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726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又道:“你平时多留意,族里要是有日子艰难,需要帮助的族人,能扶一把的就扶一把,就按照从前祖父交代的办。”

  她觉得赵长舆从前对族人的政策就挺好的,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他们找个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成伯高兴的应下,斗志满满的去干了。

  他早就想让赵含章插手宗族事宜了,在他看来,不论是赵淞还是赵铭,处理宗族事务的能力都远比不上老郎主。

  但赵含章一直有意避开宗族事务,二来,她也实在是忙,成伯就不敢用这样的事打搅她。

  现在见她开始有意插手宗族事务,他开心得跟什么似的。

  赵淞和赵瑚都没察觉,一个是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宗族的事务他都是交给赵铭代理,而赵铭又远在豫州,管不到京城来;

  一个则是忙自身的事业,而且他的宴会要开始了,他好忙的,更不会关注这样的事。

  初五那日,赵瑚的宴会开始,赵含章也去凑了个热闹,吃了顿午饭,顺便取钱,取借来的钱。

  取到钱,赵含章还很大方的跟着赵瑚去花园里游了一圈,和他表演了一通祖孙和睦,然后才找借口离开。

  一出门,赵含章就叫来听荷,“去打听一下来的人中谁手中有粮,尽量压低价钱把钱都花了。”

  刚清点完钱的听荷一愣,问道:“一百万钱全买粮食?”

  赵含章:“不止这一百万钱,家里有多少算多少,全都买上,再去库房里找一找,把能变现的东西都变现了,换来的钱全换成粮食,洛阳的粮食要是不够,就去豫州、冀州和青州买,不必运回来,就地存粮,此事要机密。”

  她道:“我让元立和曾越拨人配合你,买的时候可以倚仗大将军府权势,但要把握好分寸,我们大量囤粮的事不能外泄,以免粮价有异。”

  这个要求有点难,但听荷依旧应下了,心中已快速计划好。

  赵含章库房里剩下的都是不好变现的器物,但现在大量士族回迁,又有南方士族在洛阳,只要说是从前皇宫或者王氏出来的东西,感兴趣的还是有不少的。

  听荷就选了几样,让人悄悄拿出去变现。

  凑了一笔钱后就选人开始在洛阳、豫州和冀州等地选择粮商和地主。

  有元立的情报在,她选人并不困难,尤其是洛阳这波,基本上,有点能力的都跑来参加七太爷的宴席,只要蹲在大门口一清点,一会儿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交易对象。

  还有人从别的地方特意赶来参加宴会,听荷一一记下,想方设法拿到了人的联系方式,还派了几个管事去赵瑚家里帮忙,顺便跟人搭上了话。

  等宴席一结束,听荷就让人分开去找这些人开始谈买卖的事。

  有几个,她是亲自去的。

  作为赵含章身边的大丫头,她的名字和样貌都不是秘密,她引导了一下,对方还以为是她自己想做粮食生意,赚一些钱。

  虽然觉得这丫头胆大包天,竟然拿出几十万钱买卖粮食,但想到她的身份又释然。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赵含章如今总摄朝政,她身边的人,即便是个丫头,那也堪比五六品官员,宰相的门房都有七品的讽称呢。

  被找上的大粮商和大地主大多都愿意卖听荷这个面子,故以比市场价略低一些的价格卖给她粮食。

  还有人悄悄提醒了听荷一句,“这个时间做粮食买卖赚不了多少钱了,姑娘要做,那得在四月之前把所有的粮食都出了,不然进了四月,夏收开始,这粮价可是要跌的。”

  一般粮商都是选择五月到十月份收购粮食,除了平时售粮外,更大一部分的收益是在一月到四月间的三个月里,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粮价上扬的阶段。

  此时是正月初,粮价已经开始上扬,听荷才来做这笔生意,在粮商们看来已经是晚了。

  不过小丫头嘛,见识有限,看在她身份的面上,大家给她一点薄面,一石粮便宜几文钱卖她,权当是结个善缘了。

  听荷就以这种方式换来了一百八十五万钱的粮食,听赵含章的吩咐,就地保存,由曾越派兵看守。

第1249章 想开楼

  当然,赵含章不止吩咐听荷囤粮,她还让常宁拿出国库的钱大量买入粮食和布匹、药材等救灾物资。

  常宁一听这数字就头皮发麻,连忙道:“大将军,已经遵照您的吩咐在秋收时购入不少粮食,年前还购进了不少布匹和药材,此时再买……”

  “买,都是救灾物资。”

  常宁却不想,低声劝道:“灾祸未必到来,下官觉得我们现在准备的足够了,再多,若平安无事,当然,我是期盼着平安无事的,可到时候这么多粮食、布匹和药材怎么办?此时购进,可是高价位进。”

  现在囤货和上一次不一样。

  上一次他准备充分,时间也极充足,从七月开始便少批量的购进粮食,那时候新粮将收,不少粮商都开始降价处理陈粮,一直持续到八月新粮下来。

  八月新粮下来后,粮价开始大范围小幅度的下降,这时他直接派人从农户手中购粮,价格和粮商们出的价钱一样,这时候购进,不论将来是否用得上这批赈灾粮,国库都是不亏的。

  可此时购进……

  百姓手中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只能和粮商买,此时又已经正月,粮商们大多压着粮等二三月涨价呢,不可能低价卖给朝廷。

  要是天灾不足以用到这批粮食,这一进一出是要亏钱的。

  作为户部侍郎,此事不能忍。

  赵含章却很坚持,还和他道:“我把自己的家底都拿出来让听荷给买粮了,我个人尚且愿意冒此风险,怎么朝廷不愿呢?”

  “亏也亏不到哪儿去,粮食在手呢,农闲时征发劳役,可以转为民工的花费。”

  常宁:“运输成本高,本来民役的饮食是地方负责的。”

  “你如今购粮也不需运进京城,就地存粮,我派兵给你使,”赵含章道:“我已经承诺今年少征发劳役,又减税赋,既如此,国库总免不了要支援地方,到时候不给钱财,给粮食也是可以的。”

  这是在粮食多余的情况下。

  “再说了,不是还有尔等吗?这些粮食还可作为朝廷官员禄米。”

  常宁一头黑线:“……您要添的这些赈灾粮够文武百官十年的禄米了,我们是要年年吃陈粮吗?”

  赵含章坚持。

  常宁只能听令,憋着气的去准备了。

  只是私下里他还是忍不住和汲渊抱怨,“女郎过于相信郭璞,虽说他天象气候看得好,可毕竟是方士,他若胡言,天下岂不又生大祸?”

  汲渊也皱眉,觉得赵含章过于相信郭璞了,以冬天的气候推导,今年春夏之际的确多雨,但春雨贵重,对于北方来说,此时雨水比往年多反而利于耕作。

  大不了改种稻子呗,只要选择种植合适气候的粮食,就不算是坏事,怎么就一味的认为是灾祸了呢?

  这是北方啊,北方的春天能有多大的雨?

  此时,别说汲渊、常宁等朝臣了,就是郭璞自己都觉得赵含章反应过度。

  但郭璞和其他朝臣不一样,他从不觉得赵含章会无缘无故这么做,难道是傅庭涵算出了什么,悄悄告诉了她,却没告诉他?

  或是,他们得天之授时窥到了什么机密?

  郭璞兴奋了,当即闭关观星算气候,还把太常寺里现有的历年降雨数据全都找了来,和历年的观星记录一一对照计算。

  赵瑚的宴会结束后缓了两天,这才发现他的好朋友郭璞竟然没来参加他最后一天的宴席,连忙问五银,“他病了?”

  以郭璞好玩乐,享声色的性格,怎么会错过他的三天宴会呢?

  五银道:“郭先生闭关了,闭关前还捶胸顿足呢,然而正事要紧,所以只能惋惜闭关。”

  “多正的正事啊,这次我可是把京城的名妓都请来了。”

  郭璞好吃,好玩,好酒,好美色,可以说除了权势和名利,他全好,哦,还好赌,可谓五毒俱全。

  所以郭璞和赵瑚相识之后就迅速成为至交好友,速度之快,感情之铁,连赵淞都觉不可思议,然后有点吃醋。

  虽然不满,但赵瑚还是贴心的给好友送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告诉他,等他出关,我再带他去玩儿,我打算在京城开一个欢乐楼,到时候只要他来,全都免费。”

  五银应下,亲自去传话。

  然后赵瑚的执业申请就被打回了。

  赵瑚知道后大怒,这还是他背靠赵含章后受到的第一个侮辱性拒绝,他一切合法合规,凭什么不给他发市劵?

  市劵就是当下的营业执照,上面有经营人的名字、经营地点和经营项目等。

  当然了,为了规避朝廷以后清点人口和财产之后将他列为商人行列,赵瑚是不记自己名字的,而是记在手下管事的名下。

  然后将管事的卖身契改为白契,又签一沓的合同,以保证这个产业是他的产业,但朝廷点人点财产时又不能说这产业是他的产业。

  就跟现代常常被背锅的公司法人一样,公司是法人的,但又不是法人的。

  赵瑚从没想过他会在办市劵时被为难,这洛阳城里谁敢这么针对他?

  赵瑚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赵含章,然后立即摇头将她丢出大脑,应该不是她,她刚跟他借过钱呢。

  那是……赵瑚微微皱眉,“五太爷在做什么?”

  五银弯着腰不敢抬,“五太爷在家晒太阳呢。”

  赵淞嫌弃赵瑚这里太吵闹,这段时间都是回他们家的新房住,距离赵瑚家并不远,但他懒得动弹,除非赵瑚上门,不然就只有赵瑚闯祸了,他才会出门。

  出门也是骂人。

  赵瑚眉头紧皱,“这事五太爷知道了?是他让衙门拦的我?”

  五银:“小的打听了一下,似乎是朝廷的意思,跟五太爷无关,但再细致的就问不到了。”

  赵瑚一听不是赵淞干的,底气立即又足了,怒气一层累着一层,“这是朝中有人要对付三娘,拿我开刀呢。哼,其他部门也就算了,户部算哪根葱,他们吃老子的,喝老子的,还敢卡我的市劵?岂有此理!”

  赵瑚杀向户部。

  户部的文书吓得不轻,连忙去请常宁。

第1250章 预告日食

  常宁和赵瑚是老交情了,赵瑚常在常宁手下吃亏,他知道赵含章看重常宁,许多事都偏向他,加上对方总是有理有据,所以不太想太得罪对方;而常宁也知道赵瑚助力户部良多,加上他是纳税大户,也不敢对他撕破脸。

  所以俩人看对方不顺眼,却又彼此忌惮,总是假模假样的维持面上的平和。

  此时常宁就笑眯眯地接待了赵瑚,很和煦的与他解释,“朝廷对艺伎一行另有规定,因此暂停向外发放市劵,并不是独针对七太爷。”

  赵瑚闻言皱眉,怀疑道:“三娘莫不是因妓楼里多是女子,所以要杜绝妓楼?这可不妥,她要是不开心,我还可以开个男馆嘛,专门接待女郎,公平公正,这市劵你就发给我吧。”

  常宁:“……七太爷玩笑了,大将军怎会因为这种原因拒绝发市劵?等朝廷议定,自然会出公告的。”

  赵瑚脸色不太好看,似笑非笑的道:“我楼都装修好了,酒水差点皆已定好,甚至连人都买了,只等着开业,现在你们一句朝廷未曾议定就打发我?”

  常宁见他大有纠缠下去的意思,不由叹息一声,向外看了看,当即挥手让下属出去。

  他走到窗边将窗户打开,这才小声和赵瑚道:“七太爷,此事并不单针对艺伎这一行而已,大将军想要在洛阳开东西两市,以后酒楼饭馆等各类店铺皆迁至市中,再在各坊旁边辟出一条小巷子便民卖些农副产品,比如菜、蛋、鸡这些东西,此为集。其余的,像猪肉、羊肉、牛肉等大类的东西则都需去市。”

  赵瑚:“坊内还设集,这不是跟村一样了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7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6/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