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448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两人又默默地喝着咖啡,看着外面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大海景”,良久,小何才感慨道:“打死我也不敢相信,我的职业生涯会与这片大海捆绑在一起……”

  王胜笑笑,道:“是啊,谁能想得到呢?”

  两人所在的位置,是黄海冷水团海域上的嘉谷大型养殖工船“嘉海1号”。

  “嘉海1号”,是国内第一艘超大型养殖工船:全长265米,型宽54米,吃水22.8米,由6座深水智能网箱组成,可抽取海面下40米的低温海水。通过循环抽取海洋冷水团中的低温海水,可以较低成本进行三文鱼等高价值的海洋冷水鱼类养殖,养殖规模可达1万吨三文鱼……

  船头采用了类似055大驱的设计,有三层“楼房”,其中包括总控制室和人员住宿区等设施,能够支持船员和渔民长期在海上作业和生活。

  这是嘉谷农牧与国家海洋大学、中船集团联合设计建造的渔业装备“巨无霸”。去年建成下水,并成功完成了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的技术路线验证。今年,正式开展三文鱼规模化养殖探索试验。

  作为现代化海上养殖装备,“嘉海1号”集成了物联网、自动化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养殖系统,使得这艘“巨无霸”的管理并不需要很多人。

  但是,作为验证性设备,“嘉海1号”上的人员已然超标。这是因为,嘉谷农牧要增加人手培训,积极为扩大规模提前做准备。

  就此推测,至少说明嘉谷对大型养殖工船是真的看好。

  王胜与小何作为今年新入职员工中仅有的被派到此处的两位,嘴上说压力不大,但其实谁也不敢放松,要不然也不会拿咖啡当开水喝了。

  譬如动物医学专业出身的王胜,面对的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与陆地禽畜饲养有较为成熟的防疫手段不同,海产的防疫还在很初级的阶段,面对成片死亡的海产,大公司也难有效控制。

  海洋水产养殖存在太多的威胁了。一场关于水母的瘟疫可以把一网箱三文鱼全部消灭;过多的海藻可能会导致鱼类缺氧;网箱的破裂会导致鱼类大量逃逸。当然,全封闭式的养殖工船不至于让鱼类逃跑,但封闭环境面临的问题可能更糟,病虫害一旦肆虐可能全军覆没。

  好在,三文鱼之于国内海域是一个新品种,哪怕是对拥有着最先进三文鱼养殖技术的挪威同行造成巨大杀伤力的“敌人”——海虱,只要在引种源头做好防护,还不至于威胁到国内的三文鱼养殖探索。

  小何的压力同样不小,他要学的是如何打造适宜养殖物种的海洋环境。

  曾经的“玩粪兄”,最初以为自己进入嘉谷是搞养猪工作的,孰料被扔到了海洋事业部;行吧,被海洋事业部的老大打了一通鸡血,他以为自己可能是搞海藻种植工作了;及至对嘉谷的海洋事业了解更深,他觉得自己还可能会参与海洋牧场建设工作……

  万万没想到,他被派到了堪称“渔业航母”的超大型养殖工船“嘉海1号”上。

  第一次看到“嘉海1号”的时候,他呆呆的看着这艘海上巨无霸,好像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跑出来似的。

  也确实是了不起的东西跑出来了!

  “嘉海1号”的成形,在创新养殖模式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在构建深远海养殖模式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甚至可以说开创了海水养殖新纪元。

  在技术上,大型养殖工船与海上石油天然气平台有着很多的类似之处,事实上,大多数远海离岸养殖项目的设计公司也都有油气技术背景。譬如与嘉谷合作开发的中船,就是海洋装备界的大佬。

  问题是,连类似海上石油天然气平台这样的国之重器都被搞出来了,嘉谷这是哪门子农业公司啊?

  小何当时就懵逼了,他心里只有一句话在回荡——我加入的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农业公司?

  直到现在,小何还没有一个答案。

  但听话听音,王胜就忍不住笑道:“听这话里话外,你是下定决心投身海洋事业了?”

  小何长长的做了一个深呼吸,海风中都带着些腥味,他却很习惯了:“少来,我不信你没下定决心。”

  王胜笑容微敛,轻声道:“是啊,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没有吃苦的准备是坚持不下来的。但是,这也是一项能让人燃起激情的工作。”

  深远海养殖可能比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简单,但这同样是艰苦的工作。

  对常驻大型养殖工船的员工们尤其如此。

  拥挤的平台,狭窄的楼梯和狭窄的通道贯穿始终,除了渗透而来的阳光,就像是在潜艇里一样。

  其实,设计思路也是差不多的,纯钢结构的海上平台造价不菲,为了尽可能的多放生产性工具,生活区和通道都只能见缝插针。

  憋仄的空间里,似乎永远都充斥着压抑。自以为要一辈子在陆上转悠的人常驻此地,可能浑身都不自在。

  嘉谷农牧陆上的养猪场虽然封闭,好歹还能有完备的生活娱乐设施。但在海上的养殖工船,员工与家人的联系只能通过海事卫星电话,由于海事卫星电话费用极高,因此在没有紧急事情的情况下,员工与家人一般每个月通一次电话。他们在船上的日常生活枯燥单调、几乎与世隔绝,工作以外的时间都是看电影、睡觉等。

  恶劣的自然条件,不敢说百分百安全的环境,以及巨大的压力,始终笼罩在船上人员的心头。

  当然,有资格到这里来工作的员工,大多处于“分红清单”靠前的位置,他们每年所获得的薪酬和红利,也是远远超过陆上同一职级的员工的。

  钱只是一方面,对于两人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要干上一行爱上一行,起码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吧。

  王胜拥有一颗哪怕在船上也困不住的八卦之心,消息也更灵通,他放下杯子,径直丢了一个大号炸弹出来:“你听说了吧,集团海洋事业部搞了一个三百亿的大计划。负责主持养殖工船和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的董教授也坐不住了,据说他向上面申报了,要在黄海冷水团海域建立一个深远海养殖产业区,到2020年或稍长的时间,建成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三艘,大型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10座,养殖高价值冷水鱼1300万尾,形成较为完备的深远海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产业链,带动形成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还有10座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小何张张嘴,忍不住问出来:“这是要在黄海搞一场规模宏大的海上‘新基建’?”

  “可不就是吗?这个养殖产业区一旦落地,国内的深远海养殖无疑会开创一个新格局,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机遇。”王胜说到此处,脸上的笑容掩都掩不住。

  海上大型装备的建设和使用都是相当复杂的,虽然现在的海上大型装备都尽可能的向智能化发展,以减少人员投入。但嘉谷农牧在只有一艘大型养殖工船,还是试验性的情况下,用四五年的时间培养,人力也不能说是充足。

  这样的话,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就来了。

  忍受着艰苦的工作环境,冒着风险踏入一个新领域,为的,不就是尽早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吗?

  小何却是怀疑道:“三百亿的大计划,主要不是针对海洋牧场的吗?”

  相比于在沿海大陆架建设且更加成熟的海洋牧场,面向深远海的大型养殖工船明显不够成熟,后者想要抢蛋糕,谈何容易?

  王胜靠近了一点,压低声音道:“我听说,董教授虎口夺食的信心很足。因为养殖工船的价值不止于带来多少产值,我们建的是一座‘移动的海岛’。譬如,如果我们把养殖工船、网箱挂到国内发布领海声明的钓鱼岛附近海域,我们起码能实现民间的海事存在……”

  对于整个海洋权力来说,最有价值的存在是经济存在、生产存在,作为和平崛起的一种选择,谁能够开发利用,谁就能够事实性地存在。

  “卧槽,真敢搞事情啊!”小何一拍大腿道。

  与此同时,他涌起了更强烈的参与欲望。

  年轻人嘛,谁心头没个“航母梦”;军事航母的打造他们终其一生都只能眼馋,但渔业“航母”可以有!

  “不过……”王胜停顿了一下,盯着小何说道:“还有一个消息,这三百亿,也有可能花在渤海里。据说上面很是支持我们公司参与到渤海综合整治中去,提高国家沿海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嗯,这对你来说也不知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因为以你的专业,很有可能会被抽调去渤海。”

  小何哑然。

  无论是大型养殖工船等国之重器的建造,还是渤海综合整治这样的生态建设工程,都是高投资的项目。

  三百亿,听起来不少,但无论投入到哪个方向,撒撒手可能没了。

  关键是,无论哪个项目,都是走在时代前列。于国于民而言,都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

  当然,小何不是嘉谷高层,做什么的抉择,都轮不到他操心。他只是一脸恍惚:我加入的是个农牧业公司吧?哪个农牧业公司这么能搞事情的?

  ……

第780章 海洋渔业之大变局

  “嘉海1号”大型养殖工船,静静的矗立于距离鲁省日昭市180海里之外的黄海洋面。

  与“嘉海1号”配套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潜式网箱之一——同样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90多米,18层楼高,水下部分近40米,重达近7000吨……

  养殖工船与全潜式网箱相依相靠,连通它们的是一台吸鱼泵,吸鱼泵的一头连着养殖工船鱼舱,另一头连着网箱,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三文鱼就顺着这条管道从养殖工船一路“游”进网箱里。

  见证这一幕的,除了齐政和陈哲年等嘉谷高层,还有发改委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张司长、中船集团副总以及周院士、葛院士、企业代表等人。

  能够请到这么多人,一方面是嘉谷农牧的海洋大计划好消息频传,另一方面,也是“嘉海1号”大型养殖工船的特殊。

  10万吨级养殖工船属全球首制船。

  当初为了保障这一渔业养殖装备领域的“独角兽”落地,农业农村部、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等主管部门先后三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讨,为养殖工船出具审批和指导性文件,打破了现行行业管理制度在船舶定性、建造规范、检验规则等方面存在的政策不适用问题,才促使“嘉海1号”的顺利诞生。

  以嘉谷为首的联合体能在四年内,自主完成10万吨级的“养殖航母”,将养殖战线向外推进了上百海里,打破了传统养殖业“望洋兴叹”的局面,做出盛大的庆祝无可厚非。

  周院士等专家在参观期间,自己选择路线,一会儿凝神细思,一会儿点头轻叹,一会儿皱眉挠头,表情精彩,话却不多。

  而其他人就需要靠专业人士的点评来判断了。

  大创渔业的毛总很有耐心的在全船绕了一圈后,才向同行的专家问道:“嘉谷这养殖工船真的名副其实?”

  专家一个劲的点头,道:“黄海冷水团是世界罕见的水质优良的浅水层冷水团,而冷水团开发是海水养殖人多年来的梦想,由于缺乏合适的装备一直未能实现。横空出世的‘嘉海1号’,绝对是世界级深远海养殖的示范工程。”

  “这样,先进在哪里,你慢慢说,我听一下。”毛总干脆找了一个栏杆,靠着一边休息一边听。

  斟酌了一下词句,专家说道:“发展大型养殖工船和智能深水网箱,国内都没有现成经验。我看嘉谷的计划,是以大型养殖工船为核心,配套全潜式网箱,辐射服务能力可达数十海里,这使得该平台看上去更像是一艘养殖航母。”

  “就我观察到的,上面应用了很多高科技,如浮箱捕捞、网箱附着生物清除、鱼鳔补气等最新专利技术,甚至配备上了首创的波浪能发电半潜平台提供绿色能源……”

  “这还是半实验性质,嘉谷团队还在根据使用中的反馈,进一步对养殖工船系统进行优化,譬如在考虑保证容积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重量,减少钢材用量。”

  做生意的和搞研究的思路毕竟不同,毛总听完后表情严肃道:“也就意味着,成本被提高了。”

  “……”专家一噎,有点尴尬道:“这么说倒也没错,不过,这些增加的成本,可用提升养殖生物量来抵消。”

  “哦?”

  “毛总您是从事远洋捕捞的,如果拿大型养殖工船的效益与远洋捕捞比较的话,单位船产量,养殖是捕捞的7~10倍;单位功率产量,每千瓦配置的产量养殖是捕捞的10倍左右;单位油耗,养殖是捕捞的5倍左右;单位人力鱼产量,养殖是捕捞的5倍以上……甭管从哪方面看,养殖工船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担心毛总不明白,专家又补充道:“别看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目前是用来做三文鱼养殖,其实,有了这个平台,除了三文鱼,养殖品种可以拓展到金枪鱼、黄条鰤、大黄鱼、石斑鱼等名优鱼种养殖。因为名优养殖鱼种一般对水体温度较为敏感,以大黄鱼为例,自然条件下主要在春秋两季生长。通过大型养殖工船在海上的移动,可以选取合适温度的海水进行养殖,从而实现大黄鱼全年不间断生长,养殖的大黄鱼可以实现一年收获两季……”

  毛总轻轻敲着栏杆,道:“照你这么说,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是很值得投资了?”

  专家耸耸肩。

  他只能帮助其分析其中的价值,至于值不值得投资的,见仁见智喽。

  当然,毛总也不需要他的答案。或者说,毛总本身已经有了答案。

  大创渔业已经是中国远洋捕捞公司中的龙头,有2个境外远洋渔业基地,年收入超过了10亿元。

  但是,随着国内近海渔业资源的衰减,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渔业企业走向海外。去年底,中国远洋作业渔船达到2460艘;而到今年,远洋作业渔船增长至接近3000艘。

  这种增速是很可怕的。

  一来,远洋渔业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与中国远洋渔业产能“井喷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性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全球90%的经济鱼种已经被过度开发或者完全开发。全球渔业捕捞量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达到峰值之后便进入瓶颈,已无法继续随技术进步和捕捞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二来,盲目进入远洋渔业的企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企业从未涉足过渔业行业、完全不了解全球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残酷现实,随随便便将对环境不友好的落后捕捞运作和管理模式带出国门,譬如使用网眼极小的“断子绝孙网”和大功率渔灯等争议性捕捞设备,导致矛盾冲突频频出现。这让国内远洋渔船在不少国家的形象并不光彩。

  一句话概括就是,远洋渔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的需求,除了养殖别无它法!

  正如有业内人士调侃的,今天我们在餐馆点菜的时候,经常有人问这个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到2030年后,别问了,那都是养殖的。

  当嘉谷的海洋牧场战略出台后,毛总便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中国海洋渔业的大变局将至;而当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等深远海装备也“暴露”后,他的认知慢慢趋向清晰——大变局恐怕不是“将至”,而是“已至”!

  无论是近海海域的海洋牧场,还是深远海的大型养殖工船,起步都投入巨大,风险极高,所以包括大创渔业在内的大部分公司都望而生畏,风投资金也对相关技术及产业政策存疑;多年来,相关研究工作只见打雷,一直未见下雨。

  不过,当嘉谷相继突破了技术瓶颈,为行业指明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路线图,那又另当别论了。

  没有开创新局面的魄力还可以原谅,但如果连“跟风”的勇气都没有,那活该被时代淘汰了。

  毛总显然不是一个甘心被时代抛下的男人。

  “看来,是要和嘉谷接触一下,咱们要是也有这样的远洋养殖平台,在远洋地区的合作空间就大多了。”毛总若有所思道。

  专家一愣,道:“您的意思是,买嘉谷的养殖工船平台?”

  “如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4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8/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