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徐阶反应过来之后喜出望外:"臣只是觉得这是件大喜事,无数新进的官员都想得见天颜,但一直未能如愿,倘若能见到圣颜,他们恐

  怕连死都愿意。"

  对于文武百官来说,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嘉靖皇帝终于愿意上朝了!

  从此,嘉靖皇帝像刚上位一样励精图治,还不计前嫌地提拔了天幕提到的海瑞。

  因为有皇上重点关照,海瑞这位两袖清风的清官日子比之前好过了一点,总算没那么穷苦了。

  最重要的是,皇帝不再相信各地的道士,也不再服用乱七八糟的丹药。

  大臣们高兴地痛哭流涕,以为皇帝终于放弃荒唐的寻仙访道。

  谁知道,嘉靖皇帝是想试一试功德成仙,其实根本没放弃成仙。

  他心里有一个模糊的计算方法,上朝,功德加一。提拔好官,功德加一百。总之,做法越利国利民,那么得到的功德就越多。

  古青青并不知道,她说的玩笑话居然对嘉靖皇帝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

  嘉靖皇帝其实也没有全信,只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想法。既然服用丹药还是会死,那么就试一试功德成仙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嘉靖皇帝便在另一条神奇的修仙路上狂奔。

  一

  五天过后,视频准时播放。今天的bgm慷慨激昂,隐隐可听到擂鼓声,好像一位将军骑马驰骋,盔甲上裹挟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古青青熟悉的声音传至人们耳边。

  【人分出名和不出名,皇帝也是如此。第八位诗人是一位著名皇帝,名气比嘉靖皇帝大多了。】

  【他是华夏历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之一。】

  【他是乞丐皇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乞丐皇帝”这个称呼犹如巨石落入湖中,掀起滔天巨浪。

  无数不了解他的人听懵了,开什么玩笑,乞丐还能当皇帝?

第81章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天幕一句“得位最正的开国皇帝之一”,让无数开国皇帝眉头一皱。

  古青青是不是含沙射影说他们得位不正?

  唐太宗李世民轻声咳嗽,移开眼神,唐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他的父亲李渊,从前是隋朝的唐国

  他跟杨广还有亲戚关系呢。

  要是这么算,那李渊算是篡位,得位自然不正。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就黑的脸,此刻更加黑了,深深感觉自己被内涵到了。

  他原本是后周的将军,主少国疑,于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么来算,也确实是篡位,对皇上不忠心。

  各大王朝往往以忠孝立国,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开了这个头,忠诚这种价值观实在是很难宣扬下去。所以,宋朝非常提倡孝道。

  赵匡胤心中腹诽,他到了陈桥那里,兄弟们非要给他披上黄袍,他再三推辞,说自己也不能背叛皇上,但是他们非要逼着他当皇帝。

  他也很为难,他也是被迫的。

  赵匡胤有些心虚地想。

  汉高祖刘邦非常惊讶:“朕乃布衣,只拿着三尺剑取天下,本来以为够难了,结果这人居然是乞丐!不容易,真不容易。”

  幼年时,他家里有田,父母和兄长都勤劳肯干,跟乡里的人相比,还算不错。因为家里有点小钱,他才能安心当游侠,用家里的钱请朋友吃饭。

  后来还谋了泗水亭长的官职。

  起码刘邦没有当街讨过饭。

  刘邦对这位皇帝的好奇心爆表了,感慨许久之后,摩拳着自己的胡子:"这得位最正的皇帝里面包不包括朕呢?”

  “朕曾经也是什么都没有的黔首。”

  吕后:"陛下,你也当过泗水亭长,你觉得这样不算篡位吗?"

  泗水亭长相当于地方派出所的所长,也算是吃公粮的人,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自然有义务效忠秦始皇。

  刘邦轻咳一声,说起了歪理:“这哪能算算位?始皇帝手下官员那么多,哪里会理我一个小小亭长?咱不配用这个词。”

  “你要是这么讲的话,那朕要好好跟你别扯别扯。听说那秦国王室以前还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呢!他们这不算马奴算位吗!”

  大

  家都是篡位的,大哥不要笑二哥。

  天幕下,朱元璋正在数落自己的儿子们。

  之前天幕放了嘉靖皇帝的视频,剧透了那明太宗是朱棣。一时间,朱元璋气得要命。

  他儿子居然抢了他孙子的皇位!简直混账!

  朱棣的兄弟们的意见也很大。朱允坟可是大哥朱标的儿子,朱标对他们多好啊,朱允纹性格也不错。

  想不到浓眉大眼的四哥朱棣,居然这么丧良心!

  虽然朱棣解释可能是兄终弟及,但没几个人相信。

  朱棣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

  朱元璋果断下令,所有藩王不得出京,等到事情水落石出,才能回到封地。相当于被软禁了起来。

  朱元璋气呼呼地指着朱棣:“不孝子,咱希望下一位皇帝还是咱大明的皇帝,让咱听听你到底是造反,还是兄终弟及。如果不讲的话,你就不要想着回北边了。”

  朱棣默默点头,接受了朱元璋的安排。他还以为自己会被关进大牢,结果只是被软禁在府邸里面,已经算不错了。

  朱允纹眨了眨眨眼睛,脑海里冒出许多计谋,肯定不是什么胡拉的兄终弟及,而是造反。等到事情水落石出,不用自己出手,朱元璋就会把燕王处理掉。

  可惜的是,爷爷对待大臣非常很辣,对待儿子们却很好,即使朱棣会造反,应该也不会要了朱棣的命,大概率就是除爵。

  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想让燕王死得彻底。

  他心想,没关系,等到爷爷除去燕王的羽翼,他会出手。

  在万众期待中,视频开始播放。

  朱元璋一听这介绍词,因为儿孙不孝而产生的郁闷之情消散了。

  他怎么感觉这上榜的人好像是他自己呢?

  果不其然,接下来屏幕就揭晓了谜底。

  【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朱家务农为生,家里很贫穷。他在整个朱家家族里面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这个“重”是辈分。

  重一,重二,重三是伯父生的,是朱元璋的堂兄。朱重四才是朱元璋的嫡亲大哥。

  古徽州流传

  着一句俗语:“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家里太穷了,小孩长大就要往外丢了。徽商那么发达,一部分原因也是被逼的。家里养不活他们,所以年轻人必须背井离乡才能得到出路。

  如果人生是场游戏,那么朱元璋拿到的是地狱模式,连饭都吃不饱。

  朱元璋一家人给地主刘德干活。

  古代没有儿童保护法,雇佣童工不犯法。八岁的时候,朱元璋便给地主刘德放牛。

  这个地主很刻薄,不过地主很少有不刻薄的。据说,朱元璋经常被打骂,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总是吃不饱。

  虽然生活贫穷,但日子还算安定幸福,哥哥娶了嫂子,生了孩子,家里越过越好。】

  【与此同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元朝末年。王朝末年总是相似的,各种牛鬼蛇神都跑出来了,而元朝的尤其多。因为民族矛盾尤其剧烈。

  元朝把中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原先南宋统治区域的汉人等等)。

  据说,杀死蒙古族人要偿命,杀死汉族人只需要缴纳一头毛驴的钱。*

  朱元璋九岁的时候,明朝的宰相伯颜,还提出了一个方案:"杀掉天下处姓张、王、刘、李、赵的汉人。”

  《元史·顺帝纪》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

  宰相伯颜是蒙古蔑儿乞氏人,这个部落在草原上的名声特别臭,他们屠杀别的部落的人,并且吃人.肉。

  成吉思汗非常厌恶这个部落,几乎把他们杀光了,但还有残留,伯颜就是他们的后代,可能天性残忍。

  伯颜重用色目人,极其讨厌汉人,直接废除了科举,还禁止汉人学习蒙古语言。

  汉人宗族意识强烈,同姓人经常抱团。在这位宰相的眼里,把这些大姓杀光,那汉人就好管多了。

  大家有没有友地,这五

  大灶里面有三个妊是比较特殊的。

  刘汉,李唐,赵宋,这几乎是中国古代最巅峰的王朝。杀光这五个姓的人,也等于重创这个民族的文化。

  这五个大姓的人,脑门上都顶着一个大字:"危"!

  好在皇帝觉得这太丧心病狂了,于是没有批准。但是消息传出去,激化了民族矛盾。

  为了保住项上人头,那就反了吧!

  但这些东西,都跟朱元璋没什么关系。山村里消息闭塞,他也不晓得外面的情况,他忙着放牛呢。

  比起天下大事,他更关心自己的牛放得好不好,今天会不会挨打。】

  唐太宗李世民面色骤然变冷:“这元朝宰相狗胆包天,果真是塞外蛮夷,目光狭隘,丧心病狂,畜生都不如。”

  长孙皇后劝说:“陛下,天幕说了皇帝没有同意,说明皇帝还算有理智。”

  唐太宗还是很生气:“一国宰相能提出这种事情,说明不知道残害了多少汉人。皇上还能重用这样的人,说明也是一丘之貉,好不到哪里去。”

  “还想杀光李姓人,真是残暴不堪。大唐也有很多外族人,可从来没有这么荒唐过。你说是不是?”

  长孙皇后叹息,也觉得很离谱:"陛下说得对。"

  “你曾经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之如一。虽然还是有人轻贱异族人,但比起元朝,简直好太多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