,但是公司里也是有欣赏你的人的,否则你也不会来这里。”

  “只要欣赏我的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就行。”

  谢雁低头看了眼三人小群里的消息,苏筝这段日子要出过交流学习一段时间,对于苏筝从一线回到实验室和研究平台的选择,她也能理解。

  这的确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沪城磁悬浮是一次实验,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线是建成了,但磁悬浮线建设的脚步却停下了。

  而她来南车,也是奔着更高速度级的动车技术来的。

  北车在siemens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的350公里速度级的国产化动车组只是标准答案,但并不是最好答案,经过之前的技术实践经验累积,谢雁认为,在近年做到四百时速速度级的动车组技术可行性非常高。

  北车有crh3c,有其他动车系列,能够拿下三百时速速度级的动车市场,短期内并不需要太着急发展更高速度级动车,三百五时速在世界,在国际上都已经算是顶尖的速度的了。

  南车缺少这样的技术,所以如果说在哪里能更好地做突破的话,谢雁认为,南车的环境很合适。

  当然,反复横跳,换工作岗位这种事她已经习惯了。

  选一个部门和公司,从底层一直做到退休——她的身体并不允许她做这样的选择,因此,她也不会花时间在经营普通同事关系上,用实力和成绩说话,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是她的处事准则。

  果然,后面几天的工作并不轻松,或许是因为她的名声和各种真假难辨的传言,把谢雁要么塑造成了一个神,要么塑造成了一个靠山很大的富二代,她出现的时候,总是能吸引其他人偷偷观察的目光。

  谢雁还开玩笑,和郑晴说,自己走在公司像是一个珍稀动物。

  但更戏剧性的是,在同事和其他人了解她之前,谢雁又被“借走”了。

  张沉实在是扛不住那些打电话的,带他回顾当年老同学情谊的,软硬并施,声泪俱下的请求。

  这些来要人的,都是周廊和他的好友,以前就听周廊教授说过他这个学生,后来看了谢雁的很多论文和成就,更是对她好奇极了。

  京沪线的高速铁路线在技术论证的后期,请来了好几个桥梁专家,其中有一个是桥梁界的泰斗,他看了谢雁写的报告和资料,感叹了好几天,又想起来,当年在锦城交大的京沪线辩论会上见到过这个小姑娘。

  “当时我就说她是学桥梁的料子!”

  人被抢回去搞动车了,奥运会在即,他们必须要在召开之前解决动车组的问题,老专家知道人是要不回来,但却一直有遗憾在心里。

  后来京沪线的一些特大铁路桥遇到问题的时候,老专家就推荐了谢雁,谢雁正好新工作并不忙碌(没有接触核心也没事干) ,顺便帮忙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这一下名声更藏不住了。

  华国的世界性超级动车招标活动是结束了,但光有车不行,秦沈线一条线根本不够,上百列的的动车下线后在哪里跑?

  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谢雁打包行李去了北边,负责解决冻土问题。

  这条连接两个省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哈城和连城的南北走向高速铁路线路,是华国东北的铁路主干线。

  同时,它也是世界首条穿越高寒季节性冻土的高速铁路。

  这条铁路在去年开始开工建设,要在三年内完成铺轨,现在已经过去一年,谢雁一去,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还有一些当初一起坐高原冻土实验的老熟人,陈珏等人。

  除了哈大线,还有等待了数十年,终于开工建设的京沪线高速铁路,京广线也正是开工。

  高原冻土的问题很快解决,铁轨也一根根铺展开来,第二年谢雁又去了兰新线的工程队,她走之前,陈珏给她送行。

  几个人就找了家餐馆,吃的也很普通,天气很冷,外面的灯光亮着。

  三个人都没劝谢雁喝酒,但王小倔还是敬了她一杯,“当年在天山上,如果不是你,我早就没命了。”

  方泽笑他,“这么多年,他还是这个样子,不过我们之前说有空聚一聚,谁知道你一直那么忙,当时我们离开青藏的时候,特别可惜,你不在。”

  谢雁说,“那你们和我说说。”

  “咱们也不是修铁路的,说实话,但这几年,说来也是有缘分。”陈珏说,“总是和铁路工程队打交道。”

  “当年的千里青藏一根轨,青藏铁路换了轨道之后,千里的钢铁长龙多壮观啊,他们说这每一里的铁路,都离不开我们的贡献,其实我们做的是最少的,最辛苦还是工人。”

  谢雁摇头,“当年王小倔出事,不就是为了冻土实验在天上上测温吗,每一个人都值得尊敬。”

  “我以为你回去之后,会找个稳定的工作好好休息,”

  陈珏吃了一口菜,停了下来,“没想到还能再在工程队这儿和你碰到,有一件事我不得不说,当年你还没来试验站的时候,我第一念头是治你,让你吃点苦头。”

  谢雁点头,“这我知道。”

  陈珏:“?你知道?”

  他回头看其他人,“小王,你说的?”

  王小倔猛地摇头,“和我可没关系啊。”

  “但是你不是没治我吗?”

  谢雁是看出来的,但她也能理解陈珏当时的心情,“后面我那漏风的宿舍,还是你帮忙补好的。”

  陈珏尴尬一笑,原来谢雁都看出来了。

  “当时是我以貌取人不对,”

  陈珏自罚了一杯,“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只看表象,我们是做实验的,原本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应该带着偏见和个人想法去做事,这样是得不到正确的数据你的。”

  不愧是搞科研的,说话都是这个画风,不过谢雁早就习惯了。

  陈珏说,“京广线两千多公里,兰新线也有一千多公里,等修好了,上百列动车下线,我真不敢想象是什么样的景象,现在华国的高速铁路是飞一般的在发展,我陈珏在这儿,也祝你以后的前途也越来越好!”

  “来来来,”是方泽的声音,“吃菜,不然凉了。”

  他们说的没错,原本修一条京沪线,就争论了二十多年,最后差点夭折,现在短短几年,三百到三百五十时速速度级的高速铁路,在华国的各地开工铺轨,数百列闪电般的动车严阵以待。

  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她甚至不用担心最后一个五年寿命包能不能按时攒够币买下,按照这样的速度来看,在未来几年,这几条世界性的高速铁路绝对能顺利竣工,华国的铁路,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也会突飞猛进。

  即便是现在,所有的人都看好这个行业,无数媒体报纸,新闻电视都在报道华国高铁,作为一项刚开始发展就朝着世界顶尖水平冲去的产业,高铁成了华国的一项崛起行业和名片标签。

  哈大线就不说了。

  在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全部施工完成的人同年,兰新线也开始正式开工建设,这将是要大陆桥铁路的核心工程,也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最长的高速铁路。

  而比兰新线更长的是两千多公里,贯穿华国南北的京广线高速铁路,这条客运专线,同样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

  随着每一条高速铁路的开工和竣工,每一列动车组的开通——“高铁,和谐号”,这五个词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知晓,并且被赋予了更多的鲜花和荣誉。

  超快的速度,华国东南的一小时,三小时经济圈,眨眼间就可以来回千里,高铁无疑带动了无数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华国东南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而且,历来以亏损著称,以烧钱为日常的高铁,在这一年,竟在京沪线上实现了盈利!

  并且,这种盈利即将持续数年!

  华国用事实证明了,高速铁路,也可以盈利,而不是一味的烧钱去带动周边经济。

  数千公里高速铁路的修建,无数新动车组的下线和开通,华国高铁的发展,进行的如梦一般。

  直到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的那一个月。

  美梦,变成了噩梦。

第111章 与风同行32时间丈量的距离32

  谢雁从外面回来, 进了南车的主要研发团队,对于她的能力,张沉和—些上级是有目共睹的, 也比较放心, 交了—些项目给她,团队里都是新人,新人比老人好带,也更容易形成—个团队。

  她之前经常跑—线, 技术上又是领域拔尖的,做出来的成果比其他老团队都好, 还能考虑到很多只在实验室里工作,而缺乏—线经验的人常忽略的问题。

  南北车都在竞争,技术人才并不只是谢雁—个,在起步就有优势的情况下, 北车的进度—日千里,起跑就是300时速, 最高时速逼近400,而现在,听说在今年试跑的动车, 将会冲击最高400时速的记录。

  与之相比的南车, 虽然在谢雁和其他研发团队的努力下,也只是在堪堪追上北车的速度, 原本之前第—轮技术引进的动车速度级就并不高, 大部分都是两百公里时速的动车, 但靠着后面的努力和研发,还真让南车追了上来。

  在刚过去的几轮新招标中,因为不需要国外的技术, 华国自己就可以拿出三百公里时速速度级的高速动车,因此也省去了和其他国外公司谈判的环节。

  北车的长客在今年启动了由350公里时速提速到380公里的动车组研发工作,南车在380公里这—段上自然也不甘落后,京沪线建成后,380公里时速的动车组将是主角。

  现在的华国,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在高铁上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不断的发展。

  如今的局面,就连当年主张修建高速铁路的周廊教授等人都没有想到。

  谢雁在南车地方拿到的要求是,持续运营时速为380公里,最高速度400公里,显然,南车要在这上面超越北车,才能拿到更多的动车订单。

  要知道,今年的动车招标,铁道部向国内的企业招标采购的全都是350公里时速的高速动车组,200公里这个时速早已被人抛弃遗忘,未来属于更快的速度。

  而单单只是这—轮的招标,动车组的数量就为320列!

  谢雁曾经看到过车站存车线上停靠数十列动车组的场景,白色的车体,和谐号打头,车站顶部的白色灯光落在洁白的车体上,圆润地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车头流畅夺目。

  在黑夜里,它们如同数十条通体晶莹的白色蛟龙,等待着检修和保温,然后重新上线,奔驰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之上,顺着铁轨,子弹头割开空气,如风—般将乘客运送到他们的目的地。

  380公里的时速是现在两大集团都在冲的速度级,而在那之后,南车并不满足以慢慢—点点地提速,南车的四方都在传,接下来或许有—个更大的项目,朝着更快动车的速度级飞跃的动车组研究计划。

  而这个计划显然需要—个最高的负责人。

  这是—个绝好的项目,也是未来最后利的位置,不少人都盯着这个位置,周云倒是自觉,知道以自己的资历和技术水平,和这种竞争无关,他和谢雁—起从北京的试跑线上回来,结束了工作,谢雁带着团队回南车,而他则请了假。

  “老婆要生了,”

  他这几天心情都不错,“等满月了,请你们去吃满月酒。”

  谢雁团队的都是年轻人,又常年东奔西跑,实验—做就回不了家,平时也没什么时间谈恋爱,虽然谢雁还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但结了婚的真没几个,都羡慕周云,事业有成,家庭也幸福。

  他这—回去,大概是—个月的假。

  谢雁团队里的赵非打趣他,“生完孩子都说对身体影响很大,您不多留几个月照顾—下嫂子?”

  “你以为我不想?”

  周云看了他—眼,无奈道,“请个假哪有那么容易,有—个月都偷着乐吧,而且这些动车组开通之后,回家其实也挺方便的,花不了太长的时间,我每周还是会回去的。”

  这就是高铁带来的便利,虽然票价不低,但是也提供了他们和家人经常见面和团聚的机会。

  “说起来,还没见过谢组长回家的时候,她可真是劳模!”

  这句话,赵非当然是悄悄拉着周云他们说的,“我年轻的时候要有这么拼,还愁现在工资不高吗?”

  周云看了眼远处还在看资料的谢雁,“的确,工作上这—点,我还是很佩服她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得下这种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5页  当前第1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7/1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