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徐记小餐馆[美食]_分节阅读_第154节
小说作者:屋顶上的小笼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0 KB   上传时间:2023-12-26 21:18:25

  徐淮从抽屉里拿出来盒子递过去。

  赵明柚看盖子封的严实,还热着呢,拿着就吃了起来,刚刚好,不烫,一口能吃一个。

  旁边的一个同学,高高瘦瘦的,跟赵明柚他们平时也挺熟的。

  “吃啥呢,我也饿,赵哥给一个。”

  赵明柚不太舍得,“这是徐淮的,你问徐淮要。”

  徐淮看他明明自己不想给,“这是我们俩的,赵明柚你别太抠。”

  赵明柚无奈的给他拿了一个,“吃完不要问我要了。”

  男同学接了过来,“赵哥,你平时不挺大方的吗?”他说完就拿起来一个吃了一口,这好好吃啊,水煎包?他吃过的。

  “赵哥,哪里买的?给了店名,我也去买。”

  赵明柚摆摆手,“是我小姨做的,不卖。”

  同学听到这话,有些可惜,不过怎么不记得赵明柚什么时候有的小姨啊,不过这比他出去玩在郑州吃的还好吃呢。

  第二天是周一,徐小溪中午在店里吃的午饭,还把明个需要的牛肉汤炖好,鸡腿也都腌制好,今天天气晴的好,风和日丽,但温度确实比前几天都平均降了好几度,最高才十五度,看在政府在路上做的绿化,还是特意种的花都已经败了,是真的开始进入到深秋了,前段时间还冷冷热热的呢,乱穿衣的季节。

  徐小溪到家里翻出来一个笊篱,竹篮筐,还有两个大盆子,抱着这些就又出了门。

  赵奶奶也刚刚午睡完起来,一出去就碰见她。

  “小溪,你这是干啥去?”

  徐小溪抱着东西挡到了自己的视线,侧着头才能看到台阶。

  “我去到那边的院子里淘粮食打面。”

  赵奶奶哦了一声,跟她前后脚下去,“今个天好,能晒透,明个拉过去一打,你别说,还是自己打出来的面又卫生又好吃,颜色没那么白,蒸出来的馒头倒很是筋道。”

  她之前下乡在生产队的时候,还要自己去带着小麦去磨呢,那会吃的东西,现在都说是粗粮,但她觉得那个时候大家也没生太多病,现在是各种奇怪的病都有,看着都揪心。

  徐小溪也就是这么想的,“我做完就准备蒸上一锅馒头,到时候给您送一些。”

  赵奶奶都有些不好意思要了,小溪弄点啥都往自家送,这孩子太实诚。

  “你家自己留着吃吧,俩大小伙子,那一顿自家做的馒头最少都要俩吧。”说完到了一楼出来,“昨天的水煎包真好吃,你汪爷爷自己吃了好几个,我们俩晚上又吃了一顿,就给吃完了。”

  徐小溪笑笑,“好吃就行,以后我有机会再做,这个做起来可简单了,一点都不费劲。”

  她觉得比包饺子都容易。

  赵奶奶觉得别人听到她这话,会觉得做饭是多容易的事呢,反正她是觉得做饭可不容易了。

  徐小溪出去就抱着东西往右边拐,两三分钟就到了地方,她把东西都放下,又去了超市买了一大块塑料布,这个是乡下用来下雨的时候盖东西的,又隔水又隔潮的,有就是便宜的纯白色的,也有带横道类似那种花纹的,她要了三米乘四米的好一些的,等到把淘洗好的小麦摊的薄薄的放在上面晾晒。

  老板给卷成了一小捆,徐小溪抱着就回到了院子里。

  隔壁的黄婶子这会正抱着孙女跟对面的那边站着玩呢,就看到徐小溪过来,她正好找她有事呢,抱起来孩子就大步过去了。

  徐小溪用这个老式的压井压了两大盆的水,然后搬出来一袋粮食,倒进大盆里半袋,再拿过来一个小板凳,用笊篱一点点的淘洗这半袋小麦,小麦从地里收回家里,再装袋子运到这里,其实上面也没粘啥,就是灰尘比较多,还有些别的小石子什么的,因为很多小麦还会放在马路边上让车撵过脱籽,不干净,用水仔细的淘洗上几遍,洗干净再晾晒干,就能拉到打面坊里打成面了。

  黄婶子推开那个小破门进来就看到徐小溪在干活。

  “淘粮食打面啊。”

  徐小溪转头看到人笑笑,“是呢,家里人给送过来两袋粮食。”

  黄婶子也好久没自己蒸馒头了,都是到人家卖馒头的店里一次性买上五块钱的,确实没自家做出来的卫生还好吃,她改天也要自己淘洗然后去打。

  “这样打出来的面蒸馒头好吃。”

  她牵着孩子让她站在地上玩会,“对了,我这有个事情跟你说,我准备在自家院子里弄个小圈,养上六只小鸭子,等来年春天就能下蛋,但咱们两家是挨着的,我问问你担心味道不。”

  在城里住着,虽然是在自家的院子里,但也要操心邻居的感受,徐小溪这个院子隔壁是个路,倒是没啥事。

  徐小溪有些疑惑。

  “现在入秋还能养鸭子啊,能养活吗?我记得好像都是开春了才开始养的。”

  黄婶子听到徐小溪这么问,难怪她还会知道淘洗面去打面粉,现在的小年轻蒸馒头都不会,她知道的还怪多呢。

  “能养得活,你给弄到圈里,盖个小棚子,温度会高一些,开春都能吃上鸭蛋了。”

  小孩子很好奇,到处跑,也拉着大人跟着转悠。

  徐小溪才知道还能这么办呢,她只记得是春天养鸭子,还能把鸭子赶到河里去吃绿藻,算是半散养,而且鸭子也会自己回家。

  “你要是不在意的话,我下午就能给逮回来几只养着。”黄婶子干脆把孙女抱起来,半弯着腰牵着她腰疼。

  徐小溪摇摇头。

  “没事,您养吧,我也不常来这边。”她本来也动了心思想养上几只,这样家里也不缺鸭蛋池,但又怕自己时间不够,还是等明年开春了再养。

  黄婶子看跟徐小溪说定也不打扰她了,抱着孩子才出去。

  徐小溪一口气淘洗了一袋子粮食,这个过程倒是不累人,就是需要的水多,一盆一盆的换水,一直到淘洗最后一遍的时候水是干净的,然后捞出来一筐放到竹篮里控水,等到下一筐控好之后直接把这筐倒到塑料布上。

  淘洗费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徐小溪收拾好才拿着东西回家,她在楼下碰见朱老师,还有其他几个不认识的大娘婶子在楼下套被子,看起来都是新的,地上铺的是竹席,套的也是棉花被子。

  “朱老师,这是有亲戚要结婚?”

  朱老师看小徐同志还真是见多识广。

  “是啊,你还知道这个规矩呢?是你楼上王姨家的闺女下个月十八要结婚,在咱们省城的酒店办事,你王姨本来是想到楼顶上去套的,不是昨天才修好吗?就挪到楼下了。”

  徐小溪哦了一声,她跟六楼的王姨也几乎没说过话,就有时候在楼道里见过几次面。

  王姨知道二楼的小徐,主要是跟她父母认识,笑着跟她张罗。

  “小徐,那有喜糖,拿着吃啊。”

  徐小溪笑着哎了一声,但也没去拿,江县的规矩,嫁女儿,除了嫁妆以外,还要娘家给准备上几床现套的被子,套被子的人要是女方的长辈,而且是那种日子过的好的,寓意是能把好日子的运气带到新人的家里的,这个属于传统,不过现在也有很多人也不套,都是去买的丝绵的,或者蚕丝被。

  “那您先忙,我先上去。”

  徐小溪到家里倒上一大杯水,一口气喝完,这会都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她换下来衣服,把徐淮跟徐池的都收拾好,也都放到洗衣机里。

  下午五点十分,徐池放学到家。

  徐小溪还没开始做饭,带着徐池一起去了前面的院子里,过去就听到有小鸭子的叫唤声。

  任何小动物,小时候长的都特别可爱。

  黄婶子抓了六只小鸭子,身上黄澄澄的。

  徐池还没见过这么小的鸭子,“小姨,那个好可爱。”

  徐小溪看着确实是,不过之前她了解到,卖鸭子的老板好多都是自己开着车下乡去卖,但一般卖出去都是要赊账,因为小时候买家没办法分辨这是公的还是母的,大家都要母的下鸭蛋吃的,要是公的就只能养大吃肉,等到长大以后,也就几个月时间,老板再去收账,但如果是骗人用公鸭代替母鸭,老板就不会再去。

  不过现在都是直接到摊位上去买了。

  黄婶子抱着自家孙女站在-旁边,自从到老板那边抓回来之后,孙女就很稀罕。

  “小徐来了,收粮食的吧,估计还没干透,你明天上午得再稍微晒晒晾一下。”

  徐小溪点头。

  “是呢,我一会简单收一下,透个气,我看天气预告,明天天好呢。”

  俩人进到院子里,徐小溪伸手摸了一下,果然还是潮潮的,因为这个塑料布比较大,不用拢在一起,两边稍微一盖就行,那边种上的菜也有些要冒头的样子,等到长出来,就能把地膜扣个小眼,把小芽露出来。

  晚饭烧的米汤,炒了一个土豆丝,跟凉拌蒜薹,在平底锅上摊了鸡蛋饼,面糊搅拌的一个疙瘩都没有,细腻软化,然后平底锅刷上油,面糊均匀的倒上面,再把打散的鸡蛋倒上去一勺。

  每一张都晶莹剔透,徐小溪切了黄瓜丝,葱丝,倒出来小半碗的牛肉酱,煮的咸鸭蛋。

  鸡蛋饼卷上各种小菜,卷着咬上一口,又脆又爽,鸡蛋饼还很劲道,蒜薹带着的辣味也是非常解腻,配着米汤吃特别的爽口。

  徐池一口气吃了五个,然后喝了一碗汤。

  徐小溪等徐淮九点多放学,提前给他煎上,米汤也在电饭锅里给他热了热,到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徐淮回来吃了四五个卷饼,大半碗米汤。

  第二天上午,徐小溪到店里才想起来小麦没掀开,她等到七点多给赵奶奶打了个电话。

  “行,好,我现在就给你去掀开。”

  早上的露水重,要是摊开一夜,昨天就白淘洗了。

  赵奶奶在家里吃过早饭,权当做遛弯就去了徐小溪买的新宅子,她之前路过过,但没进去瞅过,只记得里面的草长的很高,夏天那边的蚊子也是最凶的,这过去推开那个小门,连把破锁都没,微微叹气,这个小溪还是年轻,心也大,那买把锁不是心安吗?

  不过看到里面都整理的井井有条还有些惊讶,之前的草全部都砍掉了,地上还分类的都盖上了小地膜,看着应该是种的不同的菜,就剩下压井旁边的空地,铺着一块塑料布,直接打开,里面是淘洗的小麦,干干净净的,也利落,她伸手摸了一下还有些潮,估计今天风一吹,晾晒好就能打面粉,还真别说,小溪平时看着话不多,做事情都在心里,这个小院子也不小,要是盖上个小楼,住着很舒服,位置也好。

  作者有话说:

第96章 馒头夹又香又流油的自制辣条

  ◎“你能吃完不?”◎

  赵奶奶在小院里还参观了好一会, 才回去,还给徐小溪打了一个电话。

  徐小溪店里日常忙碌,就是何姐跟程大娘在店里坐着没事唠嗑。

  “上午十点开庭, 现在估计正在吵着呢吧。”程大娘不太懂这些,她也没跟人打过官司。

  何姐坐在门口的位置, 一边看着自家的摊位, 一边唠嗑。

  徐小溪在擦桌子, 天气越冷, 胡同里的邻居们都不愿意动手做饭,早上来打包吃早饭的基本都是邻居,导致远了一些的客人,来的比较晚的到店里就没吃上,所以她收摊的也早。

  “哪能啊,那是法庭,公家的地方, 还能让你吵起来, 我看电视里演的, 都是双方律师在说话。”

  程大娘想着也是, 说到这里又叹了一声气。

  “你葛大娘也是倒霉,你们都过来咱们这边的时候晚, 根本不知道啥情况, 我们俩年纪差不多, 前后脚嫁到咱们棉花厂, 她婆婆是个厉害的,就这个位置。”说着指了指门口的地方, “早上掐着腰骂你葛大娘, 硬是说儿媳妇苛待她, 说什么早上就给她煮发硬的窝窝头吃,那是说着就往地上坐,两天三头的闹上一出,王主任那会也年轻,根本管不住啊,后来还是那个退休的老主任过来指着她的鼻子骂,才起来,你葛大娘就是个受气的小媳妇。”

  何姐还真不知道,她跟葛前进搬过来葛大娘就要当婆婆了,那会葛家老大才准备结婚,当时还说两户都姓葛,五百年前是一家呢。

  “然后呢。”

  徐小溪也听得入迷,拿着抹布站在旁边。

  程大娘讲过去的事情向来都是绘声绘色的。

  “然后就是你葛大娘肚子争气,一口气生了俩儿子,在老葛家彻底站稳了脚跟,她婆婆再给她闹,你葛大娘娘家就不愿意了,原先没生出来儿子的时候,娘家也不敢过来,现在是有俩儿子在手,那可不是娘家腰杆也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2页  当前第1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4/2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徐记小餐馆[美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