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272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想要完全垄断一种原材料的供给有多难?

  就拿啤酒花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小众作物,除了业内人士,甚至都没几个人会了解这种作物。嘉谷如今的体量都超过了全球啤酒花产量的产值,但想要行垄断之事依然困难重重。

  很多时候,这都不是有钱与否的问题。

  譬如嘉谷本是打算收购美国雅基玛酒花公司或者美国联合酒花公司——前者为美国酒花行业领导者,后者是手工精酿啤酒业的酒花领导供应商。

  但这两家公司均由美国酒花种植者家族持有,雅基玛酒花公司还持有美国联合酒花公司的部分股权。简而言之,这两家其实是一体的,能提供种植者和酿造者之间无缝连接的服务,向世界各地的酿造者提供高品质酒花产品。

  但这是以前。

  ——两家都拒绝了嘉谷国际的收购或者入股后,迎来了可能是史上最严重的损失。美国啤酒花产业在某人的连带打击下,根基都被毁得七七八八了。

  美国是这样,同样是啤酒花的最大产地之一的欧洲的排外性就更不必多说了。

  齐政在美国西北部三州“兴风作浪”后,将目光转向近年来成为了啤酒花版图上的新兴力量——位于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两国的啤酒花培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都培育成功过多种带强烈香气的新型啤酒花。更方便的是,因为起步晚,两国的啤酒花产业需要啤酒巨头的支持和帮助,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之一,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的清源啤酒向其伸出橄榄枝,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

  于是在齐政抵达澳大利亚之时,嘉谷国际就已经收购了新西兰的两家啤酒花销售商;并入股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多个酒花种植园。

  “那么,我们能控制或者能影响到的全球酒花贸易份额,大概有多少?”齐政对嘉谷国际负责人钟华志一如既往的高效率表示佩服,然后问道。

  “包括拥有绝对垄断优势的国内,大概有15%的市场份额;但如果细分到特种香型酒花的话,份额会上升到25%左右。”

  齐政默默算了算,等美国的啤酒花产业发出“噩耗”之后,再加上国内正在扩产的啤酒花种植园,这个市场份额必然还会上升。这样一来,嘉谷能控制的啤酒花供应份额,就相当可观了。

  当某种原材料的控制份额达到30%以上后,可以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定价权——当然,这个定价权不是简单看能有多少收益,而是嘉谷体系中的清源啤酒能借此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当然,齐政和钟华志两位集团大佬齐聚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啤酒花这个小品类产业。

  继收购了澳糖之后,嘉谷国际在澳大利亚又有了新“猎物”!

  “澳大利亚艾莫德粮食公司的并购项目进展还算顺利,艾莫德粮食公司旗下包括12000个收粮点,200万吨的仓储设备,一年最高的粮食贸易量有600多万吨,正常是400多万吨,它的主要粮食贸易是优质大麦、高粱、油菜籽……”钟华志首先汇报好消息。

  一回生二回熟,澳大利亚已成为嘉谷国际的重要海外布局点之一。嘉谷国际在澳大利亚境内持续寻找并购目标,借以把粮食国际贸易做大。

  艾莫德粮食公司算不上实力很强的粮商,整体收购价也不到5亿美元,但对于嘉谷国际在澳大利亚的粮食贸易渠道是一个很好的补强。

  齐政歪头:“澳大利亚政府方面批准了?”

  钟华志撇撇嘴:“他们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同……”

  归根到底,这与艾莫德粮食公司的贸易品种有关。

  “艾莫德公司的大麦出口量比例高达70%,其中30%是啤酒大麦。虽然全球气候越来越暖,大麦单产有减少的趋势。但目前而言,全球的大麦产量是过剩的。”他介绍道,“无论是饲料大麦,还是啤酒大麦,由于整体的供大于求,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尤其是目前处于第二大对华大麦出口国的加拿大,正试图从最大的对华大麦出口国澳大利亚手中夺取更大的份额。

  “我们集团有国内最大的啤酒生厂商,也有国内数一数二的养殖企业,澳大利亚政府傻了才会为难我们对澳大利亚大麦出口的投资。”

  齐政点点头,转而问起另一个项目:“对CBH的投资进展呢?”

  这下子钟华志苦笑道:“还在僵持……”

  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CBH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粮食出口商,也是一个全球性粮食贸易商,每年从西澳州的农户那里接收、评估、储存、船运、销售800-1600万吨粮食,集团拥有火车、4个港口资产权益,在全国拥有数百个销售终端和筒仓……

  嘉谷国际有意斥巨资购买CBH的25%股份,通过联合经营的方式,掌控澳大利亚大麦、小麦的源头。

  CBH也有意融资,但问题在于,其报价与嘉谷国际的心里价位差距较大。

  钟华志摊手道:“我们认为CBH合理的市值大概在25亿澳元左右,但CBH董事会对自己的估值高达36亿澳元,折合到25%的股份就相差了2亿多澳元……”

  要说嘉谷缺这两亿澳元吗?那肯定是不缺的。

  但让钟华志不忿的,是CBH的漫天要价,而且还拒绝还价。

  钟华志知道,这是嘉谷国际在澳大利亚并购澳糖不到两年,就大获其利的后遗症——一些利益团体不想再当冤大头,但想把嘉谷国际当作冤大头。

  齐政沉吟片刻,果断道:“可以按照他们的股价投资,但要将CBH旗下的大麦麦芽加工厂另外出售给我们。”

  齐政抬手阻止钟华志的反驳:“我知道这是当了冤大头,但我看中的,是CBH在澳洲的仓储和物流网络……”

  别看嘉谷体系的啤酒厂开始在亚洲遍地开花,但真正要对产业链上游的粮食产生影响,不能只靠加工产能。

  ——ABCD四大粮商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粮食市场施加较大的影响力,主要是由于在北美、南美这些大豆、玉米的粮食主产区,拥有庞大的仓储和物流设施,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户与农场在大豆和玉米收获的时候大部分卖给四大粮商,让他们在农产品的现货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在国际市场有更多的可能扮演价格制定者的角色,而中国公司往往是价格的接受者。

  国际粮商们的噩梦,不是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或收购的啤酒厂等粮食加工体系,而是嘉谷在远东种植收购大豆;在澳大利亚收购的澳糖、艾莫德粮食公司和CBH等自带仓储和物流渠道的粮商……

  ——从今年嘉谷集团展现的对国际糖价的影响力即可见一斑!

  ……

第485章 甜蜜的回报

  不到两年的时间,嘉谷国际通过相继并购澳大利亚最大糖企和巴西第二大糖企,掌握了近9%的国际原糖交易要约。

  当时,嘉谷国际的并购遭到了不少竞争对手的耻笑,让人觉得中国的这一新兴粮商显得经验缺乏——特别是对巴西第二大糖企桑特里萨公司的并购,背负了近5亿美元的债务亏空,在食糖价格持续低迷的周期,这可是一个大窟窿。

  然而,没有人现在还能嘲笑嘉谷国际。

  自2010年以来,受到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经济改善的影响,全球商品市场大幅上涨,食糖领涨于其他商品。

  尤其是进入5月之后,一方面是进入夏季消费旺季,用糖消费品增速加快;另一方面是受持续干旱的天气影响,全球食糖市场传出很多的利多信号,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涨。

  在悉尼的嘉谷国际分部,齐政见到了嘉谷糖业在这一轮食糖牛市中的操盘分析者之一,同时也是作为白糖期货风险部的候选负责人的陈剑平。

  在加入嘉谷糖业这个大平台后,又经历过在世界顶尖投资基金——刺客对冲基金的历练后,陈剑平不说完全脱胎换骨,但也称得上是眼光和能力都更上了一层楼。

  陈剑平第一次接触到,要制定一个食糖的年度交易计划,需要怎样的能力和技巧——要对全球产糖集团有较充分的了解,比如巴西几个大的产糖集团最近现金流怎么样,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巴西未来几年糖产量减不减产?又或者是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泰国,在泰国排名前四的工厂,他们的状况怎么样?

  陈剑平更是意识到了,一家拥有9%国际原糖交易要约的糖企,对国际糖市会有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影响国际糖市的?

  “其实,气象灾害所导致的供需缺口仅仅是推动食糖价格持续上涨的导火索,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在救市行动中大量超发货币,才是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的根源所在。”陈剑平自信地向齐政展现着自己的进步。

  见齐政不置可否,陈剑平话语一转:“但对于我们这种行业领头羊来说,根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气象灾害提供的炒作机会……”

  齐政这才微微颔首。

  对于嘉谷糖业这种上游生产贸易商来说,市场供不应求的紧平衡永远是它们追求的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供过于求才是市场大多时候的状态。

  就齐政所知,气象灾害造成的减产,起码就目前而言,对全球的食糖供求平衡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这是糖业巨头们需要的真相吗?

  很显然不是。

  平时风平浪静都恨不得弄出点波澜来,今年是切切实实的全球多地受灾,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岂会不顺势推波助澜?

  而与棉花、大豆等高度依赖进口的农产品不同,中国对食糖的进口量并不大,在最近两年才达到国内食糖总消费量的10%——起码短期国际糖价对国内糖价变动的调整作用并不会很显著。

  因此嘉谷糖业也折腾得心安理得。

  “我们下调了澳大利亚的食糖产量预期,而且推动部分有影响力的国际机构,发出全球食糖市场将面临着较大的供需缺口的预测……”嘉谷国际的钟华志轻笑道。

  澳大利亚的原糖产量在400万吨左右,虽然数量并不大,但其绝大部分原糖都用于出口,因此对国际供需平衡有重要影响。

  ——嘉谷糖业作为掌握了澳大利亚一半食糖产能的国际糖企,其食糖库存量和产量都牵动着国际糖价的变动。

  其它糖业巨头们也同样心照不宣地推动释放夸大的利多信号——美国农业部在报告中显示,其甘蔗和甜菜产量以及制糖均出现下降趋势;巴西方面提供的信息又反映出产量和出口会双双下降;紧接着,印度政府因气候不利因素限制食糖出口,再次打压全球食糖供应预期……

  好吧,上面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印度方面确实受灾严重,食糖产量必然会下降。

  随着市场愈加认为全球糖市供应将转为短缺,原糖期货本周触及八个月来的高点——连国际糖业组织都把正在进行中的2010~2011制糖年全球食糖供给过剩量,从先前预期的128.6万吨大幅下调至19.6万吨。

  随着糖价上涨,嘉谷糖业这样的国际糖企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陈剑平汇报金融部在原糖期货上的收益情况:“刺客对冲基金趁着近期原糖价格暴涨的机会锁定获利,共获得近3亿美元的收益……”

  钟华志接着道:“嘉谷糖业上半年的报表显示,净收益同比增长了66%,全年盈利有望超过5亿美元……”

  齐政眨眨眼,所以,收购巴西糖企所背负的债务亏空,这就轻轻松松解决了?

  但这就是嘉谷糖业等行业巨头助推全球糖市步入牛市周期的原因所在——它们的库存量和产能,都保证了能在这一波“甜蜜的回报”中,分润到最多的好处。

  当然,这样的资本、舆论炒作所引起的从期货到现货的食糖上涨周期,必然会反弹的;就看谁能一直保持清醒,既能捞足好处,又能全身而退了。

  毫无疑问,依然是嘉谷糖业这样的行业巨头拥有更多的底气——不仅有资本上的优势保证,还有人才上的优势保证。

  陈剑平就清醒地分析道:“受食糖出口获利刺激,各大产糖国肯定会大量生产食糖,从整体市场供应状况来看,供大于求依然会是常态。”

  “所以,我建议嘉谷糖业不要再热衷于扩大产能,而是要尽可能使甘蔗压榨达到最大值以使成本降至最低水平,或者加大对蔗产乙醇的投资……”

  潮起必有潮落。陈剑平仿佛已经看到了,现在的国际糖价涨得有多高,后面就会跌得有多惨。届时,糖价跌至生产成本也不是不可能,即使产能利用率最好的糖厂也是如此。

  齐政有意考究道:“那么,你认为这个转折点什么时候会出现?”

  陈剑平略作思忖,谨慎回答道:“这取决于明年的气候状况如何。但我估计,最长不会超过两年,转折就会到来。”

  齐政和钟华志相视一笑:“看来,你能挑起白糖期货风险部的担子了。”

  ……

第486章 “全球变暖”戏码

  齐政的记忆告诉他,这样的好行情差不多还有两年,因为明年的气候同样不容乐观。

  嘉谷战略部的分析也倾向于同样的观点,这波全球农产品交替涨价的风潮,大概率会持续一到两年。

  这样嘉谷体系的选择就很简单了——当然要趁着牛市周期,尽可能地攫取更多的利益,以应对“潮退”后的残酷竞争。

  说起来有趣,在国内,嘉谷是打压农产品投机者的先锋;但在国外,嘉谷却是农产品投机的积极参与者。

  在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了嘉谷国际对艾莫德粮食公司的收购后,嘉谷对澳大利亚大麦尤其是啤酒大麦拥有了更多的话事权。

  于是,同样的套路被复制到大麦上。

  在嘉谷国际的资助下,“权威”专家在权威的《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

  ——“你可能不会想象到,司空见惯的啤酒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一种“奢侈品”。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对大麦产量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

  如果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各国都肯定会首先保证粮食产量,而不是“奢侈消费品”。

  研究人员发现,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大麦供应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在不同的用途之间进行取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2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2/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