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嬿婉及良时_分节阅读_第132节
小说作者:初云之初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17 KB   上传时间:2018-02-08 13:26:16

  五年过去,她不再是初入宫闱的小女子,而他,也不再是需得仰人鼻息的可怜皇子。

  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花费整整五年时间,将整个南越驻军打散重融,整合当地诸夷,打通商道,重开海贸,俨然将那里打造成自己的大本营,竟使得圣上暗示朝野,将他召回长安,另外遣人接管南越。

  这样的人,真能老老实实在自己面前当癞皮狗?

  无非是借此掩饰自己的锋利爪牙罢了。

  今天傍晚,这不就露出狐狸尾巴了。

  现在的他,再不是需得依仗嫡母喘息的卑微皇子,而是风头正劲,呼声仅次于皇太子的亲王!

  若无必要,锦书也不想同他撕破脸,毕竟有一个屋檐下相处的情分在,成了陌路,倒也可惜。

  只是,有些时候,是不能退的。

  “娘娘,”红芳瞧见她神情实在不好,笑着上前,打岔道:“您的帕子呢?怎么不见了。”

  “大抵是丢在哪儿了,”锦书扫一眼,漫不经心道:“左右是一条素帕,没了就没了。”

  “走吧,”她瞧一眼有些担忧的承熙,道:“陪母后下棋去。”

  “嗯。”承熙闷闷的应了。

  这场雨下的很大,雨势更是渐渐转急,最开始时雨点便有豆粒大,到最后,几成瓢泼之势。

  锦书同承熙下棋,他却心不在焉,到最后,终于沉不住气,道:“母后,这样大的雨,要是淋了,会不会叫人生病?”

  “你当谁都跟你一样娇弱?”锦书听出他话中意思来:“他行军打仗,这等阵仗,不知见过多少,有什么好怕?”

  承熙被噎住,同她道别,闷闷的往自己住处去了。

  锦书暗自摇头,却也没再说什么。

  这夜似乎极不安稳,锦书躺在塌上,久久未眠,好容易生了睡意,意欲歇下时,却听外头风声大作,竟将窗户吹开,漏进雨来。

  红叶与红芳便在外间,匆忙去关窗,锦书却放心不下承熙,披了衣裳,往他住处那儿去瞧。

  那孩子睡觉也不踏实,总爱踢被子,偏生还吵着自己大了,不许嬷嬷在边上守着,圣上倒是赞赏他这样自立,也就允了。

  夜色已深,路上虽有灯笼,却也昏昏,狂风暴雨之中,猛烈摇曳。

  锦书穿过长廊,一路到了承熙那儿,几个内侍在外守着,赶忙见礼。

  “轻声,”示意两个宫人留下,她道:“我进去看看他。”

  行宫制式不比宫中,却也差不了多少,锦书穿过内里点着的那树豆灯,正待往床榻那儿瞧承熙,却听帷幔内里一阵低低喘息,晕黄灯光之下,隐约暧昧。

  锦书不是待嫁闺中的姑娘,听得出内里正在做什么。

  男孩子到了年纪,情事渐起,大多都会如此,可承熙年纪也太小,叫她听的又惊又窘,竟不知说什么。

  只是在这儿听着,也不是那么回事,顿了顿,她才试探这道:“承熙?”

  那里头人似乎也一僵,那暧昧声音停了,喘息声愈发低,却并不是没有。

  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响起,承安掀开帷幕时,面色仍旧微红,倒不窘迫,全然不见被人撞破的尴尬:“娘娘怎么来了?”

  锦书一见是他,心中惊恼,思及他方才所为,反倒不知应该如何开口。

  恰在这时,内里小间里有动静响起,门被人推开,承熙揉着眼睛,睡眼朦胧,大抵刚醒:“呀,母后来了。”

  一句话说完,他随即清醒过来,赶忙解释道:“暴雨骤至,雷电交加,路上有树被劈倒,挡住挡路,楚王兄不得不回来停宿。”

  锦书瞟他一眼,不知是信了没有:“外头内侍怎么不知道?”

  “怕被母后知道,”承熙小心翼翼道:“当然要避开他们了。”

  锦书气笑了:“你倒有本事,知道防着母后了。”

  承熙嘿嘿的笑。

  若换了别的时候,锦书少不得要说承安几句什么,只是刚刚才撞破他纾解,极是尴尬,终于也不曾责备,向二人道:“早些歇着吧。”

  承熙困得厉害,应了一声,就往内间去,承安则向她一礼,语气轻缓:“雨骤风紧,娘娘路上当心身子。”

  锦书勉强应了一声,眼角却瞥见他衣袖内白帕一角,思及他方才在帷幕内所为,一时面红耳赤,怒意上涌。

  承安这才发觉自己露了痕迹,本是应该遮掩的,许是夜色太过暧昧,许是她眉目太过动人,竟笑了一笑,取出那块帕子,道:“这本是我心爱之物,娘娘若是喜欢,我大可以割爱。”

  若说先前锦书只是一个猜测,这会儿却是门清,牙关紧咬,瞪他一眼,终于拂袖而去。

第123章 原因

  锦书心中如何作想, 承安也能猜测一二, 等到第二日,不等她驱赶,便带人下山,逃之夭夭了。

  听内侍回禀时,他已经离去, 锦书勉强压下火气, 示意周遭人退下, 对承熙道:“你素日交友,母后是不管的, 可是这一次, 却希望你听一听,离你楚王兄远一些, 不要走得太近。”

  母后对于楚王兄的态度很复杂, 同情之中掺了几分反感与忌惮,承熙虽小, 却也能察觉一二。

  顿了顿,他才低声道:“不可以再见吗?”

  “当然可以, ”锦书见他没有去问原因,心中一软:“只是叫你谨慎些, 别像这些时日一般, 走的太近罢了。”

  “楚王兄待我很好,但终究不如母后,”承熙知道母亲性情, 话一旦说出,便是有了决断,倒不迟疑,主动凑过去,像是小时候那样,趴在母亲怀里:“母后既然不喜欢他,那我以后少接触些便是。”

  她这个儿子呀,虽然有时候很淘气,但大事上,从不会叫她烦心。

  锦书心中熨帖,抚了抚他的背,温和笑了。

  昨夜那场骤雨,使得道路难行,锦书便做主,将归宫时日往后延期,待到路况转好,再行上路。

  七月的天气依旧是热,然而承熙却半分都不安生,人一进宫门,便迫不及待往含元殿跑,像是脱了缰绳的一匹小野马。

  ——出生之后,他还没跟父皇分开这么久呢。

  圣上这会儿正在前殿议事,就听人传禀,说是皇太子过来请安,原本黑沉面色一缓,笑着示意他进来。

  承熙同圣上生的很像,较之承安,更胜一筹。

  归根结底,二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周身气韵亦是不同。

  承安自幼不被重视,在圣上冷眼之下苟且偷生,被人轻看,性情冷淡之中,隐含阴鸷,虽然面上淡然,但往往令人望而生畏。

  相比之下,承熙却是在圣上宠爱下长大,先是秦王,再是太子,母亲是得宠的皇后,母家有新贵能臣的两个舅舅,从头到尾都没吃过什么苦,身上更多的是凛然气度与咄咄贵气。

  他人到门口,便是宁海总管亲自迎进去,听说里头还有朝臣在,忙不迭整理衣袍,肃了神情,一本正经的同圣上见礼之后,坐在他下首去。

  皇太子系属嫡长,聪慧明达,又有何公等几位老臣保驾护航,朝野之中,没人会对他能否继位产生怀疑。

  几个老臣偷眼瞧他仪态言谈,皆是有条不紊,活脱一个年幼时候的圣上,不动声色的对视几眼,暗自颔首。

  前些时日那场大雨来的迅猛,使得江淮一带水位上涨,颇有兴洪之意,圣上接了那边奏报,便召朝臣入宫商议。

  承熙也不嫌烦,只坐在一边耐心听,不懂的便暂且几下,待会儿再问圣上便是。

  “父皇又瘦了,”等到那几人走了,承熙才凑过去,担忧的瞧着圣上,道:“我跟母后不在,都没人盯着父皇吃饭了。”

  圣上倒是笑了,摸摸他小脑袋,道:“父皇听说,你骑射颇有长进,没偷懒。”

  “父皇别转移话题,”承熙闷闷的看着他,道:“我说正经的呢。”

  “你才多大?”圣上有些无奈,道:“说起话来,怎么老气横秋的。”

  “哼。”承熙心里有点难过,只是见父皇不欲再提,也就没有催问。

  圣上朝政颇多,离不开身,一家三口便在含元殿用了午膳,锦书亲自给他盛汤,关切道:“朝政永远忙不完,可身子只有一个,七郎别太辛苦。”

  夫妻几年,她对圣上了解颇深,自然瞧的出他近来如何,只是他不肯提,她也就当做不知,偶然间才说一句罢了。

  “嗳,”圣上笑着摇头:“你们娘俩,说的话都一样。”

  既然回到长安,承熙又同此前一般,每日在文苑与武苑之间穿梭,每日时间占的满满当当。

  这日午间,他独自对着一本书看了会儿,忽的问一侧锦书:“母后,良人是什么意思?”

  圣上近来转而清闲,这会儿正同锦书相对下棋,闻言便笑了,揶揄的瞧一眼她,同承熙那般,默默等她回答。

  良人。

  突如其来的,锦书想起圣上曾经同她说过的那句话来。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面颊微微有些热,锦书有些窘迫,先是斜了圣上一眼,方才反问道:“是太傅讲的课?居然有这个?”

  承熙还小,太傅们又有分寸,不该问他这些才是。

  “是《国风》里面的,”承熙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锦书松口气,道:“这是秦人缅怀穆公所言,意喻苍天不公,不留好人。”

  “哦,”承熙点头道:“原是这样。”

  圣上在边上忍着笑,道:“其实,还有另一个意思。”

  承熙奇道:“什么?”

  “不告诉你,”圣上瞧着儿子,不怀好意道:“问你母后去。”

  “他还小呢,说这些做什么,”锦书嗔他一眼,再去说竖着耳朵偷听的承熙:“忙你的功课去。”

  “母后说说嘛,”承熙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如何能静得下心,搁下书本,他凑到锦书耳边去,低声道:“小点声说,不叫父皇听见。”

  锦书心中愈发窘迫,面上却淡然:“母后不知道。”

  承熙明显不信,只是知道自己从母后嘴里得不到什么,便凑到圣上那儿去撒娇:“父皇父皇,你跟我说嘛。”

  圣上瞧着锦书笑了,倒不迟疑,凑到他耳边去,低声说了。

  于是承熙靠在圣上怀里去,父子俩一道瞧着锦书笑。

  锦书难得有些不好意思,轻咳一声,赶着他去做功课了。

  阮玉澄往普陀寺上香,临行前,郑氏特意去瞧她:“都说那儿的菩萨灵验,你去拜一拜,求个福气,也是好事。”

  她这句话说的极为含蓄,但阮玉澄却听出其中真意,无非是盼着她求个良缘罢了。

  “义母好意,我都明白的。”再三拜谢之后,她这样道。

  马车上有娇客,行进的不缓不急,恰到好处,阮玉澄挑起车帘,芙蓉美面向送出来的嬷嬷盈盈一笑,随即放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2页  当前第1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1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嬿婉及良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