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89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没办法,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是向钱看。

  大麦和小麦在营养方面几乎相同,但大麦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它的成分里没有面筋——这意味着面粉无法发酵。

  单单面粉一项的需求量,就已经定位了两者的种植规模。

  而且,现在的大麦优良品种,亩产在700斤左右;而小麦可以达到900斤左右。

  大麦的秸秆又比较软,抗灾害天气能力差,易倒伏,容易造成减产。

  这样一来,大麦在国内的地位就非常尴尬了。

  作为粮食作物,它和小麦比没有任何优势;作为经济作物,呃,它的经济效益也一般。

  不过大麦也不是没有优势。

  大麦是典型的耐盐碱、耐干旱、适应性强的禾谷类作物,资源消耗远低于玉米和小麦等作物。所以在很多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种植大麦是普遍的选择。

  国内的大麦一般用作酿酒和饲用。

  但不是所有的大麦都能用来酿造啤酒的。

  啤酒大麦与饲用大麦从形态上看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在籽粒的性状和内在质量上有一些特殊要求。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啤酒大麦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因为含量高会使籽粒溶解度降低,酿出的酒易混浊,保存期短。而饲用大麦则要求蛋白质含量尽可能高,适口性好。

  都是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如果说啤酒花还能以国内供应为主,啤酒大麦的国内种植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目前,我国啤酒大麦70靠进口,啤酒业原料对外依存度达到了新高。

  清源啤酒同样是靠进口外国优质啤酒大麦生产。

  国内啤酒大麦原料的不足,即使是赶来淘金的外国啤酒商,都为此伤透脑筋。

  “作为食品工业,能不能健康发展,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原料供应。”丁显说道,“在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基础原料匮乏和品质差是共性问题,并不局限于啤酒行业。关键是啤酒行业的上游大麦种植与下游啤酒生产面临着太大的脱节了。”

  齐政耸耸肩“虽然国内啤酒产量提升迅猛,但从整个国家角度去看的话,啤酒大麦不过是个边缘产业。可以说在过去啤酒发展的黄金十年内,同样错过了啤酒大麦发展的黄金期。”

  丁显有些忧虑地说道“其实从00年开始,国际啤酒大麦就进入了上涨行情,并且势头至今未减,原因是因灾减产,供应紧张。我查了一下去年的啤酒大麦供应国的天气状况,不容乐观。由于高温干旱,造成大麦一再减产。可以预计,今年的啤酒大麦进口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齐政皱眉。

  世界上啤酒大麦的供应国主要有4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丹麦。而国内的购买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一半。

  在中国啤酒业连续多年维持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啤酒业只能接受大麦涨价的事实。进口大麦的涨价,会使得国内啤酒的生产成本骤增。

  但是啤酒售价不但不能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下,甚至还要打折促销。双重压迫之下,更多的啤酒品牌今年的日子是不好过了。

  “伴随着进口源的紧张,相信发展国内啤酒大麦生产规模和建立稳定的优质产品基地的呼声会越来越强烈了。”齐政淡淡说道。

  丁显说道“这已经变为了现实。我得到消息,前不久农业部开始组织专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啤酒大麦发展规划了。但短时间内,注定还是一锅乱粥。”

  “国内大麦生产基本上都是散户种植,品质均一性比较差。而且小品种农作物往往有着共性问题,小农经济,价格波动幅度大,往往是‘三年孙子,三年爷爷’”

  “在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肯定会导致企业抢购,同样会造成价格上涨。”

  齐政就摆摆手“不管他们,我们要先行一步,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降低清源啤酒的供应链和市场风险。同时,采取‘优质优价’策略,帮助提升大麦生产的经济效益。”

  其实,从农业部开展的啤酒大麦样品征集和检测鉴评活动的综合鉴评结果看,我国不仅有优质的啤酒大麦品种,而且许多啤酒大麦品种的品质可与进口啤酒大麦媲美。

  只不过国产啤酒大麦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我们的软肋。

  国产啤酒大麦品种进入商业生产的准入门槛低,又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自然难以进行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推广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利用肃省光照充足、温差大的气候优势,掌控品种优良的啤酒大麦的大规模种植,是嘉谷此行的目标之一。

  “我们可以说是来的时机刚刚好。”说到这个,丁显面露笑容。

  “今年肃省出台了《肃省啤酒大麦生产发展规划》,一方面通过改良品种和规范生产,提高国产大麦品质;另一方面,也加大对大麦种植的扶持力度。”

  “另外,肃省有意建立完备的啤酒大麦交易市场,以企业为龙头,协调产业的组织生产……”

  听到这,齐政也笑了“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倒是一个利好消息。”

  啤酒大麦生产发展不快也是由啤酒大麦产业特性决定的。

  严格来说,大麦芽才真正是啤酒酿造的原材料。

  啤酒大麦需要先通过麦芽厂加工成麦芽后才进入啤酒加工领域,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特殊产业。

  但麦芽加工企业的竞争力非常薄弱,没有足够的带动能力。

  如今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倒是有望把啤酒大麦的质量基础打牢。

  “不过,我们还是先建立起自己的大麦生产基地再说,我最喜欢跑马圈地了……”

第131章 最“高贵”的粮食

  肃省很符合西北的典型特征,地广人稀。

  就拿齐政他们到达的陇谷县来说,总面积七千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万亩左右,人均耕地面积可达8亩。

  相比起东南沿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但是人均占地多不代表着富裕。

  这边毕竟地处北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虽然光能资源丰富,但降水少,农业生产只能靠灌溉。

  受限于气候和地质条件,大麦是隆原镇的主要粮食作物,而大麦产量较低,经济效益相当一般,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低下。

  因此嘉谷方面透露出投资合作的意向后,受到了陇谷县的热烈欢迎。

  唐书记精神抖擞地站在县委大院门口,毫不矜持地将县委县政府全套班子全给挪移了出来,以接待大投资商的礼仪,接待了齐政一行。

  在县委会议室,唐书记骄傲地介绍“我们县的大麦产量居全省之首,而且大麦的整体质量水平也达到了全国一级标准,而且从前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把啤酒大麦作为全县的重点特色产业来发展……所以我们是一心希望能有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啊。”

  齐政笑着道“企业谋发展,地方谋致富,都是为了追求共赢。”

  唐书记“哈哈”笑了两声,说道“齐总这话说得对头,大家共同致富嘛。投资就是富地,来帮助我们吸引投资的都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客商都是亲人。”

  唐书记用深刻的语气,既说给县长听,也说给其他官员听,道“而影响投资环境的都是罪人,我们作为政府的,要全力做好服务,亲商、安商和扶商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无论是投资环境方面,还是优惠支持方面,你们都不用担心。有什么要求,也尽管开口。”

  齐政微微一笑,颔首道“我们嘉谷既是做农业的,也是做食品的。只有最优质的原料,才能生产出最优质的啤酒。我们是希望建立一个像茅台高粱基地那样的优质原料基地……”

  茅台作为“国酒”,声名赫赫。

  但很多人不知道,茅台酒之所以成为“国酒”长盛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本地产的高粱。

  而茅台专用的高粱,堪称史上最贵高粱。

  说起茅台专用高粱,也是一个从山野劣种逆袭到身价百倍的传奇励志故事。

  高粱作为一种种植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在北方很常见。

  和根红苗红的北方高粱比起来,茅台本地高粱,不过是一“山野劣种”。

  “不择地利,不辞瘠薄,不受肥力,产量吝啬”,像野草一样的生长习性,更像一个冥顽不化的熊孩子。

  但是,正如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一样,“山野劣种”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涅槃。

  因为茅台本地高粱的直链淀粉比例高达90,比其他高粱产区多了三分之一,十分有利于茅台镇酱香酒传统工艺的多轮次翻烤,营养的消耗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而是酿制茅台酒的绝佳选择。

  但茅台本地高粱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虽然是酿制茅台酒的不二选择,但在历史上,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产量低,亩产只有75公斤。

  也正因为产量太低,严重制约了茅台酒的产量,也使得一坛看似不起眼的茅台酒,留下了几多神秘。

  直至当地育种中心精挑细选出最优良的品种,经过8年的繁育,才得到完美符合茅台酒酿造要求的新品种,同时亩产能达到400公斤。

  除了在茅台核心产区,其他地方产不出这种高粱。这是大自然给茅台镇人民的礼物,也是茅台镇人民致富的渠道。

  茅台人极为珍视这种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当地也在大力扶植种植这种高粱,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规定不得使用农药等。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茅台一直坚持以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优惠条件收购本地高粱,10余万户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茅台还补贴。

  茅台高粱基地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基地农户免费投入有机高粱种子、有机肥、生物制剂、绿肥等,实际农户成本为劳动力成本。

  这样一来,对于当地来说,没有比种高粱更好的高效替代产业。

  虽然高粱是小杂粮,但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与同季粮食作物相比,效益更高。

  而从种植户来看,为茅台种植高粱,确实是一门划算的买卖。

  茅台的收购价一直比普通高粱高,还不包括茅台在种子化肥等方面的免费或优惠,而且不用担心公司倒闭或效益下滑不收购。

  总而言之,茅台对农户实行的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这一点对种植户而言,无异于一颗定心丸。

  众所周知,茅台酒价格高昂。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从高粱到茅台酒,价值翻了三十倍不止,说它是世界上最“高贵”的高粱,当之无愧!

  当然,将原材料和最终制成品比价显然缺乏科学性。正如苹果手机的价格不是所有零件价格相加一样,品牌的价值也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茅台酒一路走高的价格也不乏投机炒作的成分。

  但不管怎么说,茅台高粱基地切切实实地做到既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也为茅台了独一无二的优质“弹药”。

  同为酿酒,虽然啤酒跟白酒的原料、工艺都不一样,清源啤酒和茅台的地位更是没法比,但不妨碍齐政仿照茅台高粱基地的例子,在大西北建立清源啤酒自己的“军火”基地。

  ……

  听完齐政的规划,唐书记一脸激动,抓着齐政的手猛摇,说“齐总,嘉谷永远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全县上下,一定会大力支持,促发展,强服务,全力配合你们建设优质的专用啤酒大麦生产基地。”

  顿了一下,他又觉得力度不够,发誓般道“不跑题,不走调,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性的机遇,勇往直前……”

  齐政都被他一串串热情的话给说笑了,也只能抓着他的手猛摇。

  ……

第132章 “圈地”不易

  嘴炮一时爽。

  嘉谷想要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是要实现“企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统一组织大麦种植,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化经营模式。

  但现实则是,想要“占地为王”,但振臂一呼,响应寥寥无几。

  具体表现为,陇谷县当地的农户对组建合作社一事疑虑重重。

  面对齐政,陇谷县唐书记就有些尴尬了,但还是信誓旦旦道“齐总,你放心。我已经让政府的工作人员提高积极性,尽快协助你们组建起合作社模式……”

  听他这么一说,齐政反而更不放心了。组建合作社是为了带动农户发展,可别最后弄巧成拙,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9/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