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414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一年400亿的科研经费投入,在当下是什么水平?

  齐政知道的是,华为今年的研发投入大概就是400亿元出头,而明年貌似是暴增的一年,几乎暴增了50%。

  但农业领域与信息科技领域能一样吗?

  国家没有专门的农业科技投入统计数据,那就横向对比好了。

  国内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有18%的企业研发投入高于平均值,但这部分平均规模以上企业的科研投入均值也不过为1亿多元。而在嘉谷以外,新希望的科技研发投入达到20亿元,已经是全国科研投入第二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了。

  齐政好想揪着陈建章这厮问一句,是什么让你飘成这样了,一年申请了是人家二十倍的科研经费?

  何况这老狐狸绝对是心知肚明,要是先拿着这份预算到大总管王昱业那里,怕不是真的会被“扔”出来,就打着先说服齐政的主意了。

  陈建章也看出齐政想打人了,咳嗽一声,道:“boss,这真不是我狮子大开口……”

  “是啊,你哪是狮子啊,你分明就是饕餮。”齐政似笑非笑的。

  实验室大佬只当没听见,呵呵笑道:“如果只是我们实验室的开支,肯定不会这么大额,这不是多了两份支出吗?”

  “首先是与易拼的数字农业合作……”

  易拼电商平台融资是很顺利,但无论融资再多,在这一两年内都要补贴给消费者,获取用户,同时鼓励用户多在农业上花钱,多为优质农产品付费。

  而在技术支持上,仗着嘉谷是它的第一大机构股东,几乎是将其外包给了嘉谷实验室。

  如果拿一套组合拳形容,大概是这样的:嘉谷农业等一线子公司在种植端帮助提供生产标准;嘉谷实验室对农业产业全链路进行数字化升级;易拼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为农户提供流量支持,搭建销售通路,擦亮一个个农产品品牌。

  因为聚合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原本也是嘉谷体系的升级重点,这份支出陈建章咬咬牙也就认了。

  “当然,这还是小头。真正增加的开支大头,是我们的全国农业科研联合攻关计划。”陈建章直截了当的给出了答案。

  齐政愣了一下。

  这么一说,他也想起来了。

  经过嘉谷联合一众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专家持续近两年的推动,国家农业战略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在今年被正式写入了“一号文件”,这也意味着,国家将大幅增加农业科研经费。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增加的经费基本不会落到嘉谷头上,但嘉谷是隐性受益的——很大一部分增加经费投入的科研方向,直接与嘉谷的业务相关。而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突破,会让整个行业受益匪浅。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前端技术进步的一小步,可能会解决行业的众多难题。

  而另一个结果就是,为了更好的共享科研成果,嘉谷也少不得要参与部分投入。

  前面所说的那套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联合研究的AI农业系统,就是出自这样的背景。

  “……像这套系统,要想从现在的旱田覆盖到水田以及设施农业等应用场景,真正将成本降下来,就要继续投入自主研发的芯片、传感器等产品。你知道的,我们实验室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不是背靠中科院微电子学院,即使是有钱也买不到。”陈建章激动的表示道。

  “国外一流的农业生产公司,已经建立了草莓、西红柿、谷物等AI生产模型,理想状态下,生产者只需要选择提高产量/提高品质,系统便会给出生长环境调节的建议,甚至是自动化操作调控。”他唏嘘道:“问题在于,这套国外的系统无法适应国内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且国外也很难开放这套技术模型及API接口给国内。即便采购回来了这套软件,也是‘只有大脑,没有脑细胞’。”

  他像是要用排山倒海的气势一举说服齐政,完全不留插话的空隙:“国家科研投入增加了,在作物关键基因挖掘、农业新材料、农情信息智能获取等领域也启动了不少重大项目攻关,我好不容易才筛选出了一批靠谱的科研项目,都是我们实验室投入很薄弱的环节,现在不追加投入的话,后面想加都加不进去……”

  齐政揉揉额头,只觉科幻的农业一点都不香了。

  陈建章说的有道理不?

  很有道理。

  技术突破都是靠砸钱砸出来的。

  嘉谷实验室在数字农业的底层研发方面,并没有在作物分子聚合育种等领域上的强势。

  老实说,嘉谷能落实农业科研联合攻关计划,一来是嘉谷的强势市场地位,毕竟你的成果再先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快速转化,那也是白研究了。

  第二个原因就更简单了,那就是老生常谈的钞能力——嘉谷能出得起钱。

  如果说,天底下什么人最能花钱?

  那一定是科学家。

  不要说400亿了,即使是上千亿元人民币,手指缝稍微宽一点,都不够一间世界级的实验室一年花销。

  谁不想用更好的试剂和设备呀,无非是买不起罢了。

  能帮忙转化推广研究成果的狗大户,那都是科研机构的最爱。

  但那是400亿啊,不是400块啊。

  嘉谷如果把400亿用来投资,起码能换回实实在在的资产,但如果投给实验室,你问问陈建章敢说有实实在在的回报不?

  更坑爹的是,以科研的延续性,这经费上去了,后面想降下来都难——你总不能想着投一年就出成果了吧。

  至于多久能出成果?这是一个未知数。

  这么一想,心脏都忍不住抽搐起来。

  看着“眼巴巴”的实验室大佬,齐政挥挥手:“去去去,预算表留下,你滚犊子。我要看一下集团的财务,再给你答复。”

  看了这“败家”的开支,齐政决定要用集团的收入数据好好“洗洗眼”了。

  ……

第728章 咱有钱,能花

  嘉谷成立的第十四个年头了。

  可以说度过了两个七年之痒的大嘉谷,也彻底变成了一条超级大章鱼。

  齐政看的集团内部财报很简单,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主要就是分为两大板块:赚钱的板块和不赚钱的板块。

  首先看赚钱的板块:

  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嘉谷的基本盘——粮油板块。

  作为粮油一哥,嘉谷粮油享受了中国家庭粮油包装化的红利,逐步形成商品多元而利润稳固的商业帝国,在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包装米现代渠道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7%和40.4%,稳居行业首位。

  不过,虽然与同行比较,嘉谷粮油的净利率也位居行业首位,但如果与集团内其他业务板块相比,粮油板块只能说是“微利模式”——毕竟,在这个受管控的行业,嘉谷粮油的终端价格调整都是需要审批的。

  不过,凭借着体量,这个基本盘还是为集团贡献了相当多的营收和利润——2014年粮油板块营收为1680亿元,实现净利润10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将仙茗大米刨除在外的,不然就太耍流氓了。

  自从被检测出蕴含丰富的“高能生长因子”后,仙茗大米就不可能像其他商品那样“自由销售”了。

  仙茗大米现在每年稳定在100多万吨的产量,有一半被国家“平价”采购,用于研究或者特殊供应。

  而在剩下的产量中,有四成供应海外,海外统一供应价格是100美刀/公斤,堪称疯狂地从海外席卷富人的财富。

  但这部分超额利润并不是嘉谷独享的。这有点像国内的烟草公司,超过七成的成本是税。但即使是缴纳了高额的利税,仙茗大米每年依然能为嘉谷带来近五百亿利润。

  之所以没有计列在集团的财报中,是因为这部分利润“另有他用”——一部分用于阿拉鄯沙漠区的开发,大部分用于嘉谷系合作社的补贴。

  西北沙漠治理开发的公益性就不用说了,用于嘉谷系合作社的补贴,包括了对农业废弃物资源能源化体系的补贴,对合作社购置农机的补贴,对局部地区完善小水利工程的补贴……理论上,这部分利润相当于取之于“富人”用之于民。

  在齐政与当时在位的文老有过一次谈话后,这就成了嘉谷与国家不成文的约定。自此以后,国内国外,再也没有人敢觊觎嘉谷的仙茗大米。也因为嘉谷的识趣,国家对嘉谷的扶持力度也默默加大了。

  这种事情是不好摆在台面上的,为免麻烦,仙茗大米的所有财务数据单列,也就不包含在嘉谷的财报中了。否则,粮油板块的净利率估计会被拉升二十个点。

  虽然他刚推出仙茗大米这个“灵植”的时候,肯定想不到最终会变成这样。不过,嘉谷看似是白做嫁衣了,其实并不然。这其中换回了多少隐性的好处,至今都很难说得清楚。

  齐政晃晃头,将扯远的思绪拉了回来,继续看下去。

  接下来是畜牧板块。

  畜牧板块主要分生猪养殖和肉奶牛养殖。

  嘉谷农牧的奶牛养殖业务因为要保证兄弟公司嘉谷乳业的奶源需求,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始终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而生猪出栏量虽然每年都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身处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生猪业务盈利能力却紧随周期大幅波动。

  过去两年都是猪周期的低点,因此畜牧板块虽然生猪年出栏量上升到1400多万头,与行业第一的温氏股份并驾齐驱,但营收只有400亿元,净利率也下降至6.9%——虽然此时同行的净利率甚至都不到3%。

  不过,在“自繁自养”的重资产扩张中,还能将养殖做成一笔永远赚钱的买卖,齐政也不能要求再高了。

  心里默默给嘉谷农牧点了个赞,再往下看,齐政忍不住露出了“壕”之微笑——赚钱的大头来了。

  虽然粮油和畜牧都能算嘉谷体系的基本盘,但刨除了仙茗大米外,这几年,尤其是今年,最赚钱的永远是食品饮料板块——嘉谷乳业和清源啤酒。

  无可置疑,在乳业这个产值3500亿的行业中,嘉谷乳业以其营收、净利的规模优势,继续强势领跑。

  虽然自毒奶事件后,又经历大大小小的乳制品安全事故,但一批国产乳企也建设了自己的奶源,随着这两年规模化牧场开始放量,国内牛奶产量达到了高速发展的顶峰,行业龙头的前期布局开始受益,众多小企业退场,行业多年的整合期基本告一段落。

  伊力、猛牛逐步复苏,不可避免与嘉谷乳业存在产品品类相似、价格相近的“赤身肉搏”。不过,嘉谷乳业在奶粉、高端化板块更胜一筹,竞争优势还是挺大的——嘉谷乳业2014年收入873亿元,继续是老二和老三的收入之和。

  与稳扎稳打的嘉谷乳业比起来,清源啤酒今年真的是冲劲十足了。

  “啤酒荒”+巴西世界杯的天赐良机,让清源啤酒在全球市场表现强劲,成为中国啤酒市场,不,应该是世界啤酒市场盈利最强的巨头之一。

  清源啤酒的全球营收增长了100%,全年营收918.2亿元,大大缩小了与营收缩水至260亿美元的行业老大百威英博的差距,更是把国内同行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嘉谷乳业和清源啤酒在11年的时候做了个“千亿收入约定”,看谁的营收先突破千亿,他们的计划都在五年后,即16年。好家伙,现在眼看着要双双提前一年多达成目标了,谁能想得到?

  齐政看着它们都突破了两位数的利润率,一个人差点在办公室里笑出了声——这两只“肥猪”算是养成了!

  最后一个赚钱的板块是打包在一起的海外业务板块。

  嘉谷国际先后将澳糖公司,巴西糖企,美国高鸿粮商揽入囊中后,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营收突破了600亿元,不过这部分海外业务因为整合和承担巨额债务的缘故,利润率更低,只有3%-4%。或者说,这才是行业的正常水平。

  齐政倒也不挑,虽然利润率很低,但用人家的资源赚人家的钱,就不要要求太高了。

  四大赚钱的主营板块都可以称得上是亮眼,以至于齐政的心情从头到尾都灿烂无比,再看到“亏损”的板块都淡定的一哔。

  ——海洋渔业板块?虽然立起了嘉谷海鲜牌,但只有一个渔场有产出,在“冷水团养殖三文鱼”、“大型养殖工船”、“深远海大型围栏”等技术的突破上每年至少要扔进去十亿元,坑一个。

  ——新能源板块?林汾市的能源林刚产出,没等收回投资,晋省的能源林计划就来了,就算是以技术投入为主,嘉谷每年也要投入十几亿元,坑一个。

  ——沙漠开发板块?这还用看吗?就算肉苁蓉、三秦牛开始创收,能骗点……不对,是能吸引多一点社会产业资金投入,达到开支平衡,齐政就心满意足了。天坑一个!

  ……

  齐政一点也不慌,毕竟,整个集团5078亿元的全年营收,523亿元的利润,换谁来看都底气十足。

  即使将仙茗大米刨除在外,嘉谷的利润率依然出众。原因齐政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因为嘉谷的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强势。

  也就是说,当同行需要营销费用来填平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差距时,嘉谷是广告打得少却能卖出更多产品。

  财报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在国内,嘉谷的“打假”费用,居然都高于营销费用,也是让人很无语了。

  营销或是产品驱动,也决定了企业不同的现金流状态。

  嘉谷的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正,即使资产负债率达到了新高——44.7%,财务也是再健康不过了。

  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在40%左右,嘉谷虽高于其均值,但是嘉谷在行业中的话语权极强,对上下游产业有超强的议价能力,通过对供应商延迟付款,对购货方要求预付货款等手段都可以进行资金操作,所以负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有息负债。

  总结起来就是,咱有钱,能花。

  看了半天的财报,回想起嘉谷实验室暴增的经费申请,齐政很快就有了决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4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4/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