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姐还是小学鸡_分节阅读_第342节
小说作者:金面佛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3 MB   上传时间:2024-03-12 21:31:01

  江海潮可没打算放过同窗,趁机又一次念响了紧箍咒:“所以说,挣稿费最安稳,零风险又稳定……哎哎哎,跑错方向了,干花在这边,那边都是鲜切花。”

  今天他们特地跑鲜花交易市场,就是为了实地考察,好看看自家产品的销售情况。

  美术生们生怕被抓,赶紧丢下一句:“都看都看。”,脚步根本不敢停。

  跑着跑着,大家就觉得这个花市当真不错,“五一”那会儿人太多了,都挤不进来,他们也没怎么细看。

  现在瞧瞧,果然花团锦簇啊,一溜溜的花,婀娜多姿,夸一句留住了人间彩虹也不为过。难怪几乎每一家摊子前都有人流连忘返,还有人竟然直接拿着蛇皮口袋进货。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里屋顶高,窗户和门都开着,四通八达,加上周遭种了不少树,所以都快五月下旬了也蛮凉快。

  当然,江海潮不满意。

  她认为应该装上那种酒店大厅里的空调,到处都嗖嗖冒冷气的空调才好。

  她都已经计划好了拿钱出来,哪怕慢点回本都行,她在空调屋子里卖久了东西,已经忍受不了本地的夏天热死人,冬天又冻死人了。

  可惜卢艳艳她爸坚决地拦住了她,不是镇上不配合花卉市场升级,而是实际条件真不允许。

  为啥了?因为电力不支持。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为什么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集体熄火?除了政策方面的因素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条件跟不上。其中让人深恶痛绝的top1乃电力不足。

  你这边机器飞转,拼命地赶订单。“啪”一声,电断了,机器歇了订单也跟着完蛋了。所以这时代的电力有个外号叫电老虎,不喂饱了电老虎,厂子你甭想开下去。

  湖港镇倒是没人卡工业用电,但他们镇上也没发电厂啊,全靠上面给电。

  别说再给鲜花市场加上夏天凉飕飕冬天暖融融的空调了,就现在,单一个鲜花冷库的运营,卢爸爸作为主管镇农业工作的领导都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它哪天也跟着“啪”一声噶了。

  为了保证冷库正常运行,他们还专门配备了柴油发电机,给冷库单独享用的。

  但要是再上空调的话,十个发电机也扛不住啊。

  所以说,韩教授他们当初想把鲜切花交易市场建在省城不是没道理的。起码省城市区的工业用电能得到优先保障啊。

  算了,现在讲这些也没意思。一百多万砸都砸进去了,咬断银牙也得往下扛,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

  市场外面有人在施工,叮叮咚咚的,引的同学们挺好奇:“那在干嘛呢?”

  江海潮瞅了一眼,随口应道:“装水空调呢,用地下井水来给屋子降温。”

  鲜花市场是在原有的社办厂的厂房基础上改建的。外面的空地原先也是厂区。当初为了用水方便,几乎每家工厂都打了井,而且是那种几十米深的井,里面的水也比一般农家小院的井水更加冬暖夏凉。

  她想给市场装空调的主意被打回头之后,韩教授提了个折中的办法,抽取地下水也就是井水来降温。

  具体原理,教授说过的,叫什么水空调井水无泵自循环,据说比真正的空调能节约起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

  但江海潮没怎么听,她一个假初中生也听不懂啊。海音倒是给她画过示意图呢,可惜她更看不懂也没啥求知欲。她更怀疑到时候三分之一的用电量也能击垮湖港镇脆弱的电力系统。

  比起什么井水空调,她倒希望直接水发电。不是说三峡就是水力发电吗,他们湖港是圩区,缺什么都缺不了水,刚好可以拿来发电嘛。

  结果这回连大学教授都不想从她兜里掏那几个残留的钢镚,直接让她别痴心妄想。

  就挺遗憾的。

  美术班的小伙伴们倒是对井水空调充满了好奇心,纷纷强调等装好了一定得喊他们过来看,他们想看试试效果。

  江海潮随口敷衍,眼睛盯着市场上的交易情况看。

  他们到的点刚好是鲜切花批发的高-潮期,来来往往的花店老板特别多。

  自从省市媒体报道过湖港鲜花市场开业的消息后,定期过来批发鲜花的店主就越来越多了,湖港俨然成了本市正儿八经的鲜切花交易中心。

  唐教授和韩教授他们分析过之后认为,湖港鲜花市场虽然还不成规模,但胜在花的种类多。全镇每个村家家户户利用自留地种花,充分保证了鲜切花品种的多样性,使得来市场上搞批发的老板直接体会到了一站式采购的甜头。

  因为除了少部分本地缺乏种植条件的花之外,几乎所有他们需要的鲜切花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而前者各家店老板处于成本考虑,用的也不算太多。

  这就促成了尽管湖港偏僻,从市区过来起码得倒两趟车;但由于购买方便,最后综合下来反而比奔波于市区几个鲜花生产基地花费的时间短。

  况且湖港的花还有项优势,这边摊主可以给人搭配好了再销售。搭配的挺好看寓意蛮不错不说,搭配的花束也只收花的钱。

  这就好像你打算做个酸菜鱼,你去市场上买条鱼,卖鱼的连鱼片都给了片好了,让你下锅就能烧。

  不,说错了,是你买了一条鱼,告诉摊主想吃酸菜鱼,他(她)连鱼都给你烧好了,让你端回家就能吃。

  一开始花店店主还坚持说自己不喜欢酸菜鱼也不爱红烧鱼,要回去秘制。但他们拿了花束回店里加价一卖,竟然挺受欢迎。渐渐的,偏爱这种赚中间差价的店主便越来越多了。

  省事啊,还省心。

  他们现在只庆幸买花的顾客一次一般只买一捧,不像他们跑一趟进一堆货,否则顾客都自己跑湖港来买花了可没他们的事。

  江海潮看着扫货完毕的客人们急冲冲拎着大袋子走人,赶紧往旁边让,生怕耽误了别人的事。

  五月份呢,干啥都是旺季,鲜花卖得快,正常。

  她跑到干花摊子前看,嘿!果然来批贺卡的人最多。其次就是干花花篮,水中花还是独受年轻小姐姐们的喜欢。

  看摊子的水根爷爷正在接受小记者的采访。

  没错,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湖港镇中心小学今年也倒腾出本校的校报了。

  不过大概是因为他们学校没多少东西可以拿出来说,报纸与其说是校报不如讲是镇报,报道的全是湖港镇的各种事。

  谁家的花开出了罕见的颜色,谁家麦地里的西瓜又长势分外好。嗯,除此之外还推荐各个村的特色美食。搞得江海潮相当怀疑,学校是把它当成gg传单用的。

  现在,上作文兴趣班学习采访的王明明就在一本正经地采访水根爷爷,好奇他每天编花篮能挣多少钱。

  水根爷爷半点财不外露的意思都没有,还挺得意:“现在我们一大家子都编,划下来,每个月每个人三四百块钱的进账是有的。学门手艺不吃亏。”

  王明明看到江海潮一行人过来,胸膛挺得特别高,一心想好好表现自己。

  可惜他注定了媚眼抛给瞎子看——白费啦,美术生们压根不关心他的采访水平。

  班长伸手戳戳江海潮的肩膀,把人喊到旁边说话:“哎,咱们那个水晶琉璃花还要搞吗?搞的话,人家不要干花花篮了,那这个爷爷家里不就挣不了钱了吗?”

  水晶琉璃花就是他们想出来的插花干花的克星啊。

  “没事儿。”江海潮想的特别开,“不还有鲜花花篮嚒,再说了,我们玩偶背花篓多卖点出去,不愁没有编筐的活儿。”

  看小伙伴们还是不甚赞同的目光,江海潮直接放大招,“你们不会以为我们不搞水晶琉璃花,人家就也想不到搞吧?别想当然了。人家做干花这个行当不知道多久了,能耐大的很呢。我就问你们,那些干花插件,如果没有照片摆在面前,你们能自己想得到吗?”

  那必须不能,他们这才上初一呢,能有多少见识。

  众人沉默一瞬,还是班长先开的口:“那玩偶背花篓,咱们要不要再跑跑店,自己推销啊。”

  到目前为止,除了等人自己上门批发之外,这些主要还是依靠本省书店和一些精品店来销售,感觉很不够哎。

  江海潮也觉得有道理。

  但跑店推销不在她考虑范围内。

  别看他们人多,可都是小孩。

  人家大人当推销员,拎着个蛇皮口袋就能千里走单骑,他们能吗?开啥玩笑,她都不敢在外面瞎蹦跶。

  学校动不动就给他们上安全警示教育,一再强调拐子多。

  一旦被拐走了,就他们的年纪,卖给人家做儿女嫌大,当老婆又嫌小。那怎么办?直接打断腿去乞讨。

  别以为丐帮真是《射雕英雄传》里的洪七公。现代丐帮,古往今来的丐帮,从来没干几件好事。

  反正成功地吓得江海潮特别恐惧被做成那种人熊,彻底打消了走南闯北的心。

  初中生们看不上小学生的胆小如鼠,直接diss她:“不推销怎么办?守株待兔,就这么一直等人上门?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啊,太慢了。”

  “不,我有办法。”江海潮眨巴了两下眼睛,“做生不如做熟。”

  啥意思?就是在原有的销售渠道上再行进一步的拓展。

  小伙伴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觉这人解释了还不如不解释,他们连一个字都没听明白。

  好在江海潮也不需要他们明白。她腿长步子大,已经跑在前面打头阵,咚咚咚跑去了校办厂的办公室。

  说是办公室,其实不过两间平房,就在学校边上,离厂房反而比学校稍微还远个三四十米。

  但这点距离不足以让大家看不清倒垂在架子上晾晒的鲜花。

  天啦!校办厂怎么能这样急功近利,直接晒花呢?干花不能晒的,得风干或者烘干,不然颜色会变暗,很丑的。

  江海潮随意扫了眼,安慰自己的同窗:“没事,晒太阳可以帮花脱色。”

  这是陶老师他们试验的结果。有些花材直接漂白效果很差,必须得阳光照射自然脱色后才能漂白成功,然后再行下一步染色。

  大家真感觉长见识了,他们之间压根没考虑过那么多。看来老师讲的人在劳动中增长智慧果然有道理,不亲手大量地做的话,又怎么会发现这么多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它们呢。

  江海潮走进办公室时,里面两个十五六岁的小姐姐正忙得不可开交。桌上堆着两大摞信件,其中扎着马尾辫的小姐姐在整理信,另一个剪着短头发的姐姐则坐在桌子前对着电脑用一指禅整理资料。

  咳咳,电脑还是从冯雪家搬来的呢,反正她平常也用不上,刚好租给校办厂干活,每月租金两百块。

  不过电话倒是厂里刚装的,这是身份与实力的象征。

  报纸上的明星企业家可都爱坐在办公桌后拍一张拿着电话打的照片。

  看到江海潮进屋,她俩还挺紧张,直接站了起来。

  搞得江海潮比她俩更不自在,赶紧喊停:“别别别,忙你们的,我就是过来问问邮购销售情况。”

  自从江海潮在“公主日记”的邮购顾客群里发掘干花贺卡销售代理人之后,主动过来问询的人越来越多,有写信的也有打电话的。

  陶老师索性招了两个小姐姐专门负责这事儿,省得她一人身兼数职忙不过来。

  江海潮也觉得挺好,正好她们还能帮她整理收集资料。

  啥资料?当然是销售情况啦!

  别小看从邮购顾客里发掘出的代理商哦。他们虽然普遍进货量不大,一趟集中在100到200张干花贺卡的趋间,但架不住他们人多啊。

  这密密麻麻的十来张纸加起来,足足近两百号人呢。

  美术生们个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已经全然忘了问看这些跟江海潮所说的拓展玩偶背花篓有什么关系了,只震惊脸JPG:“这么多啊?”

  妈呀,哪怕一个人只进100张贺卡,200号人那也是两万张。而且他们当中大半都不止进了一趟货,最厉害的那个,竟然已经第七次求购了。这出货的速度,妥妥的金牌销售员。

  “那当然了,我们的邮购代理商已经遍布三个省了。”

  很骄傲吗?很骄傲。

  很满足吗?不满足。

  江海潮不仅不知足,反而觉得还不够。

  不行,《公主大变身》还得再多推些电视台,搭钱她都乐意。真的,一旦开启邮购事业的大门,走进去的人只会后悔死,后悔为什么没早进场,实在是太香太节约销售成本了。

  她要加油,她要比《小康之家》卖的更多更好。

  她要弥补把省城的试衣间变成个体户的损失,她要挣更多的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1页  当前第3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2/3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姐还是小学鸡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