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其他两个时期,宦官还是依附于皇权而生存,和唐朝相比弱爆了。】

  【因为唐朝中后期的宦官领着兵权,掌握天子禁军神策军!】

  【这只禁军鼎盛时期大概有二十万人,基本上都是精锐,藩镇都因此畏惧。可这样的军队没有掌握在天子手里,而在宦官手里。】

  【别说汉朝明朝了,历史上的宦官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唐朝的宦官能打!】

  【唐朝后期的宦官实力强大到可以杀死皇帝,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

  【唐肃宗皇后和宦官争权失败,结果皇后被宦官逮捕,唐肃宗当夜驾崩。】

  【唐顺宗试图收回宦官的兵权,不久患中风。】

  【唐敬宗喜欢去捕猎狐狸,一生气就打周围的宦官,结果被宦官所杀。】

  【接下来上位的唐文宗很憋屈,感慨自己居然不如汉朝的汉献帝,明明是个皇帝,还要受制于家奴。】

  【他的祖宗和哥哥都被宦官杀了!此仇不报非皇帝!】

  【他于是和朝堂的大臣联合,希望能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

  【835年,唐文宗说自己要观露:“听说衙门后院有棵石榴树上面有甘露降临,这是大祥瑞呀。你们和我去看一看吧。”】

  【他把宦官头目仇士良骗到后院,想杀掉他。】

  【结果被宦官头目看出了猫腻。双方殊死战斗,大臣死伤无数。】

  【最后,拥有神策军的宦

  官赢了。】

  【史料记载,李训、王涯、韩约等朝廷众臣被宦官抄家灭门,一千多人受牵连被诛杀。】

  【最后唐文宗被软禁,朝廷大事皆归宦官。】

  【这就是著名的甘露之变。】

  【朝廷宰相接连请辞,生怕自己也要宦官被灭门。】

  【可令狐楚弥留之际,还在为受冤的大臣抱不平,忠肝义胆,可见一斑。】

  唐太宗时期,宰相房玄龄眼前泛黑,被这些血淋淋的文字吓得心惊肉跳。

  任何一个大臣看到这种场景,都要物伤其类。

  唐朝优待士大夫,就连皇上,也很少动辄无理由杀这么多人。

  这时,他突然听到其他大臣的急呼声:“陛下,陛下,快叫太医!”

  房玄龄扭过头去,只见原本站着的李世民一屁股坐在龙椅上。

  李世民抬起右手,遮住眼眶,手微微颤抖,胸膛剧烈起伏,仿佛无力承受一样。

  他的子孙居然被宦官像杀鸡一样的杀,要不是他身体还算好,估计都要被冲击得脑溢血了。

  和大唐相比,东汉末年的宦官都算是垃圾。

  大唐的分明是拿着加特林扫荡的十常侍啊!

  怪不得李商隐所在的时期明明很繁华,却是晚唐。有这么一群敢杀皇帝的宦官,何愁不亡国?

  李世民愤怒嘶吼:“是哪个蠢货这么重用宦官!!

  作者有话要说:唐玄宗:曾爷爷,你叫我?

  《旧唐书:令狐楚传》:岳永惟际会,受国深恩。以祖以父,皆蒙褒赠有弟有子,并列班行。全腰领以从先人,委体瑰而事先帝,此不自达,诚为甚愚。但以永去泉庵,长钟云坠,更陈尸谏,犹进簪言。虽号叫而不能,岂诚明之敢忘?今陛下春秋鼎盛,康海镜请,是修救化之初,当复理平之始。然自前年夏秋已来,贬谪者至多,诛戮者不少,望普加鸿造,稍霁皇威。殁者昭洗以云雷,存者沾濡以雨露,使五谷嘉熟,兆人安康。纳臣将尽之苦言,慰臣永蛰之幽魄。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某草、土豆炖排骨、长富依云1个;

第32章 汉文帝:李商隐,你在诽谤我!

  唐朝初期,宦官还只能算是奴隶。

  李世民愤怒地说:"朕曾经下令,不得设置三品以上的宦官,一个宦官最多只能到四品。未来的人把祖宗之法全部都忘掉了吗?真是孝顺啊!"

  房玄龄安慰道:“陛下,王朝末年,可能未来的皇帝也有难言之隐,不得不变更祖宗之法。”

  李世民毫不留情地骂:"有什么难言之隐?简直是废物一个!"

  “把家奴养得如此胆大包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仅害了后世子孙,还留下千古骂名!”

  “朝廷已经这么乱,底下是什么样还用多说吗?”

  “定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向来爱民如子的他一想到那个场景,就感觉到深深的痛苦。

  他恨不得把那些违背自己的后代抓到自己面前,拿鞭子狠狠抽打,生死不论。

  李世民说着说着,眼前浮现水雾,眼泪都落下来了。

  曾经和李世民打天下的臣子死后,李世民当场哭泣。未来魏征死后,他也当场落泪。

  他虽然是九五之尊,却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普通人面对王朝落幕尚且悲伤,更何况吃瓜吃到自家。

  笑是会传染的,哭也是会传染的。文武百官被他所感染,也情不自禁哽咽。

  日月轮转,时光流逝,长安还在,他们不在,大唐也不在了。

  浊大唐落幕的样子和史书中的朝代,都是一样的难看。不对,好像更难看一点。甘露之变简直让皇权跌穿地心。

  李世民见文武百官都如此情态,吸吸鼻子,决定振作起来。

  他做了个深呼吸,稍稍平定好心情,冷声说道:“以史为鉴,尚且可以知兴替,更不用说,这未来比史书还有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他统治期间,宦官别想出头。同时,他也要设一个严苛的祖宗之法,严格限制宦官的权利,让子孙后代不可轻易动之。

  再加上天幕的警醒作用,肯定能减缓宦官登上舞台的速度了。

  另一个大唐的世界里,武则天已经堂而皇之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大权在握的女皇,好不威风。

  这个时候,程朱理学还没有出世,底

  层百姓没有被过多洗脑,对女皇的出现,倒也不算抗拒。

  毕竟皇帝换了一百个也不重要,他们只关心田里能不能多收点粮食,好让家里都吃上饱饭。

  另一些底层百姓提起女皇的时候,面上会露出一种柔软又好奇的神色。普罗大众往往嫔妒又厌恶纸醉金迷、大腹便便的国王。女皇继位却天然会让人想到母性和慈爱。

  华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女皇时代,政坛底下暗潮涌动,明面上还算和谐。

  家宴上,武则天一边品着美酒,一边看着天幕,看着看着,酒都喝不下去了,简直如鲠在喉。

  她重重地拍响桌子,简直难以置信:“怎么会有人把兵权交给宦官,难道是没有武将可以用了吗?”

  “婉儿,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离谱的事情?”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太宗留下来的规定被严格落实,宦官也就是看看大门、扫扫地。

  让宦官领兵,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女官上官婉儿若有所思,思索片刻,温声说道:“陛下,别把身体气坏了。”

  "臣有一种猜测,未来有武将叛乱,导致皇帝不再相信武将,开始放权给宦官。毕竟宦官是无根之人,只能依附皇帝,谁知道宦官有权了,比武将还可怕?”

  武将从边疆杀到京城还需要时间,宦官半夜就能弄死皇上。

  武则天不忍直视。治大国犹如烹小鲜,帝王需要在各方势力之间端水,比如文官和武官,比如派系和派系,不能让任何一方做大。

  未来的皇帝可好,直接把这个平衡给玩崩了。

  武则天:“十常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却有人没长记性,把宦官当没野心的狗,简直笑话。你们说是不是?”

  她的儿女们纷纷附和。

  十岁的李隆基穿着华丽的袍子,坐在父王旁边,点头如捣蒜,一副乖顺的模样。

  是啊,皇帝应该像奶奶一样牢牢把权力抓在手上,怎么能把权力交给别人?

  卧榻之间,岂容他人鼾睡?

  如果他做皇帝,他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事!

  未来的皇帝真是一群蠢货!

  天宝年间,唐玄宗时期。

  什么?未来宦官势力居然那么大?!

  没来中的,他交然有点心虚,明光闪烁没米田的,他突然有点心虚,眼光内烁。

  唐太宗把宦官限制得死死的,宦官最多只能打杂,李治和武则天时期也牢牢贯彻了这个祖宗之法。

  他自己刚刚继位的时候,锐意进取,学习了很多太宗皇帝的优秀政策,比如广开言路。

  可眼见着开元盥世如此繁华,他感觉自己做的已经够多了,功绩比太宗皇帝还要多,于是想休息休息。

  宦官又好用又忠心。他选拔太监很随意,经常授予三品的左右监门卫将军,已经违背了太宗的祖宗之法。

  逐渐,太宗留下来的规定犹如虚设。

  中老年李隆基感觉有点不妙,锐利的目光扫过身旁的两位心腹宦官。

  空气突然凝滞下来,充满火.药味。

  宦官高力士看到未来的甘露之变,察觉不妙,立刻跪地,痛哭流涕:"陛下,老奴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虢国公杨思勖也跪地,哭着求情。

  他们战战兢兢,感觉自己今天要凉,心中哭天抢地。

  真冤啊!他们虽说位高权重,却真的没有反心!

  陛下可千万不要因为未来的宦官太混账而惩罚他们呀!

  唐玄宗李隆基冷静地审视这两个人,这两人都是他的心腹宦官,也都是人才。

  虢国公杨思勖在诛杀韦皇后的时候一马当先,为旧主报仇,立下赫赫战功,为人特别勇猛善战,根本不像个太监。

  李隆基上位之后,非常看重他,突破祖制交给他兵权。杨思勖多次征讨安南岭南等地的叛乱,实打实靠军功上位。

  杨思勖比武将有能力,也不容易反叛,太好用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