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415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萧智:……

第699章 勇气

  判决一下,青年便从围观的人群中退出去,想了想,他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人群里有与他相熟的人见了,连忙叫道:“许茂学,酒楼在那头,你这是要往哪儿去?”

  许茂学回头看了一眼后道:“我不去酒楼,我去太学。”

  那人就大笑起来,问道:“你都多大岁数了,难道还想着去太学读书不成?”

  “黄口小儿都有大志,我正当壮年,为何不能有?”之前青年想的是随波逐流,躺平后看世事变化。

  他是高傲的,觉得这个世界已救无可救,所以他就随手赚点小钱,看这世上的人挣扎沉浮。

  什么赵含章,苟晞在他眼里都是笨蛋。

  苟晞有好名声,有兵权,又受皇帝看重,只要继续谨言慎行,还政于皇帝,或是和皇帝共治,天下归顺不过是时间问题;

  放眼天下,于军事能力上能与他一比的只有北宫纯一人而已,而论势力,他当为天下第一。

  他只要不走错,在皇帝身边两年,便可做第二个曹孟德,说不定天下将会在他这里一统。

  偏他得意忘形,一下骄纵起来,大好的局面被他打得稀碎。

  赵含章也蠢。

  她是女子,自有优势,她但凡肯放弃傅庭涵,或是和皇帝,或是和苟晞结亲,两股势力扭成一股,如今大半个天下便可在她手中,再直指北方,焉知不能收复失地?

  所以他一直从心里瞧不起这俩人,可现在,青年觉得脸火辣辣的。

  赵含章和陈沛说的那番话狠狠地打在了他脸上。

  她不走他认为正确的道路,未必是不知道这条路,而是,她有勇气选择一条更难走的路。

  连陈沛那黄口小儿都有勇气拿命去追随她,他多活了这十年,又怕甚呢?

  许茂学越走越快,很快就到了太学门前。

  他抬头看了眼太学的匾额,拎起衣袍便走上前去。

  太学大门大开,无人看守,随便人进出。

  走到院中便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许茂学停顿了一下,然后就朝自己记忆中博士们的办公房走去。

  办公房里也空无一人,但有席案,席案上摆了不少纸张,两侧还有书架,架子上摆了不少书。

  这和记忆里的办公房不一样,他有些惊异。

  走上前去看那些书,发现经史子集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不少杂书。

  再看案上的纸张,他不由伸手拿起一张来看。

  这种纸张他再熟悉不过,现在洛阳城中的纸都是这种纸,叫赵纸,也叫豫州纸。

  目前用的多是从豫州运过来的,造纸坊属于赵含章,听说这种新纸是她和傅庭涵一起造出来的。

  自她攻下洛阳之后,城外的作坊里便也开始建起造纸坊,但造纸需要过程,目前洛阳的纸坊只能提供衙门、太学和各学堂的纸张所需。

  坊间流通的纸张大多还得从豫州运来,所以纸张价格虽然比从前便宜一些,但还是贵。

  许茂学有点缺钱,每一张纸都很省着用,他没想到太学里的先生竟如此豪横,每一张桌案上都摆了这么多纸张。

  他有些羡慕的放下纸张,站在门口来回看了看,然后选定一个方向走去。

  果然,走了一段他就看到正在上课的人和学生。

  那是一群年纪比较大的学生,每个都有十四五岁,没有坐在课室里,而是坐在敞轩里,有一个身着儒衫的年青先生与他们面对面坐着。

  许茂学知道他,赵程,赵含章的叔父。

  这也是赵含章一直被士子们诟病的地方,她好几个重要的位置都用的赵家人,以至于让人觉得她如今的成就大半靠的赵氏,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尤其是太学这样重要的地方,她竟然不经过朝廷,直接把太学交给赵程管理。

  简直是……又羡慕嫉妒,又忍不住质疑。

  赵程声音温和,讲课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待讲完一课,他这才偏头看来。

  看到许茂学,赵程对学生们道:“你们自读一读,有不解之处再问我。”

  学生们躬身应下,自己拿起课本读起来。

  赵程走下来,“茂学是来寻我?”

  许茂学道:“故地重游,顺道来见一见赵学监。”

  赵程面色淡淡,“我不是学监,你要么叫我的字,要么就称我一声先生吧。”

  许茂学一脸嫌弃的模样,“做我的先生,你好不要脸。”

  赵程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转身就走。

  许茂学见状连忙跟上,追在他身后道:“当然了,你比我年长几岁,先生不能叫,但可叫兄长呀,子途兄长,不知你这太学中还缺先生否……”

  傍晚吃饭的时候,赵程来访,赵含章连忙让人添碗筷,“可是太学有事?”

  赵程点头道:“我来替一人求官?”

  “谁?”

  “雍州许茂学,”赵程道:“他旅居洛阳,之前洛阳战祸,他跟着难民们一起逃离洛阳,后来被你们一股脑的赶了回来,不许再出洛,他现在有志太学,我想聘他做太学博士,教授弟子。”

  赵含章一口应下,“好,我明日就让范颖出任命书。”

  赵程点了点头,顺道把太学积存的问题拿出来,“今年新入学的弟子不少,报上去的书册还未能发下来,这也太耽误教学了,还请使君催一催书局那头,先紧着我们这边的书印。”

  赵含章一口应下。

  速度之快让赵程忍不住抬头看了她一眼,“何时能给?月底可以吗?”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下个月十五前吧,不仅要印刷,还需装订,这都需要功夫。”

  洛阳的书局是新开的,东海王离开带走了不少雕版,而豫州书局的雕版只能匀出几本书的雕版给洛阳,剩下的,现在洛阳书局在雕刻,还有就是从皇宫里搜出来的一些雕版了。

  但没被朝廷带走的雕版,其书基本不常用,目前的印刷价值很低,最后,常用的书籍还是得他们自己雕刻。

  赵含章为此正催着工部做活字,雕刻一本书的时间太长了,而且目前收拢来的工匠里,手艺好的没几个,常常会刻坏雕版,有时候一版下来坏的不是很多的,他们也都拿去印刷了。

  以至于现在学堂和太学里学生们所用的书,偶尔会有墨团,那就是刻错了被划去后修改过来的字。

  真是头疼啊。

第700章 进展

  赵含章关切活字印刷的消息传到各地书局,没过多久,洛阳书局就传来好消息,经过不懈的努力研究,他们终于研究出了铜活字,目前烧铸成功的铜活字达到了二百八十六个,每一个铜活字各烧铸出九个,已经勉强能凑出一本书来。

  赵含章大喜,立即让人加快烧铸。

  此消息刚出来没多久,豫州书局也传来好消息,经过不断的研究,他们已经掌握了较为稳定的瓷活字,并让人带了一套瓷活字过来。

  胡锦到底没让赵含章失望,他试过几种材料,木活字因为木质结构不稳,就算能做成字模,使用不了几次也会裂开,损耗太大;

  泥活字不好掌握温度,在烧铸时就容易坏,很难成形;

  他也试了铁活字和铜活字,但前者效果不佳,后者造价偏高,最后他还是回归泥活字,开始重点研究它。

  为此,他去琉璃坊蹲着学习,最后还是傅庭涵做出的温度器起了重要作用,试验了一年之久,做了无数试验,他终于找到较为合适的泥土和温度区间。

  其实也要感谢琉璃坊不远处的瓷器坊,哦,那是赵瑚的作坊,他用他们烧瓷器的泥土重新调配,在瓷器师傅的帮助下做了一套子模,只要控制好温度,烧出来的子模成功率在六成到七成之间。

  而在泥块上刻阳文子模比在铜上雕刻要容易很多,只要再放入模具中烧铸成瓷,一炉可以烧三百个字不等,就算只有六成的成功率,那也能得一百多个字,比雕刻方便很多。

  现在西平已经开始用活字排版印刷书籍,就是可惜,这种活一般的工匠做不了,须得识字的人来排版才行。

  而书局里做雕工的工匠,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识字。

  所以胡锦让人送子模过来还有一件事要求赵含章,他想让书局里的工匠去学堂旁听,不会写字不要紧,最起码得认字,这样才能按照书籍排版。

  赵含章当即答应,还亲自写信回西平和陈县,让其他书局的工匠也去学堂上课,她道:“工匠们可以轮班去学,或者白天没有时间,晚上也可去学,不要吝惜灯油,书局要专门拨出一笔款项来支持工匠们的学习。”

  赵含章为此和傅庭涵一同写信给各地学堂,让他们为工匠们开设一个班,专门教他们识字。

  书局的工匠和别的匠人不一样,他们虽然也不识字,但因为一直对照着雕刻,对字的阳文,阴文都很了解,认字速度也会比别的匠人要快。

  赵含章觉得,既然书局的工匠们要开始识字,干脆所有匠人都参与到学习中吧,夜校开起来。

  洛阳这边自有傅庭涵来做,豫州那边嘛,虽然职权上也归傅庭涵管,但他太远了,赵含章就把事情托付给了赵铭。

  赵铭只看了一眼就将信放到一边,交给下面的官吏去做,他紧皱着眉头看前两天赵含章才寄过来的信。

  这是修改赋税法令的信,不是通知,而是征求意见。

  赵铭一时没拿定主意,所以迟迟不给她回信。

  庾世明敲了敲门进来,看到赵铭又在拿着那封信看,便上前拎过他面前的酒壶,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后道:“郡守还未拿定主意?”

  赵铭按下信道:“这条法令今年年初才颁布,今年也是第一次按此条例收缴赋税,此时修改,岂不是朝令夕改?”

  “这条法令出来时,豫州和洛阳的高官士族都大有意见,私下没少骂含章,此时修改,他们怕会更嚣张,将来再要管他们就难了。”

  庾世明:“可法令刚出来时,你不也反对吗?”

  “我是反对,但使君既然已经颁布,身为郡守,我便只得遵守,”就是现在,赵铭也不认同这条法令,可不认同,不代表就要立即改。

  他认为现在修改法令带来的后果比执行法令的后果要更严重。

  而且,修改后的法令也不得他的心,他两条都不赞同。

  赵铭又将信看了一遍,最后压下信,咬咬牙道:“我明日起程去洛阳,此事我要和使君面谈。”

  庾世明一听,眼睛一亮,立即道:“我与你同去。”

  “我若走了,陈县这边就交给你,你跟我去做什么?”

  “我去看一看洛阳成什么样了,至于陈县大可以交给陈四娘,她现在能干得很,你又定了章程,循例即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4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5/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