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今萍嵋_分节阅读_第47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3 MB   上传时间:2015-12-27 22:22:55

孙秀将余三娘揽在怀中,说道:“娘子说的对,我不会再自怨自艾了,都要当人家爹爹了,我要为孩子立个榜样才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太【祖爷当年不过是个和尚,配享太庙的那些开国功臣当年大多是凤阳府的农民,我孙秀是大地主家的儿子,衣物无忧,还考中了秀才,已经比世上好多人幸运了,我会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将来给你挣个诰命夫人回来。”

余三娘幸福的靠在丈夫怀中,笑道:“好啊,一定要当四品以上的京官,我就可以穿着诰命夫人的凤冠霞被去皇宫朝奉跪拜,顺便看看皇宫到底有多么奢华,看皇后娘娘、太后娘娘长的什么样,然后等你告老还乡时,我随你回到松江华亭老家,天天和那些乡下村妇吹牛,也尝一尝被人羡慕嫉妒的滋味。”

孙秀说道:“好,一言为定,击掌为誓。”

啪!马车里响起击掌声,车夫听了,暗暗觉得好笑,这小夫妻还真敢想呢。马车很快经过里仁街、时雍街街口,往八府塘走去,只要穿过八府塘,就是遗贵井了。

马车极其舒服平稳,孙秀和娘子聊天解闷,问道:“娘子,你说你家以前也是金陵富贵之家,后来遭遇大难,被迫出族,不得已改名换姓去了山东曲阜,从此以余姓称呼,那以前是何姓氏?”

余三娘摇头道:“我也不知的,也问过母亲,母亲不肯告诉我们,说没得知道了真相难受,还不如像现在这样得过且过,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好。不过我小时候淘气,偷偷去看母亲和当时还健在的祖母关起房门祭祀,那祖先牌位上写的好像是姓徐,当时心慌,也没瞧个真切。”

“徐?”孙秀想了想,点头说道:“你应该没有看错,你想想,徐字去掉旁边的双人,是不是就是你们现在的余姓?当年你们这一支都被驱逐,你祖父死在监狱、唯一的男丁血脉又在颠肺流离中死去,两个男人都走了,血脉断绝,就变成了余。”

余三娘靠在孙秀的肩膀上,说道:“这么一说,好像挺有道理的。唉,多少年的老黄历了,提它做什么呢,横竖我已经是你们孙家人了,等秋闱一过,我们便回华亭乡下安心养身子待产,我们还有好长的一辈子要过呢,你——”

啊!马车突然停止行驶,余三娘和孙秀差点装到门框上去,孙秀牢牢抓住窗户才稳住了两人的身体。

只听见前方车夫吼道:“你们南城兵马司是有毛病吗?还没到宵禁的时间就在这里设了栅栏?这只是八府塘的一条小路,你们不在坊门上设、不在街口上设,巴巴在罕有人迹的小路横一个栅栏干什么,天黑下雨又没有沿街灯笼,幸亏我手快拉住了缰绳,否则放任马车撞进去,伤到了贵人你们担待得起——”

车夫突然没有了声音,只闻得一阵马嘶蹄响,孙秀觉得奇怪又害怕,便挑起门帘一角往外看去,一只强壮的手臂猛地拉着他的手往外一拽,他一弱书生便被拖了出去,狠狠摔在泥泞的路边上,接着听见余三娘的尖叫之声,他娘子也被连拖带抱的出了马车,余三娘看见雨里有七【八个男城兵马司打扮的人,车夫躺在泥地里,双目圆睁,咽喉上一刀血口子还在外喷着血,竟是被这些人割【喉了!

那些歹人说道:“再大声叫嚷,这车夫就是你们的下场!”

孙秀忙捂着余三娘的嘴,夫妻两个抖抖簌簌抱在一起,歹人们在前后方堵住出路,小路两边一边是河水、一边是湖水,这里是八府塘的地界,八府塘是出了名的大小河流湖泊多,多到什么地步?金陵有句谚语,叫做八府塘的鬼——跑不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小路如蛛网般,到处都是水。

孙秀说道:“各位英雄,我们随身没有带着财物,你们不要伤害我们,等我回去取银子,我娘子有身孕,经不起折腾的,还请各位英雄放我们一马。”

“身孕?娘子?”看起来像是带头的一个人愣了一下,还拔出长剑挑开了余三娘罩在头上的兜帽,看清了她的面容,带头那人便低声吼道:“不是说是个才留头的女孩子吗?怎么是个梳着妇人头的大姑娘?我们拦错人了!”

另一人说道:“不会啊,这马车上有我们人做的标记,而且从酒楼出来,一路都有跟踪发信号,肯定不会搞错的。这车夫身上还有瞻园的腰牌。”

那人扯下已经咽气的车夫悬在腰带上腰牌递给带头的人,带头人瞧了,用剑指着孙秀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这车上的原主人呢?”

孙秀磕磕巴巴的说道:“我——我是个秀才,这是我娘子,我们家在遗贵井,回家雇不到马车,这小主人就将马车借给我们,先送我们回家。”

带头人问道:“遗贵井?你不是姓沈?你家不是八府塘的拂柳山庄?”

孙秀忙说道:“我叫做孙秀,是即将赴秋闱的举人,我住在岳家,遗贵井余宅,你们找错人了,冤有头债有主,我娘子有身孕,求你们放过我们,多少银子我都给。”

一人对带头人说道:“应该不是他,沈三爷是个中年男子。是他们搞错了,误以为这对夫妻是沈三爷和沈小姐,坐了徐家的马车来八府塘拂柳山庄,怎么办?车夫已经被我们杀死了。”

“一群饭桶!连人都没看清,还自以为抓住机会了,我们布置跟踪了这么久,没想到还是功亏一篑!”带头人狠狠说道:“怎么办?这两人都看清了我们的容貌、听得见声音,为今之计,只有灭口了。”

带头人目光一凛,将长剑往孙秀咽喉处刺去,孙秀听到灭口二字,就吓的呆在原地,怀中的余三娘突然狠命将孙秀往湖边一推,自己则往带头人身上撞去!

孙秀骨碌骨碌从湖畔滚进黑暗的湖水,而带头人则收剑往余三娘脖子上反手抹去,鲜血飞溅,锋利的剑刃割断了余三娘的咽喉,余三娘捂着脖子一阵抽搐,突然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来,双手从脖子上放开,瞳孔放大,香消玉殒了。

而同时带头人命人往湖水里放箭,哗啦啦箭矢如雨点般坠落湖中,箭矢阵过后,带头人忙和众歹人一起走到湖畔处寻人,此时虽到了初秋时节,湖边依旧是遮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夹杂着一人多高的芦苇,荷叶下面是水草、浮萍和菱角叶,大雨敲打着宽阔的荷叶,发出嘈杂的咚咚声响。即使在白天也很难从里面找到一个大活人,何况是下雨的雨夜?

这个八个恶人在湖边搜了约一盏茶时间,都一无所获,一个年少的人说道:“这该死的天气,若是晴天,一把火点燃,这里芦苇多,一准把那书生逼出来!”

带头恶人说道:“饭桶!大晚上的,你把这里烧了,岂不是把南城兵马司的人都叫过来了吗?”

“那些跟踪的人才是饭桶!马车里换了人都不知道,还自以为聪明的觉得是沈家叔侄。”那少年恶人叫道:“主人说过,我爹爹、哥哥、姐姐就是被这沈家叔侄害死的,本以为今日能为他们报仇,没想到——”

“有马车过来了!快放讯号,说我们行动失败!”带头人看着河堤小路后方有黄豆大的灯光,而且还越来越大,“快走,免得被人发现了。”

八恶人从柳树后面牵出马匹来,在上空连放了三次禄色的焰火,便纷纷上马飞奔逃走了。

马蹄声远去,浑身湿漉漉的孙秀从荷叶丛中钻出来,他左肩上赫然有一根箭矢穿肩而过!他顾不得疼痛了,跑到马车旁边将余三娘抱起,对着越来越近的灯光悲戚的嘶吼道:“救命啦!快来救我娘子和孩儿啊!”

且说徐枫出了烟雨楼,和车夫打了招呼,叫他将这对夫妻送到遗贵井去,今晚他们这一行人并不回遥远的城北三姐夫朱希林宅邸,更不会玩到三更半夜的回瞻园惹得魏国公夫人唠叨,此处离魏国公府在秦淮河附近的别院东园很近,今晚他们本打算就近宿在东园,不急用马车。

这也是魏国公府的富贵之处了,除了占有整整一条徐府街的瞻园、莫愁湖消暑的观棋楼别院,徐家在金陵城内城外繁华或者风景独好之地,拥有足足十几个别院!说句僭越的话,就连皇上在金陵都没有这么多行宫呢。有一些别院是御赐的、有一些是徐家慢慢置办扩建的,个个都是尽完美奢华之能事,江南第一富贵之家是实至名归。

徐碧若隔着屏风听见隔壁的孕妇没有马车回家,外头又秋风秋雨愁煞人,她是当了半年母亲的,对孕妇还有婴儿都有种悲悯疼爱之心,便叫徐枫出去帮忙,把自家马车借给这对夫妇先使着。

恰好徐枫听沈今竹说将来打算招赘的话,不知怎么的有些失魂落魄,那种莫名的失落感甚至强势的灭掉了味觉,刚才在还舌尖跳舞的美味转瞬间味同嚼蜡似的,他恰好也很想出去透透气,于是就听从姐姐的指示,出了屏风叫出那对夫妇,将马车借给了他们。

马车消失在万家灯火的街市,一股熟悉的怪味从远处飘来,徐枫借了店小二黑色油布伞,闻香而去,终于在街角处找到了炸臭豆腐的小摊,他买了半斤臭豆腐包在油纸包里,转身往烟雨楼走去,行了几步,又看见卖蟹壳黄烧饼的火炉还亮着,便又买了四个烧饼,摊主用一张脸盆大的荷叶包上了,缠上绳子方便他拎着回去,还叮嘱说道:“快点走,趁热才好吃呢。”

快到烟雨楼时,徐枫才意识到,他买的这两样东西都是沈今竹最爱吃的,可如今她应该啃猪蹄就饱了,对这两样不感兴趣了吧?女孩子的心意善变,喜好也如翻书似的,说变就变,就像——就像她居然会想到要招赘夫婿一样。

徐枫走到大堂屏风后,却发现这里空无一人,店小二追过来解释道:“方才您送那对夫妻出门时,恰好三楼下来一位客人到楼下接他等的人,小爷的朋友听了他的声音,便出去相认,那位客人早就包下了整个三楼,小爷的朋友和客人迎接的人也都认识,于是他们一起上了三楼吃饭赏景听戏去了,要小的守在这里等您回来,直接往三楼请。”

此刻徐枫不想让人见他这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便将臭豆腐和蟹壳黄烧饼都推给了店小二,说道:“切好装盘端上去。你和他们说,我遇到一个朋友,和他一起玩去了。宴会结束后他们先回去,不用等我。”

店小二应下,拿着东西去了灶下。徐枫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牵着坐骑出了烟雨楼,漫无目的的在秦淮河岸边散心闲逛,也不知往何处去了。

烟雨楼三楼,沈今竹正在举杯给桌上的主宾敬酒,说道:“听说恩人升了百户,恭喜恭喜,这杯酒祝恩人步步高升,明年升千户!”

言罢,沈今竹一饮而尽,那主宾是个武人,但是相貌很是秀雅,随便穿着一身有着褶皱的布衣,和圆桌上围坐的四人贵气的打扮截然不同,他有些拘谨的说道:“我不过是个伶人出身的小卒罢了,这三年若不是得了你们这些贵人的提点,我哪能这么快就升了百户?像朱指挥使大人出身高贵,是宗室,又有武进士的功名,文才武略都了得,才能步步高升呢,升百户我已经觉得自己是做梦了,千户真的想都不敢想。”

沈三爷说道:“恩人何必自谦?你这百户也是拿命拼来的,我听城北大营的陆指挥使说了,你这三年都在南直隶沿海打倭寇,最擅长水战,炸掉了倭寇的船只,率领十人的小队全歼敌人,升百户实至名归。恩人也知道,我英年早逝的大哥当年就是在福建抗击倭寇时被害的,我们沈家和倭寇有不共戴天之仇,最佩服像恩人这样的汉子了,今日特在此设宴,恭贺恩人升百户,来满饮此杯。”

众人喝下杯中梅子酒,当然了,徐碧若偶尔还给儿子喂奶,唯有她杯中是天阙茶。那俊秀的武人说道:“你们叔侄两个以后别恩人恩人的叫了,我那夜也是举手之劳,承蒙你们不嫌弃我是伶人出身,托付陆指挥使屡次抬举我,给我立功的机会,我才能三年内从小卒升了百户,你们还是叫我的名字智官吧。”

沈今竹说道:“恩人在危机关头救了我们叔侄,如何敢直呼恩人的名讳?既然恩人升了百户,我们就叫恩人智百户吧。”

沈三爷忙附和道:“对对对,今日是智百户升迁大宴,我又恰好在楼下碰到了侄女和朱指挥使贤伉俪,真是天意如此,来来来,我们再满饮此杯。”

话说三年前盂兰盆会惨案,沈三爷失血过多加上被毒蛇咬伤,一时昏迷不醒,沈今竹人小瘦弱,根本无法背着三叔寻找救援,她苦苦祈求路人帮忙,只有当时还是城北大营小卒的智官愿意帮助他们叔侄二人,背着沈三爷走了几里路到大营的集结处,还为他们找了军营疗伤,沈三爷才由此保住了腿,捡了一条命。

这叔侄二人并不在乎智官出身卑贱,一直称智官为恩人,事后除了在银钱上报答智官,还托了瞻园的关系找到城北大营的老大陆指挥使大人对智官多加提携指点,这智官在戏班学的是闺门旦,也有些功夫底子,加上有八分天姿、贵人提携,这三年在军队混的如鱼得水,屡次在清理倭寇时立功,积累战功居然在十九岁就成了百户。

沈三爷得到消息后,很是为智官高兴,特地在秦淮河找了最近最火爆的烟雨楼,包下整个三楼设宴庆祝智官升百户。智官从城北大营来金陵城最南边骑马都花了一个半时辰,来烟雨楼时沈三爷已经等了很久,还百无赖聊的请了戏班的上来唱《牡丹亭》,好容易在楼上远远的瞧着智官骑马而来,便赶紧下楼迎接恩人,沈今竹坐在屏风后面听见自家三叔和智官在大堂说话声,忙跑出来与恩人还有三叔相认,而徐碧若经常听沈今竹聊起那位梨园行改行投军做了军人的大恩人,很是好奇,就沈今竹一起上楼,徐碧若要去,丈夫朱希林当然要跟着了,于是就有了四人共贺的场面。

朱希林是从宗室考武进士变成军人的,他对智官从伶人变军人的经历也有些好奇,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希林便问了智官投军的因果。

朱希林是正六品的北城兵马司指挥使,官阶比智官这个百户高的多,长官询问,智百户当然要回答的,智百户自斟自饮喝下一杯,发出一身轻叹,缓缓到处了来历。不愧是唱过闺门旦的,连叹气都带着韵律。

原来这智官是个弃婴,被一个草台戏班班主收养,打小就随着戏班辗转到各地演出,刚开始是翻跟斗跑龙套,后来班主见他声音好、模样俊俏,便教习他做了闺门旦,叫做智官,草台班子是没有资格在金陵城这种繁华之地登台的,一般在县城或者乡下演出,某一次,一个村庄请了他们去村里唱三天社戏,晚上宿在土地庙里,某夜,一行歹人经过土地庙,谈论如何攻打村庄,在此地杀戮抢劫,戏班子的人听了,一拥而上,将歹人们擒获,送去官府发落,救了这个村庄。

岂料这些歹人都出自一个水匪山寨,山大王知道了,深恨戏班,便要师爷假装是良民,付了定金,请戏班子去他的山寨唱戏,可怜这戏班子刚一下船,就遭遇水匪们的埋伏,只有智官逃走了,他去当初请戏班唱社戏的村庄求救,可是那些村民和村中的族老们畏惧水匪,居然都不敢组织男丁去救援!戏班子被屠戮干净,这智官就发誓投军,此生杀净天下土匪,为戏班报仇雪恨。

众人听了智百户的经历,都唏嘘不已,徐碧若最是嫉恶如仇的个性,她忙说道:“这些村民忘恩负义,自私懦弱,我真是为你们戏班不值,后来呢?你投军后,水匪灭了没有?”

智百户叹道:“我投军当年,官府就平了水匪的寨子,但是大部分水匪都逃走了,据说和倭寇同流合污,继续做抢劫祸害百姓的恶事,我在城北大营总是出去请战,就是专门打倭寇,希望能手刃仇人,以祭奠戏班那些枉死的冤魂。”

☆、第58章 遇刺客叔侄再惊魂,大太监摇身变新郎

智百户说起他的来历和将来的打算,在座的四位,连十二岁的沈今竹都算是见识多广的人了,此刻听了,都觉得离奇感动,很是钦佩智百户直面对手的勇气和毅力。朱希林是军人,虽说他如今只负责金陵北城的治安,不用出城打仗,但是军人心头都有一股热血在,听闻朱希林为复仇从梨园行投军和倭寇奋战的经历,很是佩服,由不得举杯向智百户敬酒,以示敬意。

徐碧若则还停留在村民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愤怒中,问道:“那个请你们唱社戏的村庄在何处?”

智百户眼圈一红,说道:“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地方的,是苏州府太仓州的刘家港,那里江河湖海云集,江匪、河匪、湖匪时常都有,闹的狠了,官府便出兵清剿,只能消停一、两年,便又开始闹土匪,如疥藓之疾,好好坏坏的,总是不能断根,这几年又时不时有倭寇登陆烧杀抢劫,唉,这些匪类和倭寇勾结,欺负自己的同胞,真是丧尽天良,我发过毒誓,此生若有一口气在,必将这些匪类倭寇赶杀出去。”

朱希林也叹道:“近些年倭寇越剿越多,就是这些匪类和倭寇同流合污,连祖宗都不认了,也称自己是倭人,通政司的邸报上说十倭九寇,绝大部分倭寇其实就是大明自己人啊。我是庆丰元年恩科考中的武进士,那年我记得倭寇只是少数,哪像现在,整个东南沿海几乎都遭受倭寇之灾,苦不堪言,唉。”

徐碧若赤红着眼睛说道:“东洋扶桑倭奴如此横蛮,纵容他国的武士来我们大明烧杀抢掠,果然是没有开化的野蛮小国,难怪当年建文帝下令,不准大明和扶桑小国通商,连朝贡贸易也不许扶桑国使者的货船靠岸,哼,也对,这种野蛮国家就不该和他们有来往。”

关于大明的跨海贸易,徐碧若等人半懂不懂,沈今竹从小听做过海商的祖母沈老太太讲过,心里明镜似的,她说道:“三表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大明朝明文规定不能和东洋倭国有任何商业来往,可事实呢?”

沈今竹指着在窗边唱牡丹亭给诸人助兴的杜丽娘说道:“你瞧,杜丽娘手里拿的是就是一柄倭金扇呢。那些快要秋闱的秀才,稍微家底丰厚的,那人手上没有一柄倭金扇当门面?倭国的漆器也很有名气,备受追捧,姐姐的陪嫁木器里头,就有许多倭国的漆器。而倭国人又喜欢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书籍等物。大明朝建立两百年来,海禁开了禁、禁了又开,但是无论明路上还是私底下走私,这扶桑国一直是我大明海商和走私贩子主要的目的国,利润丰厚,风险又比去西洋少得多,谁不想啃这块肥肉?越是不准通商,利润就越高,禁令早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倭国的硫磺成色极好价格便宜,大明军队所用火器的火药里头,不少都是来自倭国的硫磺呢,从民间到朝廷,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又说道,“自从倭国的德川幕府结束战国时代,挟日本王以令诸侯,就宣布锁国令,唯独容许大明的船只靠港,现在倭国海港码头上,几乎都是我大明海船啊,禁令能禁住谁?无非是一些小门小户、没有靠山的小商贩罢了,他们没有了营生,但大海商和受贿官员们赚的银子海里去了,朝廷的税银却一分钱都拿不到,唉,海禁误国啊。”

徐碧若听了,觉得很新鲜,暗想这沈家不愧为是以前做过海商的,连沈今竹都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批评国政好像有些不妥吧,说着土匪倭寇呢,怎么扯到海禁上去了,便给沈今竹使了个眼色。

正处于叛逆中二期的沈今竹不吐不快,根本没在意徐碧若,连连摇头道:“智百户说的江苏太仓刘家港,一百多年是大海港,昔日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就是在刘家港就地造船下海的,当地人土地贫瘠,庄稼收成不好,人口又多,单靠种田养活不了那些人,基本是靠着造船等手工业、还有航海贸易过活,很是繁华了一阵子,结果海禁总是反反复复,开的少,禁的多,这刘家港就渐渐衰败了。有的流落在外谋生,有好吃懒做、走投无路的干脆当了土匪,和倭寇一起祸害乡民。表姐夫说的对,十倭九寇,狼狈为奸,倭人就是狼,这寇就是狈,他们搅合在一起,今日抢这里,明日抢那里,清剿干净了,隔月春风吹又生,越剿越多,不知何时才是头呢。”

智百户也点头说道:“沈小姐说的有理,我这两年在南直隶沿海各地剿倭寇,也略有心得,倭寇之乱,的确是源于海禁,那些助倭为虐的寇,大部分都是本地失去土地和作坊的无业乡民。只是我等小卒无力去改变海禁这一大局,也无心怜悯这些手上沾有我大明人鲜血的本地人——你们都是没亲眼看见,他们杀起自己人来,那穷凶极恶比倭国人不差什么。我是军人,天职就是杀敌,侵犯我大明国土的、杀我大明百姓的,不管是什么人,虽远必诛、虽亲必诛!有恶必诛!”

智百户说的斩钉截铁,方才见贵人长官的局促拘谨之色全无,秀气的面庞上杀气毕现,他身形虽然不如朱希林雄伟,但是在说话的那一瞬间,那股威压之势远远盖过了比他高一头的朱希林,许多年后,朱希林回忆起初见后来被封为平倭侯的智官,不禁赞道:“我见平倭侯,方知人不可貌相,不可以出身论英雄。天下英雄,我最佩服平倭侯。”

沈三爷看着恩人智百户的目光,就像看着自己的男神似的,激动的落下泪来,“我大明有智百户这样的军人,何愁倭寇不除!智百户若早生二十年,我大哥那年何以会孤木难支,他不过是个不通军事的文臣,挽起袖子和倭寇拼到力竭,身中十几刀才倒下,最后连脊椎都被倭寇纵马踏断了,如此壮烈殉国!可怜那时我大嫂尚在孕中,收敛遗体时哭的晕死过去,后来生下遗腹女,没出月子就跟着去了,当年我才十来岁,抱着襁褓中哭泣的二侄女,亲眼见母亲一夜白头!”

沈三爷快要四十岁的人了,被智百户引的回忆起了往事,呜呜咽咽像个孩子似的哭个不停,在一旁唱戏助兴的伶人瞧着气氛不对,也识相的停了箫管琴瑟,琴师和粉墨登场扮杜丽娘的伶人静悄悄的退下,和上门,下了楼去。

沈今竹从小就知道听祖母将大伯抗击倭寇殉国的事情,但是今晚听沈三爷酒后吐真情,才知原来大伯死的如此惨烈。至今祖母沈老太太都保存着那份记载了沈大爷事迹的邸报,上头写着:“三月初六,倭寇两千余人,突至福州府古田县,造竹楼三乘,置两轮于左右,并力攻城,倭寇佯退,至此夜潜伏城下,里应外合,城破,男女奔窜如蚁,相失子女金帛衣锦等不计其数,分守城楼箭台皆卸甲抛戈而走,福州府典史沈仁宵率家奴护卫组织乡勇迎战倭寇,倭寇首领为红衣骑白马者,持双刀冲击甚锐,沈仁宵挺身独斗,负重伤而挥刀斩其马腿,红衣倭寇落马裂颈而死,群寇失首,倭寇气竭,始惧而退,古田幸免屠城。”

短短几行字,那时年幼的沈今竹那里读得出其中惨烈,今日听沈三爷痛哭流涕的述说大伯父的死状,也深受感动,本来是要过去劝慰三叔的,结果话到嘴边说不出来,叔侄两个竟然当场抱头痛哭起来!

今夜画风总是各种突变,好好的庆贺智官升迁会变成了悼念沈大爷的追思会。朱希林夫妻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劝解,朱希林兵法武功追妻都在行、而徐碧若是嬉笑怒骂在行,但两口子都不知道怎么安慰人;而智百户也没有想到他会引得这对叔侄如此失态,一时也傻了眼,不知如何抚慰沈氏叔侄。

外头秋风秋雨更猛烈了,正好应景,叔侄两个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正待抽抽噎噎收尾时,方才在此处唱《牡丹亭》扮演杜丽娘的伶人粉墨戏服敲门进来了,他盈盈一拜,说刚才唱戏时不慎将花钿遗失在此,想要捡回来。

徐碧若正好希望有人打岔让这对叔侄止哭呢,好家伙,我六个月的儿子都没有这对叔侄能哭呢!于是点头说道:“进来吧,寻了快点走。等会重新开宴,你们准备上来唱一折《满床笏》。”

别唱什么牡丹亭了,曲是好曲,就是太凄凉了,还是《满床笏》喜庆吉利些,正好祝智百户高升。

“是。”伶人匆匆走到方才唱戏的地方举着灯笼蹲在地上寻找花钿,不知不觉靠近了沈今竹叔侄。就在这时,一双皂色的男靴停在伶人面前纹丝不动,伶人移步,那人也移步,伶人不得已匍匐在脚下跪着,低声说道:“这位爷,小的花钿就在前方凳下,还请行个方便,让小的过去。”

那人说道:“找花钿是吗?你的花钿已经被我捡到了,就在我手里,你起来拿吧。”

伶人缓缓站起抬头,赫然看见智百户就站在面前,拦住了沈家叔侄,手里还握着一柄寒光闪闪的弯刀!智百户冷冷说道:“你身上的戏衣和脸上的粉末油彩和刚才唱牡丹亭的闺门旦一模一样,但是声音和身形稍有差别,你不是他。我也是学过戏的,别人瞧不出来,我却能看出来,你是谁?”

这变故来的太快,朱希林赶紧移步出来,护住徐碧若和沈家叔侄,并吹起竹哨示警,只要和娘子出行,他是必定会带着暗卫的,徐碧若是如此矜贵,千万不能出事,否则他可承受不住岳父魏国公的滔天怒火。

竹哨尖锐的嘘声响起,很快从四面八方涌进平民打扮的暗卫来,亮出手中兵器,将徐碧若等人护在中心,那伶人见大势已去,竟然也不慌忙,涂着粉墨油彩的脸迸出狂热的笑意来,双手在衣袖中摸索着,居然笑着往智百户的弯刀走去,“我是谁?你们这个贵人如何知我们这些无名小卒的名字呢,老天不长眼啊,你们这对叔侄竟然一次次逃过了——”

不好!站在最前面的智百户敏感的闻到火药的味道,看见徐徐轻烟从伶人衣袖里冒出来,他是刚从战场上厮杀回来的,本能觉察到危险,他瞬间弃了刀,扯起伶人戏服的水袖飞快的相交在一起,围着伶人的腰腹打了个死结,伶人的双手困在衣袖死结、捆在腰腹上不得出!

那伶人大惊失色,奋力挣扎着,朱希林领会道智百户的意思,他是武进士出身,生的高大威猛,臂力惊人,猛地冲出去抓着伶人的双腿像轮铁锤子般将伶人整个人抡起来,往窗外扔出去!

轰隆!

只听见一声炸响,伶人被困在衣袖的炸【弹炸开了!火光四溅,碎肉、血光和衣服的残片在秦淮河上空爆炸开来,将夜空映衬的血红,伶人坠入秦淮河,朱希林的护卫们跳水撑船过去打捞伶人,不一会便将伶人的尸首拉上岸去,这伶人居然是个女子,左手被炸断了,连腹部的皮肉都被炸碎,双目圆睁,已经断气了。

这炸【弹威力惊人,若真被伶人得逞,冲到人群中引爆了,纵使有诸多护卫拼死保护,沈今竹等人也难免会受伤的。幸亏智百户慧眼识破了此人的伪装,看出她不是方才唱戏的伶人,还眼疾手快将炸【弹困在她自己身上不得出,而朱希林也配合默契,将这个人【肉【炸【弹及时扔到秦淮河上。

也幸亏窗边就是秦淮河,若是车水马龙的街市,这人【体【炸【弹在外头爆炸,肯定会殃及无辜百姓!

伶人脸上的油彩被秦淮河水冲走,素面朝天,双手和腹部被炸烂了,脸上没有受伤,刚断气不久,面容还没变形。朱希林怕吓着徐碧若,坚持不让她看尸体,而沈今竹撑伞过去,一扫刺客的脸庞,此人是个十五六岁的豆蔻少女,面容尚且有些稚气,但轮廓却极其熟悉,智百户问:“沈小姐认识刺客?”

沈今竹点点头,“虽没见过她,但她长得极像以前伺候过我的丫鬟金钗,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刺杀我们叔侄,肯定是金钗的亲妹妹。金钗一家背主,里应外合在鸡鸣寺绑架了我,后来金钗和她哥哥、爹爹都死了,听说她的母亲早就带着弟弟妹妹跑了,不知所踪,现在她妹子以命相搏刺杀我和三叔,定是要来报仇的。”

一旁的沈三爷听了,心里大呼:你们搞错了啊!杀你全家的是国公爷,你们盯上我们叔侄是怎么回事?果然是柿子挑软的捏,国公爷一家连出嫁的女儿都有护卫跟着保护,我和可怜的侄女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所以你们就盯着我们叔侄动手?!

就在这时,徐枫遥遥沿着秦淮河拍马飞奔过来,看见伶人的残肢躺在岸边,姐夫朱希林抱着二姐不让靠近,而沈今竹打着伞辨认尸体,看起来有惊无险,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他旋身下马,跑到沈今竹身边,连声问众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沈今竹不说话,看着刺客的尸首出神,沈三爷却没有这么镇定了,从刺客扮作杜丽娘的样子进门说起,到朱希林将刺客连炸弹一起扔出窗外。

徐枫听了,脑中立刻还原的现场,说道:“刺客借着找花钿靠近三叔和今竹,定是想将炸弹在你们叔侄底下引爆,同归于尽。”

“可不是嘛!”沈三爷顿足道:“这刺客好生歹毒,我们叔侄两个招谁惹谁了?当年又不是——”沈三爷自己话说一半就顿住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不好说侄女沈今竹被人绑架的事情,金书铁卷就更不能说了!现在还指望瞻园出面保护他们叔侄呢,可不能捅破翻脸了!

金书铁卷失而复得之事,除了经历此事的沈佩兰、沈三爷、徐柏等人,徐碧若、朱希林、包括徐枫都是不知道的,魏国公为了掩盖此事,对他们只是说宋校尉和金钗等人为了图财,理应外和,背主绑架了沈今竹,沈今竹几经磨难逃出来,却又被宋校尉掳走灭口,幸亏他们及时赶到,除掉宋校尉,救了沈今竹。徐碧若和徐枫身为人子,肯定不会怀疑父母的,何况他们也亲眼看见父亲身先士卒跑在前面,亲手杀了宋校尉。

可是事隔三年,沈家叔侄居然再被袭击,而且当场徐碧若也在,若这金钗的妹妹是为了报仇,为什么不选择徐碧若呢?为什么还要盯着这对叔侄?徐碧若和徐枫相视一眼,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而沈今竹也想的差不多:金钗一家三口不是杀的,玉钗是死在自己人宋校尉手里,只有圆慧是我们叔侄联手除掉的,金书铁卷也完璧归徐,论理我们叔侄已经撇清了啊,你们有本事去找魏国公去好不好?总是纠缠我们叔侄做什么?难道——那个圆慧是大有来头,他的亲朋好友要找我们报仇?可是等待三年首次出手的,偏偏是金钗的亲妹妹!这真叫人费解!冤有头债有主,找错了债主是要闹怎样?

沈今竹陷入沉思,沈三爷过去牵着侄女的手,接过雨伞遮住他们,此时秋风秋雨袭来,叔侄两个不由得更靠近了些,竟有些相依为命的意思了,朱希林带来的护卫自然都是围着徐碧若夫妻还有小主人徐枫,明知刚才遇险的其实是沈家叔侄,但是他们一家子才是保护的重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4页  当前第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1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今萍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