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46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看得出来,这段时间,老爸确实是学到了不少,如今说话都是一套一套的。

  老爸瞥了齐政一眼,继续说道:“现在是全镇一张图,规划先导。在总体规划中,镇上和大岭村这块区域作为中心,发挥承上启下、辐射全局的作用。前镇以生态保护、旅游经济为主,注重局部细节,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鹿园观光带;后镇则以发展养鹿业为主,突出资源优势、鹿产品的加工开发,形成林江镇的特色经济主导产业带。”

  “所以你看,你的鹿园基地是其中关键,你可不要给我掉链子了。”

  齐政自信回答道:“放心吧,老爸,怎么也不会给你掉链子的。我听王老说了,鹿园的发展超乎想象的顺利,很快就能迎来一波扩张了。”

  老爸闻言十分高兴,“那就好,说到底,这一切构想的基础还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特色小镇’才不至于沦为一句空口号。”

  能时刻保持清醒,在齐政看来,就是老爸最大的优点了。

  ……

  跟老爸聊完之后,齐政又去了村里的鸡鸭养殖场。

  大岭村生态养殖场的规模一再扩大,如今已经是存栏超过十万羽的大型养殖场了。并且实现了自己孵化鸡苗鸭苗,可以为嘉谷在全县的“种牧草-生态养鸡”、“鸭稻共作”推广模式提供优质的雏苗。

  可以说,大岭村养殖场正在慢慢转型为普诚县的优质禽苗培育基地。

  养殖场员工多达五十名——年后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没有出去打工了。

  无论是村里的养殖场,还是镇上的鹿园,都提供了不少的机会。再加上嘉谷在全县的投资项目落地,在家里就有充足的发展机会,大家自然也不愿意辛辛苦苦地在外面流浪。

  老爸有句话说得没错,一切的问题都要靠发展经济来解决。

  ……

  来到村里的“茶香稻”育苗基地,齐政看到陈建章带着两名研究员在田里观察稻苗的生长情况。

  “师兄,忙呢?”齐政主动打招呼。

  陈建章抬头,看见是齐政,转头吩咐了两名研究员几句,就走了过来。

  “我在研究‘茶香稻’稻苗的生长状况。话说回来,你是从哪得到的这种神仙稻啊,确实是不同凡响。”

  齐政打哈哈:“这真是意外所得,当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培育了一把,没想到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说完连忙转移话题,“怎么,现在有什么特殊情况?”

  陈建章也就是顺口一问,他当初品尝过“茶香米”之后,见猎心喜,于是直接驻扎在大岭村“茶香稻”的育苗基地,研究“茶香稻”的特性。

  “虽然外表跟一般稻苗差不多,但生长速度着实缓慢。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茶香稻’成熟期至少达到180天,确实只适合生长一季。产量按照你之前的实验数据,已经是相当高了。”

  “对有机肥的利用效率高,相对而言对化肥就不够敏感。这种特性倒也不奇怪,不少香米都有这方面的特点,如果施用化肥,品质会大为降低。”

  “这就注定了要采取生态种植的模式。我们会摸索稻鸭共作,稻蟹共作,稻鱼共作等生态种植体系,寻求一种种养效率最高的模式。”

  “现在的问题是,要确认‘茶香稻’的适宜种植范围。因为一般而言,顶级香米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要求,比如泰国香米。‘茶香稻’究竟是仅仅在本县适宜种植?还是全市?亦或是更大的范围?这需要时间来验证。”

  感受到育苗基地“三星聚灵阵”的运转,齐政淡淡一笑,“那就靠师兄你率队摸索了。”

  虽然事实上,没有灵阵提供的灵气,这种灵气作物在哪种植都是白搭。

  可惜不能直说。

  “现在基地里的育苗量够吧,眼看着全县的合作社就要组建完成了,下一步就是移栽秧苗了,不够的话就麻烦了。”齐政转而问道。

  “没问题,基地里是按照充足的预算育苗的,我还怕育苗用不完浪费呢?事实上按照我的研究,‘茶香稻’应该打破了传统的种植密度,把秧苗之间的行距从6寸增加到9寸就够了。”陈建章胸有成竹。

  齐政蹙额,“这样的话产量会降低不少吧?”

  陈建章摇头:“增加产量不难,可回甜度和口感保证不了。这种水稻需要的营养物质明显比一般的水稻多,增大行距能吸收更多的营养,产量也未必会降低多少,但口感肯定会得到提升。”

  齐政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那么就按照你的研究来做吧。品质至上,不能给这么好的大米抹黑。”

  陈建章欣然点头。

  “公司购进了一批插秧机,到时移栽的时候你有兴趣就过去看一下吧。”齐政补充道。

  “啧啧啧,投资不小吧?”陈建章微笑道。

  “可不是,四百台六行插秧机,近两千万就撒出去了。不过这投资也是必须的,总得慢慢实现机械化吧,慢慢改善啰。”齐政揉揉额头。

  ……

第66章 波谲云诡

  有不少人会有种错觉,有机农业就是完全摒弃机械化,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

  现实当然不是这样。

  德国的有机农业就是高度机械化的代表。

  有机农业主要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而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的一种生产工具,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的劳动强度,且可以提高农业劳动效率,起到增加效益收入的作用。

  虽然农业机械化也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不太符合生态发展的理念。

  但在齐政看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利用好农业机械化,是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的。

  因此,如何实施农业机械化与有机农业生产的结合,相互调配,最大化发挥其功效,这才是现阶段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普诚县在农业机械化这一点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嘉谷在与县委签署的投资协议上,由嘉谷投资购买相应的农业机械装备,向农村合作社提供农机服务,逐步提升普诚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当然,高度的机械化就意味着高投资。

  仅仅是插秧机,就投入了两千万,还有收割机呢?烘干机呢?都意味着巨额的投入。

  即使是嘉谷,也无法一步到位。只能通过逐步投入,慢慢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目标。

  ……

  齐政回到公司,招来了杜为民。

  “老杜,现在确认加入合作社的耕地共有多少亩了?”

  杜为民脱口而出,“目前大概是三十万亩。”

  齐政有些意外,“这么说,大概只有一半多的农户选择种植‘茶香稻’?”

  杜为民有些为难,“主要是县城南部的两个镇不太配合,尤其是唐回镇,本来就是县里耕地资源最丰富的的一个镇,但是镇领导似乎不太乐意接受与嘉谷的合作。所以唐回镇的合作社组建进程最为缓慢。”

  齐政回想了一下。确实,当初在考察各乡镇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有官亭乡赵书记那样对嘉谷热烈欢迎的领导,也有唐回镇那种对嘉谷极其冷淡,几乎全程都不出面的领导。

  唐回镇耕地资源好,农业发达,是普诚县下面乡镇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一个镇。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其对嘉谷的“茶香稻”推广并不是很积极。

  不是谁都有勇气尝试新鲜事物的。

  面对这种态度,“茶香稻”在唐回镇的推广工作似乎一下子卡了壳,陷入了停滞状态。

  没有政府方面的配合协助,杜为民他们的工作完全就成了单方面的。

  毕竟嘉谷H县委签署的协议并不是硬性规定,还是要以农民自愿为原则。

  虽然一般来说政府出面协调了,农民们都会进行尝试。问题就是唐回镇基本是推诿了事,这样的态度自然会遭到农民们的抵制。

  齐政敲着桌子,思考片刻后,对杜为民说道:“既然唐回镇方面不太热心,光是嘉谷一门心思的鼓捣,老百姓不配合不支持,那就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起不到好效果。”

  “宁缺毋滥,等我们的第一期‘茶香稻’推广成果显现出来,农民们看到实打实的好处后,就会转为支持了。”

  “马上要开始移栽水稻了,老杜你要协调好各个合作社,争取顺利地度过插秧这一波。”

  杜为民松了一口气,连忙应诺。

  ……

  伴随着春风春雨,普诚县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春耕,田里到处都是农民忙碌地身影,一片片播种的稻田焕发着新生的活力。

  因为要集中经营,统一管理,应嘉谷的要求,合作社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四大区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茶香稻”的生长需要灵气,齐政必须将“三星聚灵阵”覆盖“茶香稻”的生长范围,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因此耕地集中成块,有利于齐政布阵。

  天广地阔下,一排排的插秧机轮番耕作,蔚为壮观。

  机械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大大解放了人力,减轻了农民们的负担。农民们喜笑颜开。

  在中国,尤其是在南边,耕地破碎化程度太高,也是影响机械化的一大桎梏。

  一方面是由于土地自然条件造成的,例如西北和西南地区,地理不好,这个硬性问题很难解决;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业人均耕地面积太小造成的——自1978年以来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这一制度在实施初期大幅度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平均分配土地,各家各户按照土地肥瘦搭配、远近搭配的做法,在人均耕地已经很少的现实条件下,直接导致了耕地的严重破碎化。

  国家后来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鼓励农村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法律应运出台,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齐政需要布置四个灵阵,从北至南,前三个都很顺利,到了南部唐回镇的耕地区时,齐政一感应,面色就沉了下来。

  ……

  “我们在唐回镇的水稻秧苗至少有一半被更换了!”齐政回到公司,召集众人开会。

  “什么?怎么会?”杜为民惊呼道。

  “我对‘茶香稻’太了解了,一看就知道哪些不是我们培育的秧苗了。”齐政淡淡道。

  别人一时看不出来,他还不知道吗?有没有蕴含灵气,他一靠近就能感应出来了。

  偏偏现在唐回镇的那些秧苗有大半根本就是凡种水稻。

  闻言众人不再怀疑,毕竟“茶香稻”最早是由齐政培育出来的,他要说最了解没人会反驳。

  王昱业问杜为民:“会不会是秧苗交接的时候出错了?”

  杜为民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移栽水稻秧苗一直是他负责,现在出了岔子,责任肯定在他身上。

  他仔细回想,摇摇头:“我肯定秧苗交接没出差错,我是亲自跟合作社对接的,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他们插秧,但交到他们手上的确定是‘茶香稻’秧苗无疑。”

  战略部丁显若有所思,“那这样说来,问题应该是出现在唐回镇合作社身上了。”

  张泽宏点头赞同,并补充道:“而且这应该是一次早有预谋的策划,能事先准备好相应的秧苗将‘茶香稻’掉包,不可能是临时起意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地分析,很快事情的脉络就清晰了。

  齐政沉静着脸,听完最后的分析后,很快做出决定。

  “这是我们推广‘茶香米’的第一年,绝对不能有任何纰漏。”

  “这样吧,丁显,你配合老杜一下后面的猫腻,秧苗暂且不动,但是要做好补种的准备,弄清楚情况后再采取具体措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