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173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接二连三的惊喜,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彻底引爆了消费者们对嘉谷乳业的追捧。

  各地销售点,嘉谷乳业的产品刚从仓库搬上货架,就被狂热的消费者扫荡一空,场面异常火爆。

  即使是之前迷信进口奶粉的消费者,也不得不承认,嘉谷奶粉一点也不逊色于进口奶粉,甚至更为出色。于是也加入了对嘉谷奶粉的抢购行动中,甚至有抢不到嘉谷奶粉的愿意高价求转让。

  根据以往的经验,嘉谷体系的产品很容易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基本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顾客都是回头客。

  尽管有点贵,但凡是购买过嘉谷乳业产品的顾客,都对这些口感不俗、品质卓越的产品赞不绝口,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口碑。

  嘉谷乳业的忠实拥趸如滚雪球般壮大。

  即使是产量有限的嘉谷纯牛奶和酸奶,也是在短时间内征服了消费者,只等待嘉谷乳业加大产能后,来个全面的爆发。

  嘉谷乳业,真正成为了国内乳业界的第一品牌。

  ……

第287章 推动变革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嘉谷乳业能在毒奶事件中脱颖而出,并被树立为典型,是天时地利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作为典型,嘉谷乳业在享受了相应的支持和市场回报时,也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中国乳业,从跌至低谷到浴火重生,牵动了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心,重建消费信心的道路崎岖,虽难亦往。

  毕竟,一枝独秀不是春。嘉谷乳业不可能全占整个市场,只有整个行业环境“清净”了,嘉谷乳业才不会受牵连被泼一身“污水”。

  事件爆发后,国家立刻重拳出击,效率之高史无前例。

  农业部立刻对奶业生产大省的50个重点县,以及奶制品消费重点城市开展了生鲜牛奶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坚决打击生鲜牛奶掺假制假的违法行为。

  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对所有婴幼儿乳制品生产企业实行驻厂监管。目前派驻了1400个驻厂工作组,对所有的乳制品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督促企业进行严格有效的质量安全控制……

  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要想彻底解决危机,首先还是要从法律法规源头上做好监管。

  这种背景下,已经成为并且还将持续作为中国乳业界的典范样本的嘉谷乳业,不仅仅是被重点参观考察的对象,还是国家意见征求的业界代表。

  为此,嘉谷集团内部还举行了专门的讨论会议。

  “今年堪称中国乳业发展的转折点。在今年之前,国内乳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野蛮生长,从一个人均牛奶占有量不到6公斤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三产奶大国。这样的激进使得奶源建设、质量管理、监管法规等环节潜藏的问题在毒奶事件中集中爆发。问题总要一个一个解决的,国家向我们征求治理意见,大家怎么看?”杨业问道。

  治理无非是从立法、监管和产业升级入手。

  王昱业首先开口道“如果说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泔水奶’事件,促成了他们《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的诞生;2000年的岛国‘雪印奶粉事件’,推动了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时候催生出我国的第一部《食品安全法》了。”

  在座所有人点头。

  很难相信,作为一个大国,在此之前,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居然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法律。

  原来只有一个《食品卫生法》,对原来的食品要求程度,止于“卫生”——当然,其实连卫生都做不到,更别说安全了。

  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别看只是两字之变,但不仅是法律名称的变化,更是监管理念的提升,将食品从“卫生”升级到“安全”。从此,“食品”与“安全”合而为一。

  国人真正关注“食品安全”,大多是从三聚氰胺事件开始的。该事件不仅引发了国内乳业危机,也暴露出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与保障机制的缺失和不完善。

  事件曝光后,舆情沸腾,媒体与公众的不断拷问,把法律缺失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创立国内在食品方面的第一部安全保障法律已是大势所趋。

  齐政继而补充道“有了法律,还要在监管上严控才有意义。我觉得,可以建议国家组建一个食品监督管理总局,统合食药监、质检、工商等部门的相应职责,覆盖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全链条,实施全部环节无缝监管的食品安全治理思路……”

  齐政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国内乳业的艰难重建走了不少弯路。

  在毒奶事件爆发的五年内,国家多个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规范奶源、价格、质量标准等方面屡出重拳,但三聚氰胺卷土重来等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

  这也导致国内的消费者极度失望,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抢购港澳地区和国外零售市场上的婴幼儿乳粉。

  而这其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分散的监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直到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组建,国内食品监管“九龙治水”的局面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终结。

  但那时,不少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已经在一波波的打击中消耗殆尽了。

  后世,《食品安全法》的诞生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组建,被誉为中国食品安全治理历史上的两大“里程碑”。

  很多人不知道,毒奶事件爆发的十年后,中国乳制品的监管力度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政府对企业的硬件要求、人员要求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每一个婴幼儿乳品加工企业都相当于一个小的国家检测机构。

  当其时,婴幼儿乳粉已经是中国最安全的食品,中国乳企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通过了全世界最严格的监管体系的考验,我们能够让中国孩子喝上放心、安全、优质的乳粉——可惜消费者心中三聚氰胺的阴影长期挥之不去,国产奶粉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中。

  信任重建不易,能少走点弯路就尽量避免吧。齐政这样寻思着。

  其他人也各抒己见,在座的都是行业精英,的建议或多或少都有参考价值,综合起来,就是嘉谷乳业推动行业变革的思路了。

  ……

  在国家举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意见征求座谈会”上,各方业内人士齐聚一堂,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变革出谋划策,针对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制度“痼疾”进行集中整治。

  座谈会上,大家对制定国内第一部《食品安全法》、监管部门必须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采取最为严格的监管等基本达成了共识。

  而对于嘉谷乳业提出的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实行统一监管也大都表示赞同。

  但对于提高乳制品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行业标准以推动产业升级就各执一词了。

  任何变革都是艰难的。

  提高标准大家都赞同,但是提高到什么程度就事关各方利益,没有那么容易达成一致了。

  这种时候,作为行业典范的嘉谷乳业站出来了“嘉谷乳业愿意作为试水者和先行者,为行业升级借鉴。”

  “我们将推行‘三线质量管控’,在国家标准线之上制定了企业标准线,提升了50的标准;在企业标准线之上,又设置了内控线,比企业标准线还要高20。只要低于企业标准线,整个批次的产品就全部不允许出厂。”

  “同时,我们将在明年年底完成乳制品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建设,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

  监管部门领导一脸赞赏,但不少的乳企代表脸都黑了。

  看着态度积极的杨业,他们疯狂地腹诽“,你丫的将标杆定得这么高,这不是在为难我胖虎吗?”

  杨业面不改色。

  集团已经达成共识,三聚氰胺事件将触发国内乳业的深刻变革。上至国家安全法规、中到企业战略调整、下至终端产品和普通消费者,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谁能先行一步,谁将能在行业复苏中占据优势。

  反正嘉谷乳业一贯采取高标准,这本来也是未来的计划。

  ……

第288章 风云再起

  6月,《食品安全法》的草案很快出炉,并进入修订阶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组建由于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效率不高,但国家无疑是认可这个建议的,虽然缓慢但在不断推进相关准备工作。

  而除了出台相关的监管法规以外,国家还同时发布了由13家部委联合推出的《奶业整顿和振兴纲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扶持受到重创的中国乳业。

  在政策的带动下,乳业巨头们开始了“乳业复兴运动”。

  毒奶事件将山鹿从中国乳业版图上彻底摘除,也引发了旧有乳业竞争格局的大地震。

  卷入事件中的乳企,因部分产品召回及退货、信任受损对销售的影响,包括伊力、猛牛、圣元在内的企业都遭遇了业绩危机。

  毕竟,乳企像自来水必须流的公司,一刻也不能停。卖酒还好,卖不了可以放几天;地产放几天也没有事,巧克力稍微快一点,也不至于一天也不行。牛奶就是24小时不停周转的企业——牛得挤奶啊,这些牛奶两天不用就坏了,一旦有销售的阻滞或者品牌受到影响,全线会混乱的。

  嘉谷乳业虽然在这次事件中一飞冲天,将成为今年中国乳业新的王者。

  但杨业丝毫不敢小觑伊力和猛牛两家乳业双强。

  不用齐政提醒,杨业就意识到,经过毒奶事件打击后的伊力和猛牛,元气恢复之快可能超乎想象。

  “其实对于猛牛我还不是很担心!”杨业在年中总结会上如是说道。

  猛牛这匹黑马一黑到底,持续创造奇迹,老牛同志用了7年时间,让猛牛的销售额从1999年的仅4000万元在去年超过了100亿元,甚至今年打算冲击200亿元的高度,超越伊力。可惜,三聚氰胺事件让猛牛的“火箭速度”戛然而止。

  卷入三聚氰胺事件对猛牛的品牌和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说猛牛前期的成功,得益于它的道德营销(爱国,探月工程等)以及老牛同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出现安全问题以后,猛牛反而成为乳企中品牌形象摔得最狠的一家企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行业风险,猛牛一直以“火箭速度”发展的缺点暴露无遗发展时间过短,发展速度过快,底蕴终究不够深厚,现金流面临断裂的危险。

  杨业分析道“事件爆发后,猛牛股价随即大跌,猛牛今年的资金缺口预计达到二十亿元以上。”

  “最明显的对比是,事件爆发之后,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所有产品都必须下架销毁处理,损失不可避免,但在损失承担上,猛牛和伊力的策略却不一致。猛牛要求自己的经销商责任共当,损失资金五五开,导致很多经销商资金周转不开,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伊力选择全额承担损失,这种做法赢得了很多经销商的口碑,与猛牛一对比,很好地树立了正面的形象。可以预计,当国内乳业开始复苏的时候,有多少经销商会倒戈伊力。”

  “说到底,还不是有钱和没钱的区别?”

  好吧,齐政更不担心猛牛了,后面都要卖身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齐政问道“伊力的情况呢?”

  杨业面色一凝,说道“虽然伊力可能是今年各企中亏损最严重的乳企,但是伊力应对市场的速度最快,复苏的速度也必然领先行业。”

  “怎么说?”

  对于老东家,杨业的消息渠道明显更为灵活,因此对伊力的举措一清二楚。

  “举个例子。集中全力强化品质检测,是乳业在三聚氰胺事件集中爆发后的第一反应。但伊力的反应更快速、更全面。据说事件发生的一周后,进驻伊力所属各奶源收购站和加工工厂的检测监管人员就接近1万人,全程监督挤奶和灌装环节。”

  “同时,伊力还投入了1亿元采购专项检测设备。你知道的,这段时间内,由于国内的需求量大,检测设备一度脱销。但伊力号召了集团所有人员,多方打听最新的设备来源。”

  “我听说,当得知一批检测设备即将即将抵达海关,他们就立刻派人联系设备厂家,愣是不等卸货就直接从海关‘抢走’了设备。”

  齐政不由咋舌,想不到这几年一身“大公司病”的伊力,在危机来临时也能这么雷厉风行。

  他是知道嘉谷乳业开了个好头,在自己的企业内构筑了一堵质量控制的“防火墙”。事件爆发后,其他乳企有样学样伊力搞了个“放心奶工程”,猛牛推出了“牛奶安全工程”,光明给奶牛发放“身份证”,并将自己的牧场命名为“安心牧场”……

  杨业继续说道“乳业的复苏之路是一场乳企的赛跑。我之所以认为伊力能取得领先,是因为伊力拥有最完整丰富的产品线,并完成了产品结构的战略升级,形成了液态奶、酸奶、冷饮、奶粉等多个品类共存、中高档分层消费并举的产品结构,拥有业内最完善的抗风险能力。”

  相比之下,嘉谷乳业在品类上就不够看了。

  而且,受限于产能,嘉谷乳业优先生产奶粉后,在液态奶等市场上无疑是给了伊力等喘息之机。

  当然,杨业对这一点倒不是很担忧。毕竟,嘉谷乳业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只要产能跟上来,他有信心在液态奶上赶上甚至力压伊力。

  “所以,最大的桎梏还是产能,我们需要更多的牧场,更多的奶牛。”杨业热切地看着齐政说道。

  他对于伊力最大的忌惮就在于此了。

  不同于嘉谷乳业需要一手一脚建设“万头牧场”,伊力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得天独厚,掌控着全国三大黄金天然牧场——呼伦贝尔、天山草原和杜尔伯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1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3/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