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寡人无疾_分节阅读_第125节
小说作者:祈祷君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64 MB   上传时间:2016-07-02 13:56:13

  “非亲非故,又不敬鬼神,王七郎又为何登老道的三清殿啊?”

  太玄真人索性开门见山。

  “既然真人询问,那鄙人也就不隐瞒了。”王七郎见太玄真人不似俗人,身后几个弟子也是气度不凡,便熄了以利动人的心思,从怀中取出一枚拇指大小青绿色的猫儿眼出来。

  这猫儿眼一出,太玄真人身后的张守静就难以自持地“啊”了一声。王七郎心思何其细腻,见他惊讶,微微扭过头去,笑着说:

  “看来这位小道长见过这个?”

  小师叔什么都好,就是嫩了点啊……

  太玄真人心中叹了口气,揽过此事。

  “实不相瞒,这猫儿眼,正是老道迫于无奈之下,麻烦昔日的朋友转卖的。”

  “原来洛阳白大善人竟是太玄真人的朋友。”王七郎肃然起敬,“人以群分,真人果真是品性高洁。”

  “不敢当……当日泰山地动,我泰山宫首当其冲,损失严重,又有山下匪盗伙同观中不肖弟子强抢庙中财物,待我从京中回来,泰山宫已经不堪使用,只能卖了这颗猫儿眼救急。”

  “便是如此。这颗猫儿眼乃是猫儿眼中的极品,一般人物不敢贸然出手,如果稍有不慎,反倒为自己招祸。我和白大善人有些生意上来的来往,前些日子,他拿出这枚猫儿眼来找我,让我看看所值几何。白大善人是宋州地界出了名的善人,从不替人销赃,我知道这猫儿眼来历大概清白,又是是有价无市的极品青绿,就收了他这枚猫儿眼……”

  王七郎也不兜圈子。

  “不是鄙人狂妄,这猫儿眼其他人不敢碰,我往来西域和中原,各种稀奇珍宝也不知见了多少,再妙的宝石都是拿来贩售的,也不怕给自己招什么祸。这样的猫儿眼若贩到西域各国王侯王庭之中,怕是争抢破头。但猫儿眼,猫儿眼,自然是要有一对眼睛才好有个名头卖上高价,所以鄙人厚着脸皮来拜访太玄真人,希望问问真人这猫儿眼的来历,也好让鄙人凑个一双之数。”

  太玄真人听他说了这么一大通,眉头早就皱的死紧。

  “白小楼答应过我,不会和别人说这猫儿眼的来历。”

  “是,白大善人是信人,是鄙人求财心切,动了些手段,查出真人前些日子曾经拜访过白大善人,得了他一批存在白家粮庄的粮食。”

  听到王七郎的回答,太玄真人的眉头总算是展开了些。

  这王七郎说话毫无遮掩,根本不像是个商人。

  “白大善人虽然有些家底,但只是以行善出名,肯定买不起您这枚猫儿眼,他应当是只给了您一部分财帛,待到猫儿眼出手再给你剩下的,是不是?我知真人如今应当不缺钱用,但真人现在光有钱也没用……”

  他拱了拱手。

  “若真人能告知鄙人猫儿眼的来历,重修配天门和各殿屋舍的人工、砖瓦、木料一应,王家商队都包了!”

  说罢,王七郎爽利地一笑,一口白牙衬着黑皮,简直要亮瞎人的眼睛。

  太玄真人从他开始说起白大善人时就一言不发,待他说完所有的意图,手中白玉拂尘一扬,幽幽问出一句话来:“敢问王七郎,你和昔日虞城侯皇商王家是什么关系?”

  一句话,犹如石破天惊,震得出身商户的张清源呆若木鸡。

  张守静虽不出身商户,但王家名满天下,何止百年?恵帝时闹蝗灾,各地粮荒,虞城侯家举王家之力就平抑了暴涨的粮价,在当年几乎是个传奇。

  “鄙人不知道真人说什么。”那王七郎却摸摸鼻子,“天下姓王的人太多,鄙人只是和那王家恰巧同姓罢了,不敢攀附。”

  “罢了,你不愿和老道说实话,必定有你的难言之隐。老道不刁难你,人工砖瓦也一概不用,实话和你说,这猫儿眼,你想要凑上一副,难上加难。这世上所有的东西你都能用钱买来,唯有此处,你便是有再多的钱财,也进不去。”

  太玄真人看着王七郎紧张的表情,缓缓开口:

  “我从京中来。这猫儿眼,是宫中一个人给的。”

  王七郎的手不由自主地攥紧腰间的佩剑,握了又放,放了又握,几次三番后,终是咬牙开口:“鄙人想要见一见宫中那枚金绿猫眼的主人,不知真人可能想想办法?只要能见到此人,鄙人……”

  “那是不可能的!”

  一旁的张守静忍不住了,脱口而出。

  “给我这枚金绿猫眼的,是宫中的三殿下!”

  “守静!”

  太玄真人蹙着眉头训斥。

  “在客人面前不得无礼!”

  屋子里没有外人,张清源算是太玄真人的心腹弟子,张守静更不必说,太玄真人很少严肃地训人,更别说训自己的“小师叔”,这般说话,多半是演戏。

  殿中几位知情人心中通彻,甚至有些同情即将被敲诈的王七郎,只是现在泰山宫确实艰难,所以一个个都装聋作哑。

  听到张守静直接说出谁是猫儿眼的主人,王七郎也傻了,呆了半天才问:“小道长说的三殿下,是那位冷宫里长大的……”

  “王七郎消息倒是灵通。”

  太玄真人面色古怪。

  “鄙人行走在外,又常去京中贩货,这些消息自然是要打探清楚的。毕竟鄙人出手的都是些稀奇玩意儿,唯有王公大臣才会感兴趣。”

  王七郎不慌不忙地回答,又惋惜地叹了口气。

  “既然是宫中的三殿下,那鄙人确实是没办法凑成一对了。可惜,可惜……”

  他站起身,对着太玄真人深施一礼。

  “实在是打扰真人了。之前说的工人和砖瓦木材,依旧作数,明日鄙人便安排管事送人上山,为泰山宫修缮!”

  太玄真人受了他这个礼,看待王七郎的眼神越发奇怪。

  待送王七郎出去的时候,王七郎彬彬有礼地告别,太玄真人却犹豫再三后开口询问:“不知王七郎可听过王静娴的名讳?如果她还在人世,如今应该五十有六了……”

  王七郎身子一震,讶然地抬起头看向太玄真人,上上下下扫过他后,眼中有了一丝了然和厌恶。

  “没有。”

  王七郎硬邦邦地说道。

  “从未听说过。”

  一旁的张守静有些诧异地看了看太玄真人,又看了看王七郎,不知道这唱的是哪出。

  一直没有正经的太玄真人脸上却是难得的肃容,听到王七郎的回答也不意外,只是捋了捋胡子,点点头。

  “即是如此,大约是老道想多了。这位小友性情慷慨,老道也不能白占便宜。这样吧,若下次陛下再召老道进宫,小友要也想进宫长长见识,可以再来寻我。”

  王七郎微微张了张口,黑白分明的眼珠子睁的浑圆。

  太玄真人却像是这没什么似的一般继续承诺:

  “以老道的随从道人进宫,虽不能保证你见到陛下,但设法见一见金绿猫眼的主人,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王七郎听到太玄真人的话,心中明明提醒自己应该走了,脚下却像是被钉在土里一般不能动弹,只一动不动地看着太玄真人。

  良久后,王七郎取下腰间的短剑,递于了太玄真人。

  “此乃鄙人的随身信物,这几年我不会亲自随商队去西域,应当留在中原。若真人真要进京,持此佩剑在任一家王家商行留信,鄙人三日之内,一定赶到泰山宫来!”

  太玄真人欣然接受了佩剑,此剑入手极重,除却宝石,应当短剑本身也是利刃,否则不会有如此重量。

  仅刀鞘上镶着的宝石,就有好几颗珍惜程度绝不逊色于那金绿猫儿眼,也越发让太玄真人肯定王七郎绝不是为了一颗猫儿眼而来。

  王七郎得了太玄真人的承诺,像是解决了什么困扰的问题一般露出了轻松的表情,临走时大概是因为心情好,还丢下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来。

  “天师之前说的那个人,应该是还在世。鄙人告辞了!”

  等王七郎和他那浩浩荡荡的挑夫队伍下了山,泰山宫上下的道士们才得了消息,从四面八方聚了过来。

  “哇啊!这么多箱子!”

  “好多东西啊!”

  “啊啊啊啊啊!真人好厉害,认识这样的人物!”

  欢呼声在山间回响,一群弟子高高兴西地奔去空地,围着箱子放声大笑。

  多日来压抑又担忧的心情,总算是随着王七财神的到来扫荡一空。

  张清源拿着从张守静手里接过的礼单,吆喝着赶紧奔了上去:“开什么箱开什么箱!小爷还没拿礼单对过东西,别给我伸手!丢了一件都算你们的!来来来,我们先箱子抬进库房,别在这里点!喂,说你呢……”

  太玄真人摇了摇头,随手将那把佩剑别在腰上,回身往三清殿走去。张守静快步跟上,不解地问:“真人,为什么要带他入宫?”

  “你不是说三殿下有为帝的气数吗?”太玄真人顿了顿,“我这是在帮三殿下啊。”

  “他不过是一个商人……”

  张守静和大部分的世人一样,对商人的成见根深蒂固。

  “商人逐利,有什么能比支持一位皇子称帝得到的利益更大?恵帝时商人的地位那般高,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太玄真人小声地议论:“那位三殿下根基太过浅薄,既无外援,又无内应,这并非一日两日就能解决。但有了财帛的支持便不一样了,至少有了钱,很多事都会方便起来……”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更别说,王七郎能行走马贼横行的西域地方毫无所惧,必定有自己的本事。别的不说,能压制住马贼的人马一定是有的。他能监视白小楼,在各地也一定有自己的眼线。做生意的,耳目灵通,手眼通天,三教九流皆有交情,就算我不卖他这个人情,他也有法子和那位殿下‘相识’。”

  “泰山宫如今实力大损,唯独留下名声。我在陛下面前有些脸面,可这位陛下并不遵道,而是实用之人,我的脸面能维持多久,还很难说。我卖他这个人情,是因为泰山宫需要他的本事来重振荣光。”

  “真人……”

  “恩?”

  “你知不知道你每次心虚的时候,就会滔滔不绝解释许多?”

  “咳咳,我还不是为了你好!未来天子当你是好友,又对道教的神仙之道感兴趣,我是在给你积善缘!”

  “我不必靠那些。不过你说的没错,三殿下确实需要人帮上一把。回头我给他写封信,说说这件事。真人,你会帮我往京中送信吧?”

  “胡闹!”

  太玄真人一吹胡子。

  “我的信怎么送得到宫里去!”

  “三殿下说将信送到陆博士府上,陆博士会想法子转交他。”

  “我才不……”

  “啊,那位虞城侯家的王静娴……”

  “好好好,我送,我送就是!”

  ***

  曾经轰烈一时,争得朝堂上一片血雨腥风的“赈灾”之争很快就成了过眼云烟。自古成王败寇,早在刘未运筹帷幄的那一刻,这件事就注定了结局。

  刘未想要提起庄骏庄敬父子,平衡日益失控的朝堂局面,这样的事情既然瞒不过人,刘未怎么可能不留后手?

  当日明路上回京的是庄家人不假,其中却没有庄敬。庄敬是跟在后面慢悠悠回京的妾室和行李中回京的。

  庄敬的队伍遇险后,载着庄敬妾室的马车就该走了水路,直到京中来人接应,悄悄入京回宫,连庄家人都不知道情形。

  也是托庄敬“引蛇出洞”的机会,刘未才抓到了方家的把柄,挖出了一支和当地官府有所勾结的匪患,那处匪患自然是被剿灭干净,当地的官府官员也是被斩了大半,那位犯事的知府,便是方孝庭三子的门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0页  当前第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4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寡人无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