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27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现代观众:“!!!”

  弹幕:(我靠!!!!真的假的!李白也太惨了吧!)

  (难以想象那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文化宝藏。【痴呆】)

  (举手提问,如果我穿越到唐朝,把李白的诗文全部带回来,能收到多少钱的奖励?)

  (小了,格局小了。参考之前捐文物的新闻,直接记一等功!)

  (啊,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很爽吗?这简直是学子福音啊……)

  年轻的杜甫有些惊讶:“我记得太白兄对自己的文稿向来妥善保存,结果居然遗失了这么多?这怎么可能?”

  李白若有所思:“毕竟晚年颠沛流离,怎么能保存那些文稿?”

  杜甫有些恍然,也是啊,战乱时期连命都没有办法保证,哪还有精力去照顾那些诗文?

  他眯着眼睛看着天幕中飞速划过的弹幕。

  只有视力好的人才能看清弹幕,很多视力差的人根本看不清楚。杜甫现在年轻,也不是近视眼,看得很清楚。

  杜甫哭笑不得:“太白兄,你接下来准备出自己的诗集吗?有人希望你尽力保留你的文稿,有人不希望。”

  他们都知道,那些不希望李白出书的人是促狭鬼。

  李白含笑说道:“虽然都是些胡言乱语,但还是有人喜欢的,所以还是得出,不然不就辜负了他们的厚爱吗?”

  千年之后,课本见。

  杜甫准备资助李白出诗集,这年头印书很费钱。可是压根不用他出钱。

  一些商人早就闻到了金钱的甜美气息,到处寻找李白,想给他出诗集。如今李白风头最盛,要是能出一本《李太白全集》,那得多赚啊?

  受到同样待遇的还有杜甫,两个人的门槛都被踏烂了。

  那些李白随手一丢的墨宝,都被人喜滋滋地当成绝世珍宝收藏起来,当作传家宝。

  这就导致,李白诗文遗失得很少,因为精品太多,所以选入课本的非常多。

  后世学子叫苦连天,要背的诗文直接翻倍了。

  【据说李白的诗十丧九,那么他凭借着流传下来的诗,在如今的华夏占据什么地位?】

  紧接着,天幕放了一段央视的视频,有人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如果没有李白》。

  大意是:【如果没有李白,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全唐诗》会变薄一点,但程度相当有限,如果没有李白,几乎所有唐代大诗人的地位都会提升一档……】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犯了难,说不了长风破浪会有时,想辞职,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们不再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庐山瀑布有多高……】

  【幸甚至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你是谪仙人,你是明月魂。】

  这个朗诵节目,把李白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诠释得淋漓尽致,几乎没有人看到之后不动容。

  视频在这一刻来到了高潮。

  弹幕直接炸开了锅,无数人疯狂敲键盘。

  (啊啊啊啊啊啊,吹爆我家白哥!)

  (谪仙下凡造福世人,辛苦了。)

  (余光中老师说得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大刘写得才好,李白把太阳系粉碎后造了一篇诗云。)

  (看李白的诗真的有一种,我要是能这么写,即使现在死了也值得的感觉。他真的,我哭死。)

  古青青的视频热度还算可以,在这段时间,弹幕超级多。这些蝇头小字几乎将天幕遮得密密麻麻,一时间人们只能看到这铺天盖地的弹幕,都看不见背后的演讲节目了。

  很多人惊叹,李白的地位太高!

  可是韩愈并不觉得稀奇,闭上眼睛,自言自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代文圣,李翰林当得起。”

  他深深为李白在未来呼风唤雨而

  感到高兴,像是想到什么,有些嘲讽意味地笑了笑:"李翰林活着的时候被人轻慢,死后人人都来攀。那些人若是还活着,不知道有多后悔。"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曾经轻慢李白的一员,地位在这些人中最高。

  直到看完这段视频,李隆基这才深刻意识自己赶走的人在未来的影响力。

  人的名,树的影。

  他心里震惊,迷茫,羡慕,甚至还有一丝丝嫉妒。那些未来人提及自己没有好话,提起李白就全是溢美之辞,凭什么李白的风头居然压过自己?

  他才是大唐之主,天潢贵胄!

  他们俩还都姓李,李白好像也有皇室血脉,凭什么自己就不如他?

  李隆基选择性地忽略了他未来的昏庸事件。

  高力士见他这副模样,隐隐约约猜到他的想法:"陛下,李太白本来风头就很盟,天幕出现之后想必会更加出名,不如把那李太白召回来。”

  唐玄宗李隆基却放不下身段,他刚刚才把李白赶走了,天幕一出,他就屁颠屁颠让李白回来,天子威严何在?

  而且他有更深的考量。李白想当宰辅,如果把他叫来朝廷又没让他当,想必他又会写很多诗攻击自己。

  总而言之,李白是个烫手山芋,他不想沾,只想敬而远之。

  他含含糊糊:"此事日后再议。"

  高力士闻言松了口气,他跟李白有嫌弃,可不想让李白回来:"陛下没有征召杜甫,此时又没有征召李白。想必朝堂和乡野之间会有所微词。"

  之前,唐玄宗李隆基并不喜欢杜甫那些讽刺朝廷的事,所以没有立刻征召杜甫。

  唐玄宗李隆基: "管那些做甚,让他们说去罢!朕堂堂天子还能受他们的威胁?"

  太子李亨随侍左右,心中无语,越发意识到父皇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善于纳谏,英明神武的帝王了。

  如今他夜郎自大,自欺欺人,心胸狭小,还特别好面子。

  太子李亨如果是现代人,想必都会怀疑一下父亲是否有老年痴呆的前兆。

  他暗暗下决定,等到他继位,一定会重用李白和杜甫。

  如果是曾经的李白,可能很在

  意唐玄宗的心意。他入宫之后被皇上冷遇,还写了闺怨诗。

  可现在他真的没那么在意唐玄宗了。

  因为唐玄宗晚年昏庸,天怒人怨,居然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人们嘴上不敢说什么,心里都是有怨气的。

  李白对于唐玄宗的明君滤镜有点碎了。

  而且他在乎唐玄宗的看法,是因为他想封侯拜相,大唐男子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官。

  他在未来获得了千万倍的尊重和爱戴,心中的郁气一扫而空,吐出浊气。

  未来的伯乐很多,他这只大鹏终究扶摇而上九万里!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这种情况也不复存在。

  他暗下决心,目前大唐还有安禄山的隐患,他要借着天降的气运匡扶天下。等到大唐江山社稷稳定下来,他便学张良倘徉于山水之间吧。

  但是这一次,他不再是心灰意冷地放逐自己,而是主动用脚步丈量大唐的美好河山。

  古青青:【李白的事情讲完了,视频也到尾声,这个系列的视频总共盘点了十位诗人。】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要盘点诗人?】

  【相传在远古时期,仓颉创造文字。在文字诞生的那一刻,天地都寂静了,日月不再轮转,鬼神为之哭泣。

  自从仓颉造字,华夏大地上就出现了一条文脉。建筑会消亡,制度会腐朽,可文脉奔腾不息。

  汉字一笔一画,以象为行;一撇一捺,以德为骨。是文字赋予了我们开天辟地、薪火相传的力量。

  我们现在好奇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在文字里找到答案。

  而唐诗和宋词就是文脉上最灿烂的繁星。

  诗人反复推敲,呕心沥血,写下诗篇。

  虽然现在的高考作文加了一句“诗歌除外”,但用心血写下来的诗篇,自然不能被遗忘,理应被传承。

  这就是主播做视频的原因。

  祝华夏文脉永不干涸,祝诗歌之魂永不熄灭!】*

  韩愈,孟郊,贾岛,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等著名文人心中激动。

  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被天幕提到,但是都被这一席话感染到了。

  他们寒窗苦读多年,呕心沥血、字斟句酌地写文章,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脱颖而出,并且留遗泽于后人吗?

  古青青定了他们的作用,听起来真是

  顺耳极了。

  年轻的杜甫垂眸笑了,诗是吾家诗,他杜甫一定要比肩未来的自己,为华夏文脉添上浓墨重彩的笔。

  词人柳永闻言哈哈大笑,叫来笔墨,激扬文字,和歌女高歌,随后昏沉沉睡去。

  欧阳修心潮澎湃:“说得好啊,诗以明志,而文以载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愿华夏文脉,生生不息,后世子孙,文风昌盛!"

  紧接着,视频结束了,天音消散,那洁荡的天幕消失不见,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

  可脖子都仰酸的人们知道,天幕曾经惊天动地地来过。

  在天幕的影响下,无数人的命运出现了转变,偏离了历史的轨道。其中,诗人的命运改变最大。

  王勃终于看清了自己情商不够,索性放弃当官,如今游历大好河山,锦绣文章跟不要钱一样地往外冒。父母如今都身体康健,日子和和美美。

  李贺知道自己表弟把自己的诗集毁了之后,很生气,跟他们一家断了交,如今在家疗养身体,也编自己的诗集。

  李清照走出闺阁,正和有识之士筹谋抗金大事。

  辛弃疾官拜将军,摩拳擦掌,准备学霍去病一样北上收复大好河山。

  李商隐在朝廷中讨了个清闲的校书官职,和妻子感情和睦,应该不会失落地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

  比起李白和杜甫,有七窍玲珑心的王维做事更加妥帖,得唐玄宗李隆基看重,官位节节擎高。王维一边当官,一边攒修别墅的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7/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