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全家穿越到古代(种田)_分节阅读_第26节
小说作者:荼蘼夫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02 KB   上传时间:2022-02-10 20:56:40

  理智告诉林小花应该把这块肉还给陈大娘,可是这可是肉啊,这么大一块肉,够他们吃好久了,以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才舍得买这么大一块肉吃。

  今年年景不好,林家也鲜少吃肉,小小的林小花都快忘记肉是什么味道了。

  见小姑娘望着肉忍不住咽口水,又不敢点头答应的样子,陈曼没忍住伸手摸了一把她的头:“小花乖,把肉带回去,让你阿奶炖肉给你们吃啊。”

  这肉陈曼本来就没想过要拿回去,要是林小花没送他们的话,离开林家的时候她就把肉挂到林家院子外的篱笆上了。

  去县城的路上,辛勇和陈曼大概规划了一下租种土地的事情。

  主要讨论的是一亩地该给大家多少钱。

  这地和地之间还是有些差距的,有的地肥,不管种什么都比一般的地长得好一些,这种地肯定要多给点银子。

  有的地肥力不够,就不能以相同的价格租下来了。

  虽然租地的价格最后也要看村民们的意见,不过按照辛勇和陈曼的预想,肥沃一些的土地他们可以出二两银子租,中等的田地一两半,实在贫瘠的地就一两银子。

  贫瘠的地种不了辣椒和玉米,用来种点南瓜和萝卜青菜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价格是辛勇他们想要接济灾民们才给出的高价。

  按照林老爹说的,普通的土地种一茬能产两百多斤粮食,上好的田,由最好的庄稼人侍弄,一茬的产量也不会超过四百斤。

  年景正常的情况下,一斤精米能卖到十五文钱左右,把产量算到最高,四百斤,那一亩地的出产也就是六两银子。

  辛勇只打算种一茬辣椒和玉米,也就是只租今年下半年的地,明年开春村民们还是可以种粮食的。

  一亩上田半年租金就二两银子,这就相当于往年三分之一的收益,更别说一般情况下,一亩地亩产只能达到两、三百斤,四百斤几乎是不可能存在。

  只用把地租出去半年,就能得到二两银子,自家还不用出力,这样的事情,只要村民们稍微会思考,就不可能会拒绝这样的好事情。

  辛勇和陈曼都觉得这价格没问题,暂时就这样定下了。

  再一个他们平常住在山里,地里种的玉米和辣椒肯定不能自己受着,所以只能让村民们帮着浇水、施肥和除草,当然了,他们也不会让大家白干,到时候他们可以酌情多给一点银钱,

  简单来说,辛勇和陈曼不是田冬秀和郑清芬,不喜欢种地,他们只想花钱把地租下来,然后就不想管其他的事情了,就想等着三个月之后收辣椒和玉米,为此他们愿意多给点银子,就是不想自己出力侍弄庄稼,再说了,几百亩地,他们想管也管不过来。

  辣椒和玉米在这个世界都是稀罕东西,辛勇相信收获的时候自己一定会从中得到比租地更高的利润,玉米和辣椒收上来了以后,不管是作为种子卖出去,还是制作成副产品再销售,都是能够赚钱的。

  在现代种地是富不起来的,就拿玉米来说把,在现代种一亩地的玉米,最后除掉肥料成本,最后能挣个七八百块就算是不错的了,在古代却不一样,古代人的有钱人,除了投资店铺外,就是疯狂的囤地,囤地,再囤地,古代不安生,随便一场天灾人祸都能把人折腾死,所以大家都坚信,只有手里有地有粮才是硬道理。

  辛勇种的又是这个世界没有的粮食,想不赚钱都不可能。

  辛勇和陈曼赶到县衙的时候,李和豫正好在县衙,最近灾民们的情绪逐渐崩溃,他作为县令,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

  李和豫是个好官,大家没有钱粮,他这段时间也在想办法解决,作为县令,他深知要是灾民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暴动起来有多可怕,前年晋西大旱,官员不作为,难民们可是聚起来冲进了府衙,上到府尹,下到府衙养的两只看门狗,都被那群被逼急了眼的灾民剁掉了脑袋的。

  李和豫还年轻,可不想落到那个地步。

  可是朝廷不给银子,李和豫也没有办法,他手里虽然有一万多两银子,但那不是他自己的银子,而是欠辛家人的买酒钱。

  李和豫已经叫随从乌长带了衙役和两瓶酒走水路去隔壁的宁安府买粮了,上次万寿节太子送上的一瓶酒可谓是引起了轰动,眼下整个天华国都传遍了,大家都在打听这酒到底是从何处出来的,有些不差钱的世家甚至放出话来,愿意以万两黄金的价格求购一瓶酒。

  这就是天华国巨大的阶级差异,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灾民和普通人,也有为了享乐豪掷千金、万金的世家贵族。

  这些消息都是李和豫在岳丈写给妻子的家书中知道的。

  李和豫手里还有十几瓶酒,难得这酒在昌都这么的受欢迎,当然要趁着这阵东风赶紧变现,所以他准备让刘氏这几天再带十瓶酒回一趟昌都。

  一共十九酒瓶酒,两瓶酒卖给了周冀,两瓶酒拿去换了粮食,十瓶酒拿回昌都还银钱,李和豫自己就只留了五瓶酒,不过他给自己留的都是好的,四瓶xx蓝,一瓶xx液,这几瓶酒,他是准备作为传家宝供起来的。

  对于拿出两瓶酒去给灾民们换粮食这件事情,李和豫心里其实是不怎么心疼的,他是一个好官,真心想要替灾民们做些事情。

  再说他卖这些酒一共就只花了一万多两银子,之前在昌都卖了一瓶酒后,他就已经回本了,剩下的这十几瓶酒他相当于是白赚点,所以拿两瓶酒出来接济自己辖下的灾民这种事情,他还是承担得起的。

  算算日子,乌长他们出发也快十天了,应该也快回来了。

  等粮食一到,常县的灾民也就有活路了。

  看到辛勇和陈曼,李和豫和刘氏十分的热情,现在辛家人在他们眼里,不是普通的山民,而是他们的财神爷。

  刘氏招呼丫鬟给两个人上茶上点心,李和豫则是回房取银票了。

  李和豫把装银票的盒子递到辛勇面前,道:“这里面是一万两千两百两银子,辛兄你先点点。”

  听李和豫说完,陈曼和辛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大大的疑惑——不是一万四千两百两吗?怎么变成一万两千两百两了。

  没想到呀,这李和豫看着和和气气,十分好相处的样子,事了事了了竟然还跟他们玩压价这一套了?原本说好的价,硬生生给少了两千两。

  好家伙!他们忍不住都要直呼好家伙了!

  顾忌着自己还在县衙,辛勇和陈曼心里有情绪也不好表现出来,只低头看着盒子里的银票没出声。

  好在李和豫见他们性子不高,连忙解释道:“一共是一万四千两百两,我先给你们一万两千两的银票,剩下的两千两我再给两百两黄金给你们,数量上还是一样的。”

  其实两百两黄金和两千两银子数量上还是不一样的,银子兑换成黄金还要给手续费,这算是李和豫卖给辛勇他们的一个好。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记住啊,明天这个时候,……

  足足二十斤重的黄金, 被李和豫整整齐齐的码在盒子里,满满一盒子,只看着就让人震撼得紧。

  尤其是辛勇和陈曼这种生活在现代的人,就只在逛金店的时候见过这么多的黄金。

  现在这满满一盒的黄金, 可都是属于他们了。

  看着那满满一盒的金子, 陈曼立马琢磨着回头一定要找个好的银匠, 用这些金子给女儿好好做几套首饰当嫁妆。

  陈曼早就琢磨着要找机会拿银票换点黄金了, 现在有了李和豫给的这两百两黄金,她倒是不用特意跑到钱庄去兑金子了。

  等辛勇把银票收到怀里后, 刘氏笑语盈盈的招呼贴身丫鬟把她之前准备的锦盒取了过来。

  在陈曼疑惑的眼神中,刘氏伸手打开了锦盒,盒子最下面装的是两匹上等丝绸, 丝缎上面放着一个更小的盒子,里面装的就是两只御造的金步摇。

  “这是我们夫妻两给你们准备的一点小礼物,东西虽然不值多少钱,但也是我们夫妻两的一片心意。”

  看清楚盒子的东西后,陈曼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她客气的说道:“夫人您也太客气了。”

  李和豫闻言赶忙说道:“说来倒是惭愧,这些东西的价格远比不上你们之前送的琉璃杯。”

  “辛勇也忙不迭摆手道:不, 不,不,这些东西已经很好了, 我们这些山野之人, 还从见过这么精致的布匹。”

  陈曼看着盒子里的两块布, 已经能够想到娇娇俏俏的女儿穿上这个颜色的衣裙,该有多好看了。

  李和豫和刘氏言明这些是回礼,辛勇和陈曼也不好拒绝。

  加上这么好的布料, 现在在常县拿着银子也买不到,陈曼打心里想收下,所以他们也没和李和豫夫妻两假客气,十分爽快的收下了他们的这一份谢礼。

  清完帐后,辛勇开始和李和豫聊起了正事。

  听辛勇说想要租种东山村附近几个村子的空地种粮食,李和豫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几分。

  之前李和豫和辛勇交好,是看在有利可图的份上,现在听他说想要租种村民们的地,他心里对他的敬佩就更加纯粹了。

  李和豫也知道辛家人有钱,别的不说,就说他自己,就已经给了小两万两的银票给他们的了。

  然而辛家人有钱还不忘记救济灾民,足见他们的人品是真的很不错,要硬说起来,常县有钱的富户还是有那么几位。

  洪灾刚过的时候,李和豫也去游说过那些富商,想要劝说他们和自己一起募捐一笔银子,好在城门口设立粥棚,救济灾民们。

  然而大家对此好像并不热衷,有些看在他这个县令的面子上不得不捐的,也就只捐了百八十两银子意思了一下。

  那点银子哪够建粥棚的,常县有上万名灾民,靠那几百上千两银子,只够灾民们喝上一天的粥。

  最后一千多两银子李和豫全部发给那些被洪水冲垮了屋子的灾民们了,银子花完后,那些富商怕他再找上门,一些闭门不出,还有的干脆收拾细软去府城了。

  跑去府城的富商也不是以后就在府城发展了,只是想避一避李和豫这个整天追着自己要银子的县令,等灾情稳定了再回常县。

  辛家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既有钱,又不吝啬于帮助灾民,虽然他们没有直接给灾民发银子,但是用高价租下了他们的地,也算是给了大家一条活路了。

  李和豫一脸赞许的拍了拍辛勇的肩膀,道:“辛勇既是一心想要救助灾民,契书的事情愚弟自然会替你办妥帖,你就放心吧。”

  夸奖的话谁都喜欢,但是李和豫明显误会了自己租地这件事情的目的,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租地虽然是辛某想要救助灾民才决定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也不是没有私心的。”

  “我先祖以前出海的时候,也从海外带回了一些果树和粮食,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有种植这些粮食,不过大人您也知道,往常我们住在山里,山里能种植的土地并不多,所以这粮食一直也没能大规模的种植起来。”

  “这次因为洪灾,老乡们好多土地都空着,我就想着把他们的地租下来种这些粮食,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赚点银子,倒也没您说的那么无私。”

  辛勇在心里琢磨着:无私奉献这样的人设一旦立了起来,以后再有什么事情李和豫还不得立马想到他们,这可不行,他宁愿自己在李和豫心里的形象不要那么好,也不愿意以后再去面对那些未知的麻烦事。

  听辛勇说完,李和豫也来了兴趣,他好奇的问道:“海外的粮食,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这海外的美酒格外可口,海外的瓜果也特别的美味,不知道这海外的粮食,是不是也同样的不同凡响。

  没想到李和豫会问起这个,辛勇求救般的看了妻子一眼,然而陈曼和刘氏正商量着要用那两块丝缎做什么样的衣裳,根本没有注意到他这边,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说:“特殊之处?倒也没什么特殊之处,硬要说的话,就是产量要高一点?”

  之前辛芷为了吓住家里这几个蠢蠢欲动的人,没少给他们念叨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话,弄得辛勇现在一往外面拿那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时,心里就十分的忐忑,生怕会因此惹上什么祸端。

  自家的那些粮食自然是好的,种种好处辛勇都没敢细说,只能含糊的说了一下产量高。

  毕竟等以后玉米种到地里了,那产量是瞒不住人的,他现在先照实说了,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听说这海外的粮食产量高后,李和豫就激动了起来,他紧紧的抓紧了辛勇的手:“产量高?能有多高?是怎么个高法?”

  李和豫作为父母官,并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知道土地的出产对农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普通百姓一家大小,一年到头除了猫冬的时候都泡在地里,就是为了地里的粮食能多出息个十斤八斤的。

  毫不夸张的说,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要是民众常年吃不饱,穿不暖,那那个国家也快走向覆灭了。

  这次辛勇准备种玉米,李和豫问到粮食的产量,他也拿不出具体的数值,只能给出个大致的范围:“这个我也没有统计过,亩产大概一千斤左右?”

  辛勇记得以前老妈稍微年轻一点的时候,种一亩地的玉米,最少都能收上来六、七百公斤的玉米,所以他说一千斤,算是取了一个很保险的数值了。

  李和豫激动都快疯了,他直直的盯着辛勇的眼睛,不敢置信的再次确认到:“此话当真?你这粮食的亩产真的能够达到一千斤?”

  辛勇试图把自己的手从李和豫的手里挣脱出来,不过他的手劲实在是太大了,他试了两次都没能成功,只能干笑着说道:“应该能吧,不过要是地的肥力不够,可能会短缺点。”

  李和豫理解的点了点头,一脸兴奋的说道:“短缺点没问题,辛兄你知道吗,你的这些粮食就算是亩产对半砍,只有五百斤,也算是绝无仅有的高产粮食。”

  李和豫原地转了十几圈后,总算是稍微消化了一些这个好消息,狂喜过后他的的情绪又低落了起来,

  辛兄的祖先在山上已经住了几十年,就因为他们久居深山,与世隔绝,才让这么好的粮食埋没了这么多年。

  要是那粮种要是在几十年前能够面世,这几十年里是不是就能少饿死一些人了。

  不过李和豫很快又高兴了起来,他乐滋滋的想:还是自己运道好,要不这么多年,怎么就让他遇到了辛家人呢,他不但从辛家人手里买到了美酒,还能有幸见到这么高产的粮食。

  李和豫都能够预想到了,要是那粮食种出来后真有辛勇说的那么高产,那绝对是一件能够载入史书的大事,以后不但辛家人能够百世流芳,说不定就连他这个发现辛家人的伯乐,也能跟在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呢。

  不过载入史书的事情还有些遥远,在这之前,李和豫得尽快帮辛家人把租地的事情办好,毕竟粮食早一天种下去,就能早一天成熟。

  抛开载入史书的事情不谈,常县要是真的能够种出这么高产的粮食,李和豫这个常县的县令,借着这波东风,扶摇直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李和豫觉得辛家人就是自己的贵人,要不是他们还活着,他都想要立个牌位好好的供着他们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3页  当前第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全家穿越到古代(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