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338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亩产425公斤的大豆是什么概念?

  这已经达到了小麦的产量水平,即使是与转基因大豆相比,也是翻了一倍。最简单的评价,就是让大豆的生产效率出现了质的变化,也即俗称的——“革命”!

  在场的合作社社长多是种田老把式了,没有人比他们更能体会到这一“大豆革命”带来的冲击有多强烈!

  随之而来的是狂喜。

  合作社与嘉谷,虽然不至于一损俱损,但一荣俱荣是必然的。

  齐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笑了两声,继续说道:“嗯,我们打算在明年全面推广‘嘉豆13号’,有意换种的,可以先跟我们登记……”

  话音未落,台下又是如林的手臂,所有人都恨不得第一个登记,呃,除了装咸鱼的黑省农业局局长以外。

  齐政单手向下压了压,让大家先安静下来,才道:“大家先不用急,种子资源是充足的,但是‘嘉豆13号’的种植,要配套特种根瘤菌接种技术,所以有意换种‘嘉豆13号’的合作社,要先派人过来学习根瘤菌接种技术……”

  何社长立刻站了起来,昂然抬头道:“我们金秋合作社,至今规模经营土地面积23万亩,拥有大型机械三十余台,我们愿意全部换种‘嘉豆13号’,我们全社上下,将以120%的力量,完成公司的相关培训……”

  马社长也不甘示弱,站了起来,道:“我们大能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7万亩,我愿意亲自带队过来学习新技术……”

  台下的黑省农业局局长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这是真正的“一声令下,云而景从”!

  他从未见过如此积极的农业合作社社长。

  他们不担心真假吗?他们不担心种植技术困难吗?他们不担心社员学不会吗?

  在他印象中,由于缺少基层政府的有组织推动,国内的农民合作社多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他们缺乏资金,缺少知识,缺少经营和管理能力,再加上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很有限,因而很难有所作为。

  但他不知道的是,嘉谷体系的农业合作社,都是通过嘉谷体系有组织的推进去实现的。

  嘉谷会派出工作人员参与农民合作社的创建全过程。合作社成立前,帮助农民组织会议,指导并帮助合作社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业务活动种类等;合作社成立后,指导并帮助确认成员、制定计划、寻求资源、进行产业分析等。

  因此,嘉谷体系内的农业合作社,对于嘉谷的信任可谓无以伦比。

  另一方面,因为是嘉谷牵头组建的,这些合作社没有其他合作社中一股独大的情况,社长往往只是负责生产经营管理事务,像财务、利益分配等重要事项,都由嘉谷派出专业人士帮助决策,所以嘉谷体系的合作社,凝聚力也是无以伦比的。

  这样的合作社,就是嘉谷体系在中国大地上点燃的一个个火把。

  随着一位又一位的合作社社长争先站起来,现场的气氛趋于狂热。

  没有多少感慨的时间,农业局局长看到下属记录下来的数据,大吃一惊。

  目前黑省大豆种植面积5500万亩,除去国有农场的1700万亩以外,嘉谷体系的大豆合作社,自主经营的土地面积合计达到了近3000万亩。

  这个数字让他头晕目眩了。

  我来干什么?我还有什么用?

  难怪齐政敢豪言一年之内“攻克”全省。

  哪需要一年时间啊!他一句话,在场的合作社都抢着“换种”;而据他了解,黑省的国营农场,一向与嘉谷在育种上密切合作。

  换言之,顷刻之间,黑省的“大豆革命”,攻略成功!

  ……

第599章 发力的“嘉谷系”

  横空出世的“嘉豆13号”,给相关人士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

  大力推广,也是国家很轻易就能做出的一个决定。

  时至今日,中国的大豆政策被很多人视为一个“战略失误”的案例——刚加入WTO之初,大豆被视为不重要的经济作物战略性放弃,从国际市场采购补充。迄今为止,如果不算嘉谷对远东大豆的控制力,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向着80%逼近。

  这是错了吗?

  在当时没错!

  与大家现在看到的情况不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大豆的需求与现在是不同的,发展到今天大豆需求如此之大在当时也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早期大豆在中国一直是作为一种榨油的油料作物,而吃油这件事首先并不是必需品,半年不吃油也不会死人,而且油料的替代作物非常多,比如玉米,比如花生,比如菜籽,放弃大豆并不存在明显的问题。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东西发生了变化,而政策的转向通常是有滞后性的,导致了目前我们看到的大豆这种惊人的进口量以及大家猝不及防的惊愕。

  这个变化,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大豆的依赖从油脂转变为豆粕!

  这一点非常重要,油脂的需求量其实很有限,并且替代品很多。但是豆粕作为全球最优质、供应最大最稳定的蛋白来源,对于处于养殖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不可或缺的。

  往日不可追,但堪称能为整个大豆产业带来一场“革命”的“嘉豆13号”,让中央相关部委看到了中国扭转这一局势的希望。

  但是,怎么推广,这是一个问题。

  还是像以前那样让科研人员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跑,靠着各地参差不齐的农业部门宣传发动吗?

  亦或是通过中间商推广种子,然后被“提一次篮子就加一次价”,种子几经转手后,到农民手里就飙升到天价吗?

  再者,“嘉豆13号”的种子产量再高,如果农民没有经过培训、教导施肥和种植方法,超级大豆的高产实力也难以发挥呀。

  如果没有对比,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哪个新品种不是这么过来的?

  但齐政“一言而攻略黑省”消息传来,对比简直太过惨烈。

  为此,发改委召开了一场专题会议,参会者还有农业部、商务部、甚至是国务院的相关代表与领导。

  会议上,就要不要支持嘉谷主导“嘉豆13号”全国推广工作的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其中,主管农经司的发改委副主任胡其远是坚定的“挺嘉谷派”。

  他手执草案扫视全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手培育出‘嘉豆13号’的嘉谷,对于我国大豆产业未来的构想。第一,他们希望国家规划好大豆产区布局,在东北春大豆区、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以及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划分出食用大豆区和高油大豆区,以实现专业化生产;第二,通过大力组建农民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实行大豆规模化种植;第三,他们请求中央、银行在政策上向大豆种植合作社倾斜,同时鼓励国内大豆加工商优先采购国产大豆……”

  “因此,不管是基于嘉谷的构想,还是基于嘉谷的组织动员能力,我都建议由嘉谷来主导‘嘉豆13号’的全国推广工作。”胡其远态度明确道。

  “你这是想在大豆产业中同时全面推广规模化经营吧。”下面有人忍不住反驳了,赞同声同时响起——让嘉谷主导“嘉豆13号”的全国推广,基本上可以说是将国产大豆产业交到嘉谷手上了。

  现场无论是那个部门的代表,都是能影响部级立法的天之骄子。对于这样一群天之骄子来说,要他们集体赞同某个人是非常困难的。

  更何况,这其中还关乎着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派别争论”。乐

  农业规模经营之争、农业资本深化之争、农业技术选择之争和农地制度变迁之争,可被称为当代中国农业转型具有代表性的“四大争论”。

  后两者暂且不提,前两者在“嘉豆13号”的推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很显然,嘉谷是认为,国产大豆的小农经营与现代农业要求背道而驰,“嘉豆13号”一出,国产大豆具备了全面发展规模种植的条件。

  出言反对的人则认为,小农经济在中国的存在具有历史和现实双重合理性,中国应支持小规模农业生产而非推动农业规模化。

  两派观点都有相应的立论基础,其旷日持久的交锋难解难分,因此胡其远早有准备。

  他侃侃而谈道:“大家都应该认识到,我国农业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土地规模过小,制约了农业效率的提高。”

  “我们现在农产品的成本绝大多数都比国际市场高,比如说粮、棉、油、糖、肉、奶,这都是老百姓生活不可离开的产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产不出来,而是产出来的比人家成本高得多,就给了国际农产品进入我国的机会,压缩了我国农产品的利润空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大宗农产品中,玉米、食糖、牛羊肉等产品的成本与国外的差距都在拉大,只有水稻、大豆和奶类的差距在缩小,为什么?最直观的原因,就是这三者都因为有嘉谷的参与,实现大范围的规模化经营,从而将平均生产成本拉了下来。”

  下面又有人开口了:“你这只考虑农业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不考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规模化就意味着强行让农民离开土地,他找不到更好的就业,不能获得更好的收入,那是要出大问题的。你想过依赖于大豆种植这个产业的农民怎么办吗?”

  “按照嘉谷的方案,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能为满足新需求创造新路径。”胡其远说得很自然。

  “你这不是对嘉谷资本的迷信吗?”有人按捺不住地讽刺道。

  其实,无论是否认同农业规模化,但基本都不会否认农业资本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资本深化之争,也不在于农业是否需要资本深化,而在于进入农业的资本“从哪里来”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对于农户通过积累或借贷的自有资本,或者政府部门所拥有的资本,譬如补贴等,他们就认为是无害的。但是像嘉谷这样的“工商资本”下乡,农民总是处于弱势地位,谁知道哪一天就会形成利益勾结?

  胡其远则表示毫无压力:“但你们不可否认,嘉谷资本下乡后,带来的是‘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社会组织效应’三大正面效应。作为弱者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不菲收益,同时依靠培训、专业得到妥善安置;而农业通过嘉谷资本驱动,也实现技术升级……”

  归根到底,嘉谷的所作所为以及显眼的成绩,才给了胡其远这样的“嘉谷系”发力的底气。

  可以说,嘉谷狂飙突进的一路上,在中央部委也拥有了不少支持者。尤其是赞同农业规模化经营,赞同工商资本下乡改造农业的“派别”,天然的就是“嘉谷系”。

  这种基于理念上的认同,也让嘉谷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

  譬如眼下。

  胡其远面向压阵的领导,诚恳地提出建议:“我承认,无论是农业规模化,还是资本下乡,也有不少消极作用,但我认为这都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加以化解的。正因为如此,不如趁着推广‘嘉豆13号’重整国产大豆产业的时机,将嘉谷作为一个大的试点,而不是因噎废食……”

  就胡其远发改委副主任的级别而言,他的领导,对于今天的议题几乎可以一言而定。

  所以,当他看到领导微微点头的时候,心里不禁暗喜。

  他希望抓住这次的机会,为自己,也为中国大豆产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嘉谷,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最靠谱的“奠基者”。

  ……

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

  在黑省大豆新品种推广大局已定之后,齐政回到了首都,并频繁出入于各部委之间。

  他手中的“嘉豆13号”,是好东西,也势必不能敝帚自珍,但他更不希望浪费了这个品种的潜力。

  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以国内现在非国营非嘉谷体系的大豆种植者来说,几十亩大豆可能要分成五六块种植,而且,一亩地里可能有几个大豆品种,混种混收现象严重,既不能保证质量,也不能保证产量。

  这不是农民重不重视的问题,而是受经营规模、机械不配套、技术使用不规范等因素限制,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的先进技术根本无法大范围、规模化应用。

  问题是,不趁着现在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国还没反应过来,赶紧充分发挥“嘉豆13号”的高产潜力,让国产大豆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还等什么时候?

  所以齐政需要胡其远这些政府中的“嘉谷派”帮忙进行游说和推动,让嘉谷来主导国产大豆的“翻身仗”。

  现在看来,很有希望。

  国内的主粮要基本自足,18亿亩的耕地红线有15亿亩要种大田主粮,也就是说只有3亿亩的腾挪空间,而这3亿亩也被安排得紧紧的,13亿人的蔬菜瓜果,也是天量。

  换句话说,中国大豆产业要想崛起,想增加多少种植面积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生产力,才是国产大豆的唯一出路。

  要不然,“嘉豆13号”的出现也不会让国人这么欢欣鼓舞了。

  即使是这样,也只能说是降低大豆对进口的依赖,而不是说完全自给自足——没有必要,也不敢奢望,无论是齐政,还是政府。

  除了“嘉豆13号”是由嘉谷培育出来之外,齐政有信心打动政府的另一个战绩,就是嘉谷在农村基层的动员组织能力。

  在齐政推动政策出台的时候,公司也不是干等着。譬如要对“嘉豆13号”的种子、特种根瘤菌菌株进行提前储备,譬如……组建更多的大豆合作社。

  嘉谷农业的负责人谢开济一面安排手下人启动大豆合作社组建工作,一面前往首都分部,向齐政报告情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3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8/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