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小镇人家_分节阅读_第50节
小说作者:朽月十五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17 KB   上传时间:2022-09-19 20:01:49

  阿夏瞟了他一眼,没有再搭理他,吃根炸串压压自己跳的有些快的心。

  这次吃完她学聪明了,立马掏出张帕子把自己嘴巴擦干净,怕抹的不干净,还擦了两遍。

  看得盛浔实在觉得很好笑。

  两人慢慢走回家,这个夜晚吹过来的风都是带着香味的。

  转天,日头高照时阿夏才起来,楼下没有人,她打着哈欠走到灶房,锅里只有焖着的粥,桌上还有盘咸菜肉末。

  她盛了碗粥,坐那里夹了一筷子咸菜,不得不说她娘腌得咸菜很爽脆,略微得咸,又没有咸到发苦的那种,跟肉末炒在一起,下粥喝。或是拿来炒饭都很好,但阿夏总觉得咸菜跟春笋丁吃时是最妙的。

  慢慢喝完一碗粥,阿夏舀勺水将碗洗了,听见院子里有声响,放了碗走出去。

  方父和方母正提着一桶水放在小院里,阿夏手扒在门框边问道:“爹娘,你们拿水要做什么?”

  “你爹说做青梅酒,”方母直起腰身,擦了把汗回,“先把里头的青梅给洗干净先。”

  上一年他们家腌的青梅酒早就没了,大伙三五不时去夹点泡好的梅子,顺带倒碗清甜醇香的酒。酿成都得三个月,喝喝不到一个半月就喝完,连方父想把青梅酒放在那里放个半年,味道再好上些都做不到。

  今年他准备多泡上点,起早就和方母一起出门摘青梅了,满满两大筐,一颗颗青绿色的果子浸在水里擦洗干净。

  阿夏则把青梅的果蒂给去掉,泡在里头不好看不说,还会有点发苦。青梅在腌前是不能有一点水的,所以去除果蒂的青梅都被放到圆竹匾上,趁今天日头好,把青梅晒一会儿。

  时不时将圆竹匾上的青梅给翻滚一番,好让每个青梅都晾干水分,摸到完全干透了还不成,得拿几根竹签子过来,在青梅上插几个洞眼,之后泡的时候好入味。

  这些活计坐下来是真累,从上午一直坐到下午才算好,方母把拿来泡青梅酒的白瓷罐晒了会儿,一点水也没有后才开始泡。

  一个个青梅往罐子里装,摆放整齐后再放冰糖,一层糖一层梅。方父准备的酒是自家的米酒,顺着罐子口壁缓缓往里头倒,等差不多满过青梅后才收手。

  这次的青梅多,他一共泡了五个罐子,四个放到楼梯脚下的柜子上,另外一个他自己抱回房间,藏了起来,免得都被大家给霍霍。

  出来后,方父锤着腰背道:“等过几日梅子再熟些,摘点来做乌梅,等天热了后煮酸梅汤喝。”

  现在的梅子还太青涩,做乌梅不算太好,得要熟些后甜一点的才好。

  一下忙活到午后,再看时辰都能做晚饭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只有三千字的原因是,我没有找到很想写的,应季又是江南风味的美食,有些当时觉得好,写起来不好。而且限制于古代每种食物都是有时令的。所以重新翻了资料,就只写了三千@_@

  大家也可以给我分享你们当地的美食,找找灵感

  《送人游吴》杜荀鹤(唐)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青梅酒做法参照《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感谢在2022-07-25 18:08:47~2022-07-26 16:49: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大萌萌 10瓶;小C 3瓶;yd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章 豆腐圆子

  方父在灶房转悠了一圈又出来, 将腰间的围布解下来放到一旁道:“屋里没什么菜了,我出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好买的。”

  “你这时候过去, 哪有什么好货给你剩下,”方母用筷子翻着晒在石桌上的杏脯,摇着头直接让他别买算了,家里有的对付一口。

  此时门外传来一阵铃铛声, 阿夏原本还坐那没说话,听这声就开口说:“指定是王婆又推着她的车出来卖豆腐了, 阿爹你要不去买点来, 煎豆腐也好吃。”

  “我可得去瞧瞧,”方父扔下一句话往外头走, 开了门人都推着车走远了些, 他忙给叫住。

  王婆停了手, 面上布满皱纹, 转过头笑着问道:“大福, 你这是要买点啥?”

  她那个摊子上摆的全是用黄豆做的,一圆盘的油豆腐, 一板还冒着热气的豆腐,用瓷盘装的千张, 拿竹架子烘成的豆干, 以及挂在边上的豆皮。

  方父跟她寒暄了会儿, 知晓她今日午后现做了几板豆腐准备到别的巷子里卖, 不然早上她卖完豆腐后, 午后肯定是要歇会儿的。

  “那王婆, 豆腐、油豆腐和千张都给我来点, 回家做个豆腐圆子和面结。”

  王婆手脚麻利扯出油纸袋给他装, 一边上秤一边道:“巷子里还是大福你会过日子。”

  拿了东西后,王婆又推着她的小车往远处走了,她都不用吆喝,大家一听这铃铛声,就晓得是来卖豆腐的。

  方父拎着这一袋子东西回去,喜滋滋地道:“王婆这豆腐还是嫩豆腐,水倒是不多。家里还有点肉,剁了一半做个豆腐圆子,一半做面结正好。”

  “也成,”方母手里的活没忙完,就指派阿夏,“去帮你爹烧个火。”

  阿夏拍拍自己的手一起跟进去,方父先把浸在水里的肉给拿出来,三分肥七分瘦切成小块剁碎。她只能洗洗葱段,把蒜给剥皮。

  看着方父剁好肉末,又捧出口底深点的盆来,肉末搁一半,整块豆腐全给放下。打个蛋,口感会更顺滑,却吃不出一点蛋味。

  做豆腐圆子要想它成型,得往馅料里面放点红薯粉。不能倒太多,吃着会觉得豆腐粉味过重,一点都不鲜甜,也不能太少,太少的话豆腐等会儿煎的时候就会散架,全是渣子,色相不好。

  等搁了粉后,还得放下调料,要先把盆里的嫩豆腐给抓碎,不要有大块豆腐在里头。

  平铁板给烧热,倒点油,方父挖勺豆腐来,握在手里左右来回颠,给抻扁了,小小一个放在铁板上煎,刚挨到油星子四处乱溅。

  他不慌不忙继续拿豆腐馅,挨个放到铁板上,等底下的火小了些,用铁铲子给翻过来。豆腐圆子原本色是白的,现在淡黄,煎得上头起一层脆皮,两面都定型后,再扑点水焖会儿。

  这样煎出来的豆腐圆子,皮带点脆,吃时又觉得有点软,一口下去全是豆腐香气,混杂着肉末,很顺滑。要是等地里的西葫芦熟后,擦点瓜丝下去,那味又比前面好上不少,都是瓜香气。

  当然豆腐圆子不单单煎这一种做法,还能揉成圆球放到油锅里炸。手艺好的,把豆腐圆子炸成空心的,撕开再往里面灌点拌好的汤汁,满□□汁。

  也有煮的,要煮的话得把圆子给捏的紧些,免得散架,直接放到清汤锅里,加点猪油酱末葱花,这样吃起来足够清爽嫩滑。

  阿夏吃完一个豆腐圆子,帮她爹把那些千张浸到水里去洗。千张倒不是用直接拿豆腐做的,而是用豆花放布上一层层浇,再放上石头榨出水来,比豆干要薄上不少。

  洗完的千张还得过碱水泡会儿,把它泡软才好,不然那千张过于厚,包起来也不好把型给定住。扯出一大张来,挖上一坨的肉馅。包面结也不是随意乱包的,讲究先左右折,捏住滚一圈,多出的角塞进去,面结包得很严实。

  再支口锅,清水放下,滚起再放猪油,酱油盐花,面结挨个放下拿勺子搅一搅,油豆腐也不能忘记放,再撒把葱花,煮熟就是面结汤。

  这汤味吃起来很清很淡,夹只面结,咬上半口,连汤带水,千张泡的软,吃起来口感就细腻 ,这肉又剁得肥瘦均匀。

  汤好后,方父随意炒了两个小菜,方家也可以开饭了。自从天转热,他们吃饭也不在屋子里头吃,而是把饭桌给移到后头那庭院里去,坐在亭子里吃饭。

  等全家人坐定后,阿夏夹了块油豆腐,里面灌满汁水,她整个塞进嘴里,眼睛瞥到一边的黄瓜藤上,惊奇地发现瓜都冒出半截了。

  她咽下后道:“阿娘,这黄瓜是不是再长段日子就能吃了?”

  “还有得等呢,”方母瞟了眼,“等好了让你先摘根尝尝味。”

  “看样子今年这瓜长得多,拿来泡点卤瓜不错。”

  方父看着这满园的黄瓜,哪管还没有长好就打上了它们的主意,泡上一缸卤瓜,再拿些腌成酱瓜,一条条又黑又脆,和粥吃最好。

  一家人边吃着饭,时不时说几句话。方觉吃了半碗后,想起什么道:“最近书院里有不少学子患风寒的,问了一遍,都是贪凉快。虽说天热了,也不能整夜开着窗,又把被子给扔了。一人染上,又是咳嗽又是打喷嚏,可不是就把大家都给传上,不过还好,喝几贴药也就下去了。”

  阿夏闻言有些心虚,她确实是不耐热,虽说现在才初夏,但她大半夜的老是觉得屋子里闷得慌,把被子踹掉,又去开窗,吹半夜的冷风。

  她正埋着头默默吃饭,就见方母拍了下她,叮嘱道:“阿觉的话听见了没,要是发了高热,有你一罐子的苦药吃。”

  “听见了。”

  阿夏应得很不诚心,不过晚上确实没有再怎么踹被子了,但是窗户还是开着的,夜里刮的风很大,吹的她头都难受,才起来去把窗给关上。

  第二日起来,她就觉得有点恹恹的,不过胃口没受影响,也没有其他症状,只觉得是昨天洗青梅的时候有点累着了。

  出到院子后,方父和方母围着一个桶在清洗蚕豆,她搬把椅子坐在那里,手杵着下巴问道:“阿爹,你怎么今日还没有去帮厨?”

  “地里这堆活计忙得差不多了,过两日再去,”

  方父拿手反复淘洗这堆蚕豆,笑着回她,“洗了这堆蚕豆,等会儿炸点兰花豆,你太公喜欢吃这个下酒,配粥也好。”

  “趁着还新鲜多做点,”方母捶捶自己的腰背,“不然到时候想吃也吃不到。”

  镇上人家都很喜欢把菜蔬还新鲜的时候,就盘算着做成干菜,或是腌或是泡,藏得好留到过了季还能再吃到,一点浪费的都没有。

  哪家哪户要是这段时间闲着,家里没堆上几个缸子,都得被嫌不会过日子。

  方父方母可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自然不能让自己闲在那里,洗刷完从地里一把把薅下来的蚕豆后。拿把小刀来,攥几粒蚕豆在手上,用刀在蚕豆上划出个十字刀口,扔到一旁的竹编箩里等它水往底下滴。

  全都给划出刀口才停下,要是这不在蚕豆上划开口,等会儿被蚕衣包着的蚕豆都泡不好,翻滚一番后,抱进屋子里头。

  泡兰花豆要用的油可不少,倒了不少油下去,方父看着逐渐见底的油壶,庆幸道:“还好去年冬多种了些油菜,请油坊的人榨了不少,不然就这样用油,买都得费上不少银钱。”

  “那你可趁着这点油可劲泡,我都不给你换新油,省得你一日净霍霍这堆油了。”

  方母给锅灶添把柴,斜了他一眼,巷子里的人家哪有他们家用油费成这般。

  方父笑笑搪塞过去,可不敢再开口,等锅中油热得冒泡,小心地将蚕豆顺边给撒下,免得油溅到身上。

  蚕豆一窜入油中,声音可大了,蚕衣在热油中炸开,从绿渐渐变成透棕色。原本紧闭的蚕豆也分开,从软乎到脆硬,炸的可谓是金黄酥脆。

  因炸好的外形向外翻开,形似兰花,才有兰花豆这个称号。刚炸好时就吃,兰花豆还没有什么味道,只是咬下去有很脆的声响。

  还得给它撒把粉,一点花椒一些盐还有旁的拌起来,全放到炸好的盆里,握住盆子两边将粉给抖抖均匀。

  咸香可口,连皮都能嚼着咽下去,更别提蚕豆的那股脆劲了。方母拿个大罐子来,里面放一张油纸,从罐口伸出一大截来。

  这样等会儿兰花豆倒下去,再给用油纸包紧,罐口拧上,免得受潮,白费这么多油泡出来的。

  她忙活完,还想叫阿夏过来尝尝的,扭头一看,人缩在椅子上睡着了。

  “这孩子,”方母走过去,拍拍阿夏的肩膀,“困了就上楼去睡。”

  阿夏迷迷糊糊起身,她觉得真有点累,刚坐下到凳子上没多久就犯困,头一匝一匝往下点。

  她说了一句,“那阿娘我先上去睡会儿,晚点吃饭你叫我。”

  回到屋子里,只脱了外面的衣裳就躺到床上,头蒙在被子里,睡到半晌只觉得头痛,浑身乏力,眼皮都睁不开。

  她感觉哪哪都不舒服,背上冒出不少汗,迷迷糊糊听见她娘在叫她,也没有办法应声。

  外头的方母本来是过来喊她下楼吃饭的,没成想没人应她,索性歇了声,见门没关上,推了门进去。

  走到她床边,看见阿夏脸色潮红,额头上的碎发都叫汗打成一绺绺的,贴在上头。方母被唬了一跳,手赶紧摸上去,还不算太烫。

  松口气赶紧下楼让太婆过来瞧瞧,做接生婆的,也是有点皮毛医术在身上的。

  大家连饭也不吃了,都过来瞧瞧。方父几个进去也是添乱,就站在门外等。太婆一看阿夏的脸,又摸摸她的手掌心,也放下心来,“就是冻着了,发点热汗,大福你跑一趟去外头医馆买罐汤药来。”

  方父应得很快,赶紧跑出去,方觉跟在他后头一道出去。方母和太婆就给阿夏擦擦身子,等天黑以后,汤药煎好给阿夏灌下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页  当前第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小镇人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