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102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最后在地图上标出大豆贸易路线图“市场两端的出与进全是他们自己在运作,这使得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公司内部就可以决定的事情。”

  跨国公司在大豆贸易中占据了霸主地位,就是因为这些公司既可以影响大豆产地卖出多少大豆,也可以影响大豆销地收购多少大豆。

  “下游与这些大鳄打交道的农民们就比较惨了,中游我们这些大豆加工商业好不到哪里去——大家都随时会因为这些公司的价格操纵而受到伤害。”

  说到这,齐政一摊手“我们嘉谷在美国的分公司也算有一定的实力吧,但在寻摸一圈之后,愣是找不到半点可以插手大豆贸易的机会。”

  虽然这些粮商不直接参与大豆的种植,但他们通过发放生产贷款、修筑交通设施,将铁路、公路、港口、仓库等全部掌控在手里,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他们还拥有海量有关各地市场供给、需求趋势的即时信息,而且它们的内部交易市场不对外开放。

  这对独立贸易商来说,是不可企及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商。

  如果独立贸易商在跨国公司到来之前已经存在,后者可以很快把前者挤垮、吞并;如果他们不自量力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市场运作,充其量只能捞到些许残羹剩饭。

  “在国内,我只看好国粮集团,在国家的扶持下,应该能有一战之力。”齐政最后说道,虽然也只是一战之力,想要反攻倒算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但这也算是我们的国家特色了,虽然一再被外国带着有色眼镜污蔑,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至少保证了我们不会在某个领域全军覆没。

  至此,田仁里看着齐政画的密密麻麻的势力分布图和贸易路线图,再也笑不出来了。

  他一脸凝重。

  国内在国粮集团提出“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之前,虽然知道国际粮商很强大,但从没有全面地直观地体会到国际粮商强大到什么程度。

  他毫不怀疑齐政会夸大跨国公司的实力——要说国内最了解他们实力的,肯定是在美国大豆期货市场上有骄人战绩的嘉谷了。

  因此他也更能理解齐政为什么会说“要多准备几条后路了”,命根子被别人攥在手里,即使是自己也不可能会安心的。

  扶持国产大豆,确实刻不容缓。

  ……

  站在松嫩平原的九三垦区——这里是被称为“中国绿色大豆之都”的国有农场的高坡上,眺望远方,辽阔茂盛的“大豆海洋”与湛蓝的天空被地平线分割,半人多高的大豆翻动着绿浪,预示着今年很可能会有一个好收成。

  现在大豆已进入夏管期,田地里的农活并不多,但田仁里有空还是时常来田里看看。“每次看到要丰收的大豆,都会觉得有种满足感。”

  “前几天连着下了几场大雨,幸亏影响不大。”田仁里带着齐政,介绍着这个农场的情况,“今年整体上风调雨顺,应该是个丰收年。”

  田仁里告诉齐政,这个农场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机械化种植与统一管理,亩产预计达200公斤。未来的目标是要将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到95以上,要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防治到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

  位于黑省西部、地处世界四大黑土地带之一的九三垦区是黑省最重要的大豆产地之一。其大豆总产量万吨,相当于黑省大豆总产量的7,全国总产量的3。

  大豆对资本的最大诱惑在于它适合于资本密集地大规模栽培。不管是在我国东北,还是在其它地方,到大豆产地看到的往往是一望无际的大田作业。

  “我们东北是个好地方啊,面积辽阔,土地肥沃。黑土地更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所谓‘一两土二两油’,太适合作为中华大粮仓了。”田仁里自豪地说道。

  据田仁里介绍,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国产大豆平均亩产距离美国大豆的亩产差距已经不大,“我们的大豆不比美国大豆差。”

  “当然,虽然国有农场可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的种植实现高亩产,但普通农户的大豆种植水平却是千差万别。”田仁里无奈地面对现实,“由于目前农户种植的大豆品种不同、品质不一,混种混收现象严重,导致国产大豆的整体品质偏低。”

  a品种大豆出油率高,b品种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但两种大豆混合种植、混合收获,就会导致大豆的出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都不行。

  “要实现高产、高品质,还需要突破多种因素制约……”

第156章 真金白银的扶持

  国有农场的大豆自然轮不到嘉谷的份。

  因此田仁里对国有农场的大豆种植面积、品种以及成本等基本是知无不言。

  除开国有农场,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困境还是农户土地规模过小,且机械化程度低,难有规模效益。

  嘉谷收购的大豆压榨产能约有一半落在东北大地上,从东北本地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大豆才是最符合嘉谷的利益的。

  尽管过去大豆的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因为气候原因、旱田轮作的需要,黑省大豆的播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之首。

  不过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下滑、产量徘徊不前、农民种豆积极性下降等情况,已经初露端倪了。

  海仑市是有名的优质大豆之乡,这几年来,随着大豆与其他农作物种植收益差距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同样有逐年萎缩的趋势。

  海仑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社长何磊今年种植了18公顷的大豆,因为今年风调雨顺,预计可收获8万斤大豆左右,但他并没有因为大豆的丰收而高兴。

  他跟齐政算了一笔账“今年小贩上门收购的价格大约是14元斤,但大豆成本大概在1元斤左右,去掉成本最后每斤大豆只落几毛钱。而卖湿玉米一斤虽然也是只能赚三两毛,但架不住玉米产量高啊,是大豆的三倍多。去掉所有的费用,一公顷大豆剩下三千多元,玉米是七千多元。”

  从何社长的话里得知,去年还好,大豆价格是几年来的新高;但今年以来国际大豆价格暴跌,国产大豆价格也大受影响。

  “农户种田,要看上一年的价格决定下一年种什么。”

  今年算下来,何社长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大豆,实在不划算;在可以预见明年的大豆价格还会降低的情况下,放弃大豆改种别的作物已经列入了明年的计划。

  像何社长这样想弃种大豆的豆农在东北并不在少数。

  大豆和玉米是黑省最主要的两种旱田作物,二者始终在“争夺”有限的耕地。

  “如果不考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农民多数年份种植玉米的亩收入是大豆的15倍以上,自然倾向于选择种植玉米。”

  何社长说,过去两三年种大豆效益不错,他选择种植大豆,但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大豆与玉米收益差距越来越大,他肯定是要考虑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缩减大豆种植面积了。

  针对这种情况,齐政就问道“如果我们公司跟你们提前签订收购合同,按照大豆等级提高收购价格,你们有没有信心扩产呢?”

  “嗯?”一时间,何社长怀疑不是自己耳朵出错了,就是眼前小伙子的脑袋坏掉了。

  一般来说,大豆收购方无不是千方百计地压低收购价,何曾有主动提高收购价的?

  但齐政坚定的目光告诉他,没有错,就是要提价收购。

  这样一来,何社长倒是认真思考了起来。能提前得到订单,并且确保高于市场价收购,当然很好,不过他还是底气不足。

  看到他面露犹豫,齐政客气地说道“何社长,有什么疑虑你可以直说,我们是希望通过扶持大豆种植户,确保企业原料供应。有问题可以协商解决嘛。”

  何社长就一咬牙,直说了,“老实讲,即使有你们企业的收购价格扶持,只能说情况会好一点,但我们对收益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我们合作社成立至今,就没有享受到什么扶持政策,经营十分艰难,想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扩大生产,都苦于没有资金,也贷不到款……”

  齐政一边听一边点头,同时思考着对策。

  要想扶持国产大豆,最重要的就是恢复豆农的信心。

  恢复豆农的信心,除了需要持续稳定的大豆补贴政策,无疑还需要其他配套扶持政策。

  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的水平确实要提高。

  但总不能所有的责任都由嘉谷来承担不是?

  思考至此,齐政有了想法。

  ……

  作为国内大豆的主产区,黑省无疑是对大豆种植业抱有较大的希望的。

  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主动对大豆进行补贴是不现实的——农业税都还没有取消,哪有钱反哺农业啊?

  不过等到嘉谷主动寻求合作,试图推进建设国产大豆规模化种植基地,提高大豆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时,政府就觉得,不妨一试。

  最终以海仑市作为试点嘉谷负责出钱,与大豆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提前定等级、定数量,以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预收农户手中大豆;并从明年开始,和合作社展开深入合作,包括优质品种等生产资料以及技术指导,提高大豆生产水平;而政府负责出政策,对接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给合作社更多扶持政策,为农民贷款更多便利……

  嘉谷就这样将海仑市200多万亩的大豆提前收入囊中。

  这样的大手笔,行业内不少人认为嘉谷是疯了。

  田仁里也在第一时间找到齐政,了解齐政的想法。

  他苦口婆心地劝道“齐总啊,我知道你是想扶持国产大豆,但有钱也不是这么造的呀?”

  “嘉谷通过提高收购价变相补贴种植户,不客气地说,这是帮政府承担了责任,是你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进一出,嘉谷是亏了多少啊?就算嘉谷现在有钱,你又能撑多久呢?扶持国产大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齐政知道他的顾虑,事实上嘉谷内部也有同样的疑虑,于是耐心解释起来。

  首先,收购价高于市值是不假,但也是有要求的——嘉谷对大豆的质量是有标准的,不是说什么大豆都会高价收购。当然,如果按照嘉谷的要求生产,达到标准还是不难的。

  而且,亏其实也是亏不了的。

  “虽然大豆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更是高于进口大豆价格,从压榨厂角度来说,多少是会亏损的。但从整个嘉谷体系来说,我们会开发油脂市场,而且我们有禽畜养殖场,无论是豆油和豆粕,都能内部消化。最关键是,我们有信心,通过油脂市场和禽畜养殖把钱赚回来。”

  不客气地说,单凭养猪,嘉谷就能翻倍赚了回来。这就是掌控全产业链的威力了。

  “其实这就跟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类似,虽然农业是亏损的,但通过带动上下游,从整体来说,肯定是不亏的。”齐政笑着说道。

  “最重要的是,这样真金白银的扶持,农民们得到了稳定的收益,保持了对大豆种植的信心;再辅以不断提高国产大豆的质量和产量;终有一天,国产大豆的竞争力能比得上进口大豆的。”

  田仁里听完,咂咂嘴,最后只能吐出一句“特么的,家大业大就是好,堤外损失堤内补!”

  “你对国产大豆的信心比我还足呐!”

  这个扶持的关键就在于要不断提高国产大豆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才能让国产大豆的竞争力得以体现。否则,即使嘉谷不会亏损,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齐政摊手而笑,当然啰,毕竟他还有杀手锏没有说出来……

第157章 灵阵先行,技术跟上

  齐政的信心从哪里来?当然是“黑科技”啦。

  虽然大豆已经种下了,但如今正是关键的花荚期,用灵阵提升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在提前将海仑市的大豆收入囊中后,齐政又要“作弊”了。

  感谢东北,这里的大豆被称为“最干净的大豆”——纯天然的大豆,非转基因。

  齐政算是发现了,一般来说,愈是古老的生物,愈是方便灵阵捕捉生物特定的频率,以产生共振。

  变异的生物,自然变异的还好说,人工变异的如转基因生物,在灵阵的感应下,其生物频率是不够稳定的。

  时间的力量在生物的频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愈是稳定的生物频率,与灵阵共振的契合度就越高。

  当然,不是说灵阵对转基因生物就起不到作用,但是,百分百契合和百分之五十的契合度,孰优孰劣不必多说。

  东北种植的大豆都是传统品种,虽然经过一代代的筛选,但那只是优中选优而已,生物性状是极其稳定的。

  “青竹百灵阵(二阶)触发,五系均衡,范围;方圆一百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

  虽然灵阵范围内也包括了玉米等作物——毕竟不是自家的地,大豆种植虽然相对集中,但也不是连片种植。

  不过齐政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因为玉米和大豆的生物频率南辕北辙,他布置的“青竹百灵阵”频率与大豆的生物频率百分百契合,灵阵的效能主要作用在大豆上。

  玉米等其他农作物嘛,只能捡一些漏出来的好处,作用不明显。

  这样一来,虽然大豆已经进入花荚期,“青竹百灵阵”运转,使大豆如返初生期,生机爆发式旺盛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1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2/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