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230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爸,乌拉特铜矿开发进度怎么样了?”齐政和田父约好喝茶,顺便关心一下岳父的近况。

  说起乌拉特铜矿,田父笑得合不拢嘴。

  “托你的福,田华矿业真的是得到了一座金山!”

  “乌拉特铜矿已经被正式认定为国内的第一大铜矿,并且有较大的资源扩展潜力。前不久还被列为国家战略项目,是国家战略铜储备中心,国家领导人都对乌拉特铜矿的建设、发展亲自作出批示。”

  “乌拉特铜矿一旦建成,必将在世界的先进铜矿行列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能大大缓解国内铜资源的供应,还可以对国际铜业巨头的价格制定形成一定制约。”

  “储量大而集中,埋藏浅,剥采比小,开采成本低,再加上如今铜价格节节上升,矿区都还没有建成,仅凭借着在乌拉特铜矿的股份,田华矿业就已经被各大银行追着放贷了。”

  齐政笑呵呵地贺喜。

  田父真正感受到了手里掌握着一个世界级矿产的力量,哪怕是部分力量,也让他看到了一个新天地:“还是手里有矿才会被重视。你知道不?前段时间,世界矿业巨头力拓、必和必拓陆续找上门来,想要出巨资入股田华矿业。”

  “哈?”齐政一愣,这倒是初次听闻。

  “我拒绝了他们。”田父很干脆地说道,“谁不知道他们真正看上的是我手中的乌拉特铜矿股份?但这可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级资源,岂容外资染指?”

  齐政闻言,对田父竖起了大拇指。

  田父爽朗大笑起来。

  接着两人的话题转到田华矿业分拆出去的盛业煤炭身上。

  “盛业煤炭被国企整合并购了。”田父有些平静地说道。

  齐政也略微关注过盛业煤炭。当初被齐政下黑手制造了其最大煤矿的“透水矿难”后,借壳上市进程被中断,兼并主体资格被取消,挣扎了一段时间后,终不敌整合的大势所趋,被一家国企兼并了。

  虽然称得上是被背叛了,但田父对其落得如此下场没有什么高兴。毕竟,那也曾是他的心血,现在只有一种哀其不争的感觉。

  “方家父子太急了,也太贪了!如果不是为了追求上市一昧扩产,也不至于发生矿难”田父不知道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眼前这货,情绪颇为复杂地感慨道。

  齐政忍笑,默默点头。

  “算了,这都已经过去了。”田父一挥手,随即面露喜色道:“对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哦?什么好消息?”齐政期待道。

  田父喜气洋洋道:“我们在菲律宾投资的镍矿,被发现居然是一个高品位富矿!”

  齐政双目微瞪,真的是好大的“惊喜”!

  田父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海外开矿真的是太多坑了!前期哪怕开展了大量勘探、选矿、可行性研究、环评等准备工作,依然是防不胜防!”

  “我一直认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毕竟,不管是澳洲这种铁路港口被竞争对手控制的国家,还是菲律宾这种需要从头建设基础设施的国家,都对参与企业极不友好!”

  “现在看来,海外购矿最大的风险,是在于矿山质量不好。”

  “在菲律宾就是这样,当地矿产资料不够全、不够详细,真正资料只掌握在当地少数人手里。除非在当地有很好的人脉与专业采矿知识,才可能真正了解所购矿场的真实储量与开采状况。”

  “我算是早有准备了吧?也选择了当地的地头蛇进行合作,谁知道,还是差点被坑。”

  齐政眨眨眼,无辜地问道:“怎么说?”

  田父愤愤道:“我之前聘请了一家地质勘查机构去分析那座镍矿区的储量,可这家机构出示的数据和后面其他调查公司出具的数据相差很远!明明是一座高品位富矿,愣是说成品位一般,储量也远远说低了,你说他是安了什么心思?”

  “你不知道啊!当初得到最新反馈,我差点被吓出了一声冷汗。这次算是错有错着,如果是反过来呢?所以,外国企业或政府都不靠谱,以后海外购矿,还是要委托数家不同评级的地质勘查机构去调研分析,如果他们数据都差不多,才能证明这个研究报告比较可靠”

  齐政差点被呛着了,万万没想到,自己开个挂,还把老丈人吓着了。

  田父还认真地教育齐政:“嘉谷以后走出去,这方面也要更加注意了,真的是稍不留神就会犯下大错。”

  齐政还能说什么,唯有点头称是。

  “不过,这次也算是因祸得福了。我们在菲律宾投资的镍矿,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都是当地罕见的。”

  田父瞬即春风满面道:“有了菲律宾高品位的镍矿、国内战略级的乌拉特铜矿,再加上我从拓展长远发展空间及规避风险考虑,在湘省并购整合的有色金属矿山,田华矿业已经隐约形成了以镍、铜为主的重金属和以钼、钨等为主的稀有金属两大有色金属业务板块”

  齐政瞅着兴致勃勃展望着未来的老丈人,想起正在为田华矿业湘省矿区凝聚矿物质的灵阵,不由得心里暗笑:岳父啊,很快你就会发现,不但国外的矿区勘探不靠谱,连国内的也不见得有多靠谱。

  两人说完了田华矿业的近况,话题开始转到嘉谷上面了。

  田父轻抿一口茶,笑呵呵道:“嘉谷最近在湘省,动静可不小啊!”

  齐政淡定道:“争霸之路嘛,激烈是难免的”

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国

  随着嘉谷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一起步入湘省的,是嘉谷粮油的大举进军,嘉谷的“大米霸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嘉谷粮油宣布在洞庭湖平原投资15亿元建设水稻综合加工基地,设计年稻谷处理能力将达到200万吨。项目已经正式奠基,并开启了第一期工程建设。这将成为湘省最大的粮食加工和物流中心。

  配套设施建设紧随其后。嘉谷集团先后在湘省各地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投资建立或并购仓储贸易企业,并在洞庭湖平原自建粮食收储库,建成后的储备库总面积800亩,粮油储备能力达50万吨以上。

  嘉谷粮油正式进入“鱼米之乡”的湘省,切实让竞争对手感到紧张。

  谁都知道,这是嘉谷粮油进军湘省大米市场的一个序曲,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动作。

  国粮集团大米事业部的员工们最近压力很大。

  此前不久,大米事业部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主题就是“对标嘉谷粮油”。和所有行业的商战故事相似,国粮要研究新对手嘉谷的产能建设、终端铺货以及市场占有率等等。但还没等研究出什么方案来,双方就要直面竞争了。

  这是必然的结果,都想成为粮油巨头,打造全产业链,在食用油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难以突破的当下,米面成为粮油巨头下一个发展的方向。

  目前大米加工行业呈“小、散、低”的现象,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尽管在各个区域内有一些小品牌,但都缺乏引领行业的大品牌。

  嘉谷大米算是其中较大的品牌了,但在国内年产水稻近2亿吨的市场上,份额还是太小了。

  当然,相对于嘉谷在大米市场上的地位,国粮集团和益海嘉里更加没有存在感,而且两者基本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两家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米面公司,通过收购或合资在各地建厂。

  从国粮方面来说,其强大的国企背景以及在粮油领域多年的经历是最好的优势;益海嘉里更多的是在品牌、运行、推广上拥有优势。

  但无论是谁,不同于在食用油市场上的三家鼎立,在大米市场上,他们是联手“反抗”嘉谷粮油的压制。

  因为纵观国内水稻主产区,尤其是南方,嘉谷粮油的水稻种植基地简直无处不在。

  以前不知道什么原因,湘省是嘉谷粮油在长江以南影响力的空白区,也成了国粮和益海嘉里米业在南国的根据地。

  但现在,狼来了!

  ……

  他们没有预料错,随着收获季节的临近,战火率先在洞庭湖平原拉开。

  对积极打造下游市场的粮商们来说,缺少优质稳定的供应源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嘉谷粮油之所以能在南方的大米市场上力压两大粮油巨头,在供应源方面的强势是最主要的因素。

  随着嘉谷在湘省的粮食主产区洞庭湖平原设立了多个粮食收购点,三方展开了“抢粮”遭遇战。

  在粮食收购开秤前,国粮米业和益海米业就遭遇了当头一棒他们的部分管理人员被嘉谷粮油以高薪挖走,并使得两家收购粮食的政策、方法以及联系人,都被嘉谷掌握。

  嘉谷粮油的稻谷加工厂建设极为迅速,水稻收购也进行得风风火火。

  在洞庭湖平原的一个嘉谷水稻收购点,几十辆货车排成长龙,等待在门外。

  大米经纪人王建辉拿着大米抽检报告,淡定地哼着曲儿。

  在湘省,由农户、小贩、大米经纪人和粮企组成的粮食贸易链条已经存在了多年。那些小贩早晨五六点便会开着农用三轮车去农户家收粮,然后卖给像他这样的经纪人,他再把粮食卖给粮企。

  之前,他的合作对象都是国粮米业。但说实话,把粮食卖给国粮看起来不是太好的生意。从利润角度,卖给国粮一斤稻谷他才赚一分钱毛利,并且不管什么粮食,国粮都有更多话语权,讨价还价余地不大。

  饶是如此,也不是没有出价更高的小型米厂,但王建辉宁愿选择国粮。

  因为他需要钱收购原粮后,他要支付现金给农户,如果粮食不能马上卖出去,或卖给当地小米厂,都无法在短期内回款。这就意味着,他的资金链可能断裂。

  只有与国粮合作,王建辉不必担心钱的问题。国粮采取的是当天结款制,对像他这样的大合作伙伴,在签订完收购合同后,国粮甚至会根据收购所需的全部资金,预先给付10%的收粮款。因为国粮的信用高,只要愿意,它还可以做担保人,帮自己去银行贷款。

  益海嘉里倒也差不多,但它与国粮在本地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家各有收购范围王建辉就处在国粮米业的辐射范围。

  然后今年,嘉谷来了,强势插足当地粮食收购市场。这让王建辉又多了一个选择。

  嘉谷虽然是新来的粮油巨头,但自觉遵守老规定只要通过嘉谷的抽检,产品符合标准,嘉谷粮油同样是现金收购。

  更重要的是,嘉谷粮油的收购价会比国粮高出5分/斤,按照1亩产稻1吨计算,会因此增收50元,这无论是对农户还是对他这样的经纪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数字。

  因此在嘉谷粮油找上门来,他毫不犹豫地“叛变”了嘉谷还在本地建设全省最大的水稻加工基地,生意只会越做越大。

  王建辉满载稻谷而来,然后满意地揣着成包的现金离开。

  这样热闹的场景都在嘉谷的每个收购点上演。

  国粮米业和益海米业简直要被气炸了。

  因为抢购粮源,两家的收购价本来就比市场价要高,现在嘉谷粮油开价力压他们一头,按照一般的稻谷加工计算,嘉谷粮油每加工100斤稻谷都要亏进去一两块钱。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跟两家叫板。

  国粮米业率先忍不住了,当地负责人公开批评嘉谷粮油道:嘉谷粮油的经营是在搅局,扰乱市场……

  益海米业随后也响应他们不是不可以加价,但收购价格越高,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越高,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实在不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

  当地众多之前被他们逼得想要上吊的小型米厂纷纷侧目:难不成你们不是一路货色?正所谓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两家对嘉谷粮油的指责惊动了湘省政府,省农业部、商务部等各部门纷纷派人前往调查,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嘉谷扰乱市场秩序的指责不成立事实上,嘉谷粮油收购的粮食很多是在当地粮食部门的积极协助下收购的。

  眼看着嘉谷粮油一步步攻陷了长江以南最后一个据点,国粮米业负责人无奈仰天长叹:嘉谷旌旗遍插南国了啊!

  ……

第404章 难以撼动的领先优势

  谁也想不到,在湘省稻谷收购相对严峻紧张的形势下,互为对手的国粮米业和益海米业两家负责人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但在嘉谷粮油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这样的一幕看上去极其自然。

  “嘉谷粮油分明是想先亏钱,待我们清场后再开始赚钱……”益海米业负责人愤愤道。

  国粮米业负责人闻言斜睨着他一眼,这种通过控制价格“清理门户”的做法,玩得最溜的不就是益海嘉里吗?是谁一直采取“亏前两年的钱,第三年再开始赚钱”的策略,心里没点数吗?

  “怕就怕在,人家恐怕还不会亏钱咧!”国粮米业负责人皱眉说道。

  益海米业负责人一愣,随即心有戚戚地感叹道:“是啊,嘉谷粮油在大米业务上的领先优势太明显了!”

  国粮米业负责人也叹了一口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2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0/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