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803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终于,他们愿意敞开一点点心扉,去注视赵含章展开的怀抱。

  驿站,作为沟通的第一站,最先将此变化上报,于是赵含章再一次正式派出使团,依旧由赵信为正使,张寔为副使,出使西域诸国。

  这一次,使团走得很顺利,他们一路拜访诸国,被待于上宾,只是两个月便走了十二个国家。

  一路平安,每天都能用电台向洛阳报平安。

  上次出使西域被抢夺走的电台也被送了回来。

  西域诸国已经知道这东西能够千里传信,但他们不会用,为了争夺这个东西,他们私底下打了好几场,还不小心把一个小国给灭了。

  最后几个国家坐在一起让工匠把东西拆了,想研究一番,最后发现拆了东西没研究明白不说,还装不回去了。

  电台成了一堆废铁,这次使团来出使,当年抓了赵信和张寔做了半年奴隶的国家便将东西还回去,以示做善意。

  赵信就好像看不到它已经变成废铁一样的把东西抱进怀里,一脸感动的感谢国王能将它还回来。

  国王有些尴尬,连忙道:“只是下面的人保存不当,东西坏了。”

  赵信表示没关系,主要是国王有这个心就足够了。

  国王一听,立即表示他对这个可以千里传信的东西很感兴趣,不知道它是怎么传递的信息。

  赵信垂眸思考片刻,抬起眼眸笑道:“这是我们陛下的皇夫所制,用天地来传递信息,属于天音,臣愚钝,不知其理,但太学中有教授,国王若想知道详理,何不派聪敏有大智的人去太学取道?”

  国王一听眼睛大亮,不由坐直了身体,急切的问道:“我等外国人也可以学习?”

  赵信笑道:“陛下胸怀宽广,视天下之民为自己的孩子,国王真心求道,我们陛下没有不答应的。”

  国王心动起来,所有被赵信拜访过的国家都心动起来。

  所以赵信还没走完西域诸国,已经有国家向华国递交国书,想要派遣学生前往洛阳学习。

  赵含章欣然同意。

  国王并不知道,赵信随队带了好几台电台,他到达龟兹的时候就送了一台给龟兹王,以感谢他同意华国驿站建在龟兹之情。

  这是国礼,丝绸之路上十数国,只有五个国家可以得到这个礼物。

第1357章 归附(一)

  每一台电台都配了一个发报人,算是借调在此,任期五年,五年之后,他们就可以选择回国。

  有幸得到电台赠送的国家都很珍惜这个人材,不仅给他配了房子,奴仆,还送钱送物,甚至有国家许于高位,只要他愿意永远留下,并教授他们的人使用电台。

  赵含章不管他们怎么引诱,她既然把电台和人送出去,自是不怕他们使用和拥有。

  她希望这个世界越来越好,是整体的好,而不是东方一枝独秀,否则容易风摧之。

  外部变得更好了,一定也可以反哺内部,她有耐心等待华夏一统,也有耐心等待科技向外辐射后再回馈。

  她对百官道:“大宛之西还有什么国家和人,大海的尽头是否有陆地?我们目之所及的地方太有限,天地之广阔,如今我们人力还不能衡量,焉知天外无天,人外无人?”

  “所以我们不能裹足不前,现在的电台和电机我们已经衍变到了第三代,也该和周边的国家更密切的交流了,说不得他们能有更妙的奇思呢?”赵含章道:“天下大安,天下大好,方是真的好。”

  百官同意,他们也想知道大宛的西面还有哪些国家,大海的东面是否有陆地,匈奴到达最北的地方是哪里,都有些什么。

  人力难以传达的信息,电台可以。

  或许是感受到了华国的强大,也有可能是在赵含章身上感受到了熟悉的汉朝皇帝的胸怀,西域诸国在元贞九年正月初一,正式递交国书归附。

  赵信带回来的十二国使者,齐齐跪在大殿上递交国书,请求皇帝接受他们的国家为藩属国。

  虽然此事不是秘密,毕竟递交国书之前都要知会一声,一部分大臣参与其中,早就知晓。

  其余大臣也都有耳闻。

  可真的十二个使者一起递交国书,依旧让他们震撼不已。

  尤其是同来观礼的成国世子李班和西羌各部首领。

  去年,西羌归附,赵含章将西羌一分为二,分别建立乌思番都司和朵甘都司,姚弋仲被任命为朵甘都司都指挥使,季平为乌思番都司都指挥使。

  也就是说,青藏高原全都依附,目前,青藏高原以东的地方,只有成国一个藩属国了。

  也是因此,李雄惴惴不安,加上成国自治,法度和制度不能自洽,手下将领常自领官职,骄矜不羁,常常犯事,却又不被惩治。

  李雄已经感受到他的能力不足以控制这么大的地盘,最要命的是,他很难对手下功臣说不,加上他的儿子们对他设立李班为世子很不满,国内争斗越发严重。

  两年前,老迈的丞相范长生去世,在死前他和李雄道:“大王,成国的祸乱之根已经埋下,以您的能力难以根除,成国没有人杰可以根除此祸,只能求助皇帝陛下。”

  李雄当时半信半疑,还劝慰他道:“我那十几个孩子虽然不成才,却还算孝顺,有我在,他们不会冒犯世子,待我不在了,世子也已掌权。”

  为此,李雄还特意将一部分朝政交给李班处理,让他培养自己的势力。

  范长生却摇头道:“世子太过纯良,守不住成国的。”

  成国的旧臣功勋,连李雄都控制不住,时常犯事,李班却很强硬,坚持以法治之,只要有犯到他手里的,他一律以法惩之;

  因此,成国上下虽对李班赞不绝口,但私底下,旧臣功勋对他颇多怨恨,只是不敢宣之于口。

  这没什么不对,偏他对李雄的十几个儿子太好,太过忍让,总是不吝于最美好的想象去对待这些堂兄弟,范长生已经可以预见,将来李雄要是薨逝,李班会被他那十几个堂兄弟拆骨入腹。

  到那时,那些旧臣功勋再无控制,蜀地会重新乱成一片。

  成国是大华的藩属国,大华会出兵平叛,然后重新归附,一切回到最初,可李雄一族怕是会从此湮灭在历史中,也不知最后能活下来几个人。

  范长生和李雄君臣相宜,临死前,他终于搭着李雄的手背说出心里话,“当年我劝大王归附,是因为算出赵皇帝是大王和世子的一线生机,如今正是生机兑现之时。”

  他道:“大王,若我死后西羌归附大华,大华又确定国本,无后顾之忧,您就自请削藩,让朝廷来治理成国吧。”

  李雄脸色大变,没来得及答应,范长生就溘然长逝。

  当时是元贞六年,第二年,元贞七年九月,赵仁嘉五岁,被封为皇太女,同年,姚弋仲终于说服西羌各部,率领羌族归附,而生活在西羌高山里的番民也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认同赵含章是他们的皇帝。

  元贞八年五月,皇次子出生,赵含章将西羌曾经占领的地方一分为二,设立都司,由朝廷任免官职,治理。

  成国成了被包围在其中的唯一藩属国。

  虽然赵含章对他还是礼遇有加,常常赏赐他东西,每年要求的贡品都不多。

  但他依旧感受到了呼吸不过来的压力,他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他的儿子们了。

  他们行事越发荒唐,好几次甚至带人和朝廷的军队发生冲突,李越那竖子更是鼓动老六带人去抢掠中原过来的商队和工程队。

  李雄能感受得到,赵含章在忍,朝廷也在忍,他们在等他做出决定。

  可……对着亲生的儿子,李雄下不去手。

  一种灭顶之祸的感觉笼罩在心头,李雄很相信自己的直觉,于是开始找来心腹商量削藩之事。

  通过半年的考虑和观察,李雄终于下定决心,让李班来贺新年之时上交国书,请求削藩。

  但李班没想到,西域十二国会选择在这时候递交国书归附,李雄也没想到。

  所以朝会结束,李雄收到李班的电报,着急起来,连忙让李骧问他,“快问他,请求削藩的国书可进上了?”

  李骧道:“已经进上,陛下没有第一时间收下,世子说,陛下想亲自与您谈一谈。”

  李雄目光闪动,蠢蠢欲动起来,“陛下难道邀请我去洛阳?”

  说真的,李雄还真想去,但他有点怕。

  李骧更怕,连忙阻止道:“大王,您要是去洛阳,成国必定大乱,您不能离开。”

  因为李雄坚持削藩,小王子和旧臣功勋们最近躁动得很,要不是李雄控制,他们早造反了。

  李雄要是敢去洛阳,他前脚离开,后脚蜀地就能四分五裂。

  李雄叹息一声,“看来只能通过电台谈了。”

第1358章 归附(二)

  蜀地的情况虽不至于病入膏肓,却也需要下重药了,不然李雄也不会找上赵含章。

  他有十三个儿子,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成器。

  不说年纪大的,就是年纪小的那几个,他们自认是王子,成国是他们李家牺牲许多打下来的天下,七八岁便霸道不已,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要是不给,轻者撒泼打滚,重者胡乱鞭笞臣奴。

  李雄国事繁忙,根本没多少余力教导孩子,他们身边的人为了安抚讨好王子便多纵容。

  等李雄发现的时候,已经教不好他们。

  最要命的是,他发现将孩子们身边的侍从全都换过一遍后,新侍从为了少惩罚和少麻烦,也会很快屈从孩子们。

  而且除了侍从,还有他们的母族,亲戚,朝臣等,他总不能将他们关起来不让他们接触这些人。

  正如李骧所言,祸乱之根已经深植,他没有能力根除,李班已经是矮子里拔出来的高个,但他很大可能也做不到安定朝纲。

  李雄不得不为将来考虑,不仅是为李家,也为成国上上下下臣民,跟着他的那些老伙计……

  李雄是个很重感情的人,还是想要和他们善始善终的。

  赵含章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要和李雄认真的谈一谈。

  他既诚心待她,她自也要回以诚意。

  此时的蜀地还不是后世的天府上国,山多,民少,且民风彪悍,四川盆地因为都江堰水库拥有了千里沃野,但林密草盛,又山高路陡,鲜与外界交流。

  现在蜀中很多百姓都还只认后汉,别说她赵含章,就是魏晋两朝都没被百姓认可。

  李雄既然看上了中原的资源和发展,想要蜀中和中原一样发展,那他能拿出多少,能退让多少,这就要好好的谈一谈了。

  她自也希望国好,民好,士商勋贵皆好,但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彼此间的利益既相和,亦有冲突之处,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接受。

  尤其是跟着李雄的将领勋贵与当地百姓的矛盾,如果不是已经尖锐到一定程度,李雄又怎会宁愿削藩也要朝廷来管理蜀中?

  不破不立,赵含章对蜀中只有三个最基本条件。

  削藩之后,一,朝廷的军队要入驻成国;

  二,蜀中要和朝廷共用一套法律体系;

  三,蜀中的官员任免需要经过朝廷同意。

  只有这三点达成共识,成国才能算是真正的削藩,不然,总有一天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8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3/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