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品丹仙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八宝饭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2 MB   上传时间:2023-07-02 21:56:44

  将眼前幻化出来的各种灵材烧成灰,吴升终于出了山洞,这回不是打野食,而是真要离开了。

  恍惚间又是一个冬天,山林间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雪,雪花并不大,稀稀疏疏转着圈的落下来,于树梢枝头积了浅浅的一层,落到地上的,则直接融进了泥土中。

  吴升踩着略显泥泞的土地,在微凉的雪花中前行,一边走一边寻找发掘着能够炼丹的灵材。有时候好几天见不到一株,有时候一天能找到好几株。不论是不是气海世界没有的新品种,他都将其炼成内丹,重复了也不怕,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扩大灵材的种群,早日实现气海世界全覆盖。

  该回家了。

  虽说杀公冶干已经过去了九个月,但毕竟是学宫奉行被杀的大案,吴升不敢抱有侥幸心理,出了这片不知名的群山后,先向西走了两天,再向西南走两天,远远的绕过不忧山。

  世界沙盘中的不忧山已被点亮成型,辨别起来非常容易,这座大沙盘为吴升提供了精准的舆图导向,一路经过的所有地方,都逐一点亮、塑形,日益完善着世界沙盘。

  这一路并不求快,围着不忧山三百里外走了一个大圈,然后才折向芒砀山的方向,耗时一个月,前方终于看见了家园。

  一别两年有余,芒砀山变化很大,国人坊已经建成五座,国人上千;野人村落也散布在芒砀山大大小小的山间,建立了十来个村子,总数突破八千三百人。

  此外,两位客卿、七名国士各自也收了一些家臣,加起来也有六、七百人。

  整个芒砀山封地总人数已经过万。

  吴升的回归,自然引发封臣领民的一片欢腾,他们的大夫、封君回来了,更有了主心骨,整个芒砀山如同过节一般,自发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国人们在甲长、耆老的带领下,呈上礼物,感谢吴升为他们带来的安定幸福的生活。

  芒砀山建立以来,吴升基本上没怎么管理过,算得上垂拱而治,功劳应该归诸于卢芳为首的供奉、门下士、甲长和耆老们,归诸于国人的自律和辛勤。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封君经年不知所踪,封地中却井井有条,人们自觉自愿的按照约定俗成的做法行事,不会出现后世因主位空置而导致的乱象,说起来,真是封君们最为幸福的年代。

  吴升向国人们表示感谢,谦逊的表示自己做得不好,希望将来大家更多的指出自己的不足,他将努力改正,更希望国人们继续奋发上进,将芒砀山建设得更加欣欣向荣。

  热闹之后,抽出空来,卢芳向吴升禀告了封地中的大事,主要还是茅贡之事。

  “扬州左徒府将四国茅贡减半征收,大夫不在,我等以重金采购乌参丸,委托墨、岳两位丹师炼制其余灵丹的方式完成了,大夫不需担忧,唯有一点,征调明年茅贡的国书至今未至,眼看就是正月,究竟数量如何,皆不知晓。冬掌柜也不知哪里来的消息,说是今年可能有变,他已和董大赶赴扬州打探。”

  吴升皱眉:“什么变化?茅贡免了?楚人有那么好?不可能!”

  卢芳苦笑道:“可能要令四国出兵!”

第一百一十一章 纳谏和祭拜

  吴升回到自己的大夫府邸,一别经年,这里又增加了十余座大小楼宇,甚至还挖了池塘,造了风雨连廊,植了些花草树木,看上去越来越有花园的模样了。

  庸直率众门士趺坐于议事堂下,向吴升行臣下之礼,行罢,众门士齐贺吴升破境炼神,吴升笑着摆手:“诸位请起,我入炼神,实赖诸位之力,使我无后顾之忧,方有今日。如今归来,还望诸位同心同德,继续为芒砀山尽力。诸位有何建言,也请不吝赐教,大胆直言,呵呵。”

  这是封君归来,广纳谏言的路子,也是故事旧例了,于是众门士皆望向庸直,门士之中,向来以他为首。

  吴升也看向庸直:“直大郎,有话尽管道来!”

  庸直默然片刻,道:“是!”

  吴升不悦道:“是什么?说嘛,我是不纳谏的人吗?”

  庸直闻言,打了个激灵,垂首道:“大夫挺好,下臣无谏言。”

  卢夋高声道:“下臣有言!”

  吴升喜道:“请说!”

  卢夋慨然道:“大夫不信不诺,下臣请问大夫,当是不当?”

  吴升愕然:“此言何意?我自忖不曾亏欠诸位薪俸吧?偶有拖延,也请直大郎回来补足了的……”

  卢夋道:“非关薪俸,关乎芒砀山安危!大夫去时曾言,短则半月、长则一月,可结果呢?其后大夫又令直大郎带回口信,言称一二月内,必可返回,然后呢?此为重信守诺乎?”

  吴升张口结舌,想要解释,又没法解释。

  见他被问得哑口无言,庸老叔来了精神:“下臣有言!下臣听说,大夫出国,先往扬州,眠宿……”

  吴升喝道:“庸直!”

  庸老叔道:“不关庸直的事,是董大郎带回消息,扬州左郎崔明亲口所说!虽然不是大事,但下臣还是要谏言大夫,不可沉湎女色啊!”

  丁冉叩首,痛心疾首:“大夫,要说女人,下臣这里应有尽有啊,何必舍近求远,以致耽误国事。下臣敢问,大夫是不信任下臣了么?”

  场面如此热烈,索老六和张小坑也争先恐后,索老六问大夫为何不纳妾,可知封君无后,关乎封地人心的稳定?

  张小坑则沉痛表示,因大夫出国,封地中的市肆店铺一直未能取得合法牌照,尤其赌坊和青楼,营业时偷偷摸摸,不能光明正大,有损芒砀山繁荣昌盛,大夫岂能只顾一己之欢,而弃他人之欢于不顾?

  众人七嘴八舌一通上谏,等待吴升自责,吴升脸色很难看,愤然起身,拂袖而去。

  将封君责得哑口无言、离席而去,可算是一件雅事,传扬出去,皆可得名,众门士欣欣然议论间,都在嘲笑庸直,庸直只是冷笑,也不回应。

  过了两日,几位门士便领受了任务,被派往山外,收集各种奇花异草,且各有指标任务,需要在莽莽群山中辛苦奔波。惟独庸直安安静静待在家中,享受悠闲。

  吴升处理完纳谏风波后,去见金无幻,金无幻的传道堂中已有受业弟子十九人,这是芒砀山万人之中发掘出来有修行天赋的苗子,差不多五百人中有一个,比例低了一些,但考虑到封地中大部分都是迁徙而来的流民、部民,等将来稳定下来,吃饱穿暖之后,再受此间灵力熏陶,必然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耐心等待着传道堂课业结束,金无幻背着手出来,吴升道:“走,去木前辈冢前拜祭。”

  金无幻点头:“转眼就要过年了,也该去一趟了。”

  木道人的坟冢位于公子成双陵园之中,吴升和金无幻不敢公然立起墓碑,只在陵园中的偏僻角落立了个圆冢,冢前无名,只是告知山陵使,这是一位故人前辈。

  冢是衣冠冢,甚至衣冠也非原物,而是依据金无幻的回忆,由沈娘子缝出来的仿物,真正可托追思的,是随葬于冢中的半卷云纹。

  吴升不是来找云纹的,那些云纹他都烂熟于心,云纹卷册已经对他失去了意义,埋在这里才更安全。

  守候在这里的卢芳门客送上祭拜的酒食后退下,吴升端酒,敬道:“前辈安享!”

  金无幻叩首,敬酒:“老师安享!”

  吴升又敬:“前辈之仇,已报其半,请安享!”

  金无幻叩首:“老师……”猛然抬头,颤声问:“吴兄说甚?”

  吴升叹道:“当年杀害木前辈的,若我记得没错,其中一人应当是死了。”

  金无幻问:“苌弘?还是公冶干?”

  吴升道:“公冶干。”

  金无幻是木道人之死的亲历者,当时不知两位稷下学宫奉行的名姓,但事后查访,知道是公冶干和苌弘,如今听说公冶干死了,激动得连问究竟。

  吴升道:“此番北上,听闻公冶干和苌弘抓捕一位炼虚高士,其间公冶干身死……金老弟也不要到处打听了,免得引祸上身,但此事确凿无疑。”

  金无幻顿时大哭:“多行不义必自毙啊,天诛之,天诛之!”

  当日金无幻大醉一场,被吴升抗回去,丢给沈娘子时,他依旧痛哭不止。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冬笋上人和董大从扬州折返,带来了最为确切的消息。

  时隔三年,吴军再次起兵西犯,兵锋直指州来,州来曾为诸侯国,几十年前为楚所灭,因其位居前哨,一直是吴楚必争之地,楚王已经下令,以薳越为司马,率军驰援州来。扬州秉承司马府令旨,征召诸国联军入援,因此,四国下一年的茅贡不征了,但要出兵。

  冬笋上人道:“左郎府已经下发入援令,庸国、鱼国各出兵车五十乘,麇国、夔国各出兵车二十五乘,总计一百五十乘,赴州来军前听用。茅贡虽然不征了,但一应军前辎耗,皆由各国自担,这也是惯例。”

  董大表功:“原本大庸需出兵车七十五乘,下臣和冬掌柜找到崔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崔郎才帮了大忙,将大庸的兵车减至五十乘。”

  吴升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干得漂亮!扬州诏令何时抵达?”

  冬笋上人道:“已在路上,照常理,还有五日可至上庸。”

  吴升吩咐:“走,随我还都,也该向国君拜年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出兵

  阔别上庸近三年,再来时,景象已然大变。

  国君庆予的规划得以实现,在南城门外扩建了一圈外廓,新增了半个城,国人的增长也远超庆予的预期,从八十二甲新设到了九十二甲,意味着可以出动九十二乘战车。

  国力的增强不仅仅表现在国人数量上,三年前的那场南征,令庸国获得大批人口和财物、土地,也因此而吸引了更多的野人和流民前来结村定居,不计芒砀山,庸国总人口突破四万,为迁国以来最高。

  庸国本就为四国翘楚,前几年被鱼国占了上风,是各种原因造成的结果,无论从国力、制度、国人组织力、尚武的习俗和传统等方面,都不是鱼国可比的,现在国君振作、扬州左郎偏帮,上下一发力,国势立刻就上来了。

  而吴升的破境炼神,则为大庸蒸蒸日上的势头又添了一把火。

  国君庆予出宫相迎,肃容拜道:“卿一去三年,听说卿是为了破境,寡人每日都在期盼,当真食不知味、夜不成眠,如今总算回来了,寡人欲拜卿为上大夫,诚请受之!”

  上大夫与国同休,是为重臣,故此庆予要“拜授”,态度要诚恳,语气一定要发自肺腑,之后还要有仪式,只要对方觉得你不尊重,略显轻浮,拒辞不受,传出去日子就不好过了。

  吴升以前曾经拒绝过,现在依旧拒绝,论土地,芒砀山封地几乎赶得上整个国内,论领民,国中第一,论财力,随身揣着两百金,作为炼神境丹师,想挣钱毫无问题,他也没有世人根深蒂固的上下之别的观念,只要自身硬,担这个虚名得不偿失,毫无必要。

  辞让一番,庆予无可奈何,只得从旁补偿,又给了吴升五甲国人的编制,这个比较实惠,吴升却之不恭,自然受了,他打算回去就再建五个堡甲,充实国人之数。

  多了五甲编制,当然就可以去工尹卓吾子那里领取五驾战车,这就可以组建一支偏师了,套上四角牛,十车冲阵,百越那些蛮部怎么抵挡?想起来就酸爽。

  入宫之后,庆予道:“扬州诏令,至今未下,也不知今年茅贡几何,寡人本自发愁,今卿既归,还请有教于寡人。”

  这是国君对外出归来的重臣例行之举,问政纳谏,一如吴升纳谏于门客。

  吴升回答:“臣有内情,臣得知,今年茅贡不征,但需出师以助楚,扬州诏令已在途中,不日便至。”

  庆予惊道:“这却如何是好?”

  庸国国小力微,上了战场,那就是给人送添头,在吴楚动辄数百、上千驾战车的大战中,随便损失个几十驾战车不算什么稀奇事,对强国来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于庸国而言,那就是要命的重大挫折。

  吴升道:“听闻吴军此番出征,主帅为公子光,其在国中素有贤名,此战胜负难以预料。”

  庆予更是心慌:“卿以为该当如何?”

  拒绝出师助战是不可能的,先不说战后经不经得住楚人一怒,单是眼前都不一定能过得了关。

  四国向北二百余里,隔着虎夷山,就有属于扬州的军镇虎邑,畜养兵车百乘,专为监控南方百越而设,监控的对象当然也包括四国,一道调令,庸国就有灭国之祸,敢拒绝吗?

  吴升记忆中,楚吴之战的最后结果必然是楚国胜出,因为战国七雄里没有吴国,但其间的那么多次大战,胜负却不好说,似乎吴国还打到过一次郢都,搞得楚国很是狼狈,只是不知是哪一次大战。

  而且以记忆中的史料来判断走向,也不太靠谱,毕竟这可是修行者的天下。

  就个人而言,吴升对前往州来战场还是有些憧憬的,一想到双方大营中那铺天盖地的各种战车、法器、灵材、灵丹,还有法阵,吴升就忍不住心潮起伏,如果能吃上几口,那是何等的惬意!

  当然,危险自是毋庸讳言,但和下一个阶段破境所需要的百万灵沙相比,这个险还是值得去冒的。只能说,破境炼神后,自保之力大大加强,他的胆子也肥了,胃口也大了。

  “臣无良计,唯愿侍君以忠,事国以诚,抛头颅洒热血,臣之本分也。此战,臣愿出征!”吴升慨然道。

  庆予大为感动,却不愿吴升冒险:“卿乃丹师,又是客卿,岂能出战?万万不可!”

  吴升看了一眼记录对奏的史官,有些话还真不好明说,于是道:“虽为险难,但欲令大庸振作,臣非去不可!有臣在,我庸军必将以实力赢得楚人的认可,享受诸国赞誉!”

  好说歹说,庆予才勉强答应了吴升的请战要求,又招来司马商议出师之事。

  元司马历来是庸国中的主战派,而且是真的主战,有仗打就好,甭管在哪打,甭管为什么打,一听说要出征,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活泛了起来。

  但庆予也告诉他,此行虽然由他领军,一定要和吴升商量着来,说白了,由吴升把控方向。经历过南征百越的元司马,对吴升还是很佩服的,他自己就在那场战事中吃了个盆满钵满,打得还很轻松,因此对庆予的安排很满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4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5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品丹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