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李白当的翰林待诏虽然是个六品官,但是论起权利来,还不如白居易和杜甫当过的八品左拾遗呢,起码这个是正经的谏官。

  他想给皇上提正儿八经的建议。

  结果皇上表示:"你就给贵妃写点诗就行了。"

  李白很不高兴,他想当宰相,可不想当梨园子弟一样的弄臣!

  而且,李白行事狂傲不羁,为人所不容。很多人经常打李白的小报告。

  久而久之,玄宗对李白很不满,于是给了李白一笔遣散费,把他打发了。】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

  李白的仕途断送了,更重要的是,理想破灭了。这大唐终归不是他想象的大唐,这唐玄宗也不是燕昭王。他的一腔报国之志全都付诸东流。

  前途变得无比灰暗。

  他的好友拉他喝酒,带他放松。

  美酒昂贵,菜肴精美。他却心中郁闷,不想下快,心中无比茫然。

  那皇宫中的经历,仿佛一场春秋大梦。他到底该何去何从?

  不过他相信,他还有机会。总有一天,他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辅佐君王治理整个天下,然后功成身退。

  他喝酒如喝水,醉醺醺地说:“拿笔来!”

  有人送来了纸笔,李白挥墨写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

  天幕中,李白技惊四座,朋友无不惊叹,拿着墨宝爱不释手。周围的客人也惊叹不已。

  天幕下,很多观众惊讶不已,眼神不舍得离开片刻。

  他们和天幕中的群众演员异口同声:"李太白难道真的是太白金星转世!?"

第67章 李傲天高义啊!

  老年的唐玄宗望着天幕中的《行路难》,思绪流转。恍惚间,时光倒回,好像回到了那次初见。

  李白很不容易,明明是个商人之子,却能突破阶级,以不可阻挡之势闯到他的面前。

  他对于初见非常期待,李白进宫的那一天,他主动前去迎接李白。

  他甚至从銮舆上下来,拉着李白的手,寒暄道:“早就听说过李太白的大名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此后,他赐下锦袍,还为李白亲手调羹。那时候,两人当真是柔情蜜意。

  是什么时候改变了?有什么契机吗?

  李隆基每天要经手的事情太多,而且年纪大了,身上的老年斑都在蔓延。很多事情也记不清了,需要高力士提醒他,才能想起来。

  可李隆基毫不费力,就想起了李白的事情。

  这时,他才惊觉,他没有忘掉李白,每一幅画面都历历在目。

  毕竟,很难有人能忘掉"谪仙人"。人这一生很难忘掉惊艳的人。

  他也想起了是因为什么赶走了李白,答案是李白的眼神。

  李白总是想要跟他谈家国大事,想要致君尧舜,可能是察觉到他不感兴趣,所以李白的一腔热血渐渐凉透。他露出了失望的眼神……

  唐玄宗李隆基真想问一句,李白凭什么对自己失望呢?他的丰功伟绩可不亚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皇帝!

  如果李白是普通人也就罢了,可李白的诗文偏偏深得他心。因为在意的人嘴里说出伤人的话,杀伤力总是成倍的。

  于是唐玄宗想躲他了。

  可他到底还是不舍得发落他,所以给了他好大一笔钱,完好地给他送走了。

  李隆基想要的一直是文采斐然的御用文人,而不是宰相。他身边的宰辅之才旱已够多。李白这样的性子还要磨一磨,他才会真正重用他。

  在唐玄宗的眼中,李白会落寞惆怅痛苦,从此性情大变。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篇诗文,希望看到李太白沮丧落魄的样子。

  “呵呵行路难,原来他也知道人生在世有多难,我还以为他不知道呢。”

  他看着前面,非常满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

  “李太白这是把那些诋毁他的人当作黄河和太行山的雪啊。看来他也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李隆基很欣慰,李白终于知道官场不好混,应该好好讨好自己了!

  李白的一身傲骨终于折断了!

  紧接着,他看向下一句,眼神突然变了。

  他喃喃低语:“闲来垂钓碧溪上……他这是把自己比作姜太公?”

  他有些难以置信,李白怎么还这么自信,以为自己能比肩姜太公?

  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结果往下一看,脸有点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呵呵一笑:"李太白要把那些让他当不了官的人全部撞碎呀!"

  李白的傲骨哪里被折断了?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朝那些人低过头!

  唐玄宗看着天幕中的诗文,悠悠叹息:“高力士,你觉得李白认错了吗?”

  虽然是个疑问句,但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李白可能只有一时的迷茫,但还是不打算改变。

  高力士面对这个送命题,尴尬地说:"李白肯定心念陛下。"

  唐玄宗李隆基微微叹气,李白哪里认错了?明显更加狂了!

  没有一个少年能够拒绝如此气势磅礴的诗词,少年朱元璋也不例外。

  村落里,朱重八呆愣愣地望着天幕,嘴里不断重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的好啊!”

  他们家里穷得都快吃不起饭了,没有钱来读书。朱重八就靠着天幕里面的诗文来启蒙。

  他拿着树枝,在泥巴地上写字,渴望把这些诗词全部记下来。可是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他被浪很惊艳到了,一时间都忘了记录。

  隔着干年,他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李白。读着读着,他感觉自己好像化为了一叶扁舟,挂上云帆,所有的艰难险阻都被狠狠碎。

  在这贫瘠困苦的生活中,朱元璋感觉自己好像迎来了一束光。

  他咬着牙关,深深记下了这句诗。未来在他登临大宝的时候,他把这首诗挂在了书房里面。

  语言有的时候是无用的,有的时候却价值干金。纵使后来看到了更多激情澎湃的诗

  词,他也忘不了这一首。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老题目了,这个名字就说明了一切,都是哀叹人生多艰。】

  【李白的《行路难》有一个典故。

  南朝有个诗人叫做鲍照,他写了一首诗叫做《拟行路难》。我们上学的时候也背过。”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个诗人是寒门子弟,想锐意进取,结果不尽如人意。李白写这首诗,相当于对先人致敬。

  不过公认李白写得比先人好。鲍照对于自己的不得意,吞声大哭,大写的悲观。

  李白直接格局打开了,还是乐观的。

  所以杜甫夸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说李白是俊逸版本的鲍照。】

  很多写过《行路难》的诗人看着李白的诗,都陷入了沉默。

  可恶,怎么写得这么厉害,搞得他们的诗都拿不出手了!

  天幕下,被重点提到的诗人鲍照心绪复杂。

  什么玩意,李白写得比自己好啊?

  他定睛一看,将吐槽的话吞了回去,好吧,确实写得比他好那么一丢丢。

  李白被小人排挤,还乐观,昂扬,向上。

  像一颗流星,闪耀整颗大唐。

  黄河的冰和太阳的雪终会融化,唯有李白乘着小船,乘风破浪,迸发出桀骛不驯的生命色彩。

  他李白一定会到达终点!

  鲍照纳闷:“李白这一身热情是磨不灭吗?”

  孟浩然望着天幕,翻出自己的手稿,心中叹息。

  李白这一首诗,何止超过了鲍照等人的《行路难》?

  简直将所有诗人发牢骚的诗都比了下去。

  他也想当官,他也因为仕途不得意而沮丧。可他写的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他摧眉折腰事权贵,卑微到了极点。

  李白居然还敢把自己比作姜太公,还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即使梦想被碾碎,李白至死也是少年。

  紧接着,天幕说道:【杜甫说文章憎命达,果不其然,赐金放还之后是李白创作的黄金期。】

  紧接着,天幕出

  现新的画面。明月夜,花园中,白衣诗人月下独酌。

  他在花丛中摆上美酒,自己给自己斟酒,独自品茗。朋友和亲人都不在身边,想找个酒搭子都那么难。

  这时他抬眸望着天空,目光落在明月上,于是笑出声,举杯邀月:"月亮啊月亮,今日你我共饮,岂不美哉?”

  这时,他突兀地发现:"哦,还有我的影子,我们加在一起就是三个人了,真是热闹无比。"

  他畅快地和新交的朋友饮酒。虽然这两个朋友智商都不高,不会作出反应,但李白觉得及时行乐最重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