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_分节阅读_第222节
小说作者:迴梦逐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23-09-28 21:02:26

  众人齐齐看向挂在屏风上的世界地图,那么小的倭国,也算大战绩?还打了十余年!?

  明朝的战神有水分啊!

  杜如晦一看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嘴角不由抽了抽,“你们是不是忘了天幕说过倭国入侵中原,后世用了十四年才将倭国赶出中原?

  当时的后世可比大唐强大多了,至少有几万万人口,有火器等先进武器,倭国还是那么小,后世却花了十四年才将倭国赶出中国,说明什么?说明倭国当时国力强盛,比中国厉害。”

  “那么小的地盘肯定不是一夕一朝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倭国从未停止过发展,所以后来才能超过中国,反过来入侵中原。

  天幕都说了明朝停滞不前,发展缓慢,明朝的倭寇难打也不奇怪。”

  李世民脸色不虞,“连小小倭国都能屡犯边境?明朝还打了十余年?”打下来啊,一次把它打怕了,打废了哪有这么多事。

  不是说明朝的时候,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

  【明朝因为不重视海防等原因,倭寇猖獗,时不时就进犯沿海地区,抢劫财物、掳走人口、烧毁村庄等,可谓无恶不作。

  据不完全统计,戚继光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打过大大小小八十多场仗,没有一次败仗。

  几乎每次都是全歼敌人,而自己只伤亡几名或者几十名士兵,牺牲最多的一次也只有69人。在牛田和王仓坪战斗中,消灭了上千名倭寇,自己却没有一人阵亡。

  比较著名的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解救老百姓5000多名。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解救百姓3000多人。

  …

  戚继光在任职期间写下《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这两本兵书都是实用性兵书,和之前那些讲究战略、战术的兵书不太一样。

  《练兵实纪》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等等,算是古代版的《民兵训练手册》,属于普通人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的兵书。

  在当时也算是一本神书。

  戚继光虽然没有统领过很多兵马,但他本人的履历真的非常漂亮,比起历史上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兵马的大战争,戚继光打的更多的还是小规模的战争。

  但这不是说他实力不够,而是当时没有这个平台,大明自从土木堡之战后就没打过什么大规模的仗,戚继光想打也没机会啊。

  他组建了一支四千人的军队,就是“戚家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勇猛善战,威震敌胆,屡立战功,在平倭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立了伟大的功绩。

  戚家军因为主帅戚继光从而得名。它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是明朝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常胜军队[1]。】

  洪武时期

  朱元璋脸有些疼,不重视海防,倭寇猖獗;没有平台,想打也没机会,一句句像是巴掌扇在他脸上一样。

  他定下的不征之国难道也是错的吗?

  不打小国,小国却来犯边。还猖獗到掳掠大明百姓,强抢财宝,火烧村庄。

  朱元璋憋着一股怒火,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岂有此理,小小倭国居然也敢挑衅大明。”

  更恼火的是,想骂后世子孙不争气都不行,不征之国是他定下的。

  众人看着朱元璋气急败坏地走来走去,欲言又止。

  朱棣张了张嘴,又闭上了,算了,等他上位后再改也来得及,何必要触怒老爷子,惹老爷子不快呢。

  本来老爷子就对他很不爽了,再说这些,他真怕等待他的是“赐死燕王”四个字。

  万历时期

  饱受张居正压迫的明神宗朱翊钧目光不善地盯着天幕,为什么要提到戚继光?提到戚继光不是会提到张居正?

  按照天幕的尿性,他毫不怀疑天幕肯定对张居正赞誉有加,那备受压迫的他算什么?

  朱翊钧:千万别提张居正,别提啊!

  **

  蓟镇

  有意编撰一本练兵兵书的戚继光听到这眼前一亮,他的兵书传到后世,而且颇受赞誉。

  戚继光听着自己的战绩,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不过没多久他脸上的笑容就垮了,戚继光可没有忘记这是名将再就业,就业的名将都是结局不佳,心怀执念之人,或怀才不遇,或不得善终。

  他榜上有名,不就是说将来也…不得善终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宋明的武将都这么好用吗?”辛弃疾会写十议九论,会练兵,还会自己搞钱。戚继光会写兵书,会发明火器,会练兵。

  武将们闻言[羞愧][目光呆滞][自暴自弃],算了,陛下又不是第一次嫌弃他们了。

  但是还是好气哦!后世的人有那么多兵书可以看,有那么多前车之鉴可以学习。

  不像他们,如果没有天幕,他们现在还是用竹简,舆图都是草草一画,没有指南针,没有……

  这没有那没有的,拿他们和后世什么都有的将军比合适吗?

  可恶!过分!

  众人不敢埋怨刘彻,于是目光落到卫青身上,心道:“大将军,你看看陛下,多过分啊,快劝劝,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太贪心了。”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突然大声道:“陛下,我也想写兵书。”

  还没等李世民开口,程知节就笑道:“你?尉迟老黑?撰写兵书?哈哈哈……”

  “你字都认不全,还写兵书?快别逗了。”

  尉迟敬德上去就是一拳,“我就不能口述,找人给我润笔?好歹我也打过不少仗,把打仗的心得写下来留给后人参考不行吗?”

  看看后世连练兵选兵都能写,他怎么就不能写?

  李世民强忍笑意,“敬德难得有此心,义贞就不要笑话他了。以朕看,诸位不如合编一本百家兵书,传给后人。”

  ……

  【说完战绩,我们说说戚继光再就业的原因。

  戚继光十七岁就继承祖上的职位,十九岁开始抗倭之路,一直到二十六岁他才升官,此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左都督,左都督是大明武官最高的衔级,正一品。

  直到万历十年,他的靠山张居正去世,戚继光顺风顺水的好日子才结束,这一年他五十五岁。

  戚继光能成为一代战神除了时代机遇、个人努力以及过人的军事才能之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深受当朝首辅张居正的器重提拔。

  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时,张居正就十分欣赏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担当精神,提拔他当了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不仅如此,张居正力排众议,将那些与戚继光作对的当地文官迁调出蓟州,使戚继光免受各种掣肘,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展宏图。

  他还向戚继光的军队提供优厚的财政补给,使其拥有购买军马、制造火器与战车的雄厚财力。

  正是因为张居正处处维护戚继光,戚继光的军事才能才得以充分发挥。

  戚继光无疑是张居正一手扶持的,是张居正的人。

  所以张居正病逝倒台被清算的时候,戚继光也遭到了弹劾,被罢免。

  戚继光回到登州,后来调为广东总兵,官阶依旧,但失去了拱卫京师的重要地位。

  三年后,他再次被弹劾,被明神宗彻底免职。

  戚继光罢官居家后,很少有朋友和他来往,晚年一贫如洗,甚至掏不起医药费。

  在抑郁情绪的折磨打击下,加上家庭生活中夫妻反目等变故,戚继光变得苍老憔悴,很快衰弱下去。不久后病逝。

  一代名将,民族英雄就此陨落。

  听到这里,大家有没有猜到戚继光再就业的原因呢?

  对,没错,他想善始善终。

  戚继光这辈子太顺了,晚年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像噩梦一样,以致于死后执念过深。

  其实戚继光这个要求也不难满足,戚继光可比前面说的那几位要知情识趣的多,他不仅会抱大腿,还抱对了,就是大腿没得比他快,假如张居正多活几年,死在戚继光后面,那戚继光绝对可以善始善终。】

  前面几个

  辛弃疾:“抱大腿?”

  韩信扭头看了看秦始皇,大腿?又看了看扶苏,小腿?

  白起:“……”沉默,沉默,沉默是今晚的上党。

  洪武时期

  朱元璋怒不可遏,指着天幕道:“朱棣,这就是天幕之前说的内阁权势比丞相还大?不抱皇帝大腿,抱首辅大腿?”

  朱棣本能地后退,“父皇,我只是设立了内阁,没给他们那么大的权力,就像您设立锦衣卫,一开始也没想到它能权势滔天啊。”

  朱元璋气得脸红脖子粗,“……”

  万历时期

  朱翊钧:“……”他最担心的还是来了,天幕果然提到了张居正。

  而且还让张居正知道他死后被清算党羽。

  除了这个,他应该没干什么吧?

  朱翊钧眼神闪烁,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

  **

  蓟镇

  戚继光震惊地望着天幕,一颗心忽上忽下,复杂至极。

  他果然没有善终,而没有善终的原因是张居正倒台,他被清算。

  人生真是起起落落,半点不由人。

第163章 一百六十三 刘彻:什么都想要……

  戚继光并没有消沉多久, 他很快便反应过来了,既然是因为张阁老病逝才导致的他被清算,那张阁老多活几年不就好了吗?

  多给张阁老送些延年益寿的补药, 劝他注意身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1页  当前第2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2/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