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闲唐_分节阅读_第53节
小说作者:春溪笛晓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88 KB   上传时间:2019-05-24 13:20:00

李治一愣,摇摇头。

李元婴道:“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流传着不少传说故事,有的大相径庭,有的大同小异,听起来都很有趣。我小时候每天不肯睡觉,非要身边的人轮流给我讲故事;因为我喜欢听,我身边渐渐都换成会说故事的人;他们自己的故事讲完了,为了继续留在我近前伺候,又会自己去收集别人的故事讲给我听。这样一来,天南地北的传说故事我都晓得了!”

李元婴虽恶名在外,人称混世小魔王,在他跟前当差却是轻松又有油水,许多人都对早早在他身边占了个位置的戴亭羡妒不已。

李治想了想,说道:“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灵王好细腰,所以士人们多忍饥挨饿,瘦得需要扶着墙才能站起来;晋文公好素简,所以士人们多穿着简陋的衣裳,衣食住行都很节约。”

李元婴不耐烦这些大道理,不接李治的话,转了个身,改趴在石岸边打瞌睡。

李治怕他睡着,戳了戳他,说道:“可别睡了,太医说汤泉虽好,也不能泡太久的。”

李元婴打着哈欠说:“好了好了,不泡了,回去睡觉!”他确实有点困了,套上小宫女拿过来的里衣便赤着脚回房睡觉去。

李治没想到李元婴这么干脆,还真说走就走,傻眼了一会也穿起里衣回房了。

刚才有李元婴在他还不觉得怎么样,李元婴一走,这家伙刚才讲的那些鬼怪故事一下子涌入李治脑海中。太吓人了!

李治快步跑回房,一时在心里念一段《道德经》,一时在心里念一段《心经》,强迫自己不胡思乱想。

另一边,李二陛下正和长孙无忌说着话,几个光屁股的儿子跑了过来,一脸的惊吓。

李二陛下一问,才晓得又是李元婴那小子在作妖,根本懒得生气了,由着几个儿子挤在一边一起泡汤泉。

一行人泡完往回走,李二陛下招来底下的人询问,很快知晓李元婴早已回去呼呼大睡。

这小子吓完别人,自己倒是一点都不害怕,睡得老香甜了!

……

第二日一早,李元婴抄了几首《诗经》里的诗去让李二陛下品鉴一下自己的字是不是大有进益。

李二陛下接过一看,发现李元婴练字还真练出了点成果,一手字瞧着可比以前的鬼画符好看多了。

李二陛下满意地颔首:“倒是不错,看得出是下了功夫。”

李元婴便顺势把自己和大侄子商量好的事给李二陛下说了:“承乾差人打听了好些天,终于打听出那孙老神医这两个月刚巧在骊山一带给人治病。”他取出李承乾给他的信物让李二陛下看,“既然太医对皇兄你的旧疾束手无策,我和承乾就想着去把那孙老神医请来给您瞧瞧!”

李二陛下毫不意外李元婴会把两个人上次的对话转告给李承乾听,闻言脸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对李承乾这个儿子、这个太子,李二陛下一直是满意的,面对这个儿子近几年的叛逆他一直没想出应对之法。他是一国之君,也是李家的大家长,不可能对儿女——尤其是太子放低姿态说太多软话。

近来看李元婴和他走得近,李二陛下便有心让李元婴当个传话之人,把一些想告诉这个儿子的话转达过去。

李元婴不知道李二陛下的心思,见李二陛下不为所动,只觉得自己皇兄真是铁石心肠,半点感动都不表现一下。

李元婴只能越俎代庖地替李二陛下感慨:“承乾这孩子,多孝顺啊!知道您旧疾缠身,他晚上根本睡不着觉!”

李二陛下听他这么个豆丁点大的个头说什么“承乾这孩子”,脸上的冷淡表情有些绷不住了,抬手便往李元婴脑门上敲去。

李元婴觉得自己要被李二陛下敲傻了。

他不理李二陛下了,带上李二陛下借调到他身边的两个禁卫去寻随行至骊山的李德謇。

李德謇与李承乾交好,李承乾让底下的人把孙思邈的下落告知李德謇,让李德謇带李元婴去找这位老神医。

得知李元婴已经和李二陛下通过气,李德謇便告假带李元婴出了行宫,前去附近一个村庄拜会孙思邈。

大唐立国已有二十余年,战乱带来的伤痛已经逐渐平复,骊山行宫周围的田野又恢复了过去的祥和模样,入春后处处都透着蓬勃生机。

李元婴鲜少在田野间行走,觉得什么都很新鲜,不时停下来看看农夫怎么驱赶耕牛翻地、蜻蜓怎么试探着停到青青的嫩苗上。

李德謇见李元婴这般模样,也不催促,由着他走走停停,慢腾腾地行到村头。

还未走近,李元婴便看到村头有株几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的老树。此时那株婆娑的老树下有朗朗诵读声传来,细听隐约能听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竟是前朝逐渐流传开的《千字文》。

李元婴初启蒙时学的也是这个,全文由近千个不相同的常用字组成,既能帮初学者认字,又把许多道理与典故编了进去。

李元婴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发现树下立着个和李治差不大的少年,约莫十一二岁,手里拿着卷书在教导几个齐齐整整坐在树下的小孩。

他们有的带了个蒲垫,有的直接席地而坐,年纪约莫是十岁左右,全都认认真真地挺直腰听那少年口齿清晰地带他们念千字文。

李元婴觉得真稀奇,这么个十来岁的少年人怎么成了夫子?

那少年并未注意到李元婴等人由远而近,他拿着块黑漆漆的木炭把字写在树身上给同伴们看着学。旁边有条小溪,每教完一个字,那少年便用水把字洗掉,再写别的字。

李元婴驻足看了一会,那少年才注意到他们一行人的到来,停下讲解上前拱手问:“几位客人来我们唐家村可是有事?”

树下坐着的村童们都好奇地看向李元婴几人,觉得李元婴的衣着华贵得很,身边跟着的几个禁卫也特别气派。

李元婴像模像样地拱手朝为首的少年还了一礼,也不隐瞒,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是来寻孙老神医的,家中长辈有疾,想请孙老神医替他瞧瞧。”

少年道:“那来得倒巧了,要是再过几日,孙老神医就不在我们这儿了。”说罢他让其他人先背一背刚才教的那几句,亲自引李元婴一行人入村。

李元婴对这少年很有好感,直接自报家门:“我姓李,名元婴,你叫我名字便好,你叫什么?”

李是陇右大姓,遍地都是李家人,少年不曾多想,只觉李元婴兴许是哪个权贵人家之子。

少年不卑不亢地答道:“我姓唐,单名一字璿,还未取字,你也叫我‘阿璿’便好。”

李元婴点头,顺势问起唐璿刚才在做什么。

唐璿告诉李元婴,他家中比村里其他人宽裕一些,家里人舍得送他去读书。他认为村中的伙伴们虽都家贫读不起书,能认几个字也是好的,即使能去考科举的人寥寥无几,出去受雇佣时也算有个一技之长,指不定能多拿几个工钱。

于是唐璿总趁着休沐时给同村伙伴们教几个字。

一篇《千字文》,他已经教了大半了,自己也把千字文记得更牢了,算是利人也利己!

李元婴道:“你真了不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3页  当前第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3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闲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