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第221章 是金子哪里都能闪光

  当潘华被齐政约见之时,他刚刚听完众盛资本开出的收购条件。

  看上去,众盛资本对他手中的永惠超市股份势在必得,愿意付出50的溢价收购,这对于打算重新创业的自己来说,极具吸引力。

  如果不是考虑到还有嘉谷的竞争,弄不好他都一口答应下来了。

  不过另一方面,考虑到众盛资本的资本操控本性,他也对其介入永惠超市的运营抱有疑虑——虽然打定主意和永惠超市分道扬镳了,但是感情尚在,总不至于故意为永惠超市留下一个隐患。

  老实讲,如果开价相差不大,他更倾向于与嘉谷合作,因为嘉谷是切切实实做实业的,自己创立社区生鲜超市说不准还要得到嘉谷的助力。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第二轮跟他谈判的,竟然是嘉谷的董事长齐政。

  潘华看着年轻而气势隐现的齐政,心里感慨万分。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虽然在岷省行事低调,但在本省的商界,关注他的人着实不少。

  他一手创立的嘉谷集团,短短几年,就跟火箭一般蹿升,已经是省内屈指可数的民营企业大鳄。

  之前,嘉谷集团专注于深耕土地和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在大众市场上名声不显;但从今年起,嘉谷集团通过超女营销、推出面向普通市场的嘉谷大米和食用油品牌,开始声名鹊起。

  作为生鲜运营的行家,潘华对本省农企一直极为关注。嘉谷的业务横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粮油贸易,经营范围更是早就跨出了岷省,遍及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北,而这个庞然大物还在以极快的速度扩张,这不,从嘉谷对他手头上的永惠超市股份的兴趣,就可以看出其对零售终端的野心。

  虽然嘉谷没有公布年度收入,但潘华估计,嘉谷集团去年收入肯定已经超过百亿,今年更进一层,进入国内500强榜单肯定不是问题。

  事实上,如果不是低调,潘华觉得嘉谷去年就应该榜上有名了。

  这样一家体量足以碾压永惠超市的企业,其董事长会亲自约见自己,潘华都觉得意外至极。

  “看来嘉谷对永惠超市很看重啊,我手中的股份可以卖个好价钱了。”潘华半开玩笑地试探着。

  齐政则摇摇头“嘉谷对永惠超市看重是不假,但这点股份还不值得我亲自出马,而且我也不打算加价。”

  潘华听了这个意外的回答,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他相信齐政不会是专程过来消遣他的。

  齐政平静地说道“永惠超市的生鲜模式,与我们嘉谷的业务互补性极强,如果能合作当然最好。但是,我也听说了永惠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潘华微微苦笑“没有矛盾了,我这已经是打算彻底退出永惠超市了,我的发展观点没有人认可,勉强也没有好结果,只能退出来另起炉灶了。”

  “谁说没有人认可?再说了,为什么一定要退出永惠超市?”齐政反问。

  潘华心神一动,看向齐政。

  “你和张总两兄弟的分歧我知道,坦白来说,张总的‘主打生鲜销售,定位全品类’模式相对成熟;但你的社区生鲜专营模式也不是没有未来。”

  “从门店选址来看,社区生鲜超市都在社区周边以及居住区中心位置,比起商业中心距离社区消费者更近;从人群定位来看,社区消费者对于生鲜的需求是刚性且高频的;从品牌定位来看,固定的社区化选址有助于在市场上形成长期的‘社区生鲜’品牌认知效应……可以说,社区生鲜超市会是未来零售行业的主流玩家之一。”

  潘华眼睛一亮,但随即冷静下来,齐政这样表明态度是何用意?

  “但归根到底,依托自有供应链来设计生鲜经营模式的生鲜打法,才是生鲜赛道持久战的正确生存之道。因为生鲜不同于其他的零售商品,其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的把握程度,供应链决定了生鲜品牌面对消费者时的最终话语权。”

  潘华听出了齐政话语里的含义,他没有吱声。

  “你哪怕出售了手中的股份,顶天了也不足以自建生鲜供应链,重头再来说起来豪迈,做起来就是难上加难了。”齐政没有理睬潘华的态度,侃侃而谈,“永惠超市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成熟资源,无疑能给你的社区生鲜超市计划最大的保障。”

  潘华沉默半晌,这才沉声道“齐总,那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办?”

  如果齐政是打算唆使自己挖永惠超市的墙角,那他就要好好评估对嘉谷的态度了。

  齐政好像明了他心里的想法,微笑道“我知道你是因为不想引起永惠超市的内讧才选择退出,永惠超市没有双线并行的资本,但嘉谷有啊。”

  潘华眼里精光一闪。

  齐政坦然说道“嘉谷可以接手你手中的永惠超市股份,同时支持你走社区生鲜超市发展的道路,但社区生鲜超市并不是跟永惠超市分道扬镳,相反,双方是一面双体的关系,采购团队可以有所重合,同步获取农产品采购价格数据,由此采取最佳采购策略。而嘉谷集团在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基地和合作基地,可以帮助你们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联通,保证终端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性价比优势。”

  潘华脸色缓和,若有所思。

  “事实上,永惠超市的全品类定位主要是为了贴合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全品类、一站式、价格亲民是其特有属性,所以其门店面积也更大;而你的社区生鲜超市选品更聚焦于社区高频刚需,甚至有几十平就行了;双方其实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定位,根本谈不上内耗。”齐政语气平和道。

  “我亲自过来,是因为看好你这个人。在我看来,你跟张总两兄弟都是生鲜运营的好手,各自的发展观点谈不上优劣,只是侧重点不一样。嘉谷愿意并且也有实力充当你们之间的调和剂。”

  “三方合作是共赢。嘉谷集团可以在零售行业有自己的立足点;而无论是永惠超市还是社区超市,在生鲜这条充满血腥竞争和隐形陷阱的赛道上,也能在嘉谷集团的扶持下坚守最本质的规律——把握好供应链、消费者需求和商品品质,终有一天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完成华丽蜕变。”

  潘华心潮起伏,他看得出来,齐政并不是单纯地要给自己一个安慰,而是要真真正正的让自己在社区生鲜超市上干出一番名堂来,这也说明对方是真的认同自己的观点。

  这正好符合潘华的意图,他也不想就这么灰溜溜地离开永惠超市。

  在同一个体系下真刀实枪地干一场,让张氏兄弟看一看,他潘华不是在信口开河,他的思路观点更有发展前景,他要证明是金子哪里都能闪光!

  这时的潘华,已经将众盛资本的溢价收购完全抛在脑后了。

  他本就赞成与龙头农企合作,因此对齐政抛出的橄榄枝毫无抵抗力,此时不由得主动提醒齐政道“我是倾向于与嘉谷合作,但恐怕齐总您还得说服张氏兄弟,因为他们有权优先收购我手中的股份,而他们无疑更倾向于跟众盛资本合作。”

  齐政对此信心满满道“我会找张总聊聊,我也相信,他最终还是会选择我们嘉谷的。”

  ……

第222章 我带着诚意而来

  其实张宣宁也问过大哥张宣淞,从业务互补性来说,嘉谷与永惠超市无疑是天作之合,他为什么会更倾向于与众盛资本合作呢?

  张宣淞当时是以众盛资本能更好地辅助永惠超市上市这一理由说服了张宣宁。

  其实不然。

  作为同省企业,难道他看不出嘉谷的崛起之势吗?

  但张宣淞担心的,偏偏就是这一点。

  嘉谷粮油奋起反抗家乐福时,他一度为嘉谷叫好;但随后嘉谷接触了己方并表示有意入股永惠超市加深合作时,他反而冷静了下来。

  如果是一般的农产品供应合作,他当然求之不得。但涉及到入股,他就不得不多想了。

  与嘉谷合作,固然能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得到极大的补强;但嘉谷对永惠超市碾压性的实力优势,令张宣淞极为担心永惠超市会沦为嘉谷的附庸,甚至是被嘉谷吞并。

  众盛资本虽然在资本实力上同样是永惠超市不可比拟的存在,但资本只是资本,任何时候,把钱变成一项产业,尤其是一项在某行业内拥有一定优势和根基,可以陆续有产出的产业,都并不那么容易的。

  张宣淞有信心在众盛资本入股后把控好局势,但面对同样是做实业且涉及领域多有重合的嘉谷集团则毫无把握。

  但现在,嘉谷的董事长亲自前来,且显然已经说服了股份出让的潘华,来者不善啊!

  既要考虑到以后的合作不能将关系弄僵了,又要婉转拒绝嘉谷的入股,真的是头痛。

  张宣淞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

  虽然各有心思,但齐政和张宣淞的第一次见面很是平和,甚至称得上是相谈甚欢。

  张宣淞固然感叹齐政的年轻有为,齐政也略带钦佩地看着眼前的这个身形不高的男人。

  进入21世纪,新旧交织,零售在中国变得空前复杂与多样,但也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机会。从04年到08年,有三年的内地首富出自零售业,即可见一斑。

  张宣淞领导的永惠超市,是国内零售业的一个标杆。

  电商时代来临后,外资零售巨头们转型电商均以不同程度失败告终。其中,家乐福、沃尔玛等期望从电商的短板生鲜上突破,但不幸的是,永惠超市已成气候,没有给家乐福们留下任何市场空隙。

  而且,让巨头们后背发凉的是,生鲜损耗高历来是超市经营者心头之痛,而永惠超市把它做到业内最低,仅略超2,仅此一点就宣告家乐福们,生鲜这条路走不通。

  虽然永惠超市战胜了所有对手,最后也败给了时代,投靠了电商势力,但不能因此忽视张宣淞在国内生鲜经营突破上的推动作用。

  齐政面对张宣淞与面对潘华采取的策略明显不同。

  面对潘华,齐政只要表示出对其观点的认同以及实打实的支持后,潘华就缴械投降了。

  但面对张宣淞同样的操作显然不行——张宣淞的控制欲更强。

  因此齐政先声夺人“张总,我跟潘总聊过,永惠超市如果想更快更顺利地扩张到全国,其实最好是推动业务组织的变革。”

  张宣淞眉峰一动,将口中想要婉拒的话咽下,决定先听听齐政的意见。

  to规则生效后,跨国零售巨头在国内加快向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扩张,家乐福与沃尔玛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设新门店。

  本土零售企业也在拼速度,跑马圈地。张宣淞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番顺势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为了增强扩张的资本。

  嘉谷本身的经营范围已经扩张到外省,不妨听听其成功之言。

  齐政淡淡一笑,道“嘉谷集团内部对零售终端做过调查,因为国内疆域辽阔,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化,商超针对各个区域城市的门店规模、营销等做出差异化的适配,更能满足存在需求差异的各地消费者。”

  “比如在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消费者多习惯一站式购齐,所以商超在东北的门店经营面积普遍较大,且品类布局清晰。”

  “而在北上广深等地,零售业较为发达,消费者对于消费的体验和品质要求很高,为适应消费分层,商超在规模、品类、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要做适应性的差异化调整。”

  “另外,根据不同的商圈和消费群体,也适合开不同模式的店面,譬如瞄准家庭主妇和中老年的全品类标准店,或瞄准年轻消费群体的生鲜小型店……”

  齐政撇了听得入神的张宣淞一眼,继续说道“面对着这样复杂的形势,‘放权’才是永惠超市扩张的最佳选择。”

  张宣淞一怔,抬眼对上齐政意味深长的目光。

  张宣淞镇定自若地收回视线。

  齐政不以为意,继续道“对于生鲜超市来说,‘大区合伙人制度’的运营架构无疑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大区合伙人制度就是由其总部战略管控、大区分权管理,形成了强区域、弱总部的经营模式,让更多管理职能权限下沉到大区。因此各大区根据不同的经营特点精细化匹配管理模式,使得大区合伙人对经营风险共担、利润共享。

  直营模式扩张的生鲜品牌,本土化能力不足往往是其面临的最大的也最难以克服的风险。

  反观大区合伙人制度,不但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生鲜行业“灵活性”、“及时性”、“快速性”的优势,还能及时进行策略调整,有效进行风险规避。

  “在我看来,永惠超市只需要限定从供货到运营的标准化环节即可,其他的营销、商品采购等等,地区合伙人都可以自由操刀,如此最大化实现地区生鲜市场供需匹配效率,不仅能够保留品牌效应,还能提高消费者的综合消费体验。”齐政不吝指教道。

  张宣淞一副凝神沉思的模样。

  大区合伙人制度也是永惠超市后来推动业务集群改革所采取的经营模式,效果极佳。齐政忘了张宣淞是什么时候采取这一制度,但现在说出来,显然张宣淞获益匪浅。

  具体的运营架构当然还需要详细设计,但仅仅是捅破这层窗户纸,就给了张宣淞一个尝试的方向。

  齐政一上来就放出干货,张宣淞就更不急着结束交谈了。

  两人都不着急进入正题,反而就零售业和生鲜经营的态势进行了讨论。

  齐政说得兴起,甚至主动泄漏了“天机”,直接将十多年后已经开始试验的新零售拿来说事。

  “未来,电商会大行其道,而传统零售业,要么改变求生,要么坐等消亡,没有第三个选择。”

  “新零售,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改造,推进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的深度融合……”

  忽悠到兴头上的齐政将类似于“自助收银”、“人脸识别付款”、“小程序扫码购”等设想极为形象地勾勒了出来。

  看着张宣淞将信将疑的神色,齐政也不由得感慨,就算是业内顶尖人才,在电商成海啸之势以前,对电商的认知都还处于“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的状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