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197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但魏明对这种所谓的“新技术”表示一定的怀疑,这样种,成活率真的有保证吗他不知道,这是两年后库布齐治沙摸索出来的一个比较实用的沙漠种树方法……当然,在水资源较丰富的沙漠区才适用。

  但不管怎么说,相比于草方格固沙团队和种草团队,种树团队更加忙碌,尤其在如今沙漠里有降雨的季节,只要看到下雨了,大家伙儿立马披上雨衣、带上工具,冲到沙窝里种树,为了抢抓种树的时间,甚至晚上用手电筒照亮,在沙窝里连夜栽种。

  辛苦是辛苦,但成绩证明了一切。

  沙漠中的树木简直就是魔术一般的存在种树的地面就是沙地,没有任何的辅助土壤,然而一棵棵小树就愣是在沙地上长了起来,异常坚挺。

  魏明看着百万亩沙地外围生机勃勃的梭梭林,虽然还是矮小稀疏,但身姿挺拔地保护着内围的“绿洲”,那感觉真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反正是特别骄傲。

  治沙苦吗?

  真的非常苦!

  魏明曾几度动摇整天与飞扬的沙土为伴,想找个女朋友都木有办法,有时候只要一看见金灿灿的沙漠,就觉得人生没有一点点希望。

  但当晚上,坐在沙丘上,仰起头,望向夜幕里的天空时,只见晴朗的夜晚,没有一丝一缕的云朵;群星闪耀,其中有几颗星辰格外的璀璨,一闪又一闪,倒映在瞳孔里……在灯红酒绿、繁华喧闹的都市已经很少看到如此真切的星空了。

  当白天,看到或年轻或年长的人们用行动去浇灌绿色的梦想,来见证荒漠的改变。一百万亩的腾格里沙区,在草方格的阻挡下,风沙活动日渐式微;大漠中的植被已泛新绿,林木露出新的枝干;天朗气清,不时有各种各样的鸟类飞来度夏,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

  魏明就突然觉得,如果自己日后可以骄傲地对儿辈孙辈们说一句,“想当年,我也是西北治沙的一头开荒牛”,貌似也挺有意思的。

  ……

第338章 多了一群骆驼伙伴

  戈壁沙漠从来都不是人类的主场,但应该算是骆驼的主场。

  在阿拉鄯,即便朔风夹杂着粗砂砾石狂舞而至,双峰驼也总是迎风站立,那份自信和昂然,传递着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这里就是我的家园!

  在艰难的治沙开发中,嘉谷治沙团队管理层中不知是被谁提起,但很快就决定了引进一批双峰骆驼加入治沙战。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也受到了沙漠营地上下人一致的欢迎。

  上得了山,下得了河,可以漫步草原,也能够穿越沙漠;跑得过马,斗得过狼,驮得动治沙的工具;渴不怕饿不怕,天气恶劣不怕,地况凶险不怕……谁能不承认,骆驼是伟大的一个物种?

  嘉谷本部的员工自然是不会饲养骆驼的,只能招募了一批本地牧民照顾骆驼队。

  当骆驼群进入营地时,不少员工都围过来欢迎“新伙伴”。

  它们伸展开长长的脖颈,雄壮的身躯,高高的双峰,漂亮的驼毛根根分明……伴随着牧民们传唱的《头驼赞》迈入嘉谷治沙营地:“头驼啊!我的朋友,十二属相的特点你都有:鼠耳在你头上,像牛一样的脊梁……”

  大概在阿拉鄯牧民们的心目中,骆驼才是真正的生肖之首吧。

  但不得不说,新加入的骆驼群,瞬间成为了治沙团队中的“明星”。

  尤其对于植树团队来说,更深入沙漠腹地方向的绿色屏障,大半是在骆驼群的脊梁上完成的车辆开不进去,从人员和物资的运输,都离不开骆驼群。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骆驼有着超群的“载重性能”骆驼拉车载重可达一吨,驮运175公斤的时候日行程可达35公里,单人骑乘则可日行50公里以上。10天左右不吃不喝,骆驼仍然可以负重前行。

  骆驼这种神奇的“超能力”却并不是依托于沙漠绿洲里的丰美水草。相反,长刺的草、咸草、苦草、辣草都是它的美食对于别的食草动物而言不堪下肚的粗劣草食一旦经过了骆驼的咀嚼和反刍,就变成了巨大的能量。它们喝水也毫不挑剔,遇到咸水苦水都是一通豪饮。

  虽然嘉谷治沙营地不缺水,也不缺牧草,骆驼们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但这种完全不与人争食、抗风沙、耐高温严寒、极能吃苦耐劳的生物,有谁会不喜欢呢?

  至少魏明喜欢得不行!

  “它们降生的所在,应是星球上最恶劣的环境。沙漠,这个字眼的背后,总在闪动着死亡的阴影。白刺、马齿苋、臭蒿……它们吞咽着最粗鄙的食物,然而,却背着最沉重的负担,跋涉着最艰难的旅程。”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段话了,但魏明现在深表赞同。

  在他看来,骆驼可以说是造物主为戈壁荒漠定制的特殊生命,是阿拉鄯的神奇精灵。

  据说阿拉鄯戈壁深处直到今天还有着最后的也是全国唯一的驼骑兵!正是有了军驼坚实的后背,边防子弟兵才可以自由驰骋在山沟子、沙窝子、沼泽地等边防线上的特殊地理环境。这些军驼都有单独的档案,定号管理、定人使用。

  嘉谷营地也按照类似的制度照料管理骆驼群,在营地的所有治沙人眼里,这些情感丰富的骆驼是他们在戈壁荒漠上重建人类文明的最好伴侣,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当它们背着治沙物资和人员四处转场的时候,它们就是治沙人的兄弟;当它们为疲惫不堪的治沙人们提供驼奶补充能量时,它们带给治沙人的感受就是家园和归所……

  没错,营地里的骆驼们不仅为治沙团队提供劳力,更“哺乳”着治沙人们。

  驼奶如今在国内名声不显,但在国外,驼奶的食药价值已逐渐被更多人知晓,被誉为“沙漠白金”、“营养中的黄金”,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大力推广。

  而嘉谷引进骆驼群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探索沙漠畜牧业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

  这天,魏明从治沙前线归来,就听说骆驼群正式产奶了,不顾疲惫地跑过去参观。

  在营地的周边,成群的双峰骆驼悠然自在地在草场上觅食歇息,母骆驼和小骆驼们则被牵到搭建的挤奶间内。

  经验丰富的牧民一边安抚着母骆驼,一边轻声对魏明等人说道:“骆驼不是一种被长期驯养用于产奶的动物,不会像奶牛那样大量储奶,产奶量很小的,平均每峰母驼每天产量只有2斤左右。而且,也不能像奶牛那样,直接用真空吸奶器来取奶,母驼只有在确认小骆驼饥饿时,在身边吮吸才会开始分泌乳汁,而且一次产奶时间只会持续20分钟到半个小时……”

  魏明他们新奇地看着牧民的一举一动。

  牧民安抚好吃饱喝足的母骆驼后,将驼羔一一对应牵到母骆驼身下吸吮了几口后,马上抓住时机启动机械挤奶,淡淡的乳香飘散在空中。

  按照牧民的介绍,让母驼配合挤奶可不容易,没有3个月的驯化办不到。他也是每天和骆驼亲密接触,对骆驼的习性了如指掌,才将它们“训练有素”。

  刚挤下来的新鲜的骆驼奶,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因为新鲜的驼奶中会含有一定的细菌,这些细菌如果直接进入人体的话是对人体有害的,需要进行煮沸或者加工之后才能进行饮用。

  在牧民熟练地进行煮沸后,魏明他们先尝了个鲜。

  和一般的乳制品不同,骆驼奶喝上去带有咸味。虽然口感很新奇,但魏明着实不太习惯这种风味。

  这就是号称神奇的骆驼奶?

  在驼奶众多的功效中,最知名的一种就是对血糖有好处。这个说法并不是毫无根据。有研究认为,驼奶中含有胰岛素,还具有类似胰岛素的小分子,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不过,总的来说,还缺乏有力证据来证实骆驼奶比牛奶对血脂水平有更好的作用。

  至于商家们宣传的“对抗癌有益”,纯属夸大的宣传。

  当然,除开上面两点,驼奶被誉为“营养中的黄金”也不是毫无道理。

  与牛奶相比,驼奶的铁含量高十倍,维生素C含量高三倍,乳糖含量最低,是最接近母乳的奶品……

  也就是说,那些对乳制品过敏的人,喝骆驼奶可能不会产生消化问题;且骆驼奶中的抗菌蛋白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入。

  因为是探索阶段,没有驼奶的深加工计划,更多的新鲜驼奶就被直接供应给广大的治沙人们饮用,同样的,有人喜爱,有人不习惯。

  而看到驼奶生产过程和产量,又品尝过新鲜的驼奶后,治沙团队管理层对发展驼奶产业的前景心中有数了。

  魏明就发表意见:“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骆驼奶的确是一种具有一定保健价值的稀有奶类。只是,由于资源稀缺,价格高昂,不一定适合所有家庭使用。它的风味也有些膻臊,不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比如他自己。

  嘉谷乳业的代表接着说道:“有道理。但驼奶是一种特种乳。在消费市场进入细分化、高端化阶段后,消费者也开始关注特种乳。在消费端有刚需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须要有一些特种乳产业端的布局来去匹配消费端。”

  “……”

  几经探讨后,团队管理层对沙漠骆驼养殖有了初步的共识骆驼养殖有价值:即使随着沙漠开发的深入,骆驼的交通工具价值逐渐失去,但驼奶、驼绒以及为来沙漠旅游探险的游客提供服务等,都使其变为全身是宝。

  虽然还要继续摸索,譬如怎样提升产奶量,怎样开发处驼奶更多的价值……但不管怎么说,治沙团队有信心,这些高大温顺的生物,必将成为治沙开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339章 “捣乱”的不速之客

  如果说骆驼是专门引进的,那么随着改造沙区生态的改善,更多的“不速之客”让治沙团队哭笑不得。

  沙漠真的是一个神奇的所在。

  在嘉谷没有开发前,此地别说是成群的动物了,连一只蚂蚁都很难在这个地方看到,甚至有成片的虫子被晒死在沙漠中。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就是最好的形容。

  但沙子里好像埋藏了无数生命的种子,只等水源一滋润,就纷纷冒出头来。

  在地下水喷涌而出形成的湖边,蚊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繁殖起来,一群一群的,喜欢飞进帐篷里,迅速在人们的胳膊上、脸上咬出包来。

  帐篷里的蚊子容易扑杀,但外面的蚊子群不好惹。几天下来,所有治沙人都有经验了,在营地外面即使再热都要穿着厚厚的长袖,出门带着防蚊帽,俨然一副“沙漠游侠”的样子。

  这还只是生活上的影响。

  随着植树种草的铺开,几场大雨过后,成片的草场上,无论是外来作物紫云英、巨菌草,还是沙柳、花棒、杨柴等本地沙生植物,长势正旺,植被下面的一个个麦草方格还清晰可见。

  就像骆驼一样,在沙漠里,很多动物有草就能活,没草就等死,就这么简单。

  渐渐草甸长好了,野生动物也多了。

  黄羊、野兔等野生动物,曾是这里的主人,在水源和新鲜牧草的召唤下,也纷纷回来了。

  更多迁徙的候鸟也路过歇脚,珍稀的白天鹅、黄白鸭、麻鸭等成群队栖息于此,觅食生息。

  某天,天空中甚至出现了草原雕的身影。

  以前腾格里沙漠里常见的草原雕,是啮齿类动物黄鼠、沙鼠的天敌,人们为了获得它的翅骨来制作旱烟管,一只只死在了猎人的枪口之下。即使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沙漠的天空里仍然能见到一群一群的雄鹰在飞翔,时而俯冲地面,捕捉老鼠,时刻保护梭梭林不受沙鼠的侵害。但到今天已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

  想不到幸存者也被这片“绿洲”吸引了过来。

  草原雕的出现,一时使得栖息的鸟群炸开了锅,还造成了“误伤”。

  为此,营地还设置了一间野生动物救护室。里面正养着两只受伤的大天鹅,再过几天,就可以放飞了。

  虽然各种生命的增加让沙区更加生机勃勃,但对于治沙团队来说,也不见得全是好事。

  这些“不速之客”可不懂得什么叫客气,有新鲜的草,有鲜嫩的树苗,吃得优哉游哉。

  沙漠里种草种树可不是终点,后续如果没有看管养护,新种的树苗不用多久就会被啃光,那就彻底白忙活了。

  百万亩沙区的范围太广了,除了有部分植被有围栏保护着,更多的还是要人力看管。

  于是,在野生动物回归后,树种下了,种树团队也要调整作息,跟着羊“走”:每天日头一落就进林地“值班”,保护树苗不被羊啃食,夜里12点再爬进沙窝休息。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晚上也好像有野生动物过来围着帐篷找吃的,因为早上在帐篷四周有发现动物的脚印,不过都是小型动物,帐篷里还是很安全的。

  不速之客的“捣乱”确实让治沙团队增添了不少麻烦,但亲眼看着一个不毛之地,被改造为生机勃勃的绿洲,日后甚至能真正成为腾格里沙漠里濒危珍稀动物繁殖生息的乐园,治沙团队就特有成就感。

  生态的改善,珍稀动物的造访,也被国家勘察专家团看在眼里。

  专家团里的生物学家就建议齐政,不管围绕水环境怎样整治开发,都希望嘉谷能在此保留建设一个候鸟保护区和动物乐园,以此保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齐政欣然应下,这本来就在嘉谷的计划范围内,遵循开发与保护共行的原则。

  相对于不请自来的野生动物们,齐政更关心留在此处的专家团们对嘉谷沙漠开发项目以及大型水库修建项目的评估。

  他还是找最熟悉的袁院士打探消息。

  袁院士笑了:“对沙漠开发前期的评估还不错。你们所种的植株生长情况良好,多样性指数具有了增长的趋势,种植区正在形成稳定群落;地表粗糙度增加,风速降低,达到了防风固沙的目的。”

  “而对于普遍关注的土壤含水量问题,监测数据显示:沙漠生态恢复区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增大的趋势。至于各调查样点浅层地下水位的变化,现在还没有体现出来。”

  “整体来看,嘉谷的生态恢复方式还算合理有效的!”

  这点有眼可见。

  抛开这些科学结果和数据,站在沙漠治理的土地上,最直观的感受是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荒漠像是盖上了绿色的毛毯,除了种植的沙生植物,草本植物也慢慢开始生根发芽,地面上出现了生机,越来越多的动物们重新回到了它们熟悉的土地之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1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7/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