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429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价格一低,就有了利益。用老周的话来说,就是“疫区3块的猪价,到非疫区就有6块多,利益驱使车往低处走,猪往高处行……”

  问题是,根据农业农村部的要求,有1起疫情的县,就要暂停该县生猪产品调出该县所在市,暂停该市所辖其余各县生猪产品调出本省……隔壁县毫无疑问属于“暂停调出”的范畴。

  要说隔壁县设立的防控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站也不止一处,但猪贩子就是能神仙过海,各有路数。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老周撇撇嘴道。

  罗邦沉默不语。

  其实,从07年非洲猪瘟传入北方邻国以后,国内就开始进一步加强了对非洲猪瘟的监控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防控应急预案以“防患于未然”。应该说,爆发非洲猪瘟后,相关部门是迅速做出了反应并及时应对。

  然而,正如其他很多政策,好意的出发点,往往在执行中逐渐扭曲,最终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像隔壁县的乱象,仅仅是冰山一角。非洲猪瘟能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内蔓延多省,生猪跨区域调运,尤其是“非法”跨区域调运肯定是最直接的原因。

  非洲猪瘟过去的几十天里,这种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而害了更多养猪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像有专家所说:非洲猪瘟来了,猪还是猪,人可能已经不是人了!

  身为生物安全实施专家,罗邦对此痛心疾首。但他能做的着实不多,能做好自己的事都累得不想说话了。

  “总会慢慢改善的。”这是万能的自我安慰,罗邦自嘲一笑,突然对老周说道:“你可不会有什么歪念头吧?”

  老周一愣,马上大声喊冤道:“我哪敢啊。现在多少猪场老板都想搭上嘉谷的路子,我是昏了头才自寻死路……”

  “自寻死路”肯定是夸张了,但老周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有一个数据大众很少注意到,国内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数量不算多,但嘉谷系出身的占了六成有余。

  这不是偶然。

  并不是所有的规模化猪场都可以把猪养好的,还要看养猪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嘉谷农牧作为高度集约化养猪的佼佼者,几乎是引领了大型猪场的主流。

  就拿育种体系来说,大型的养猪企业,如嘉谷农牧和温氏,包揽了从最上游的曾祖代种猪到最终商品肉猪的仔猪。中型养猪企业,从父母代的二元母猪开始做。小型企业,则是自己买仔猪来育肥——老周就是属于第三种。

  整个育种环节的流程做得越好,商品肉猪的生产效率就越高,生产成本就越低。这一块,嘉谷农牧赫赫有名,想要引进嘉谷培育的仔猪,都要经过一番竞争。

  实话实说,加入嘉谷系养猪场要付出的代价不菲,所有生产资料都受嘉谷农牧影响不说,人家还有出栏肉猪的优先采购权。

  饶是如此,依然是追捧者众,那必然是得到的好处远大于付出的代价。

  这不,非瘟一来,差距就立显了。

  ——一边是在非瘟风暴中焦头烂额,一边是有闲心喝茶,这就是最直接的差距。

  老周甚至是闲得心痒痒的,试探着问道:“老罗,眼瞅着到了‘后非瘟时代’,你们嘉谷没说咋搞?”

  正在喝茶的罗邦差点被呛着了。

  见鬼的“后非瘟时代”!

  距离首例非瘟才多久啊,哪来的“后时代”?

  老周嘿嘿直笑,也是猪场疫情防控做得太好了,让他都将精力放在了生产上。

  现在所有嘉谷系养猪场都缩小了生猪出栏规模,以蓄势待发。他就是想知道,这“势”需要“蓄”到什么时候。

  罗邦无语了片刻,考虑到老周的配合态度挑不出丝毫毛病来,也就透露了一些在嘉谷农牧中不算秘密的消息。

  他竖起手指向上指了指,神秘兮兮道:“我们集团上头的大老板对嘉谷系养猪场的表现很满意,能在农牧公司的指导下初步经历住了非瘟的考验,比拉跨的种植合作社靠谱多了。”

  老周也想起了嘉谷系合作社的违约官司,了然一笑。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养猪产业系统内,很少有猪场愿意把自己场的真实数据上报,即使被强制上报,数据也是经过“加工、过滤”的,致使在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猪场仍是一个个数据孤岛。

  但嘉谷系养猪场的数据是“开放”的——虽然只是单方面的对嘉谷开放,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在非瘟防控战中,如果嘉谷无法掌握全面的数据,如何安排落实具体的防控?从这个角度看,嘉谷系养猪场堪称结成了一个“猪场命运共同体”。

  罗邦点点头,继续道:“集团有宏观数据,判断非瘟肆虐后,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国内生猪产能至少下降20%。这种情况下,谁能让国人吃上猪肉,谁就是这场非瘟风暴中最大的赢家。”

  “昨天下午,大老板作出要求,嘉谷自有养猪场要在明年年底形成5000万头的产能;整个嘉谷系猪场命运共同体……”

  “等等,等等!”老周眼都直了。

  他要喘口气。

  5000万头是个什么概念?

  哪怕对比全国一年7亿头生猪的消费量,也是非常非常大的规模了。

  好吧,他相信嘉谷农牧能一飞冲天。

  问题是……

  “你们是要消化所有仔猪产能了?那不是说,我想引进新猪群,这两年都没希望了?”老周急道。

  “呵呵,放心吧。你是没见识过我们嘉谷的种猪场,那‘爆种’能力,绝对超出了你的想象!”罗邦哈哈一笑。

  ……

第753章 核心种猪场和濒危土猪

  在离越、岷、赣三省交界处不远的一处封闭之地,嘉谷农牧的一个核心种猪场用最和谐自然的方式嵌入在青山秀水之间。

  这是嘉谷系养猪业“爆种”的最大底气之一。

  然而,前来考察情况的齐政一行却被拦在了3公里外的隔离区。

  “齐董、李总、陈工,还有魏助理。就你们四人申请入场,我看一下,嗯,生物安全经理已经批准,允许进场。”一位工作人员看着登记信息,再逐一打量了齐政一行四人,面无表情道。

  “我提前说明一下,所有的物品都不能带进场内,包括手机及钱包,那边有柜子可以寄存。等一下你们要先去进行样品采集,对手、头发、鞋子进行采样检测;采样后开始执行消毒、洗澡,换鞋、更衣之后,再隔离48小时,以确保检测结果无异常,然后再允许进场……”工作人员如同一个机器人一样,不带感情并简洁明了地交代着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

  一直到随身物品寄存区,董事长助理魏明童鞋才缓过神来,喃喃道:“这家伙是机器人吗?他刚才绝对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魏明也算是跟着齐政上下跑了嘉谷不少部门,但知道齐政大老板身份却完全视若无物的嘉谷员工,老实说,这是第一例。

  嘉谷农牧的李东亮却是笑了,还表扬道:“你还别说,这种铁面无私的员工,放在其他地方可能都不讨喜,但放在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线,再合适不过了。”

  齐政和陈建章都赞同地点点头。

  在场四人中,只有魏明是第一次来,所以李东亮也对其多交代了几句:“我们这是进入猪场之前的消毒和隔离,但是,通过这一关,我们只能算是进入了猪场。如果要进入猪场的生产区,同样的,还需洗澡、更衣并再次隔离至少24小时,后面才能说可以在主场内自由活动,不对,不能说是‘自由活动’,因为里面还有不少‘禁区’,非工作人员不能进去……”

  “整个猪场内外,是遍布各个角落的近800个监控摄像头,其中还有不少摄像头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可以说,陌生人别说贸然闯入了,就算是被允许进入的人,像我们,如果贸然踏足‘禁区’,都会触发警报的。所以,记得别乱跑……”

  魏明听得直愣神,忍不住惊叹:“这真的是……最严苛的非瘟防控等级了吧!”

  “魏助理你这就说错了。”李东亮呵呵一笑,道:“这可不是什么非瘟防控措施,只是这个育种场的正常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这么说吧,从这个育种场建成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按照这样的严格的防控标准执行。”

  “瓦特?”魏明眨眨眼。

  非瘟之后,他不是没有见识过启动防控的嘉谷养猪场,但不怕说,同是“最高等级生物安全措施”,比起这一次的繁琐和严苛,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但这居然是“正常”标准?每进出一次猪场,都要经历一次比医生进手术室还要严苛的消毒程序?在这个猪场工作的员工该是怎样的心情啊。

  来之前魏明已经做过了解,种猪业是养猪业的龙头,核心育种场也是嘉谷农牧养猪体系最神秘、最具有技术壁垒的“利器”。但再没有比这一刻,更让他意识到这个种猪场“核心”到什么程度的了。

  魏明一边将所有的随身物品放入寄存柜,一边苦笑道:“如果不是事先做过一定了解,我还以为我们要来的是什么濒危动物保护区呢。”

  “你这么说也没错。”另一边的嘉谷实验室老大陈建章插嘴道,“这可不就是一个濒危猪种保护区吗?”

  “猪……濒危?”魏明再一次愣住了。

  事实证明,对于这个在嘉谷养猪体系中最神秘的猪场之一,魏明事先做的“功课”还有所不足。

  齐政却是知道的,陈建章没开玩笑。

  这里是育种场,但也是一个濒危猪种保护区,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最大的土猪“保护区”之一。

  在外行人眼里,育种工作是一项相对神秘的工作。

  但说穿了也就那么一回事。

  譬如生猪育种,最简单的来讲,就是选择出优秀的个体留作种用,使后代的生产性能优于他们的父母。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过程,使得猪的生产成绩稳定的提高。

  “长白”、“大约克”、“杜洛克”,这三个洋品种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商品猪的猪种,一般来说,育种工作最核心的工作对象是分别对这三个纯种猪进行改良提高。

  但是,嘉谷怎么会忽视我们国家堪称世界上最丰富的猪种资源呢?

  猪肉天天吃,但大部分国人并不知道,自己吃的猪肉都是“洋猪”血统。新一代的年轻人中,到底吃没吃过真正的土猪,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不过,大部分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不少土猪别说上市了,甚至已经到了濒危灭绝或已经灭绝的状态。

  猪,也成了珍稀动物?

  答案是肯定的——88种地方猪种中,只有13种属于正常状态。抛开数量急剧下降的不说,像项城猪等4种猪种已经灭绝,另外有31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

  例如大名鼎鼎的制作金华火腿专用的金华猪,母猪数量从1980年近25万头降至现在的一万多头,所以现在市面上还卖着的“金华火腿”,很多估计是没资格叫这个名字的。

  这还算好的。像越省大白花猪,母猪存栏量从八十年代的1.3万头下降至现在的几百头;八眉猪、成华猪、内江猪等,现存数量一度都不过三位数。

  “前些年,情况最危急的时候,一些濒危猪种只剩几十头甚至十几头,真心比大熊猫还要稀少。”陈建章回忆往事,都唏嘘不已:“我们的土猪啊,都是在非常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繁衍千年,传承至今。但逃过了物竞天择,却差点逃不过市场选择。现在引进的白猪,看似长得快,但基因单一化,就更容易在某一种疾病来袭之时,被一锅端了……”

  这话让其他三人想起当下在国内“横扫千军”的非瘟,同样唏嘘不已。

  当然,不是说土猪就能抵抗非瘟,但毫无疑问,土生土长的土猪品种,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和抗病力都要强一些。

  现在来看,对于地方猪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一点上,嘉谷农牧是走在了所有养猪企业的最前面。

  “我没记错的话,在这个种猪场内,濒危灭绝的地方猪种有16个,对吧?”齐政回忆了一下,转头问道。

  “对。”陈建章的情绪突然高涨了起来,笑道:“说起来,我们的保护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像临高猪,当初只有一公一母,经过保种育种后,已经突破了一百的数量。当然,这一猪种的首要任务还是维持其现有性状,尽量不改变现有的外貌和生产性能。而像越省大白花猪,种群规模已经扩大了,可以与外种猪或其他品种猪进行杂交育种了……”

  “行了行了,老陈,知道都是你们研究团队的功劳。进去了都能看到的,现在赶紧去消毒隔离吧。”李东亮打断了陈建章即兴的“自吹自擂”,催促道。

  陈建章哑然一笑,随即耸耸肩。

  四人于是不再多说,各自去淋浴更衣并执行隔离。

  又经过两夜一个白天的隔离后,几人才正式踏入种猪场。

  魏明第一次来,入场一看,重山叠翠,碧波粼粼;连绵的猪舍和办公楼,融合了徽派建筑元素;集山水之灵气,恍若皇家园林式猪场。

  身后则是李东亮带着笑意的介绍声:“小魏啊,欢迎来到中国第一大种猪场。在你面前的,是存栏20万头种猪,占地高达两万余亩的超级种猪繁育场!”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4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9/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