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288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齐政和陈建章相视一笑。

  他们不由得想起了袁老爷子著名的“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跟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嘉谷研究转基因技术作为未来储备,而袁老爷子研究转基因技术以“追梦”——所有坚持追梦的人都值得尊重。

  大家确认过眼神,三观吻合,交流起来愈发顺畅了。

  转基因技术,不过是农业科技的其中一环而已。

  而在齐政的有意引导下,话题进一步引申到了“农业科技”上。

  “袁老,您知道的,在全球种子产业的竞争格局中,我国除了杂交水稻,在其它领域都缺少国际竞争力。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都依赖进口。而这其中,都涉及一个关键词——农业科技。”

  袁老爷子不明所以地点点头。

  齐政就沉声道:“归根到底,是因为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

  “所以,是时候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了……”

  袁老爷子大吃一惊。

  刚发布的“一号文件”,将内容聚焦在农田水利建设上;而齐政透露的意思是,嘉谷准备推动国家农业战略将下一个主题锁定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并寻求袁老爷子的支持。

  让他震惊的,是嘉谷意欲影响国家农业战略的野心。

  齐政也没有掩饰这种野心。

  每一个领域的技术突破,都代表着海量的资金支持。没有钱,光是说如何重要如何重要,又能怎么样?

  农业领域的科研是很重要,难道航空航天就不重要了吗?难道癌症就不重要了吗?难道芯片就不重要了吗?

  都很重要!

  但在齐政看来,农业支撑着上层产业,新兴产业要继续腾飞,必须周期性地反哺农业。目前看来,农业科研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农业升级的最大短板。

  当然,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国家有钱了。

  以前的“xx计划”,调子起得再高,也无法掩饰国家缺钱的事实,哪怕是国家战略级的科研规划,依旧只能以有限领域为研究目标。

  时至今日,国家财政收入已经可以并且很有必要加大对农业科研领域的投入,弥补“旧账”了。

  当然,嘉谷推动国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并不是为了经费,主要是为了避免资源的平白消耗,同时增强嘉谷在行业的影响力。

  ——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从国家层面上缺乏顶层设计。具体表现是,科研力量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但每一个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机的协调和配套。

  譬如袁老爷子在进行水稻去镉研究,嘉谷实验室也同时在进行。当然,不是说同一领域就容不下两家单位同时研究,这也不现实。

  但这其中明显缺乏沟通机制——如果不是找上门来,袁老爷子压根不知道嘉谷实验室的研究进度。可能嘉谷研究成功了,他才发现,呵,自己团队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这无疑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就需要国家从顶层进行规划。

  但问题是,嘉谷有这样“一呼百应”的影响力了吗?

  很显然,并没有!哪怕嘉谷已经是国内农企中的老大了。

  所以,嘉谷需要拉拢更多像是袁老爷子这样在农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佬”,达成共识,才能正式发起相关的提案并推动落实——老实说,即使不是袁老爷子找上门来,齐政也会找机会拜访他的。

  袁老爷子了解了嘉谷的想法,一时无语。他不过是来找嘉谷进行育种技术上的合作而已,谁来告诉他,怎么就牵扯进国家农业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去了?

  而齐政介绍完这个计划后,没有催促,反而若无其事地与陈建章继续带着袁老爷子参观嘉谷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和成果。

  这既是让袁老爷子梳理一下思路,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示范展示。

  于是……

  ——袁老爷子看到了,嘉谷足额、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体系!

  足额、稳定的财政支持是嘉谷农业科研体系的一大亮点。不需要没完没了地写申报书,嘉谷实验室不仅每年为每个科学家岗位投入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的基本研发经费,还解决所有科研人员从小孩到老人的所有后顾之忧,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安心科研。

  只有经费和生活稳定了,科研人员才可以按产业的需求去研究。

  像大麦这种与农民收入密切相关的小作物,以往国家科研较少关注,经常出现科研经费不足情况,面临人才流失、队伍解散的危险。

  但嘉谷招揽整合他们进入嘉谷科研体系之后,有了稳定支持,既保住了队伍,也壮大了产业——嘉谷得以掌控国内的优质啤酒大麦生产与供应,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关键。

  ——他也看到了,嘉谷不急功近利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科研周期长、见效慢,“短平快”式的科研管理方式不符合农业经营。

  但我国农业科研按项目形式管理,3年至5年一个周期,几乎不允许失败,使得众多科研院所急功近利,创新性偏低,大部分研究是修修补补。

  而嘉谷实验室的项目,很多是从基因挖掘开始进行育种创新,而且保持足够的耐心——虽然嘉谷的项目研发进度已经是飞快了。譬如袁老爷子的水稻育种项目,至少需要8年至10年;嘉谷呢,几乎将这个进程缩短了一半。这让他对于“高能生长因子”期待更高。

  ——他还看到了,嘉谷成果转化率相当高的科研体系!

  虽然国内农业科研院所不少,每年产生的“科技成果”数量更是众多,但是成果转化率却很低,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转化率只有30%左右,70%左右的科技成果停留在论文上,真正能够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很少,一研发出来就“睡大觉”了。

  而嘉谷实验室,能否形成规模经济,才是开发、引进、推广技术的关键考量。像陈建章作为首席科学家,需要思考产业的问题是什么,产业的趋势又是什么。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并带来规模经济,或者与其他资源如劳动力相比,是否具有替代优势。

  这让嘉谷实验室迄今为止保持着百分百的惊人成果转化率。

  袁老爷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

  齐政如他所言,为袁老爷子开放了嘉谷实验室的大部分资源。

  而一轮参观下来,袁老爷子也大概理解嘉谷隐隐的紧迫感了。

  纵观所有农业强国,发达的农业科技水平是标配。

  譬如美国,除了地理环境、国际贸易之外,美国的纯农业科技投入大得多,很多最新的农业科技可以很快在美国应用,这才是美国农业真正的可怕之处和强大之处!

  而这些都离不开美国对农业科研领域的巨大投资。

  我国是在大力追赶,但政府投资逊色于美国不说,民营企业在这一块的投资更是弱成渣。

  比如全球500强里的几个农业公司基本都是美国的——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转基因技术的领跑者;农机公司CNH;还有杜邦、惠氏、拜耳等等高科技农业企业。

  回到国内,除了嘉谷,就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农业公司了——国粮的中心不在农业种植上;国内A股里的大农业板块,长期被白酒等食品类企业所占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虽然在农业科技领域,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的贡献率已由建国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42%;但部分的优势,只能代表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优势。

  ——农业可是一个大产业,细分领域都有成千上万个,要想全面追上美国,只能依靠加大投入,或者更具体来说,依靠加大国家投入。

  现在的农业啊,看似传统,却集中了互联网、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最前沿的创新,没有高额研发预算、众多产品或大量市场份额的公司几乎无法生存。譬如作物遗传学等复杂领域的新技术研究,就需要庞大的规模和小公司承担不起的昂贵设施……

  嘉谷虽大,但总归无法包打天下。譬如嘉谷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就要从豫省农科院引进。

  “我想,我会支持嘉谷推动国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计划!”经过谨慎的考虑后,袁老爷子给出了正面的答复。

  没有出乎齐政和陈建章两人的意料。

  其实,想想都知道,由嘉谷来推动国家农业战略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大概率会获得不低的支持率。

  首先,嘉谷虽然不算一呼百应,但也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其次,嘉谷科研经费充足,对经费的渴望不高,自然更能理直气壮;再者,嘉谷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不仅惠及自身,对外合作依然有效,可想而知科研机构会多心动了……

  而嘉谷能从中得到什么?

  很简单,如果由嘉谷来推动,起码能影响一部分农业科研投入的方向——开展水稻、大豆科研攻关是投入,开展小麦、玉米科研攻关也是投入;开展白羽肉鸡的良种化科研攻关是投入,开展生猪的良种化科研攻关自然也是投入……

  但在不同领域的科研投入,对嘉谷业务的帮助截然不同。生猪领域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突破,会直接让嘉谷农牧受益;但如果是白羽肉鸡领域的突破,就和嘉谷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最好是全面突破。但总得有先有后不是?

  袁老爷子可能没有考虑得这么深入,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齐政又是大方地提供“高能生长因子”,又是大方地开放嘉谷的研究成果;何况,他也认同“要弥补国内农业科研短板”的建议。

  毕竟,照亮世界的,只有天上的太阳和人间的科学啊!

  ……

第514章 嘉谷实验室的王旗

  袁老爷子带着心心念念的“高能生长因子”满意而归,嗯,返程队伍中,还加入了齐政。

  齐政提出要参观一下袁老爷子超级杂交稻的试验,他一口就答应了。

  在湘省的超级杂交稻试验基地,齐政也如愿参观了正在试种的第三期超级稻。

  这种超级稻籼米,口感硬且糙,在市场上肯定是无法与嘉谷的几个水稻品种竞争的;但其更多是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粮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齐政就寻机在超级杂交稻试验基地布置了一个一阶“青竹百灵阵”,主要用于稳定其高产性状,促使缓慢进化——这既是为了感谢袁老爷子支持嘉谷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承诺,也是感念于袁老爷子的为国为民之心……

  而另一边,陈建章在嘉谷总部,竖起了“推动国家农业战略聚焦科研创新”的王旗!

  当然,实际上他没有这么高调。陈建章放出的风声,是要与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计划。

  竖起王旗,并不是谁都可以竖的,起码你得有名声大义吧。

  再不济,你也得有资本吧——要别人卖命,首先你得出得起卖命钱呀。

  幸运的是,背靠嘉谷集团,就是嘉谷实验室有资格竖起王旗的最大依仗。

  就像美国赫赫有名的杜邦,作为一家从工矿转型到化学,从化学延伸到生物领域的巨无霸,不但自己雇得起顶级学者,玩得起顶级实验室,还能大把撒钱“赞助”诸多生物实验室、农业实验室……其背后也有杜邦财团作为依仗。这可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大财团,甚至能够影响美国政治生态。

  嘉谷的实力和杜邦财团当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所幸,嘉谷实验室也没有急于追求同样的影响力。

  但对于农业科研界来说,这不啻于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很多科研机构都躁动起来。

  不是所有科学家都像袁老爷子这样的。他手底下的经费,足够多个顶级项目吃饱;而一个顶级项目下面,还能满足多个实验小组。

  袁老爷子这种级别的科学家,在国内毕竟是屈指可数;具体到农科领域,更是凤毛麟角了。申请经费,或者在申请经费的途中,才是大多数研究人员的常态。

  因此,陈建章的风声一放出,众多农业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就纷至沓来。

  ……

  “张教授!”

  “马院长!”

  “李所长你也来了!”

  “黄院长,好久不见了!”

  嘉谷总部的会议室,响起了一片“呼朋唤友”声,如果只听声音的话,还以为来到了什么大型研讨会。

  在场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中,国家级的来得最少,他们手握最为丰富的科研资源,表现也更矜持,更多是为了“高能生长因子”而来的;省级的是主力军,他们掌握的资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嘉谷的赞助和“高能生长因子”同样渴求;更低一级的,基本上就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而来的了。

  但无一例外,身为一家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他们都比一般的研究人员看的更远更清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2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8/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