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仙侠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分手吧,我要考哈佛!_分节阅读_第77节
小说作者:词酒   小说类别:武侠仙侠   内容大小:470 KB   上传时间:2020-03-13 20:22:13

  包萌最近忙着申请基金,没吃早饭就过来了,这会儿吃了一块鲜奶蛋糕,顿时感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她捧着保温杯追着谢书尧感慨,“谢导,你这蛋糕从哪儿买的?味道真好,比我之前从西饼屋里买到的蛋糕还要味道好。”

  “朋友送的,应该买不到,且吃且珍惜。”

  谢书尧翻看着秦海拿给她的实验测试结果,动笔写下七八个论文题目,同秦海说,“这七八个论文题目尽快搞定,然后把论文投出去,你就可以准备着手做博士的学位论文了。我打算用你的这些数据写个三四篇文章出来,速度应该比你快,是一些期刊的约稿,你写完之后记得拿给我看,应该不会有撞灵感的地方,如果有的话,我们尽量避开,我帮你修改。”

  包萌一听七八个论文题目,整个人都惊呆了,“谢导,秦海的压力都这么大的么?我和杜岳当时最多也就写四五篇论文啊!”

  “秦海比你们更踏实、更努力,同样是看文章,你和杜岳一般都是两个人看完之后互相交流,虽说该吸收的东西能够吸收个差不离,但嚼别人嚼过的东西,收获肯定会少一些。秦海的论文都是自己看的,从交谈中就能看出来,你和杜岳的研究逻辑是存在短板的,而秦海的科研逻辑基本上是一个铁桶,我敢给他七八个论文题目去写,是因为我相信他能完成,但是在给你们论文题目的时候,我就得考虑怎么避开你们的短板了。”

  包萌险些被嘴里的鲜奶蛋糕给噎住,她羞红了脸,“原来您一直都知道我们偷懒啊……”

  “这不废话么?你们两个的科研逻辑都快形成互补了,这个不会的那个会,那个不会的这个会,按照你们俩的天分,如果论文都踏踏实实看完,肯定会少犯许多的低级错误,但你们俩都有犯……当我傻么?”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遇到秦海这种踏实的,我就多雕琢雕琢,遇到你们这种敷衍了事的,我也少费点心。”

  研究室内的其它研究生都莫名地有些心虚,他们现在可都是按照杜岳传下来的‘互帮互助’方法降低各自的压力呢,本来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妙招,没想到在谢书尧眼里,这就是一个蠢招。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看,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就如同看小说一样,有些人经历过某些事情了,能和作者感同身受,看到某一部分‘升华基调’的内容,就会觉得满腹感慨,有些人无法通过文字共情,看到那些‘升华基调’的内容,就感觉都是水,还是滔滔洪水。

  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总不能拿同一套标准来强人所难。个中内容,只有自己去细细体味,从中学到什么,这与个人基础相关。

  看论文也是一样,别人会的,自己不一定会,别人不会的,自己可能偏偏觉得soeasy。

第120章 第一百二十站

  若论天资,秦海是比不上包萌和杜岳的,但因为秦海性情坚毅,做事踏实稳重的缘故,比他先入门的包萌和杜岳纵然有一两年的时间差优势,但这会儿也看不出来了。

  如果看个人科研能力的话,还没有经过博士学位论文锤炼的秦海并不会比包萌和杜岳差太多,等他写完博士论文,完整地将一个研究命题搞定,实力会迎来一次涅槃,到时候再看这三人的水平,谁高谁低就说不准了。

  包萌被谢书尧打击了一番,默默地拿着鲜奶蛋糕回工作台上分析实验数据去了。

  截至目前为止,秦海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快追上她了,比杜岳也没少几篇,等秦海把这七八篇论文写完,她的脸该往哪儿放?

  要是放在别的课题组,七八篇论文足够搞好几年了,但秦海是跟着谢书尧搞研究,就算这论文写起来再不顺利,两个月都足以搞定这些论文了……包萌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被秦海给battle下去了。

  她还想再挣扎一下。

  ————————————————

  谢书尧在京大医学部带领的团队虽然不大,无法同孙主任这种留校学生都有十几位的大课题组相比,但鉴于她带出来的学生都是科研路上的‘饿狼’,而非寻常的科研狗,更别提那种不争气的科研哈士奇,如今她这个团队在京大医学部的影响力已经很高了,甚至于说,她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和京大医学部的一般团队泾渭分明地划分了开来,京大医学部其它课题组的硕士、博士都默认自己与谢书尧课题组的硕士博士不是同一个物种了。

  有些人知道自己的天资不够,来了谢书尧课题组之后也跟不上大部队的进度,心里还没那么难受,有些人知道自己比较惫懒,无法像谢书尧课题组的那些学生一样拼命,也给自己找了个心安的借口,但那些每天都很努力、觉得自个儿天资也不错的人就难受多了。

  是什么让他们比不上谢书尧课题组的硕士博士?

  是因为导师太菜!

  在谢书尧的课题组,那完全就是导师手把手地培养学生,谢书尧会告诉学生应该看哪些文献,甚至于说,她还会替那些学生把文献下载好,让学生最简单粗暴地走上科研道路,而在其它课题组呢?

  多数导师都是三不管的,遇到一个有责任心的导师,那还好,起码遇到问题的时候,导师会在大方向上给一点指导,若是遇到一些需要人情才能摆平的问题,比如说去别的课题组借用实验设备,导师有面子,学生借设备也方便,导师要是没有面子,那只能排队排到天荒地老。

  如果遇到一个责任心不那么强的导师,学生费了老大劲儿写出一两篇文章来,都可能会被导师给盯上,最后论文署名都得让一个出去。

  简言之,在谢书尧课题组里搞研究的优势太多了,有指路明灯谢书尧在那儿杵着,学生若是在研究上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很快得到解决,谢书尧在金陵药科大学那边办的医药高等研究院里拥有国内医学、药学研究所涉及到的最全的设备,学生想要做实验,直接和谢书尧打声招呼就可以,基本上不用排队,就算不巧遇到了同门的人在做实验,或者是其它教授同谢书尧打了招呼,过去蹭几天实验,可也耽搁不了多久,而且谢书尧的课题组基本上不缺经费,不怕学生有想法,怕的是学生没有想法,亦或者是学生有想法却没有足够的执行力。

  跟着谢书尧搞研究,那绝对是接受栽培去了,只要学生自己够努力,最后的培养结果一定不会太差,现实例子就有三个,杜岳、包萌和秦海。

  如果跟着比较水一点的导师,那可能就不是导师栽培学生,而是学生栽培导师了,学生等着导师指导自己的论文和研究,导师等着学生把自己培养上杰青、上长江、当院士。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如果谢书尧每年招收博硕士的名额被完全放开,不再限定数量,估计京大医学部百分之七八十的生源都会涌到谢书尧课题组去。

  ————————————————

  杜岳和包萌跟着谢书尧做了人体微生物群落与代谢组,二人在读博阶段,就已经在人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领域内登堂入室了,放眼国内外,研究深度比他们俩更深的,基本上找不到。

  这两位想要留在京大医学部,必须走的一关就是博士后考核,而博士后考核看的是论文和基金。

  论文自然不用说,哪怕是水平稍微差一点的包萌,在其它课题组的硕士博士眼中,那都是行走的论文生产机,难关在基金的申请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青年基金》是包萌和杜岳志在必得的,因为国内研究人体微生物群落的学者就那么几个,能够研究出头的,只有包萌和杜岳,以及这两位的导师谢书尧。

  基金一般都会经历一个专家盲审的阶段,就和学位论文一样。

  但说是‘盲审’,其实专家们都长了两颗雪亮的眼睛以及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大家都在同一个圈子里搞研究,谁研究的啥,这根本不是秘密,那些专家们基本上拿到论文或者基金之后,就能猜到这论文是哪个课题组冒出来的。

  尤其是杜岳和包萌投上去的那两个基金,虽说是盲审,但基本上等于是这俩人已经把名字给明摆上去了。

  谢书尧对包萌和杜岳的这两个基金特别有信心,杜岳和包萌也觉得十拿九稳,然而基金审批的结果下来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两篇基金没有一个过审。

  谢书尧找包萌和杜岳要了专家评审意见,看完之后,她面无表情地给出了一个评价——一派胡言。

  杜岳和包萌虽然是跟着谢书尧做的博士研究,但二人名义上的博士导师是孙主任,孙主任也一直都惦记着他的这两位学生,得知这两位学生的基金都被卡了之后,他火急火燎地跑来谢书尧的办公室,问,“小谢,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

  谢书尧不解,她问,“怎么这么说?”

  “因为基金这个东西,大部分都是根据博士论文改出来的,而且小杜和小包的研究内容在国内都是头一份……如果不是你得罪了人,这种成果根本不可能被卡。”孙主任比谢书尧在学术圈内多混了二三十年,这些事情见识过不少。

  谢书尧揉了揉太阳穴,“行吧,我想想办法,能解决的。”

  “你打算怎么解决?”

  孙主任刚问完,就见谢书尧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坐直了身子,从浏览器的收藏夹里翻出一个网站来,输入一长串账号密码之后,登录了进去,她回答孙主任说,“既然杜岳和包萌的基金本子都没达到及格水平,被人卡了下来,那我就以他们俩的基金本子水平作为参考线,所有基金本子全部打回去。我想看看,有几个基金本子能留下来。”

  孙主任:“……”他侧头看了谢书尧电脑上的界面一眼,下巴都险些惊下来。

  “科,科,科,科技部的评审后台,小谢,你怎么能进科技部的评审后台了?”孙主任的眼睛瞪得贼大。

  谢书尧答道:“就杜岳和包萌毕业那次,有人联系我说,让我给审核一些论文,就给我开了权限。基金评审也在这个系统里,只是我前段时间没空,一直没进来看。现在发现有人乱审,可不就得登进来看看,能把杜岳和包萌那两个基金给pk掉的基金,都是什么水平?”

  谢书尧手上的动作相当快,她点开一个基金,扫了一眼题目,又将内容从头到尾扫了一边,直接点了在‘是否通过审核’的那一栏选择了‘否’,在专家评审意见里填写道:

  ①:研究内容存在滞后性,帝国理工大学杜尔客教授的课题组已经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详细的研究论证,具体可见两年前的帝国理工大学学报。

  ②:实验内容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第三阶段的主体实验无法依据现阶段的实验技术完成;

  ③:作者已发表论文并不可以作为支撑材料,且作者已发表论文的第三篇,数据存在修饰嫌疑。

  谢书尧点了提交,这本基金申请书基本上就等于废掉了。

  孙主任已经挪到了谢书尧的身后,见谢书尧飞快地提完意见之后,点开了第二本,他扫了一眼那题目,连忙道:“小谢,这个基金本子不要否定啊,这是咱们医学部自己人的基金,你一定得手下留情!”

  谢书尧扫了一眼支撑材料区,问,“是不是顾兆丰教授那边的那个博士后的?”

  孙主任点头,“是,他这个基金本子写好之后,老顾还让我帮忙修过呢……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谢书尧相当勉强地点了点头,“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一堆。最大的问题还是老生常谈的创新性,这些人都不看文章的吗?国外明明都有人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了,要是看的文献稍微多一些,绝对能够把深度再挖下去,可结果呢?都是跟风吃屁!”

  谢书尧在‘是否审核通过’那一栏选择了‘修改后重新审核’,然后直接从自己的科研系统中导出一份参考论文题录出来,粘贴到了评审意见栏里,道:“建议作者紧跟国内外学术研究近况。”

  孙主任:“……”他好像知道去年审核博硕士论文时,医药学界的那个‘论文杀手’是谁了,谁能hold住这样的审核标准啊!

  在他发呆的这个工夫里,谢书尧已经点开了第三个基金。

  ……

  这一天,医药学界学术圈里血流成河,不知道多少已经收到‘基金审核通过’邮件的作者又收到一份以‘很抱歉地通知您’为开头的邮件。

  这一天,被医药学界的专家学者称为是黑色星期一。

  谢书尧这样做,确实有‘泄愤’的嫌疑,但她真正的目的,是给那些搞学术龌龊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学术圈里,能够光明正大拿出手的,只能是学术成果,而不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东西!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站

  这种被人针对的感觉真是遭透了。

  谢书尧自问自己做科研一直都诚恳踏实,对于实验、对于科学,一直都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她相信认真得出的成果一定会被人看得见,一定会获得尊重,但她没想到,竟然会在国内遭了‘黑手’。

  这些成果就算放到国际上,那也是可以被接纳、被认可的啊!

  谢书尧不知道是谁对她伸了‘黑手’,将这风浪按在了她头上,所以她打算掀起一场‘海啸’来,让所有人都知道,既然想用黑手段让她不好过,那就所有人都别想好过。

  真正的科研成果站不到应有的舞台上,难道还留着那些拿不上台面的东西给自己添堵?

  身处在这个人情社会里,谢书尧对于这些东西,之前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凭她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整个环境,但她也不希望自己被环境改变,更不希望环境中那些污浊的东西沾染到她身上来。

  既然有人给她造了麻烦,那就得做好承担怒火的准备。

  ‘盲审’的规矩是科技部定的,谢书尧用的审核后台只是科技部给开的一个权限比较高的后台,而不是科技部内部人员能看到的后台,故而科技部的职员能看到是谁审核的包萌和杜岳的基金,但谢书尧看不到。

  不过对于她来说,能不能看到都无所谓了。

  有人拿着枪对她‘精准狙击’,那她就拿起机关枪来进行‘团灭’吧!

  对于那些研究内容中缺乏创新性、存在明显漏洞以及存在实验数据造假的基金,谢书尧一个没留手,直接就选择了‘拒绝录用’,并且她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问题存在之处。

  如果没有指出问题存在之处,别人可能会以为她是故意泄愤,这会儿她把问题都明明白白地指了出来,有理有据地把那些基金pass掉,谁能说什么?

  就算是科技部来问责,她也有足够的理由去怼过去。

  把纳税人的钱花在这种项目上,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谢书尧大面积地否定基金本子,科技部的人看着那如同雪山崩塌一样垮掉的基金数量,有点傻眼,赶紧登陆到后台中看,发现是谢书尧,赶紧给谢书尧打了电话过来。

  科技部的那人问,“谢教授,您这是干什么啊!怎么把这么多基金都否定掉了?”

  谢书尧把手机的录音功能打开,解释道:“这些基金存在明显问题,我不知道是什么专家评审的,很多研究内容都是别人已经研究过的,成果也早就发表出来了,这会儿再拿出来做研究,拾人牙慧么?”

  “还有一些基金申请者提供的论文里存在明显的实验数据造假,支撑论据就有问题,怎么支撑后续的研究工作?这不是骗钱么?”

  “我将那些有问题的文章都在审批意见中提到了,有不少是学位论文,建议慎重考虑一下,不然这些学者们自欺欺人的成果如果发表到国外去,那败坏的可就是全国所有学者的学术声誉了。”

  科技部那个打电话来问谢书尧原因的职员不敢吭声了。

  谢书尧提到的三个问题,每一个都是‘必杀技’,基金中只要存在一个,那就是绝对不能录用的,这是规定。

  挂断电话之后,科技部的那个职员转头就和她的同事吐槽,“京大医学部那个超年轻的教授,谢书尧,就是被列为咱们部里医药学分类特聘专家的那个,不知道吃什么枪药了,正在疯狂地拿基金开刀,基本上就是开着推土机直接推过去了,寸草不生。”

  她的同事想了想,问,“你查查谢书尧有没有申请基金,还有她的那些学生有没有申请基金?你看是不是她的基金被人给毙了。”

  “不应该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1页  当前第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9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分手吧,我要考哈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