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代群穿生活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寒小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36 KB   上传时间:2021-10-20 19:17:49

  乡下地头的女人都是很勤快的,没有哪个是光做饭就混过去的。眼下江母忍着她,一方面是因为她做饭好吃,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是个新媳妇。

  也不是她不想干活,实在是像打猪草、下地种田、挑水等等活儿,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

  还不如重回学堂呢!

  安抚好了薛氏后,赵桂枝心情轻松的去休息了。

  然而,她忘了一件事儿。

  上学是要早起的,倒不是村学那边有多早,而是得算上路途的时间。

  于是,第二天她是一脸懵圈的被二郎拽起来的。

  直到去大房那头接了扁担,一行四人走上了去石坪村的路,赵桂枝还是处于半睡半醒之间。

  二郎满脸的无奈:“你这样,回头怎么送他们去上学?”

  “会习惯的。”赵桂枝耷拉着脑袋,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她总不能说,上辈子念高中时,她每天都是四点半就起床的。起来先背书,再吃早饭,然后去学校早读。因为脑子不聪明,她为了能上大学,高中三年吃尽了苦头,晚睡早起那是常态。

  放在现在,就算早起是无法避免的,但至少她可以选择早点儿睡觉。

  等走到石坪村时,赵桂枝是彻底清醒了。

  此时,天光也已经大亮了。

  石坪村的村口没有什么大树,路看起来也非常得狭窄,进村的道路是一条只允许一人通过的小径,周围也十分得荒凉。

  “这里……”赵桂枝看着扁担蹦蹦跶跶的走在最前面,虎头虽然蔫头蔫脑的,但也紧跟在扁担后面,她就知道地方肯定没错,再说二郎小时候也是在这里念书的,没道理会走错。

  可这里未免也太荒凉了吧?

  二郎看出了她的疑惑,解释道:“这里其实不算村口,应该是村尾吧。石坪村比咱们大坳子村要大上很多,真正的村口是在另外一个方向。走这条路是因为方便,绕道的话时间更长。”

  这下,赵桂枝就明白了。

  村子嘛,又不是古代的城池,其实没有具体的界限的。像大坳子村,也能从其他方向进村。只是她去石磨村的话,从村口走是最方便的,顺着河就能到。

  “这里就是村学了。”

  在二郎的指点下,赵桂枝终于看到了所谓的村学。

  就是这个村学,长得太像江家了。

  最前面是个挺大的院坝,应该比江家还要大一些,几乎赶得上大伯家了。然后就是一溜儿的三间堂屋,东西屋各两间。

  除了没有灶屋和柴房,别的几乎跟江家一般无二。

  赵桂枝沉默了一瞬:“他们家没有灶屋?”

  “灶屋本来就是胡乱搭的,好多年前就塌了。不过不用担心,西屋那边有个简单的土灶,先生懒得再搭屋子,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人,就用了西屋。紧挨着的另一间西屋是柴房,也充作杂物间。”

  二郎简单的介绍了一番,看的出来他对这里很是熟悉。

  三间堂屋,除了正中的那间外,其余两间都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别看村学只有一位先生,但其实还是分课堂的,按照学生的程度分为两个班级。

  而两间东屋则是老先生和他孙子的住处。

  另外,他们家已经很多年没有养鸡养猪了,因此后院搭了一排茅房,用草帘子隔开。虽然也不能说特别方便,但比起一般的人家,起码茅房的数量多。

  接下来,二郎就去找了老先生商量事儿,至始至终,赵桂枝都没吭声,因此没这个必要。

  老先生几乎没作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这事儿。

  当然,要求也不是没有,除了江家主动提出的,由学生带米粮或者其他饭菜让赵桂枝帮忙做外,他也要求赵桂枝能帮忙解决他们爷孙俩的饭食。

  大概的时间表就是,早饭不用管,上午跟着虎头那个班级上课。正好那个班是前半个上午讲课,后半个上午复习。赵桂枝不用复习,可以直接去灶屋忙活。下午也是如此,提前去灶屋帮他们爷孙俩热好饭菜,就可以带着虎头和扁担离开了。

  甚至,老先生还表示,只要赵桂枝不在上课期间吵闹,哪怕她趴在桌上睡觉都可以。

  赵桂枝:……

  大可不必!

  她都重回课堂了,总归是要学点儿东西的。

  譬如说,先把繁体字给学会了。

  来都来了。

第27章

  对于赵桂枝来说,重回学堂的难点也不是完全没有。

  要知道,习惯了简体字后,哪怕能认得繁体字,要完完全全的板正过来,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儿。

  再就是毛笔字了,赵桂枝本来的字体就丑,上辈子大家都用手机和电脑了,有几个人还在写字?久而久之,原本就不太好看的字体也变得愈发难看了。这要是再将硬笔替换成毛笔……

  赵桂枝心下多少还是有点儿忐忑的,就算知道没人会苛责自己,可她会跟自己过不去啊!

  江二郎就看着他家小媳妇脸上的神情变幻莫测。

  此时,二人已经离开了石坪村的村学,正在往回赶。

  今个儿下午,江二郎就要跟三郎一起回镇上的学堂了,他只是带赵桂枝过来跟村学的先生打个招呼,像自带吃食这种事儿,也得在下午放学前由先生亲口告知所有的学生。反正不管怎么说,都得从明个儿开始。

  原本,二郎还想着回去的路上没了那俩碍眼的小破孩子,他还能跟媳妇儿说会儿体己话,没曾想却看到了赵桂枝脸上的忐忑不安。

  寻思了一番后,二郎开了口:“你是在担心什么?给孩子们做饭菜不用太讲究,他们多半都是自带吃食,到时候帮着热一下就成。最多也就是再烧一锅汤,不会要求太多的。”

  听得这话,赵桂枝很明显的愣了一下。

  二郎就知道了,她不是因为做饭的事情在担心。

  那还能是为着什么事儿?虎头的进学问题?可这事儿也不该由她来操心。再不然就是……

  “你不会是担心自己学不好吧?”二郎心下有了猜测,但这个猜测未免也太离奇,他在脱口而出的那一瞬间,就后悔了,“我瞎说的,你别在意。”

  赵桂枝:……

  她用表情告诉二郎,猜对了。

  怎么说呢?在事情没办成之前,她确实是信心十足的。一想到以后不用考试了,也不会再挨老师和亲妈的骂了,她就觉得学校生活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但等事情真的成了,她的学渣本质突然就跳出来了,叫嚣着告诉她,你不行!

  二郎真无奈了:“这可真是……该犯愁的不犯愁,不该犯愁的倒是愁上了。”他伸手按了按眉心,一脸的哭笑不得,“怕什么呢?再差不是还有虎头垫底吗?先前当着大嫂的面我也不好说实话,虎头这孩子,恐怕不适合进学。”

  “为什么?孩子淘气不是很正常吗?”赵桂枝回忆了一下自己小时候,发生身边好多的同学都是淘气包,甚至还有人觉得,越淘气的孩子越聪明。

  “是正常的,但不适合走做学问这条路。”

  在二郎的解释下,赵桂枝才意识到一个被她忽略了很久的问题。

  这个年代,并不是全民教育的年代。

  除非是那些个大富大贵的人家,一般来说,哪怕是殷实人家,也不会将家里每个孩子都送去上学。这里的每个孩子,还得撇开所有的女孩儿,剩下的男孩之中,都有大半是没法上学的。

  而在这种前提下,性子不适合,天赋不够强,或者干脆就是因为年景不好等等所有的乱八七糟的原因,没能顺利进学的孩子多不胜数。

  也因此,在二郎看来,虎头因为淘气、坐不住、不爱进学等等,这些行为已经表明了,他不适合走做学问这条路。

  只因,做学问本来就不是必须的,唯有那些方方面面都合适的人,才能得到家中的资源。

  解释了前因后果后,二郎轻叹一声:“桂枝你也应该看明白了,当初为了供我念书,大哥付出了很多,他不是不能念,只是把念书的机会给了我。三郎才是不太能念的,好在他坐得住,也愿意下苦功夫。论天赋,我是家中最好的,大哥其次,三郎最差。但大哥……”

  一方面是因为江大郎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如今的江家只有虎头这一个孩子。

  “你尽量看着点吧,实在不行也要让他多认识几个字,回头当不了账房先生,也可以当个小管事。至于三郎,他念完今年应该就不会再念了,明年他就会找个活儿,家里的条件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二郎迟疑了一下,伸手拉住了赵桂枝的手:“委屈你了,你这是在替我报答大哥。”

  赵桂枝:……

  别这么说,她心虚。

  想着自己为了逃避繁重的劳动,主动请缨来上学混日子,赵桂枝就忍不住一阵阵的心虚。

  先前,她还想着要是自己没学好,就算旁人不知道,也没办法逃过心灵的谴责。可现在,她彻底改了主意。

  她学不学得好有什么关系?

  重要的是,虎头必须学好!

  ——小桂花妈妈课堂开讲了!

  ——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饿一顿就好了,不行就饿两顿!

  赵桂枝很快就有了主意,她当然不会故意饿着虎头,但食物除了填饱肚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效。

  那就是,解馋!!

  对付馋嘴娃儿,不用打不用骂,只需要像骡子前面的大萝卜那样,吊着他认真学就可以了。

  “你放心!我一定让虎头爱上学习!”

  二郎压根就没把这话当回事儿,在他看来,做学问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旁人很少能帮得上忙。如果一个人并不爱进学,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弃吧,何必费时费力折腾人呢?

  也就是他大哥大嫂现在只有虎头一个儿子,假如大嫂这胎生下来也是儿子,回头就让那个孩子去上学。虎头嘛,不想学就不学,想玩那就玩,多大回事儿呢!

  但眼见赵桂枝一脸的兴致勃勃,二郎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问她:“你记得来的路吗?”

  赵桂枝当场就被震住了。

  对啊,还要认路啊!

  从大坳子村到石坪村,那可不是沿着河岸直接往下走就能到达的石磨村。这两个村之间的路还是蛮复杂的,要走不少岔道口,还要翻过一座小山包,哪怕进了村后,那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到的,而是要拐过好几个弯儿。

  偏生,早上出门时,赵桂枝还在梦里,迷迷瞪瞪的拽着二郎的袖子往前走,压根就没怎么看路。

  等刚才办完事情往回走,她又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没看周遭的情况。

  “这走了快一半了吧?”赵桂枝直接傻了,“我要是不认识路怎么办?”

  二郎:……

  我只是想岔开话题,你倒也不必如此慌张。

  轻咳一声后,二郎道:“不认识就不认识吧,扁担总是认识的。”

  噢!

  赵桂枝想起来了,早上她是半睡半醒的跟在二郎身边,那俩倒霉孩子倒是一蹦一跳的往前走的。也不对,确切的说,蹦蹦跳跳的人是扁担,虎头全程蔫头蔫脑的,用实力诠释着“不想上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8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2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古代群穿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