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448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收到赵含章的折子后皇帝又特意召见了赵仲舆,从他那里确认,赵含章一定会来参加夏至祭天,且会支持他,他这才放手去干。

  他自登基以来就被权臣裹着往前走,四年下来已经让他养成谨小慎微的习惯,若没有后路,他是不肯摆开车马和苟晞对着干的。

  现在有了赵含章的支持,皇帝开始运作,他先是在朝堂上议定夏至祭天一事,让朝臣们广邀各地藩王和刺史来郓城参加;

  然后开始悄悄接触苟晞的几位部将。

  各地刺史都收到了邀请书,包括刚打完的刘琨、王浚和王敦。

  王浚和王敦还罢了,刘琨却是有心而无力,他是不能离开晋阳的。

  他前脚一走,后脚晋阳就能被人收了,所以他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然后写信给赵含章,希望她能在夏至祭天时为他美言几句,让朝廷不要忘记他,时不时的支援一下晋阳。

  如果朝廷能出兵收复冀州,使晋阳和朝廷的地盘接起来,那就更好了。

  刘琨写到这里笔一顿,想了片刻,还是探问道:“听探子回报,近日冀州靠近兖州和豫州一带出现了一股势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连下十城,看态势,大有一鼓作气,抢占冀州南部的意思,不知赵刺史可知其领头人是谁?”

  他道:“探子回报说,其与匈奴人对战的刀枪之利,甚似豫州出产的精铁。”

  赵含章想了想,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上只有一句话,“其领头人为祖逖。”

  刘琨收到信,一肚子试探的话瞬间没了,“竟然是士稚,他现在冀州抢地盘……”

  刘琨在心里算了一下自己现在占的地盘,再算一下祖逖可以占的地盘,大松一口气,喃喃道:“还是我比他利害一些的。”

  心才要落下,刘琨一下又绷直了脊背,忧虑起来,“不行,现在我虽占了冀州半土,可北上是幽州,东去是青州,我都占不了,祖逖要是把冀州南部占了,往南是兖州和豫州,往西是青州,绕过我则是幽州……”

  刘琨是不会打祖逖的,他相信祖逖也不会打他,可他同样相信,若能强盛朝廷兵马,他一定会打苟晞、王浚和王敦,甚至赵含章……若有违道义和大业,他也会出兵的。

  到那时候祖逖的地盘不就比他大,人也比他厉害了吗?

  刘琨忧虑不已,一边担心祖逖先他一步功成名就,一边还要帮祖逖掩盖信息,让他和赵含章的合作不那么快的被发现。

  对了,他和赵含章是合作关系,还是从属关系?

  应该是合作吧,他都和赵含章平起平坐呢,咳咳,名义上,都是刺史嘛,祖逖能力不在他之下,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投效吧?

  光是想这个问题刘琨就差点抓掉头发,或许他可以派人去联系一下祖逖。当今比惠帝好太多了,人也聪明善谋,他若能相助皇帝,他们可以两年内安,五年收复失地,平定乱世。

  刘琨野心勃勃的想着,说干就干,立即就给好朋友写信,派人去冀州南部找祖逖。

  祖逖虽然很欣喜收到好朋友的书信,但他的看法和他完全不一样。

  他认为当今皇帝过于懦弱,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能力也不足以收服苟晞、赵含章和王浚这样的大臣,选择效忠皇帝,为大晋卖命注定是失败的。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尽忠,而是为天下百姓结束乱世,所以不会明知皇帝不合适还选择他,他决不允许自己走弯路。

  祖逖反过来劝刘琨,认为他当下不要总想着为皇帝尽忠,为名利而做事,而是应该壮大自身,庇护住尽量多的汉人,关键时刻奋起一击,彻底击溃匈奴和羯胡,助中原收复失地,一统天下。

  祖逖劝刘琨不要和拓跋鲜卑走得过近,道:“鲜卑人不识礼仪,拓跋猗卢虽勇猛,却无大智,更无嫡庶尊卑,他那样偏心幼子,早晚会酿成大祸,你与他走得过近,恐怕会受他连累。”

  又点评天下英豪,“王浚空有野心而无品德;司马睿,晋室旁支而已,懦弱且无能,若没有王导从旁协助,只怕徐州都保不住;晋室之中,与当今最为亲近的司马邺却还年幼,也没有名望;苟晞,刻薄无恩,宽以待己,严以律人,亦不值得追随。”

  “赵含章,有仁人之心,不论是才能还是品德,她都有了,虽然她现在无心自立,但有一日,天下必要选一人跟从,我必选赵含章。”

  “你若一心为名,此话便当我没说,若是为天下百姓,还请珍之重之。”

  祖逖轻轻地吹干笔墨,将信封好。

  赵实一身戎装,哐哐的从外面跑进来,“将军,我们就要打进灵石县了,为何要突然停下?”

  祖逖看到他,脸色和缓下来,却依旧严肃的道:“春耕为要。”

  春耕是很重要,赵实这些年跟着赵含章,知道她有多在意春耕,可是……

  “这时候已经要过春小麦播种的时候了,还要种什么?”

  “豆,”祖逖道:“而且耕种又不是把种子撒下去而已,施肥、除草、浇灌,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人。今年我们主要种豆。”

  “我们种的豆已经够多了,竟然还要加种吗?”

  祖逖点头,眉头微蹙道:“赵刺史来信说,她身边有擅观天象的异士,今年冀州很可能会有旱灾,旱灾过后会有蝗灾,所以我下令让人多种豆。豆比麦耐旱,且更快收获,这段时间先休战吧,带着将士们多耕种。”

  祖逖停了一下后道:“等夏至祭天后再说。”

  他想看看,夏至祭天,朝廷想做什么,赵含章和苟晞会怎样。

  他得积蓄力量,而且,石勒派出的两员大将皆败于他手,再打下去,把石勒惹出来就不好了。

  祖逖是知道见好就收,循序渐进的发展的。

  祖逖在等夏至祭天,很多人都在等。

  他已经提前做了预备,可还是没想到旱灾波及的范围会这样广,这样严重。

  准备祭天的皇帝更没想到,朝廷收到各地汇报上来的数据时,上至皇帝,下至守着殿门的侍卫,脸都白了。

第757章 重灾

  先是幽州和冀州,王浚和刘琨打完仗回去,两个人都开心的大摆宴席,和部将幕僚们庆祝扩大了地盘。

  王浚这一庆祝就庆祝了一个月,每天歌舞声乐换着来,他最主要是趁此机会见幽州和青州的官员,向他们和自己的幕僚展示自己的英明神武和强大。

  只有让他们认同他,他才好更进一步,将来由他们提及自立为王就更好了。

  所以哪怕正值春耕他也不太关注这个。

  春耕嘛,农民年年种地,他们能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再不济还有县官呢,哪里用得着他这个刺史去操心?

  所以他没关心春耕的事,即便有官员上报说,今年气候异常,入冬以来下的雪比往年少了三成左右,而自入春,只下了一场春雨,他也没多想,只让官员循例而为。

  循例而为,官员只能让各县县令做好防旱准备。

  命令下发,等到各县县令从王浚的庆祝宴中回过神来,放下歌功颂德的事,开始准备组织人防旱时已经来不及了。

  农民们已经犁地,将麦种种下,想要换成更耐旱的粟米、豆子和高粱等已经来不及,他们能做的就是组织民力打井,挖渠……

  可有的地方组织得不好,在这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而侵占了浇灌土地的劳动力和时间,百姓怨声载道。

  在幽州连续七十天不下雨后,这种怨恨和对天灾的恐惧一起爆发,幽州开始有百姓因争水一事攻击县衙;

  而冀州的情况并不比幽州好多少。

  王浚是庆祝一个月,耽误了黄金时期,刘琨就不一样了,歌舞声乐是常规操作,对他来说,每天都是宴会。

  打下半边冀州后,他让人构建消息传递的渠道,但并不急迫,他做事夙来随性潇洒,也不催促底下的人。

  所以冀州的消息传递得非常慢,好在他收到消息后便第一时间开始处理。

  想了想,他也开始让人打井挖水渠,以确保农田的浇灌,但消息一来一往,加上冀州才收复,官员们协调度不是很高,当地百姓多听从本地乡绅调遣,并不听他号令。

  而且,各地土匪横行,刘琨根本没派人处理,于是,他在晋阳下令,冀州各郡县却是各自为政,并不听从他的号令。

  各地乡绅和官员都觉得此时大修水利会白费人力,所以他们只派人去找地方打井。

  偏偏会打井的人不多,会找水源的人更少,没有有效的组织,同样耗费了大量人力,却还办不成事。

  他们发现今年雨水少时,麦种已经种下了,各地闹哄哄打井的时候他们又错过了种粟米和豆子的农时……

  幽州和冀州、并州大部分都是种的春小麦,因为冬天太冷了,这里并不适宜种植冬小麦。

  麦子比水稻耐旱,但远比不上高粱、粟米和豆子。

  赵含章记得历史上这一重大天灾,从前年就开始在做准备。

  每年都有疏通沟渠,修建水利渠道的任务,派人组织了好几队打井能手,组合起会找水源的能人异士。

  在去年打下洛阳之后,她更是让傅庭涵以工部尚书的名义广招懂得寻找水源和看天气的人,其中甚至有落魄却会看风水的道士。

  这些人跟着打井队四处寻找水源打井,完全不计得失,所有的钱粮路费都是赵含章出的,她还给他们每个月高薪,承诺他们的孩子将来都可以进学堂和作坊读书工作。

  可谓待遇优厚。

  去年,赵含章就喜欢去找夏侯晏和张协聊天,邀请他们夜观天象,也请赵仲舆请教过朝廷钦天监的官员,年初那会儿去见傅祗时也请教过天象,还问过许多老农,得到的回答都是,今年怕是会干旱。

  所以早在春耕之前赵含章就写信提醒过刘琨,让他多准备其他耐旱的粮种,提早做好防旱准备。

  但当时,刘琨正在晋阳应对刘聪和王浚的前后夹击,连生存都成问题,哪里会在意好几个月后的春耕?

  等战事结束,赵含章又写信提醒了一番,还问他是否准备好了粮种,若是不够,她可以资助一些。

  刘琨当时欣然接受,但收到的粮种,他发给了晋阳的百姓。所以受灾最严重的冀州北部一点准备也没有,自然也没有物资支援。

  倒是南部祖逖占下来的地盘情况更好一些,一是,它比北部有些地方还多下了两场春雨;二是,祖逖春耕时便停战,有序的组织百姓挖井抗旱;三是,赵含章同样支援他不少抗旱的粮种,他全都盯着百姓种下。

  今年他们减少了春小麦的播种亩数,增加了豆子、粟米和高粱等抗旱作物的亩数。

  同样因为春耕停下和祖逖争夺地盘的石勒看到他们的操作后,立即收购了一批豆种,让辖下百姓追种。

  “去年冬天很冷,但就下了五场雪,其中有两场还很小,一个晚上就给化了,开春到现在,雨水和雪水更少,”石勒道:“赵含章手上能人异士多,她肯定是早看出会有干旱了,所以早早让祖逖减少小麦播种,已经种下去的小麦我们不能再掏回来,但可以追种豆子,若干旱真如此严重,我们也能保收。”

  底下的官员应下,也很注意民间浇灌的事。

  祖逖正好占着他们上游,他们还以为他会断水呢,没想到祖逖不仅没有主动断水,还出面调解了上下游的用水纷争,说服上游的百姓开水,让下游也能浇灌。

  官员将此事上报,石勒大为心折,有些嫉妒的道:“赵含章得到这样的人,如虎添翼啊。”

  石勒派出两员大将,皆败在祖逖手下,自然看得出祖逖军中所有的军备是来自赵家军。

  赵家军武器精良,其中最为人道的是它的长枪和大刀,石勒是土匪出身,前期的武器基本上靠抢掠,后来刘渊送过一些,也很一般。

  现在他自己征税,自己打造武器,奈何手下人才比不上赵含章,打出来的武器也远比不上赵家军的武器。

  赵家军几次能打赢骁勇善战的石勒军和匈奴军,赵含章的指挥是一部分原因,其武器装备也是一部分原因。

  所以前线回报,祖逖军中几乎能人手一把赵家军所出的武器,他就知道这是赵含章埋的钉子。

  现在,恐怕只有晋庭还不知道吧?

  石勒冷笑,打算等晋国皇帝夏至祭天时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他和苟晞,到时候场面一定更有趣。

第758章 变化

  石勒计划得不错,奈何局势变化太快。

  幽州和冀州的灾情太过严重,连续九十天无雨,而且自清明过后,两地阳光日渐浓烈,小满之后,温度更是蹭的一下上升,太阳酷烈,倒像是进入小暑一般。

  这时候别说一直没有雨水的植物了,就连人都受不了。各地因为争水而起的械斗越来越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4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8/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