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_分节阅读_第68节
小说作者:寂寂如雪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1 KB   上传时间:2022-07-08 12:31:50

  要说这北平的烤鸭可真是一绝,不愧人家有这么大名声,入口是真的好吃,显然好这口的人也很多,中午已经快一点多了,烤鸭店还是人来人往的,基本上桌桌都是满座。

  他们来的这家店做的是挂炉烤鸭,鸭子是用果木炭火烤制的,烤出来的鸭子色泽红润,外酥里嫩,嘟嘟学着别桌的客人拿张春饼,卷几块鸭肉和葱丝黄瓜条,蘸点酱,就那么囫囵往嘴里一塞,吃得那叫一个有滋有味啊。

  这孩子现在的饭量已经赶上沐颜了,沐颜本身饭量中等,遇见喜欢的就放开了肚子吃,嘟嘟也是一样,直到肚子鼓起来吃不下了才放下筷子。

  娘俩都是这个样子,谁也不说谁,郁自安只好回去的路上走着带老婆孩子消食。

  前一天戏院抢击案的通报也出来了,说是行凶人和被害者素有仇怨,好像两人原本是一个戏班的,之后不知道怎么的闹翻了,行凶人还被赶出了戏班,所以这是一场激动之下的报复性仇杀。

  在北平过完初十,郁家一家人就返回了上海,军校那边的教职工过了正月十五就正式上班了,学校的食堂也开起来了,找的都是帮里自己人,伙食很好,郁自安听取沐颜的建议,在食堂设置了很多档口。

  所以菜品和主食就很丰富了,北边的各种面食小吃,南方的米饭汤品,你想吃什么都行,价钱比外面的饭馆便宜很多,有时候老师家里下午不想做饭,中午便多打一份饭,等晚上回去热一热就行。

  军校的招生简章已经印发好了,郁自安大手笔地在申报头条连登十天,常平还跑了临近的不少省份,找了当地知名的报纸刊印了他们军校的招生简章。

  这份招生简章里最显眼的恐怕就是堪称顶尖的师资力量了,以前国内是有过军官和士官学校的,后来都没落了,就是因为很多优秀老师出走,所以生源越来越少,可兴国军校的这份招生简章,老师们的履历金灿灿的似乎能闪瞎人眼。

  郁自安自知他和军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没什么名气,所以便把宣传的重点放在了学校的师资上,不是他自夸,这些老师都是他从各地请回来的,人品和能力水准都是有保障的,大多都有过国外顶尖军事院校的留学经历,所以自然看起来光芒四射。

  甚至潘时年都被他拉进来做了个编外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师,他本人是佛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家里又开着机械厂,将来军校的学生去他的厂里实践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陕西渭南的一处土匪窝,下山置办米面的小六子带着人回来,照例给寨子里大少爷买了份报纸上来。

  这处寨子里的大当家总共就一儿一女,女儿还小,儿子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叫王鹏程,光听这名字就知道大当家对这孩子寄予了不少期望,当然,望子成龙大概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了。

  即便是土匪也不例外。

  王大当家幼时家贫,长到十几岁基本没吃过一顿饱饭,家里的地都是佃来的,一年忙活到头只能勉强不饿死,原本这样的日子凑合着也能过,祖辈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王家的女儿长大后出落得水灵动人,被村里的地主老爷相中做了二房,结果不出三月,就惨死被人用席子裹着抛了出来,王家父母当时就惊厥过去了,他们只有两儿一女,现在唯一的女儿出门三月便没了,这让夫妻俩怎么接受。

  王大当家那时年轻气盛的,他和姐姐关系极好,所以便趁着那个地主老爷去逛窑子出来时给了他几榔头,人当时就没了命,他自知此举会连累家里,便说服一家人跟他上山当了土匪。

  那年头陕西匪患很严重,一般的官府都不敢直接跟土匪对上,所以他就这么保住了一条性命,后来因为为人义气,敢打敢拼,被寨子里的大当家看中做了女婿。

  他和妻子感情极好,两人婚后生了一儿一女,还专门请了山下的私塾先生给儿子取名叫王鹏程。

  王鹏程自小在山下念书,同学都不知道他家里的事情,只以为就是普通家庭,他就这么顺顺当当地念到了高中毕业,本来是该去考大学的,可这孩子不知道哪儿根筋不对,一个土匪的孩子竟然想去上军校。

  这可把人难住了,要说一般的大学他只要考上了就能去,可军校还真不一样,国内军校很少,而且招生非常严格,政审尤其看重,王鹏程家里是土匪这事儿根本瞒不过去,人家有专门的人过来查的。

  所以这孩子就准备出国留学了,国内的考不了咱考国外的呗,这不这段时间一直在山上死啃外语,还不忘让人下山回来给他捎带份报纸。

  就爱分析时政了,一个抱负远大的孩子,学习也好,就是家里背景给他耽搁了。

  不过今天,他从小六子手里接过报纸扫了一眼,立马就呆住了,而后嘴角上扬,眼神炯炯地盯着整篇招生简章看完。

  嘴里还喃喃自语,“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德国陆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佛吉尼亚军事学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终于,等他再次通读全文后,一下子高兴地跳了起来,拿着手里的报纸就往外跑。

  “爸,爸!”他气喘吁吁地停下脚步,一手捂着腰,手中挥舞着那张报纸,大声冲正在靶场练抢的父亲喊道:“爸!我不用出国了!”

  王大当家闻言嘴咧到了耳根,他把抢扔给手下,几步走过来问道:“儿子,你说的是真的?真不出国了?”问完之后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你不考军校了?”

  王鹏程摇头,将手里的报纸递给父亲,跟他解释:“爸,上海办了一个兴国军校,这间军校对学生的政治背景和来历不做限制,爸,我想去上海念书,您看看他们登出来的老师名单,一大半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还有不少是军旅出身,有过作战经验的。”

  最近几年各地世道都不太平,陕西这里有国府的驻军,但兵力很少,当地的大军阀有两三个,土匪也不老少,在王鹏程看来,他们家一直当土匪就不是个稳当事儿,不知道哪天被哪方势力看不顺眼就剿了,人家还是名正言顺的。

  所以他其实是不想出国的,出国了跟亲人远隔万里的,出个事也不能帮着照应,于是这兴国军校的招生简章一出,他当即决定去上海,要是有机会的话,他还想劝自己爸爸金盆洗手,关键是这一寨子的男女老少没法安置。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王大当家听了儿子的话高兴地连连点头,“好,好,好!咱们就在国内念军校,外面那么远呢,老子都没出过咱们县这地界,你猛地一说要出国,我和你妈心里七上八下的,你说这出去了人生地不熟的,有人欺负你爸也不知道,上海好,咱们就去上海,等你开学了,爸和你妈有空还能去看你呢。”

  王鹏程笑着:“带上妹妹一起。”

  王大当家连声应好,拍拍儿子的肩膀,让人吩咐厨房整治一桌好酒好菜来,这事怎么也值得庆祝一番啊。

  无独有偶,藏区崇岩土司家里也热闹着呢,原本兴国军校招生的事还传不到这边来,可谁让他们部落刚接待了几个记者,这不在席间就说起这件事了。

  当天晚上,崇岩土司就跟夫人商量着,想送小儿子出藏学习,就让他去军校,小儿子中学是在拉萨那边的公学上的,见了许多英国人欺凌藏民的事情,所以一直想着去当兵,崇岩土司之前一直舍不得,把他留在家里,让他帮着管理头人和底下的农奴。

  可最近藏区时局不稳定,加上大儿子对于弟弟管理部落的事情很有些不满,崇岩土司便想把小儿子送出去,反正家里的田地农奴大多都是要留给大儿子的,为了避免他们兄弟感情恶化,还不如及早让两人分开。

  “你觉得我想的怎么样,咱们给老二多带些钱,把他奶妈的五个儿子给他带去打下手,纳木林家的几个孩子和他从小一起长大,感情还算深厚,让他们跟着出去,也算是送了他们一份前程,要不然他们至死都出不了崇岩部落的领土。”

  崇岩土司夫人迟迟不说话,崇岩土司把人翻过来一看,才见妻子眼泪汪汪的。

  “你这是怎么了,还舍不得孩子啊,扎西才仁已经长大了,他该是头矫健的雄鹰,翱翔在九天之上才当得上是我的儿子,反正我是想通了,你要哭就哭去吧,不论如何我是要送他走的。”

  这样若是将来部落发生变故,好歹能保全一个儿子。

  不过心里的隐忧他没跟夫人说,跟她说了也没用,除了哭得人心烦之外,派不上任何用场。

  全国各地还有无数人怀抱着不同的想法,反正都一窝蜂地涌到了上海,不过兴国军校毕竟还是个新学校,招牌打得再响,很多人还是选择观望。

  但说实话,军校这第一届的学生也算不错了,光是交到教务处的报名表就有上千份,再加上楚兴帮还有好几百人的入学名额,军校第一期学员人数突破一千五是妥妥的。

  入学前还有专门的体能和文化课考试,大学嘛,好歹是有门槛的,不可能招收大字不识的人进来,就连楚兴帮遴选出的那些学员,之前至少也是念到高中的。

  不过对于根骨特别好的,许安山则会破例将人招到他的古武班,专门修习武术。

  楚兴帮那一拨已经提前进行了考试,录取结果和成绩就贴在教学楼前的告示栏上。

  这一拨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就由他们做助考官,帮着各系的老师做考核。

  王鹏程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出省,从陕西一路坐火车,期间倒了四回车,还遇上了一段德国人占有的轨道,能准时到上海实在很不容易。

  当下国内的所有轨道路权并不是归国人自己所有,前些年前朝吃了许多败仗,和外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所以导致全国各地不少铁路轨道路权是掌握在洋人手里的。

  王鹏程就比较倒霉了,路上刚好遇上一堆故意刁难的德国人,好在同车有个精通德语的少年帮着作沟通,才让一车人顺当地驶过了那段路。

  不过这也更坚定了他要好好在军校念书的信念,将来他们这一辈的少年人,一定要把这些洋鬼子从中国的领土上赶出去。

  儿子一个人出远门,王大当家是很不放心的,所以叫了寨子里处事机灵的小六子跟他一起,好相互间有个照应。

  跟王鹏程只带了一个人相比,扎西才仁就显得高调多了,体能考试那天他穿着一身传统的藏式袍子,身边还跟了五个人高马大的男人,一水儿的藏式穿戴,登记的老师就问了,“是全都参加考核吗?”

  扎西才仁上前一步,他的汉话说得很标准,“老师,只有我一个,他们是我家的农奴,来陪着我念书的。”

  我的天,他这话一出旁边和后边队伍排队的全都看过来,就连登记的老师也睁大了眼睛,真是开了眼了,谁能想到现在还有农奴呢?这位少爷还带着五个农奴来上学,多稀罕啊。

  藏区因为和中原腹地隔得比较远,加上英国人和当地一些大贵族和寺院的封锁,所以和外界的联系不多,外面的风气早就没有奴隶了,所以这猛地一听,可不就开了眼了。

  倒是扎西才仁一脸淡定的样子,他的皮肤有些微黑,但样子却很清秀,人也长得高大,一点儿没觉得自己带农奴来上学有什么不合适的。

  藏区的阶级非常分明,远不是外面的人能理解的那种,扎西才仁在拉萨念书的时候身边一直就跟着奶娘和照顾的仆人,甚至这次他临走前母亲还想给他带两个漂亮的暖床丫鬟,只不过被他拒了。

  他也从不觉得自己有农奴是不对的,虽然接触了一些新思想,也愿意来上军校,心里有把欺凌藏民的英国人赶出去的念头,但他对农奴的存在,甚至家里对农奴的压迫他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这就是环境使然了。

  登记的老师就提醒他:“军校入学只能学员自己进入,是不能带人进去的。”

  扎西才仁点头:“我知道的,他们几个住在外面。”

  他们都说好了,几个奶兄在外面干些零工,顺便帮他守着宅子就行。

  因为临走前阿爸给他带了很多钱财,还嘱咐他到了上海一定要先买房子,所以扎西才仁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花园洋房,就在法租界。

  其他人几乎是一路行着注目礼目送这位土司少爷进去考试,后面大家窃窃私语的,只觉得真是长了见识,很新奇了,也对将来的军校生活多了几分期待。

  作者有话说:

第59章 得知

  兴国军校学制为三年, 分步兵、炮兵、工兵、勤务兵和飞行员五科,学习的范围包括战术学、兵器学、交通学、筑城学,无线电, 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类大项,此外所有学员还要参加平时的战斗训练、实弹射击和野外演习等。

  考核过后,第一期入学的学员总共1567人,这些人按学科分列站队,全部一身黄呢军装, 姿势挺拔地站在操场的讲台下方。

  今天是3月15日, 正是兴国军校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郁自安也是一身黄呢军服, 腰迹挂着长柄佩刀,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马靴, 看起来俊美霸气极了。

  楚兴帮除了今天入学的那些帮众,其余人如今也全部按军队的建制重新打散编入各个队伍,他们在经过好几轮的训练和筛选后总共留下五万人,这五万人郁自安授予他们兴国军校校卫军的称号。

  而其他未通过士兵遴选的帮众,则可以选择继续看守帮派分堂, 到军校后厨和后勤打杂,看守库房等各类活计, 总之经过这一遭,楚兴帮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取而代之的是整整五万人的校卫军。

  校卫军名义上虽只是护卫全校师生安全的, 可看看他们每个人身上背着的步抢,就知道这是一支名副其实有着作战能力的军队, 全部实抢核弹武装着, 就连他们自己人都不知道郁先生会给每个人配备抢支弹药。

  所以这会儿他们由长官领着, 肃穆站在开学的师生后面,一个个抬头挺胸的,不知道多高兴了。

  校卫军的总指挥是郁自安,底下的具体事物则由军长许安山和参谋长常平负责,这两人一直就是郁自安的左右手,眼下一步登天,从帮派管事成为一军的军长和参谋长,就连潘时年也忍不住说两句酸话。

  要知道这样,他还不如直接跟郁自安混帮派去呢,不过眼下他和郁家关系算很亲近了,尤其是郁自安欠了他好几个人情,之前有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跟一个帮派人士走得这么近,现在郁自安军校一成立,楚兴帮摇身一变成了正儿八经的正道人士,而且底下还直接有了一支五万人的军队,这可把上海滩其他人看得目瞪口呆的。

  谁能想到上海第一大帮派的发展走向会是这样的呢,成立军校,帮众直接变成军队,这骚操作一般人可想不出来。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上海这地界,还从来没有过成规模的武装力量,现在郁自安算是头一份了,和他关系亲近的安家,金家,潘家,李家这些人自然乐见其成,可林家就完全不一样了。

  要说林家以前和郁自安并没有什么大矛盾,虽然双方来往不多,但好歹有些面子情,但自从林婉黎嫁给了聂新元,林家天然地站在自家女婿那边,林一雄本就觉得李叔林对郁自安太过亲近,眼下看来,他的担忧并没有错。

  李叔林确实已经有了看中的接班人,这个人却不是他们林家的女婿,而是郁自安。

  原本他并不觉得郁自安有什么资本可以和他女婿竞争,可这兴国军校的校卫军一成立,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林家父子俩听到消息后就在书房走来走去,事情的发展显然已经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林澄海到底年轻一点,比他父亲沉不住气,只见他很懊恼的样子,对林一雄道:“爸,早知道在听到郁自安准备建军校的时候,咱们就应该给他搞黄了,谁知道他还会建一个校卫军呢,还是整整五万人。”

  郁自安建军校前期确实是保密的,后期基本上算是弄得人尽皆知了,可就一个军校而已,很多人是抱着看笑话的念头看待这件事的,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纵使真的建成了也没什么,林家也是这个想法。

  唯一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的,是他成立了五万人的校卫军,这才是实实在在让人感到威胁的地方。

  五万人的武装力量,足够他称霸上海了,而且听闻这些人都配了抢,虽说名义上只是戍卫军校,可上海滩谁心里不清楚,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一支军队啊。

  林一雄也叹气,深觉自己这次是失算了,可最关键的是大家没想到李叔林会批准郁自安自建军队。

  “这事关键还在李家老爷子身上,要不是得了他的准话,郁自安的楚兴帮就算有十万人,也不可能名正言顺的转制变成军队。”

  是啊,上海是有行政市长的,新建武装力量要想正儿八经地建成,那是必须得到李叔林批复的,可谁会想到老爷子临了给他们来了个猝不及防。

  林澄海挠头,抱怨道:“也不知道李老爷子是不是糊涂了,竟然给郁自安自建军队的特权,要知道上海向来没有成规模驻军的,大家这些年也都习惯了这种模式,他这么一来,猛地弄出一支军队来,恐怕大家伙心里都犯嘀咕呢。”

  可犯嘀咕归犯嘀咕,大家以后见了郁自安,恐怕态度就得更恭敬些了,就连以前不太瞧得上郁家的人,这回怕是也要低头了。

  林一雄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跟儿子道:“不,李叔林可没老糊涂,他这是早就谋划好了,从这件事看来,他的心思已经定了,看中的接班人就是郁自安了,要不然不会给他行这么大的方便。”

  林澄海想想也是,他很快反应过来,“那以后就不要叫妹夫再冲着李叔林使劲了,想想也是白费功夫。”

  倒是可以从市政厅其他人那里着手,好歹他们对聂总长还是比较尊敬的。

  “不,你这就想错了,以后新元见了李叔林还要做得更好,不管别人如何,他得把这面子功夫做足了,至于聂总长那里,我要跟他说说的,想来他也不愿意上海凭空出现一个五万人的军队。”

  聂总长之所以现在四处征伐,就是打着想统一全国的念头,上海对于他来说,自然是没有军队将来更好管控一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