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权臣娇娘_分节阅读_第122节
小说作者:白鹿谓霜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04 KB   上传时间:2019-02-21 11:50:24

  年节一过, 覃九寒照例是赋闲在家,倒是三殿下梁玢,在礼部越发的如鱼得水, 就连最开始对他不大抱希望的梁帝, 也对他另眼相看起来, 甚至还在殿上说出“此子肖我”的言论。

  当然,在覃九寒看来,这纯粹是梁帝在给自己脸上贴金,三殿下再如何无用,也胜过把后宫弄得一团糟的梁帝百倍, 真要说此子肖我, 倒是太子同他更相似些, 多疑且蠢。

  覃九寒当做笑话一笑而过的话, 却是在朝野之中引发了极大的震动,一来,梁玢从前是个实打实的小透明,也就是这几个月的功夫才冒的头, 二来么, 这么多年,太子一直独占鳌头, 尚有一斗之力的二殿下谦王早早被排挤出京城外, 这么一下子的功夫,冒出个三殿下来,可不让朝臣们看不明白了么?

  但作为议论中心的梁玢, 却是知道自己如今的境遇实在好不到哪里去,要说他和兄长太子分庭抗礼,这话实在是太抬举他了。太子背后有贵妃,还有这么多年跟随太子的朝臣,他呢,母妃家式微,不拖后腿便很好了,更别提助他一臂之力了。

  更何况,由始至终,他从未想过去争这个位置,他有自知之明,如今父皇对他的看重,不过是一时而已,父皇真正看重的,首选仍是太子兄长,只不过是太子犯了错,父皇又瞧不上二哥谦王,这才一时兴起来抬举他。

  梁玢越琢磨越觉得后怕,处事更加谨小慎微,连他宫中进的女子,都是信任不过,宁可独卧寒榻。

  四月末,县试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勋哥儿在府试中表现颇为亮眼,在人才辈出的京城,依旧取得了位列前三甲的好名次,比起其父,丝毫不逊色。坏消息则是,被冷淡了半年之久的太子,终于又在梁帝的默许之下,重回朝堂了。

  太子不会一蹶不振,覃九寒是有这种猜测的,他对梁帝了解颇深,知道他是个多疑且多情的人,同时有的时候又会念一念旧情。梁帝盛宠贵妃多年,多多少少是有些感情的,贵妃那头是迟早会为太子出头的,能忍到至今,已是极有定力的。

  贵妃一出手,总算是把太子给捞了出来,至于谦王殿下,则要处境难堪一些,论母辈,谦王的母后废后为梁帝所厌恶,连带着后宫之中没人提他求情。

  太子重回朝堂,三殿下梁玢就按照覃九寒的安排,极为利索的将权利都让了出来,在外人看来,梁玢这个皇子做的未免太没有出息了,就这般惧怕太子么?就连梁帝都有些瞧不上他了,这么一来,原本心怀芥蒂的太子,倒是把这没出息的弟弟抛到脑后了,光顾着同二弟谦王打擂台。

  同年五月份的时候,到了府试的时节,覃家上上下下又开始为覃承勋备考之事忙碌起来,最操心的莫过于蓁蓁了。

  偏生她明面上还“在护国寺”,不能明着出面,难免对长子心怀愧疚,越发把心思放在勋哥儿备考的事情上,偶尔就忽略了覃九寒。

  覃九寒心里又无奈又好笑,家里人不惦记着他,倒是外头有人惦记他了,倒不是别人,正是有过几面之缘的荣王殿下。

  说起来也是奇怪,覃九寒明面上可是太子的人,荣王从前对太子一系是避之不及的,如今却是上赶着来找覃九寒,三天两头相约,覃九寒又忌惮于先前那个莫名其妙的梦,故而对荣王态度极为冷淡。

  毕竟,愣是谁知道,这人前世有可能待自家妻子无礼过,都不能毫无芥蒂与他相交。

  偏生荣王像着了魔一般,三天两头请帖送上门,覃九寒不欲搭理,荣王倒好,山不来就我,我就山,干脆厚着脸皮上门。

  他堂堂一个王爷,覃九寒也不好将他拦在门外,让他进了门的话,又怕他撞上蓁蓁,无奈之下只能妥协,一个月也就是赴约三四回。

  刚将勋哥儿送进考场,这头荣王又是相邀的,他越是如此,覃九寒就越是怀疑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欣然赴约。

  这一回,荣王约的是个茶楼,大抵是先前几次约在金玉阁这种销金窟无果之后,荣王也学乖了,再不请他去那些腌臜地方,老老实实来茶馆这种干净地方。

  覃九寒进去,荣王便殷勤起身相邀,是的,就是态度殷勤,覃九寒都觉得有几分疑惑了,荣王是有求于他,才会如此殷勤吧?

  荣王脸上的疤依旧吓人,但笑起来非但不凶狠,反而有点老实巴交的感觉,看得覃九寒大为诧异,忍不住多瞧了几眼,十分怀疑荣王是不是被什么孤魂野鬼附身了。

  荣王倒是毫无察觉,一笑,将手边的卷轴取了过来,道,“听说覃大人喜欢望公的画作,本王偶然得了一幅,本王是个粗人,欣赏不来这些琴棋书画的玩意儿,干脆借花献佛,赠与覃大人。”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覃九寒微微挑眉,然后“欣然”回绝,“不敢受此重礼。”

  荣王有点急了,这世上最让人丢面子的事情,不是送礼求人办事,而是连礼都送不出来,想求的事情就更加没影了。

  荣王好说歹说,覃九寒也没有松口,一时之间两人倒是僵持在那儿了。荣王带着疤痕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的倦意来,实话实说道,“不满覃大人,本王同你相交,确实有私心。”

  覃九寒早猜到了,上辈子他同荣王相交那还有点渊源,这一世却是莫名其妙便被荣王引为知己,他若是连这都不怀疑,上辈子就白活了。

  覃九寒作出洗耳恭听的样子,示意荣王继续说。

  荣王尴尬摸摸鼻子,心虚得不行,“那个,实不相瞒,本王是想借贵夫人一用……”话说出口,荣王便觉得周身冷飕飕的,一抬头,发现对面的覃九寒早已满脸冰霜,才后知后觉发觉,自己这话说的太有歧义了。

  覃九寒冷然开口,“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与荣王无话可说,荣王日后不必来寻我了。”

  话尽,覃九寒起身,满脸寒意,被惊了一跳的荣王这才猛的反应过来,几乎是跳了起来,伸手拦人。

  “覃大人留步,留步,本王……我不是想冒犯尊夫人的意思!”

  荣王简直将给自己两个巴掌了,这事让他干的,他几乎是求着将人留下了下来,然后才小心翼翼看着覃九寒的脸色,开口道。

  “十来年前,我有一回意外堕马,从那之后,便无端端做了个梦,还接连梦了数个月。”

  又是梦?覃九寒如今听到梦这个字,都觉得头疼,但又想听听荣王那个梦,同他那些莫名其妙的梦是否有关联,所以未曾开口阻拦。

  “梦中,贵夫人似乎是金玉阁的琵琶女,我见她颜色……嗯,身世可怜,将她赎回了家。”荣王小心觑着他的脸色,决定隐瞒一部分说出口肯定会惹得对方动怒的事实,“原本想送她回乡的,后来母妃忽然病重,贵夫人感念我对她的救命之恩,便主动请缨前去照顾我母妃。”

  主动请缨自然是真的,但感念救命之恩却是有水分了,荣王如今也不敢说实话了,毕竟,若是当着人家丈夫的面,说人妻子不愿被他收入房中,宁愿去陪老太太,只怕……只怕他骨头再硬,也免不了一顿揍了。

  “谁知我母妃同贵夫人一见如故,多年的心病竟好了。”

  其实,岂止是一见如故,在他那个莫名其妙的梦里,他家老太太那是把人当宝贝似的,就连他这个亲儿子都十米开外了,更别提他后院那些莺莺燕燕以及王妃了。

  他家老太太病好了不说,还在后院供起了小佛堂,那位宁愿去侍奉老太太也不愿做他房里人的姑娘,居然说要出家。荣王只记得,当时梦里的他,那叫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纳闷不已,出生头一遭怀疑自己到底是多么惹人憎恶,怎么能把人姑娘逼得去出家。

  结果,在他梦里,这家也没出成,他母妃那般看重那姑娘,倒是惹得后院议论纷纷,直说他是要纳这姑娘做侧妃了,结果他那好王妃一瓶□□下去,倒是差点让那姑娘没命了,出家的事情就此搁浅。再之后的事情,他却是无论如何也梦不到了。

  但梦到这里,他也把这事给记心上了,他家母妃那病,若是真能治好,那也真的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老太妃当时在宫中,不是很受先帝的宠爱,他这儿子也没给娘争口气,不受先帝待见,小时候一直是太妃娘娘护着的,可以说,若是没母妃,他能不能在后宫中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荣王对老太妃是十分孝顺的,渐渐把那个梦视作并非简简单单的梦之后,荣王收缴了王妃手中的权力,便开始着手寻人了。

  然而十来年找下来,愣是没找出个结果了,还是前些日子,他那好侄子谦王捎人来了府上,说是他念念不忘的那女子在覃九寒府上,只要他愿意帮他扳倒太子,日后便把覃九寒的妻子拱手送到他府上。

  荣王当即把那小兔崽子派来的人给踹出去了,这不是恶心他么,他瞧着像是会睡旁人媳妇的人?他虽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好歹也是老太妃一手教导的,这事上总还讲究个你情我愿,夺人、妻子的事情,他可做不出来。

  荣王小心翼翼半真半假将他的梦境说完,然后看向对面的男人,同他打商量,“您看,能不能让贵夫人……”

  覃九寒冷不丁抬头看了一眼荣王,硬生生将他接下来的话给噎了回去,“拙荆不擅医,恐怕治不了太妃娘娘的心疾。”

  荣王心里也明白,他得到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当然是去查个真伪,这一查便把蓁蓁的经历查了个一清二楚,从罪人之后到二品夫人,这经历是有点传奇,但压根和医扯不上关系。但他总还是想试一试,哪怕万一能给老太太看看病呢,指不定又像前世那般投缘呢?

  这事谁也说不准不是?

  但荣王知道这事不能急,所以便松口送覃九寒回去了。

第197章 ...

  从茶馆回来, 覃九寒到家之后,便独自回了书房。

  打心底里说,荣王给的真相, 或者说是“说辞”, 比他先前最坏的猜测要好了不少, 但一想到前世,父兄入狱之后,无依无靠的蓁蓁流落金玉阁,最后竟有了出家的想法,他便觉悔恨不已。

  荣王妃的那瓶子□□, 更是让她受尽苦楚, 他实在很难想象, 前世, 蓁蓁究竟是如何在荣王那乱糟糟的后院生存下来了,就她那样从来想不到害人的性子,也难怪会被荣王妃那个蛇蝎妇人得逞。

  越想,覃九寒就越是后怕, 他曾经很多次想过, 他究竟为何会重生,真论起来, 前世的他也算是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权倾天下的人物。到如今,他才算是咂出那么点滋味了, 他重生这一世,恐怕并非是为了他,而是为了前世受尽苦难的蓁蓁。

  覃九寒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足足关了一个下午,才算是将心里的那股难以言喻的后怕给打消了三两分。

  从书房回来,覃九寒也顾不得去回要给三殿下梁玢的信,径直就往正院侧厢房去,这里先前是给他办公累了歇息的,然而布置了许久,从未派上过用场。倒是蓁蓁从护国寺回来之后,怕在书房打扰他,便特意搬进了侧厢房去。

  刚走到门口,便听到蓁蓁和杨嬷嬷等人的谈笑声,听着似乎是在说些市井的妇人之言。

  听着屋内谈笑声减弱,覃九寒推门而入,倒是把杨嬷嬷和她的儿媳玉纤给下了一跳,匆匆起身,匆忙福福身,便往外推了出去。

  蓁蓁见他脸色不大好,忙起身来迎他,挽了他的手臂,将他拉到桌边坐下,还不忘给他沏了杯红枣茶。

  覃九寒下意识端起茶杯饮了一口,才觉出那股子浓重的枣味,茶水香甜香甜的,带着红枣特有糯甜,他一向是饮惯清茶的,再不然就是加了参片,微苦但能够让他的脑子清醒些。但微甜的红枣茶入口,非但没有让他觉得难以容忍,反而不知不觉便将他心中那股郁气给彻底打散了。

  红枣茶一向是蓁蓁自己喝的,女人家受不得寒,尤其是她前阵子莫名怕冷起来,所以才又把这暖身子活血的红枣茶给搬了出来。方才见覃九寒面色郁郁,蓁蓁心里一急,也没来得及多想,便把红枣茶给递过去了,此时后知后觉想起这事来,不免就有些心虚,正想将还剩大半杯的红枣茶取回来。

  却看覃九寒微微一仰头,将那剩了大半杯的红枣茶一饮而尽,随后蹙眉盯着那茶杯瞧了一眼,道,“这红枣比起去年的,似乎味道淡了些,对你的身子可还有用。”

  蓁蓁怕他动怒,忙道,“这同去年的红枣是一个庄子里产的,枣树的品种也是一样的。我这几日有些微上火,便多冲了几壶,味道才淡了些。”

  这倒真不是什么敷衍人的话,最近勋哥儿下场考试,蓁蓁这个做娘的自然免不了要操心,所以有些许的上火,连病都算不上的小毛病,她自然不想闹出大动静去请大夫来瞧。

  覃九寒一听便把那红枣味淡的事情给抛下了,转而捉住蓁蓁的下巴,轻声唤她,“张嘴,我看看。”

  哪怕两人是实打实的“老夫老妻”了,蓁蓁也很难习惯在对方面前露出不雅的姿态,毕竟,哪怕是夫妻,那也得有点距离美,但覃九寒十分固执,蓁蓁没法子,只能稍稍张了嘴。

  覃九寒低头看了看,发现症状并不是很严重,便也没有强硬的要请大夫了。

  蓁蓁见他脸色不似方才那般差了,才问道,“方才是怎么了?是不是外头遇见什么事了?”

  蓁蓁其实不怎么知道,覃九寒在夺嫡一事上究竟是如何谋划的,但眼下他赋闲在家中数月,却是人人都瞧得见了,蓁蓁自然而然以为,他是因为官场之上的事情而不高兴。

  任是谁走惯了青云大道,猛的跌了跟头,都会免不了抑郁上些日子,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可不就最容易动怒么?在蓁蓁眼里,此刻的相公就是如此,所以她担心之余,又开始后悔自己没多关心关心相公,没想着法子宽慰一二。

  覃九寒见她神色,便猜出蓁蓁在想什么,心中有些好笑,又觉得颇为温暖,这世间也就蓁蓁,才会毫无私心的这般替他喜替他愁了。

  他露出淡笑来,伸手摸摸蓁蓁的肩头,将她拢进自己的怀里。蓁蓁还满腔愧疚呢,以为他是为官场之事所困,便也不说话,静静陪他。

  误打误撞的,倒是将覃九寒从茶馆回来内心那股难以纾解的郁气,给彻底疏散了。

  过了一会儿,蓁蓁便瞧着没事,便开始继续挑拣状元及第粥的豆子、米粒,还怕覃九寒闲着想太多,特意将他拉过来拣豆子。

  覃九寒哭笑不得,但素来又疼媳妇,还当真陪着她拣了一个多时辰的豆子。

  府试之后,成绩还未出来,朝中却是先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本便年老体弱的梁帝,在朝堂之上晕了一回,虽然太医诊治得及时,但还是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

  朝臣们还不知道,但梁帝身份伺候的太监们却是吓得跪了一地。为首的大太监还哆哆嗦嗦宽慰主子,“陛下要保重龙体啊!”

  梁帝低头看了一眼抖得连笔也握不住的手,震怒不已,猛的将砚台整个甩了出去,墨汁撒在明黄的帷帐之上,包着明黄绸缎的奏章之上,屋内一片狼藉。

  “咣”的一声,砚台落地,沾上了污渍的帷帐却是被一人掀开,来人走进屋内,双膝跪地,语气中是满满的悲伤难以自已,“父皇……”

  梁帝抬头,眯起眼瞧了瞧太子,他已经老了,而太子却是正值壮年,即便是跪在地上,也比病痛缠身的他显得更高大些。

  太子梁喻却是膝行上前,抱住梁帝的腿,极为慕孺的道,“父皇乃是天子,有天庇佑,必然会安然无恙的!儿臣先前同二弟间有嫌隙,闹出了不少事端,惹得父皇心烦,实在是儿臣不孝。儿原入太庙,茹素为父皇祈福,惟愿父皇身体康健,无病无灾!”

  说着,抱住梁帝的腿哭得难以自已。

  梁帝低头默不作声,过了片刻,终是伸手扶了一把抱着他的大腿哭得像个孩童的太子,“你是朕亲立的太子,哭成这样算什么样子!朕年纪大了,身子骨到底比不上从前了……”

  太子听得心头微跳,若不是进来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此时可能面上已经露出端倪了,但即便如此,他也悬着一颗心继续听着,却听梁帝停顿了一瞬,继续道。

  “王太医说朕这病,需要静养。朕静养的这段日子,朝中之事就交由你代朕处理了。若是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去请教太傅。”

  又是代为处理朝政,这话太子听过很多回,这事他也做了许久,但父皇说要收回权力,他便只能眼睁睁看着。梁喻心中微微失望,随即想起那信上的话,收敛了面上的表情,露出更加慕孺的神色,摇头道,“父皇,朝中有内阁和太傅他们,儿臣还是想去太庙,替父皇祈福。儿臣来之前同太子妃商量过,她说希望珩儿跟着一块去,也为皇爷爷出一份心。”

  提及年幼可爱的太孙,梁帝的神色倒是微微一暖,然后呵斥道,话虽是呵斥的,但语气却无疑比方才亲昵了不少,“说什么胡话!内阁是内阁,难不成要把江山社稷交给外人?你是我大梁的太子,此时正该扛起肩上的重担才是!珩儿还那般小,你们夫妻俩也是胡闹,太庙是能让孩子待的地方么,也不怕吵着老祖宗们!”

  太子又是一番痛哭,哭得梁帝心软不已,再三让他代自己处理朝政,太子这才“不情不愿”的答应了。

  梁帝看得好笑,扶额,太子极有眼色,忙上去扶他,却听他道,“你也真是荒唐,太子就是太子,怎么能想着去太庙给朕祈福呢?这是谁给你出的主意,朕要好好训一训这人!”

  太子心头一凛,随即若无其事卖乖道,“父皇若是要罚,便罚儿臣吧。儿臣想着,外人祈福哪里比得上血亲,我幼时高烧不退,也是母妃在菩萨跟前跪了一夜,我才安然无恙的。可见,骨肉亲情更能感动上苍,降福人间。”

  “再说了,”太子又小声嘟囔,“谁知道那些外人给父皇您祈福的时候,是不是真心念着父皇您的安慰呢!当然是儿子们来的诚心。”

  梁帝闻言倒是一愣,随即摆摆手道,“罢了,你也是一片孝心。只是,你到底是太子,朕要静养,朝中只能托付给你,至于太庙祈福的事情,还是交给你二弟吧。”

  梁喻心头一喜,但面上倒是不显,也不知是受了谁的点拨,竟然能如此沉得住气,还颇有条理分析道,“儿臣瞧着三弟是真正的赤子之心,待父皇您是天地可鉴,孝顺有加,倒不如让三弟去吧。二弟的性子,到底是稍微有些……”

  梁喻把话说到一半,便不继续往下说了,梁帝听了也是一愣,然后打量了太子的神色,发现他确实是真心的,才点头应下,“那便让玢儿一道去吧。兄弟二人也好有个照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4页  当前第1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1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权臣娇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