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91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简直比齐政的灵阵还要玄幻啊有木有?

  但这就是高超的节水技术真正的力量了。

  在这一块,嘉谷只能说是小学生,只能慢慢地进行补课。

  说到底,我国也是贫水国家,发展农业节水技术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不过,虽然齐政也很支持嘉谷在农业节水技术投入研究,但对嘉谷未来能超过以色列还是很有信心的——即使是以一个企业对一个国家。

  从大的层面上来看,农业节水技术主要算是“节流”,自身拥有的灵阵则能“开源”。

  再怎么节流,理论上,水资源也是越用越少的。

  但齐政这个能开挂的货色却能“开源”使得水资源越用越多,谁更有前途,还用说吗?

  只要灵阵的层次上去了,“开源”的范围扩大了,再看看这茫茫的大西北,简直越想越兴奋了……

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开端

  如果节水灌溉工程只是让陇谷县的农户们心动的话,嘉谷意欲开发戈壁滩涂用地,搭建劳务和务农互补平台的消息,彻底让他们欲罢不能了。

  陇谷县地势开阔,由于干旱少雨,90以上的耕地为旱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戈壁滩涂用地尚待开发。

  十年五旱,灾害、生态、贫困交织叠加,且互为因果,是陇谷县的基本县情。

  嘉谷愿意投资开发外围的戈壁滩涂,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为生态脆弱区披上绿色“底色”,为陇谷县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从小的层面看,是为当地老百姓了增收渠道。

  第一期开发的戈壁滩涂有6万亩,要整理土地,防风固沙,种植耐旱作物,建设高效节水的灌溉体系,需要的劳动力可不在少数。

  而嘉谷定下来的原则是,优先雇佣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的农户。

  之前大部分农户担心的,不就是合作社机械化作业之后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土地流转后,即使有分红,一旦没有成为合作社员工的话,就是地也没了,人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了。

  到外面打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说有时候工钱都很难拿到;而且家里基本都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的,也很难出远门。

  现在好了,嘉谷送岗上门,即使不能在合作社工作,也能进入嘉谷打工,实现就地就近、离土不离乡就业。

  这样的话,农民们既有自家土地流转经营的一份分红,每个月也能领一份工资,变“一份收入”为“两份或多份收入”,简直美滋滋。

  因此,在双重利好的助力下,合作社的组建进程迅速推进,在政府的协助下强力推行“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经营新格局,整合建设“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土地流转+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嘉谷在政府的协调下,联系肃省的农科院引进其培育的“甘啤3号”和“甘啤4号”优质啤酒大麦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

  近30万亩的优质专用啤酒大麦种植基地,一边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按照保优、高产的栽培技术统一种植大麦,一边如火如荼地建设高效节水的喷灌体系。

  而为了建设优质原料供应基地,清源啤酒还在陇谷县配套成立了麦芽加工厂,在产区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销衔接,为清源啤酒厂稳定优质的大麦芽原料。

  麦芽加工厂同样优先招收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的农户。

  嘉谷做出了这么大的付出,一力解决了农户流转土地的顾虑,陇谷县政府也不好干看着。

  恰逢肃省对啤酒大麦种植产业出台了扶持政策,对啤酒大麦龙头企业进行财政贴息贷款等信贷优惠政策。陇谷县政府亲自下场出面,协助银行完成对嘉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贷款资格认定、信用评级等工作,争取到了一笔优惠贷款。

  这样一来,合作社的农用机械设备倒是解决了,虽然这笔贷款对于嘉谷的整体投资规模来说,只能算小打小闹。但总归弥补了陇谷县唐书记的“嘴炮”,对合作社也算一顿“小补”了。

  ……

  另一边,戈壁荒滩开发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嘉谷要开发的戈壁荒滩用地坐落在陇谷县西部,荒漠地域开阔,土地面积大,便于统一规划,连片开发。

  但首先要解决的是基建缺失、生态脆弱的现实困境。

  大片的戈壁荒滩被闲置不是没有道理的。

  “春播几口袋,秋收几粒子;出门满眼弥沙子,走路土淹脚脖子”,这是陇谷县当地人民对外围戈壁荒滩真实写照的形容。

  不是没有人打过开垦的主意,不过新开垦的耕地,乍看起来与周边老乡镇的耕地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浇过两次水后,要么因为土壤板结不渗水,成为成片的“水池”;要么因为土壤返碱,“烧死”大片的农作物,大麦、小麦种了一茬又一茬,总是不能健康茁壮的生长。

  此后再也没人做这种蠢事了。

  所以即使是唐书记,对于齐政意欲开发这片戈壁荒滩,也是觉得不可思议。

  他还隐晦地提醒过齐政,如果是为了解决不能在合作社工作的社员的就业问题,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齐政感谢他的善意,不过还是坚持己见。

  也正因为如此,承包价真的是白菜价了。

  嘉谷有意将陇谷县建设为优质啤酒大麦种植基地,最终的目标当然也是将这片荒滩改造成良田,作为嘉谷的自有种植基地——俗话不是说了么,千好万好都不如自己拥有的好。

  但首先要固定流沙、拉土造田、改良盐碱土质,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农田。

  齐政用灵阵勘探过地下水层,嘉谷承包的这一片荒滩地下水较为丰富,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大有潜力可挖。

  眼下,几百人在嘉谷聘请来的省林业局治沙技术员的指导下,大面积种植沙柳。

  前面用拖拉机开沟,后面将树苗斜插种植,刚好露出小苗,全部埋死压实,然后略为浇水。到了秋天就会长出三四枝一米以上的杆茎,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

  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其抗逆性强,较耐旱,喜水湿,抗风沙,固沙保土力强,是我国沙荒地区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

  沙柳形如火炬,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

  春季来临时,风沙肆虐,沙丘平移,不管沙柳被埋得多深,只要露一个头在外面,它就能够茁壮成长,虽然不怕干旱,但雨水充足它也能够一样生长。它不怕牛羊啃,即使把四周的皮都啃光了,只要在里边有一枝牛羊够不着,过不了多长时间又恢复了生机。

  沙柳的经济价值也比较高——可做纸板,造纸。它所含的热量和煤差不多,可发展成每三至六年砍一次的绿色沙煤田。

  当然,这不是齐政看重的。

  化沙地为田才是最重要的。

  沙柳能把沙丘牢牢地固住,而且成片成串的沙柳形成的植物带,涵养了沙地的水分,削平了沙包,没有几年就能形成了一片片绿地。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改造成耕地种庄稼了。

  一旦搞起来收益逐年增加,而且土地的增值将难以计算。想想,从荒沙变成林地或耕地了,它的增值空间有多大。

  不过可能真正要见到效益需要大大几年,这就是生态建设的特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所以一般的农民没力量也没耐心搞生态。

  其实嘉谷内部对此也是抱有不同意见的。

  王昱业就曾问过齐政,东部有太多的耕地可以承包了,将资金投入其中,可以得到的收益远远比投入到大西北来得划算,搞大麦种植基地他可以理解,毕竟具有地理产业优势,清源啤酒也需要优质原材料,但为何要另行开发戈壁荒滩呢?

  对此,齐政只反问他,嘉谷承包个几十万亩耕地肯定没问题,承包几百万亩应该问题也不大,承包几千万亩估计就很突出了,而想承包上亿亩耕地,你确定国家能允许?

  要知道,即使是国内最大的农业国企北大荒,所拥有的的土地总面积也没有上亿亩。

  且不说粮食安全的问题。国内现在农村还有6亿多人口,农民的生计和种田是离不开的,想要追求大规模农场,最起码要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我们的城镇化必须能够吸收这些农民。但这些农民是50岁、60岁、70岁的农民,都是老人,一大半都是妇女,70都是小学文化程度,这些人城市能吸收他们吗?

  耕地问题、粮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的就业问题、生计问题。

  所以可以想象,片面追求大规模农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国家是鼓励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对于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肯定是抱着严格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态度。

  其实,对农地的流转实行一定管制,即使在土地私有制的国家,这也是一个通行的做法。

  你一家企业想拥有一个国家5以上的耕地,你想干什么?

  齐政一直对这一点头脑清晰。

  即使他有灵阵,嘉谷自有的土地都是有上限的。

  但这次大西北之行,给了他新的思路。

  茫茫大西北,多少无人之地啊!

  单单拿沙漠来说好了——国内有70万平方公里沙漠,超过耕地面积的一半,如果真能全部治理,理论上,粮食和用地紧张问题都将烟消云散。

  当然,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全部治理是不可能的。

  但哪怕是治理好十分之一,也有上亿亩了。

  最关键的是,我是将难利用土地治理出来的,即使拥有上亿亩土地,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吧,我有足够的底气面对国家——森林法都规定“谁种植、谁所有、谁受益”,70年不变,而且有继承权。总不能我干了为国为民的好事,还不如种树吧。都是千秋万代造福后世的事业,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齐政用这个理由说服了嘉谷管理层。

  你想得到的多,就要付出更多。

  但想要治理好沙漠,总得有丰富的经验吧?

  说白了,眼前的这片戈壁荒滩就是用来练手的。

  齐政眯眼看着忙碌着种树的农民们,心里暗暗道,这就算是嘉谷征服戈壁大漠的开端吧……

第135章 谁有“种”,谁骄傲

  五月,嘉谷第一个种业公司落户河西走廊的张夜市。

  河西地区良好的基地环境,尤其是戈壁绿洲具备良好的天然隔离条件,是十分理想的农作物种子专业生产的“天然车间”。

  这边是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蔬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和重要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也是全球公认的各类农作物种子繁育最佳场所。

  作为一家农业企业,尤其是有志于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企,对种子行业的忽视是不可原谅的。

  随着嘉谷自有种植面积和附属合作社种植面积的扩大,优质种子来源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齐政以前一直没有抽出空来进军种业,还是在来肃省之前,被师兄陈建章提醒到,才意识到嘉谷十时候补上这一环了。

  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种子技术是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关键技术。

  每一次品种突破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物育种是种业发展的大趋势,想要未来占据主动必须积极做好技术储备。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自己留种,根据气候变化、需求变化,不断筛选和优化品种,这一以农民为主体的种子系统成为维持中国农耕传统的生态根基。

  凭借这一种子系统,中国曾养活了十几亿人口。同时,在这一生态体系中,农民同时也保护着全球75的种子资源,实现着农民与自然、生产与环保的和谐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人口与耕地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目前中国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有9的耕地。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将如何提高单产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从过去100年的世界农业发展经验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来源于种子技术。

  生物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突破技术瓶颈,逐步逼近农作物的理论潜力产量,是有效解决粮食高产问题的重要技术方法。

  我们最熟悉的两种育种技术,就是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杂交就不用多说了,无论是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袁老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走出国门,正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发挥显著作用,被世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