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汴京卖花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吃吃汤圆呀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71 KB   上传时间:2022-07-22 12:37:05

  又回过神问:“冬日花草昂贵,为何宸妃宫里能得?”果然一开口就问到了关键。

  鲜花鲜草冬日里不是没有,但都是南边运来或是温室栽培出来的,也就官家才有权力赏赐下去,往年宸妃高高在上上或许能得一盆,可如今二皇子出了事,她又哪里来的资格呢?

  静妃心里就如沁了黄连汁一样一阵阵发苦:“也不知皇商用了什么法子做出的干花,稀罕是稀罕,也不大名贵。”

  太后不愧把控着本朝大权十多年,当即冷冷道:“既这样应当是每个宫里都有,怎的旁人没出事就宸妃出事了?叫皇商来回话。”竟是要将这事大包大揽放在自己身上了。

  太后娘娘发话,诸人不得不听,几个钳制在莺莺左右的宫娥便将莺莺带到人群前头去。

  莺莺少不得要行个礼:"奴家是忠武将军萧照家眷,做出了干花便来宫里送花,谁知遇上宸妃娘娘出了岔子。"

  “萧照?忠武将军那个?”太后立刻就问。

  看来太后娘娘虽然远离汴京,可对京里的人事调动并不松懈,莺莺便答:“是。”

  “她夫君是官家身边的大红人,出面害宸妃对她有什么好处?”太后不以为然道。

  她竟然给静妃连这点面子都不给,静妃登时面红耳赤,忙不迭解释:“她前脚送了花进去,后脚宸妃娘娘就昏迷了过去,只怕有人借着她的手害人也尚未可知。”

  太后心里叹了口气,这静妃还是糊涂,只为了自己要自保就忙不迭找个替罪羊出来,一来得罪了官家身边红人,让臣子寒心;二来在后宫妃嫔跟前留下个胆小怕事糊涂的名声,以后还怎么主事?

  只不过如今官家眼看着膝下也就三皇子这一道血脉,以后皇后太后的位子也是静妃的,还得当众给静妃些颜面。

  唉,早知道当初就应该留个后手,也不至于让大皇子和二皇子双双殒命。

  想到这里太后就一阵心烦意乱,她几个呼吸收拢了纷纷落落的心神,才淡淡道:“静妃所言极是,只不过到底是有诰命的女眷,不好送到刑部去丢人现眼,不如就在宫里慎刑司处置可好?”

  这一问明显是在征询静妃的意见,没想到太后高高在上,却还要询问自己,本来等待太后责骂的静妃被这突如其来的抬举所惊愕,很快就欢欢喜喜忙不迭应下:“好!好!”

  喜怒之情居然溢于言表,可见当初那些说她谨言慎行的评价也只是流于表面,太后心里叹息一声,只想着还是要好好教导静妃一番。

  这时候花商也谢恩道:“多谢太后娘娘体恤,多谢静妃娘娘大度。”语调不悲不喜。

  听听,连个花商都要比静妃的做派要强些。太后便答:“起身免礼吧。”她心事重重,便顺眼瞧了花商一眼。

  这一看就愣在了原地。

  适才那花商跪在地上太后也只看见她乌压压的鬓发和肩膀,此时她起身抬起头来,太后与她打了个照面,一下就被她的容貌惊了过去。

  如玉一样吹弹可破的肌肤,樱桃一样嫣红嘴唇,灵动黑曜石一样的眼睛,这些本都是世间美人儿的标配 ,可这位萧夫人脸上组合起来,却叫太后一下想起一位故人。

  她一贯镇定自若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裂隙,嘴唇阖阖,双眸失神,就连话都差点说不利索:“蝶……蝶娘?”

  这话出口别说旁人了,就是莺莺心里都打了个忽,她抬起头笑道:“太后娘娘所说之人正是家母。”

  她是与她娘有几份相像,没想到太后一眼就辨认出来了,只不过也不知是福是祸?

  莺莺不过片刻就平息了心绪,不管是福是祸她都不可能不认亲娘。

  她等着太后反应,谁知太后她老人家居然面色苍白,几乎要晕厥了过去。

  这些太后身边宫娥都慌了,一个两个道:“快扶着娘娘!快!”

  静妃连同那些个妃嫔都不敢怠慢,也跟着手忙脚乱将太后老人家扶进了宸妃正殿。一时之间无人顾得上莺莺,她立在原地也呆住了。

  太后与自己娘有什么冤仇不成?娘是个生意人,唯一与贵胄们的联系也只有与长帝姬交好这一点,可长帝姬与太后名义上的母女还是规规矩矩,从未听说过有什么不和。太后便是想撒气到娘身上也不能。

  莺莺一时也不知如何,只在原地忖度。

  殿内又有人送水,又有人开窗通风,还有人打扇,太后喝了一盏水,脸色平复下来,又有太医上前诊脉,倒是无妨。

  太后这才挥挥手:“你们先散去吧,留那小娘子一人便是。”

  诸人面面相觑却不敢二话,只叫人将莺莺送到殿内。

  一时之间诸妃如潮水一般褪去,大殿内一派安静,外头的日光静静照进鎏金紫檀家具上,泛出幽幽的光。

  太后这才抬起头来上下打量莺莺。

  她眉目间古怪,可莺莺还是从里面隐约感觉到一丝慈爱,再看却已经倏忽不见。

  太后自己也想起了蝶娘。

  她提着满篮子的徘徊花笑:“将花瓣晒干后蒸煮,而后将锅盖上的水珠收集起来就是花露呢,这些花露凝结成小小一瓶极其珍贵,闻起来却芳香扑鼻,是难得的好东西呢。”

  太后当时嗤之以鼻,大食送进来的花露固然珍贵,可在宫里也算不得什么,她贵为太后能缺这个?就连蝶娘送来的那一瓶花露随手就扔到什么地方去了。

  如今年纪大了回望,却觉得有些遗憾,话音便带上自己都未觉察的柔软:“你娘,她过得如何?”

  莺莺有些诧异:“我娘已经过身好几年。如今葬在北邙山苏家祖坟。”

  故去了?!

  太后被这忽如其来的消息打击得往后趔趄一步,而后喃喃自语:“身故?身故?”似乎没听懂莺莺所说的话。

  她忽而抬起头,脸上浮现出一个笑容:“你娘莫不是诈死了?她可是个机灵古怪的。”

  这话出口莺莺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她固然记着要对太后恭敬,可也不喜欢听她这么编排娘,当即沉着脸道:“娘是受了瘟疫去的,我从南到北一路扶灵到京里走了大半年,归家后便直接葬进了苏家坟地。不会有假。”说话语气也多了几丝硬邦邦。

  太后却连歉意都顾不上有,当即脸色更加苍白,一双手抖得不成样子。

  莺莺这才察觉出不对,心里打着鼓,她忙上前给太后又端了一杯水。

  “好孩子!好孩子。”太后一叠声道,有了些许欣慰。

  喝了水之后才长叹一声:“莫怪哀家适才无礼,实在是听说女儿出事,白发人送黑发人……”

  什么???

  莺莺不可置信抬起头来。

  太后便苦笑道:“孩子,你听得没错。蝶娘是我女儿,我是你外祖母。”



第115章

  莺莺自小到大都当自己家是六亲无靠, 虽然爹并不避讳自己是汴京人士,可家里从未收到过任何汴京的信笺;娘呢更是连出身都不说,这些年从未给莺莺透出个任何风口。

  莺莺便也当自己爹娘都是无父无母的,幼时不懂事时莺莺也曾羡慕过邻家孩童有阿婆亲手缝制的肚兜有外祖母送来的消暑瓜, 不过爹娘疼她爱她, 莺莺便没有过旁的遗憾。

  谁知到了爹娘去世后竟然忽然多了许多亲人:先是苏家一家人, 而后是常乐长帝姬,今儿居然还多了个太后!

  太后啊,难道娘是皇家血脉?那萧照和自己岂不是名义上的堂兄妹,正正儿要乱了血脉!

  饶是莺莺再怎么机智都未曾想到这出, 她几乎要凝固在原地,压根儿想不起来应当如何应对。

  还是太后先道:“难怪你这孩子发怔, 就是哀家都要喟叹人生际遇。”

  说罢便将当初的情景说了出来:“哀家本是农家女,家里遭了饥荒便将我卖了, 哀家当时不过四岁, 不记得父亲姓名也不记得自己姓名,转卖了好几次就卖到白家, 也是你娘亲爹家里, 被取名为铃月。”

  铃月聪明伶俐又美色过人,即使只是个卑贱的丫头也很快就得了白家当家人的喜欢, 提拔了当妾室而后生下了蝶娘。

  也不是没有甜蜜的日子,被转卖了数次又孤苦无依的少女骤然遇到个对她无比宠爱的男人,又有了两人爱情的结晶,纵然正妻时不时刁难也算得上是时来运转安逸日子了。

  只可惜一次家宴白家当家人的上峰瞧中了来唱曲的铃月,谁知道往日山盟海誓的白家当家人立刻变了脸, 野心勃勃便慷慨将铃月送人。

  “可怜我们母女分离……”太后肩膀几乎要颤抖起来, 背过身去不知是不是流泪。

  莺莺心里也恻然, 她见过旁人卖儿卖女,也知道穷人家的女子低贱如草芥,更知道世间人只将妾室看做一个物件而已,却从未想过这些与自己、与娘有什么干系。

  太后大口吸了几口气,似乎才从苦涩过去中缓过来:“上峰瞧中我并不是自己想纳妾,而是正缺个绝色美人献给太子。”

  顺顺当当她就进了太子府,享受了白家人想都想象不到的荣华富贵,可铃月经历过情郎反目和骨肉分离后对世家万物都不甚在意。

  偏偏就是这种生无可恋的姿态更惹得太子对她极为看重,很快太子登基,铃月成为了昭仪,而后一路高升成为了贵妃和继后。

  本朝对女子再嫁之事极为宽容,因而大臣们倒是对继后再嫁的身份不在乎,更在乎的是她没有子嗣。

  朝堂上不是没有劝谏之音,可先皇将这事压得死死的。先皇有头风毛病,许多朝堂上的事情渐渐也由爱妻代笔,直到她渐渐大权在握。而后便是扶持官家登基,随后更是权倾天下成为太后。

  “有一年常乐送了哀家一副花草所做的花篮,哀家看着其中有个花编的小鹿似曾相识,细细查访起来才知这家花满蹊的老板娘就是你娘,白家家境中落,蝶娘自己在民间长大学到了好技艺在汴京城开店,不愧是我铃月的女儿。”

  太后说起眼神中隐约流露出赞许。

  莺莺却心里一酸:家境中落在汴京讨生计,娘当年只怕比自己还要苦!

  “我便将这个女儿召入宫里,可惜蝶娘自由自在惯了又怎么会容忍我这么一个管东管西的娘亲?”

  说到这里太后苦笑:“哀家位高权重,出身也渐渐没有人提起,别人只当我出身民间,却从不知我嫁过人,更不知哀家婚前在民间有个女儿。谁知这倒惹得蝶娘心里不快,觉得哀家看不起她。”

  两人于是渐渐疏远,太后并没有其他子嗣,所有关注点都扑在蝶娘身上,但蝶娘不愿与亲娘亲近,反而与皇室若即若离。

  “终于有一天她就不告而别离开了京城,哀家便也再没有见过她。”

  直到今天接到她的死讯。

  原来如此,莺莺恍然大悟。

  她心里如堵了一团泥浆一样,不住翻涌:痛惜、叹息、恍然,诸多情绪都团团从心里出来,几乎要将她淹没了下去。

  太后也过了好半天才缓过劲头,与莺莺问了许多蝶娘的旧事:何时成婚,嫁入了什么人家,平日里做什么,这些年又在何处。

  听一阵叹息一阵,又笑一阵,哭哭笑笑就这么从早晨耽搁到了正午。

  就在这时候听得外头有小黄门通禀:“官家驾到。”

  太后这才如梦初醒,擦擦眼泪,又稍微整理了下仪容,竟然丝毫瞧不出哭过的痕迹,吩咐太监:“赶紧传官家。”

  官家是个中年男子,面色苍白虚弱,莺莺见过他一面,只不过这一面又觉比上次更加孱弱几份。

  他待这个没有血缘的太后极其周到:“见过母后。”

  太后也一脸慈爱,道:“赶紧免礼。”竟然亲自起身去扶。

  即使大权在握也谨言慎行,对比抖起来的静妃,高下立判。莺莺在心里赞叹。

  又想起这位外祖母能以奴婢身份一路不自弃不气馁闯出一片天来,想必也是吃了不少苦头。

  官家起身道:“外头的事朕都听闻了,只不过这萧夫人……”

  他面上流露出沉吟之色:“萧大人都求到官家头上了,还请母后饶了一命……”

  原来是萧大人来求官家放人么?一定是自己没按往常的时间回去,丫鬟们急着去寻了萧照,他又着急寻了官家。

  莺莺心头一热。

  就连太后也有些意外:“这萧照倒有些胆色。”

  不过她转念又冲官家笑起来:“说起来官家应当知道我有个流露民间的女儿,没想到今日机缘巧合被我遇到自己的外孙女。”

  莺莺有些动容,换做寻常人是太后只怕都要隐瞒不光彩的过去,谁想太后毫不在意,可见心里还是惦念骨血亲情的。

  官家先是惊愕,而后听太后说起端倪渐渐明白过来:“前些天听常乐皇姐说认了萧夫人做投缘的干女儿,想必也是这个缘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3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汴京卖花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