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139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

第224章 牧场与蓝莓之都

  齐政等三人横跨三省,来到苏省北部的甘禹县。

  甘禹县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北临鲁省,西接大海港,境内山区、平原各占一半。

  三人首先来到嘉谷农牧在甘禹县的牧场建设据点。

  甘禹县就是嘉谷“万头牧场”计划的第一个落脚点。

  嘉谷开启“万头牧场”的选址后,多地政府求贤若渴,其中,甘禹县政府又是最雷厉风行的急先锋。

  低廉的土地出让价格;担保协调为万头牧场申请信贷资金;推动十万亩低产耕地实行“粮改饲”,种植牧草;甚至连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配套项目都准备妥当……简直不能再贴心的那种。

  而甘禹县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也比较符合嘉谷对牧场的要求——近海港,方便美国牧草进口;近消费市场,牧场及乳制品加工厂可以辐射经济发达的苏鲁两省;近粮食产地,鲁省是玉米种植大省,能为牧场优质的精饲料……

  一拍即合!

  嘉谷农牧很快就和甘禹县政府签订了“万头牧场”项目投资协议,项目分牧场奶牛养殖、高端乳制品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生态农业四大板块。总投资11亿元,项目占地5000亩,分为两期建设,第一期奶牛养殖规模2万头,第二期再引进奶牛3万头,牧场建成后年产鲜奶约50万吨。

  月初动工建设以来,十多支建设施工大军冒着寒风团结奋战,项目顺利推进。

  齐政到来时,已建成牛舍十栋,园区道路硬化、饲料区、精料库、挤奶厅等配套设施大体完成,明年三月剩余工程量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张宣淞和潘华看着热火朝天的牧场建设,虽然不免感慨于嘉谷摊子铺得够大,同时又感到疑惑,说好的水果基地呢?

  面对两人的疑惑,齐政笑了起来“严格来说,水果基地其实是牧场的配套项目之一。这样,我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人。”

  ……

  甘禹县西南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尽管气温骤降,但山头还是一片绿意盎然,沿山间小路一路向前,一座蓝莓园就坐落在这里。

  山头间,鳞次栉比的梯田种满了低矮的蓝莓树,繁茂的枝叶仿佛能看到结果期树头上那累累的果实,三十多岁的霍斌就在山头迎接三人。

  霍斌算得上是一个奇人。

  他家里以石灰石挖矿起家致富,但霍斌的兴趣,却从不在家里的矿山上,而是在田间种植上。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家里有矿却折腾不休的富二代。

  九十年代中期,当绝大多数国内老百姓还不知道蓝莓是什么东西的时候,霍斌就开始研究蓝莓。

  “当时,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蓝莓,充满了好奇。我了解到省内很少有人种植它,就判断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霍斌爽快地对张宣淞和潘华说道。

  他决定试种后,不仅买了书学习,还从美国买来不同品种的蓝莓苗,开始了漫长的种植之路。

  三年后,霍斌试种的第一批蓝莓挂果了。

  “当时别提多高兴了,我算是苏省第一个吃螃蟹的。”有了试种的成功,霍斌就更大胆了。同年,霍斌拉了几个朋友入伙,筹集了1000万元资金,在甘禹县租了几百亩土地,共同组建公司,开始大面积种植蓝莓。

  投资千万、购买种苗十多万株、聘请工人几十个……霍斌风风火火地做起了蓝莓生意。

  万万没有想到,由于环境差异巨大,蓝莓种植技术也各有不同,霍斌购买的北方种苗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

  很快,在第二年的春天,霍斌的蓝莓种苗几乎死亡了一大半。

  “投资的钱就这样打水漂了,是我们太小看蓝莓种植技术了。”霍斌坦然说起曾经的失败。因为亏损严重,投资伙伴也相继散伙,公司也不复存在。

  “鼓没打到点上”,霍斌的第一炮不仅没打响,还将家里的资本亏得一干二净,成为甘禹县有名的败家子。

  在那次惨痛的失败经历后,霍斌没有放弃,他痛定思痛,不仅系统学习了蓝莓种植知识,还四处拜访专家,与农业大学、农科院园艺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科研技术的支撑下,霍朝勇逐渐掌握了蓝莓种苗培育等核心技术。

  但曾经的失败历历在目,无论是家里人,还是朋友,这次都不再支持他,“家里有矿,做什么不好呢?为何偏偏要在地里死磕呢?”

  “大概是因为父辈靠挖矿起家,总要有不争气的后辈要将从地里所得的还归地里。”霍斌自嘲道。

  没有资金就难以发展。

  当然,农业资金门槛低,规模可大可小。大老板可大搞——成百上千万投资;小老板可小搞——几万到几十万投资;至于广大农民,可散搞——几万元以下投资。

  得不到家里的支持,霍斌也就比一般农民稍微好点,勉强能当个“小老板”。

  就在他准备找朋友借几十万,再次杀入蓝莓市场时,甘禹县政府看中了蓝莓产业,并引进了嘉谷的项目投资。

  ……

  “所以,嘉谷的第一个水果基地,就是蓝莓种植基地?”张宣淞一脸意外道。

  齐政点头。

  潘华也是想不到。

  毕竟蓝莓这玩意,在如今的国内,实在是太小众了。

  他们做生鲜经营的,当然知道蓝莓是什么。但走到大街上随便问几个人,估计没一个知道蓝莓具体长啥样的。

  霍斌看到张宣淞两人的表情,连忙说道“其实蓝莓是个好东西,其果实内所特有的蓝莓花青素等物质,具有提高视力、抗衰老和防癌等功效,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和‘水果中的皇后’,并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这些年风靡欧美及岛国。由于蓝莓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极大,且售价昂贵,产品供不应求。”

  张宣淞反驳道“但那是在国外,蓝莓在国内可没有什么市场。”

  霍斌摇头“不,恰恰相反,我认为蓝莓在国内市场的一片空白,就是最大的机会。”

  齐政暗自点头。

  国内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应该是开始于09年,在这一阶段,工商企业和金融资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投资大规模种植蓝莓。

  当其时,蓝莓热以野火燎原之势爆发,全国27个省份都开启了蓝莓产业化种植之旅,其范围相当广泛,北起黑省、南至琼海、西至藏省和疆省。种植模式是采用日光温室、冷棚和陆地相结合,实现了从3月中旬到8月底向市场供应鲜果。

  其中当然有泡沫的存在,但“蓝色旋风”的背后,显然是有巨大的价值体现,否则资本不会追逐蓝莓的产业化。

  霍斌不知道未来,但他对自己掌握的技术门槛自信十足“在我看来,甘禹县只要抓紧眼下的发展机遇,绝对会一跃成为国内的蓝莓之都!”

  ……

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

  霍斌对建立国内“蓝莓之都”的信心,不仅是因为自己掌握的蓝莓种植管理技术,还有甘禹县政府将蓝莓作为新型产业大力扶持。

  甘禹县虽然有肥沃的平原,但县域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

  西北方向的山区——其实也算不上高山峻岭,用丘陵区来形容可能更为恰当。

  丘陵区有一些矿,都是小矿,且已经濒临枯竭,另外采矿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甘禹县主政者的想法是,要主动关停小矿区,走生态发展的路子,早转型早主动。

  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矿区关掉了,这么多人的就业怎么解决?在一片土地贫瘠的丘陵之上,可以干什么?

  甘禹县内人多地少,即使是贫瘠的山区,也有人开发。但是没有合适的产业,收入可想而知了。

  一半地区步入小康,另一半却是贫困区,这就是甘禹县的现状。

  在一番调查研究及市场考察之后,甘禹县政府发现,山区丘陵地带大量因“酸、瘠、粘”被荒置的红黄壤山地,非常适宜种植蓝莓这种典型的喜酸作物——霍斌的蓝莓实验园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问题也不少。蓝莓不易种植和管理,农民的生产热情不大;同时,蓝莓虽然被誉为“水果中的皇后”,售价昂贵,但国内的市场前景不明朗。

  饶是如此,甘禹县还是决定,全力以赴扶持蓝莓产业。毕竟这是迄今为止,甘禹县扶贫史上最合适最靠谱的一次产业扶贫。

  为此,甘禹县不惜以优惠条件吸引了嘉谷牧场的落地。

  “因为,甘禹县的蓝莓产业,和嘉谷的万头牧场,其实是天作之合。”霍斌乐呵呵道。

  “种植蓝莓对土壤环境、管理技术要求很高。蓝莓对土壤的h值要求很严格,只偏好酸性土壤。除了这点,它要求土壤比较肥热,透水性比较好,有机质含量比较高。”

  “但对于一般的农户来说,改土是很费劲的。一是不能盲目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二是需要足够多的有机肥。”

  齐政就接口道“恰好,对于一个万头牧场来说,最难消弭的病痛可能就是‘环境之痛’。因为,牛粪便的科学化、无害化治理,是一道十分缠人的难题。”

  “不过,我们嘉谷牧场本着负责的态度和扎扎实实的措施,对牧场产生的粪便完全无害化处理。粪便用来制作沼气,沼气用来发电以供牧场和加工厂使用,沼渣和沼液用来制作有机肥,既能浇灌牧场附近的十万亩配套苜蓿草场,还可以给甘禹县的农户种植蓝莓,这样循环处理,一举多得。”

  按照嘉谷第一个万头牧场的经验,一个存栏五万头奶牛的大型牧场,每天至少能产生近千吨的牛粪,三四百吨的牛尿,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元素。

  如果是其他乳企的牧场,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和环保压力非常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染物处理,简直是难以承受之痛。

  但嘉谷牧场有实验室那群挂逼培育出的“超级发酵菌”,能变废为宝。巨量的粪便不但不是麻烦,还是宝贝。

  而甘禹县引进了一个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在国内都首屈一指的大型牧场,还顺带解决了蓝莓种植的有机肥短缺问题,更为蓝莓产业的发展引进了一家实力雄厚的龙头农企,就算付出再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

  所以甘禹县的蓝莓产业,其实是三方合作发展。

  嘉谷农业公司和霍斌出资成立“佳蓝果业公司”,这是一个规模化种植、生产、包装与鲜果销售的蓝莓农业企业;而政府负责出台优惠的措施扶持。

  前段时间,甘禹县政府与佳蓝果业签署了现代蓝莓产业链项目的合作协议。

  这个蓝莓产业项目将在甘禹县打造“五位一体”蓝莓全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计划建成国际一流标准的蓝莓研发中心和实验室、蓝莓新品种选育及组培繁育基地、国际标准现代化蓝莓种植生产示范基地、仓储分选加工物流基地、销售中心,在甘禹县形成高端蓝莓产业链集群,将甘禹县打造成我国的“蓝莓之都”。

  通过“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预计整个甘禹县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国内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发展周边农户及合作社种植5至10万亩蓝莓基地,实现农民增收30亿元,涉及98个贫困村、1万贫困户。

  又因为蓝莓的采收需要人工采摘,因此这个项目预计能吸纳了全县30的劳动力和60的丘陵山地,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增收。

  永惠超市的张宣淞和潘华了解到这个项目的具体蓝图后,均为三方的魄力所震撼。

  没错,在两人看来,某种意义上,三方都是“傻大胆”。

  首先是甘禹县政府,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扶贫仅仅是将钱发到贫困户手上就了事,而是坚持政策、资金向蓝莓产业倾斜,将各项有限的涉农专项资金集聚起来,捆绑使用,补贴农民和企业,特别是突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有限资金效益最大化。

  例如,甘禹县政府专门出台实施了《蓝莓种植财政贴息暂行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项目贷款进行财政贴息。

  其中,佳蓝果业公司就是政府扶持的最大的龙头企业,甚至可以说是全国唯一一家集蓝莓品种繁育、种植、研发、深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企业。

  “有了龙头企业,农民的蓝莓才不愁销路。”据悉,甘禹县主政者面对当地记者的采访是这么说的。

  他认为,只有扶持起龙头企业,才能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大树底下好乘凉,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当然,享受扶持的龙头企业也必须反哺农民,譬如,必须要给农民进行免费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要给农民优先供应优质的树苗。

  谁都知道,做多容易错多,如果不是下了大决心帮助农民脱贫,甘禹县政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张宣淞最佩服的,是甘禹县主政者的清醒,即使是扶持产业发展,政府也没有插足其中,而是作为一个规划者和引导者,将产业的具体运营交给专业的农企,实在是难得。

  其次,霍斌这个人也不走寻常路。

  按说经过一次惨淡的失败后,后面多少都会心有余悸,但他没有。

  在甘禹县政府引进嘉谷后,他毛遂自荐,并毅然说服自己家里,拿出家里的大部分资金,与嘉谷合股成立佳蓝果业公司。

  虽然不过占股18,但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了,如果甘禹县的蓝莓产业遭遇重大挫折,再次失败的霍斌甚至连兜底的保障都没有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1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9/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