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216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第375章 颠覆专家认知

  两漠水库工程论证小组对嘉谷大漠风电场的评价极高。

  除去风场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经济发展外,仅这个风电场本身,每年平均净创造社会财富即达数千万元。

  但对于嘉谷的另一个创举围绕着水库点治理开发的上百万亩“绿洲”,就褒贬不一了。

  小组中,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专家朱振伏一直参与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在他看来,嘉谷对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开发是不合理的。

  在交流会上,他对嘉谷的雄心表示质疑:“以我的经验,只有人为导致的沙漠化地区,才值得进行生态修复,比如库布齐沙漠。在气候变迁历史中,库布其沙漠化仅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昙花一现。只要不过度开发,从历史长周期看,库布其沙漠也会缓慢恢复为草原的。”

  “但这两大沙漠不一样,它们本就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就像是一个加湿器,没了沙漠,水循环该如何维持?”

  “因此在两漠水库周边构造绿化‘长城’,用绿化带对沙漠边缘进行锁边,使水库免受风沙侵袭,就足够了。而不是直接将沙漠全部变为绿洲,甚至开发农业……”

  事实上,朱振伏很怀疑,在沙漠里,纵然有水,真的能成为农业的乐土吗?或者说,就算有一时的成效,又能持续多久呢?

  不要举例说以色列,事实上,以色列的沙漠农业并非万无一失。

  以色列国内目前出现了新的荒漠化的危险信号,使用处理过的污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区域不断扩大,但这些处理过的污水没有经过淡化处理,有出现大面积盐碱化的危险;在干旱地区和超干旱地区过量的公路建设和公路使用,导致附近地区植被减少,土壤退化。这些信号已经开始受到有关专家的关注。

  支持嘉谷开发沙漠的专家们也大有人在。

  但魏明也不是吃素的,事实上,在这近一年里,他听多了对嘉谷开发阿拉鄯盟两大沙漠的质疑声音。

  “你们知道吗?两漠水库工程,让我想起了美国的中央谷地工程和加州水利工程。”

  “在历史上,加州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除紧靠海岸的极狭窄的小片地区,整体来说完全是沙漠性气候,全年下雨的时间屈指可数。在这些地区,如没有人工灌溉,所有的农作物都将绝收。事实上,据我所知,目前加州中部和南部凡是人工灌溉没有覆盖到的地段,几乎全都沙漠化了。”

  这不就是类似于本地吗?

  “但中央谷地工程和加州水利工程这两大输水工程,改变了一切。前者把圣华金谷地从不毛沙漠变成了全美最重要的农业中心,这项惊人的伟大工程建设甚至被称为‘地表上最重大的人为改造’;后者则不但让洛杉矶和以东的包括河滨、安大略等地适合人居,而且变成了全美第二大都会。”

  “今天的加州,人口已居全美各州之冠,更成为农业生产的阳光土地加州的水果、农产品和副食品为全美最丰富、价钱最便宜。”

  “有了两漠水库,谁又敢说,拥有两大沙漠的阿拉善盟,不能成为我们的加州呢?”

  说到这,魏明瞥了朱振伏一眼,淡淡补充道:“更何况,我们对沙漠的治理开发,改变了局部区域的气候……”

  “这不可能!”朱振伏脱口而出反驳道。

  “哪怕是靠近黄河水域的库布齐沙漠,蒸发的水汽极易就被带至下风方向,因此黄河水蒸发对该地区降雨的贡献不大……”

  简而言之,在西北,本地水汽蒸腾只会加剧水资源的消耗,对降水影响不大,降水水汽只会来自太平洋或俄罗斯;嘉谷的沙漠开发又怎么可能改变本地气候呢?即使是局部区域的气候。

  面对众专家狐疑的眼光,魏明不慌不忙,摊手笑道:“眼见为实喽……”

  ……

  驻扎在嘉谷治理开发出来的“绿洲”,朱振伏等人很快就“眼见为实”了。

  当晚,浓厚的大雾不知何时而起,滚滚而来,蔓延至整个绿洲,真正是伸手不见五指。

  第二天一早,仍可见大量的雾气,直到太阳出来,才慢慢消散。

  但环顾绿洲,无论是牧草,还是沙柳、梭梭等树叶上,就像蜘蛛网在雨后结满水珠,起雾的时候空气中潮湿的水汽在茎叶上凝成水滴,流入沙里,水就这样被它们“捕获”到手。

  虽然没有降水,但得到雾水滋润的植物,在阳光下生机更盛。

  朱振伏难掩惊诧地问魏明:“这种大雾天,经常出现?”

  魏明摇头:“不经常,也就隔三差五来一次吧。”

  朱振伏……

  这还不算经常啊!感情在你心里是天天都出现才算“经常”是吧?

  朱振伏还是不敢相信,但是……

  几天后,果然,大雾如期而至,由浓湿雾形成的露珠以霏霏的粉状飘落下来。

  再几天,这次不是水雾了,大雨骤然降临,他仿佛听到了植物们吸收水分时发出的欢呼声。

  魏明补充道:“哦,对了,下雨的时候没有雾水!”

  专家们……屁话,谁不知道啊!

  第二天,朱振伏陷入了深深的迷惑。

  这样的情景,让他想起了利马和阿塔卡马沙漠。前者是世界有名的“不雨城”,终年少雨,但在冬季却多浓重湿雾,空气中甚至弥漫着悬浮的小水滴;后者是世界“旱极”,但在沙漠的海岸区,时常会有一层大雾弥漫。

  但是……“两边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啊!”

  不应该是水分蒸腾作用强烈,水汽随风而去吗?怎么越热,蒸发越强烈,雾水就越浓厚?这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他抬头望天:“这气候改变不科学啊,难不成天上有个防护罩不成?”

  他不知道,这随口一说,恰恰接近了真相。

  天上可不是有一个无形的防护罩“五斗六合阵”吗?蒸发的水汽,被截留后,达到一定浓度后便会冷却凝结形成水雾,飘向沙漠。凭借着大量的水雾,即使没有降水,生活在沙漠中的生命也得以维持生存。

  魏明耸耸肩:“科不科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样改变了的气候,开发沙漠农业简直大有可为!”

  看着一脸得意的魏明,饶是朱振伏,也觉得人家说得对……

  就在专家们进行气候改变的“科学”研究时,魏明收到消息,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嘉谷农牧的李东亮,齐聚腾格里沙漠。

  他不由得嘀咕,两位大佬齐至,是有什么大计划吗?

  ……

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粮

  嘉谷农业、嘉谷农牧的两位大佬齐至,当然是看上了沙漠开发的大片绿洲。

  这两家都是用地大户啊,都需要大面积的土地,集中种植或养殖。但在国内,闲置的耕地面积有限,从哪里才能找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场或牧场呢?

  只有沙漠才可能有这样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尽管土地沙化,但谢开济和李东亮一点都不挑。

  在靠近嘉谷沙漠治理区的车上,窗外不时掠过片片沙漠绿洲,让人感受到凉爽气息;沿途沙柳开道,中间夹杂着些梭梭、灌木等固沙植物……水库点越来越近了。

  谢开济一脸“嫌弃状”地瞅着要跟他“抢地”的李东亮,没好气地说道:“我说老李啊,沙漠里连草都还没长好,你不好好养猪养牛,跑过来凑什么热闹?”

  李东亮直接怼回来:“你不也是?沙漠里连耕作条件的土壤都还没改良出来,你急什么呀?”

  谢开济一挑眉,理直气壮道:“我们搞种植的,当然是来种植有固土固沙作用的作物,以加快沙质土壤的改善。再说了,又不是没有适合沙质土壤种植的作物。”

  李东亮眯起眼,毫不示弱:“我们搞畜牧业的,当然是来推行种养结合的,牲畜产生的大量粪肥正好还田,能够把好多沙地改善过来,而不用千里迢迢运送那么多有机肥过来。再说了,我们嘉谷农牧在这边还有骆驼群呢。”

  “……”

  看着打定主意要尽早圈地的对方,两人最终笑了起来。

  “得了得了,集团一期开发的沙漠就有上百万亩,远景开发的甚至达到上亿亩,谁也别想独吞……”谢开济摆手说道。

  李东亮也笑眯眯道:“可不是?我们只怕是开发不过来,而不是担心没有地可用……”

  “心怀鬼胎”的两人偃旗息鼓,随即聊起这趟过来的真正目的。

  谢开济倒也不隐瞒:“我带了集团培育的两个马铃薯新品种过来,打算在沙漠里试种马铃薯。”

  “土豆?”这倒是有点出乎李东亮的意料,他还以为嘉谷农业首先会搞肉苁蓉等珍贵沙漠药材种植。

  谢开济点点头:“我们培育的马铃薯品种,抗性很强,能抵抗高温。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充足;而夜间的低温,正好满足植株和块茎的生长。其次,沙漠地区,影响马铃薯生长的虫害、病毒病、真菌类病害少,只要植株健壮,平安渡过高温期,后期就能实现稳产、高产。”

  “种植马铃薯,效益一般般吧。”李东亮问道。

  谢开济摇摇头:“不能单看经济效益,大老板曾推测说,国家估计很快就会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这意味着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

  李东亮一愣:“马铃薯主粮化?一直以蔬菜形象出现的土豆会与馒头、米饭一起跃升为主粮?”

  谢开济瞥了他一眼:“看吧,很多人就是像你一样,土豆低贱的观念根深蒂固。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土豆的营养价值有多丰富。”

  “这么说吧,相比其他任何粮食作物,土豆的营养更为全面、均衡,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18种氨基酸以及大量纤维素和微量元素。”

  “0.25公斤的新鲜土豆够一个人一昼夜消耗所需要的维生素,特别是土豆中含有禾谷类粮食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还是一个矿物质宝库,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

  厉害了我的土豆!

  但李东亮还是不服气地反驳道:“就算如此,让老百姓天天吃土豆,也是不可能的吧?”

  这点谢开济倒也不否认:“所以大老板也说过,土豆主粮化推行不易,一定得把土豆粉制作成馒头、面条、煎饼等符合国人饮食习惯的食品……”

  “其实仔细想想,国家将推行土豆主粮化,或许是一种必然。”

  “小麦、水稻、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国内很多地区土地比较贫瘠、干旱,这些地方往往是贫困地区,正适合种植土豆。以前种土豆,产业链条比较短,卖不掉就烂了。现在可以经过深加工,直接生产出符合国人口粮习惯的产品,产业链条会大大延伸。小土豆就可以做成大产业,这一点对确保粮食安全是非常有利的。”

  “也不是说我们的主粮不够吃了,一定要吃土豆。而是将土豆粉和面粉等混合到一起,营养会更好……”

  谢开济顿了顿,有些敬佩地说道:“我们培育出的土豆品种,更有利于进行深加工。大老板说了,嘉谷在沙漠里种植土豆,既是充分利用沙漠刚开发出来的贫瘠沙地,也是培育国人对土豆主粮化的接受度,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助力!”

  李东亮若有所思。

  嘉谷内部,对齐大老板的大势判断是有些迷信的。尤其是这种紧跟国家战略步伐的调整,事实证明,大老板总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大老板的想法,就是高瞻远瞩!”

  谢开济深以为然。

  在嘉谷两位大佬对真·大佬犀利眼光的感慨中,车队到达了目的地。

  谢开济下车,就看到前来迎接的魏明。

  他算是魏明的直属上司,对集团重点培养的魏明并不陌生,面对这个皮肤变得黝黑的小伙子,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小魏啊,扎根大漠,与风沙为伴,真的是辛苦了!”

  魏明咧嘴一笑,露出尤显洁白的牙齿:“善待沙漠,改善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我们的辛苦,对公司、对国家、对人民,都是值得的!”

  对魏明而言,他已经在沙漠治理开发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在他眼中,沙漠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肆虐的“沙魔”形象,而是可亲、可感、可控、可用的生态资源。

  ……

第377章 看上嘉谷土豆的百事公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2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6/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