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_分节阅读_第95节
小说作者:杜卿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00 KB   上传时间:2019-08-29 19:15:14

  “退之你这三进的大房子可真是不错。” 李宏连连赞叹,之前没亲眼看过顾驰成为举人后的待遇,如今在三进院子里走了一遭,李宏这才真切的体会到,自己的好友鱼跃龙门,连大院子都住上了。

  林举人眼里也有些艳羡,上京城寸土寸金,三进的大房子可值不少钱呢!何时他也能在京城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呢!

  顾驰领着他们来到堂屋坐下,添上茶水,“一切都是圣上的照拂。”

  不过一盏茶的时刻,李氏和叶父来到堂屋。李宏作为李氏的侄子,李氏几年未见家里人,又是好一通询问。

  顾父、顾母也跟着问了几句临南县的情况,李宏会做人,上京前特意跑去顾大郎、顾二郎家看了一遍,还给他们带了书信。

  长辈们了解情况后,顾驰、李宏还有林举人谈起话来。

  顾驰给他们介绍一下主考官的风格、近来朝中的一些事情等,还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

  叶溪也忙着照顾余氏和关氏,给她们一一介绍上京城的情况,平日买菜、衣食住行都去哪里添置。

  余氏和关氏没有空手上门,除了给几位长辈的补品,也给家中的小孩子送了见面礼。

  小桃子和舟宝看见叶溪点头示意,这才软软的道声谢,将礼物接下。

  中午又在顾家吃了一顿饭,直到傍晚才散去。

  余氏和自己的夫君唠嗑,“ 顾俢撰和表妹很会教育小孩子,特别懂事有礼貌,白净净的看着像大户人家的孩子一样,表妹也很好相处。” 按理说她应该称呼顾驰为表妹夫,不过她可不敢。

  李宏笑道:“以后你闲着没事,就可以找大嫂或者表妹走动。”

  和顾驰交谈一番后,更加促使李宏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奋发努力。

  自己的兄长和好友都已踏入官场,而他已经落后了一步,一时的落后不可怕,不能一辈子都落后。

  林举人那边也是同样的一番对话,去了顾家一趟,更加激发了林举人的斗志,这一次他定要全力以赴。

  林宝背起小书包也开始进入书院读书,以前经常围着他转悠的一条街上的小姑娘特别不舍,每次看到林宝下学回来,一个两个的围上来叽喳的问着话。

  林宝长的好看,又会玩耍,一条街上的小孩子,无论男女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嬉闹。

  叶溪看到这幅场景,眼里闪着狡黠的光,自己弟弟还是个小小人呢,就俘获了这么多小女孩的芳心,长大后还得了!

  距离考前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顾驰被选为此次会试的同考官,主要是协助主考官监考和阅卷。

  以往同考官多由翰林官担任,主要是往届的状元、榜眼或是探花。翰林院别的不多,可状元、榜眼和探花可不少,在翰林院不算什么稀罕物。

  翰林院不少人在抢这些同考官的名额,还有些给上峰送礼,有面子,还有额外的补贴拿,谁不稀罕呢!

  可顾驰不争不抢的,名额落在了他头上。

  按理说轮不到顾驰,但奈不住文正帝满意,特意钦点顾驰成为同考官之一,这是特意给他的殊荣。

  上一次新科进士那么多人,只有顾驰得了这个名额,不难看到文正帝对顾驰的喜爱。

  上一科顾驰还在参加考试,前途未卜,到了这一科,他成了同考官,成了坐在座位上监考数千考生的那一个人,多大的转变啊!

  会试前几天,顾驰要接受培训,了解流程。

  等到会试开始的那一日,看着一个个忐忑又紧张的面孔,顾驰不由得想起当时的自己,还好,他熬过来了,也希望每一个认真刻苦的学子可以有一个好成绩!

  看到李宏和林举人进到贡院的时候,顾驰冲他们笑了笑,示意他们加油!

  同考官补贴可不少,监考加上批阅卷子,半个月时间得了上百两银子,抵得上顾驰一年的俸禄。

  文正帝只所以将这个名额给顾驰,也是存了补贴他的打算。

  文正帝摇头挂着笑,这怕是第一次自己想着法子给手下的臣子送钱。

  作者有话要说:  高考成绩出来了,希望各位小仙女心想事成,考上心仪的学校!不管成绩如何,尽力就好了!

  谢谢小仙女“雾”的10瓶灌溉,谢谢小仙女“zoe”之前的10瓶灌溉,我会继续努力的,比心心!

第98章 顾驰“遭骂”

  顾驰作为同考官,自然也要参与到阅卷的过程之中, 之前一直是被别人阅卷, 如今他成了打分的一份子。

  看着众位考生的试卷, 顾驰的眉头紧皱, 不仅仅是他, 一旁的主考官也有些愁眉不展。

  按理说走到会试这一步,有考试资格的都是举人或是连上两次副榜, 水平不算太差,可看着众位考生的答卷, 却不太令人满意。

  主考官刘学士连翻几张试卷,叹口气,“都是一类风格,毫无新意, 看的眼睛都疼了, 也挑不出几个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

  主考官刘学士喜爱前朝文学家李大家, 这件事众所周知。他深受其影响,将李大家所有的诗词歌赋背的滚瓜乱熟,他的学生,也正是因跟他有共同的爱好,才被刘学士选为学生, 悉心教导。

  结果这次考试,不少学子为了迎合主考官的口味,不管是什么题目,作答时总要提几句刘学士欣赏的那位李大家, 回答的内容或是作答的风格也极尽模仿。

  力求能得刘学士青睐,若是因此也成为他的学生,那就更好了。

  这么一来,千篇一律,都是一个套路,有些内容明明与李大家不沾边,也要牵强附会的写几句。

  当然水平是高还是低,是可以选出来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都是从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根本无法分辨他们真实水平。

  刘学士眉心拧成一个川字,呷了一口茶,方才缓缓开口,“看完这些卷子,我恐怕短时间内都不想再看见李大家的诗文了。”

  即便他深深欣赏李大家的文章,可接连看了数千份与他有关的答卷,隔夜饭都想吐出来,简直都快不认识“李大家”三个字是怎么写的了。

  顾驰只是同考官之一,他虽没发表什么意见,可也不赞同考生的这种做法。

  没有必要非要迎合主考官的风格,最后的结果并不是由主考官一人决定的,与其弄巧成拙,不如踏踏实实、认真答题。

  在名次没公布出来,几位主考官提前向皇帝报告了会试的情况。

  文正帝听完后面色看不出什么表情,“一次考试定终身,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文正帝此话一出,大殿内寂静无声,科举考试延续数百年,一直都是这样的章程,谁敢贸然提出什么解决的对策?

  文正帝不着痕迹的皱眉,这群老滑头,一到需要他们办正事的时候,一个两个不敢吭声。

  “去,将顾驰请来。” 文正帝吩咐严公公。

  现在遇到事情,文正帝总是爱听一听顾驰的见解,年轻人敢想敢做,每次都能给文正帝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知晓文正帝召他来的目的,顾驰思忖片刻,道:“ 一次考试定终身,一次不行,那就两次。在会试之后、殿试之前,再加一次考试,成为“复试”,复试的题目灵活多变,全方面考察考生的能力。这也是一次筛选人才的过程,没有通过复试,不能获得殿试的资格。最后以会试和复试两次考试的成绩综合评定。”

  文正帝点头,“这个提议不错,两次成绩,既给了那些有真才实学却发挥失常的考生一个机会,又剔除了那些浑水摸鱼的人。”

  “但你这个提议传出去,估计骂你的人可不少。增加一道复试,于朝廷来说是好事,但对本次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他们可未必会领情。” 文正帝话音一转,打趣道。

  顾驰不在意,“臣此次监考,便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臣想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获得公平的机会,相信大家静下心来,定能理解这一提议背后的用意。”

  文正帝暗自点头,贤臣难求,若是朝中的大臣都如顾驰一样,他何愁治理不好天下!

  “那你还琢磨出其他什么东西没有?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朕说一说。” 文正帝又问了一句。

  顾驰面上挂着浅浅的笑,“如今读书人越来越多,可科举一途,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脱颖而出的永远是一小部分。剩余的那些人该怎么办?难不成只能年年复年年,耗费一辈子的时间继续参加科考,‘赚得英雄尽白头’吗?”

  文正帝叹口气,“朕让更多的子民读书,初衷是想要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本领,读书不仅仅只有做官这一条出路。可按照如今的情形来看,收效甚微,不少人家是愿意将孩子送去书院读书,可都是奔着当大官来的。”

  文正帝也愁啊,现在读书人是多了,可怎么安排这些读书人成了问题。

  只有给这群读书人一个好的安排,才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读书的好处,从而继续推动全民接受教育。

  否则辛辛苦苦读了几年书,出来什么都没有,那还费劲读书干嘛呢?还不如种地呢!

  可怎么安排这些读书人,也颇为棘手,总不能一股脑都安插进朝廷里吧,这样又会形成“冗官”,浪费人才,也浪费国库的银子。

  顾驰上前一步道:“臣确实有一些想法,其一,店铺、书院和县衙每年需要不少人,这些都可以从读书人中挑选。不仅如此,朝廷除了通过科考选□□的官员以外,也可以聘用一些临时的人员办事,极尽全力的给他们提供机会。”

  “其二”,顾驰接着道:“上学不知是读书,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学院教授本领,如厨师、学刺绣、学做武馆师傅、学木匠等等,学些实际的本领,到哪里都可以讨生活。其三,号召这些读书人西去边疆、南至海南,利用他们教授那些偏远地区的人民,同时给他们丰厚的补偿。”

  顾驰清润的声音回荡,“最后一点,科考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全部标准,即便落第,也不意味着他们不优秀。擅长农业的,研究如何高效的种植、提高产量;喜欢搞发明创造的,朝廷选出一批这样的人才,拨经费给他们提供支持。应充分发掘出他们的才能。”

  顾驰最后总结道:“朝廷先带好头,给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一个好的安排,来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等到日后各行各业发展起来,自会增加多人才的需求。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顾驰每说一点,文正帝脸上的笑容加深几分,到结束的时候,文正帝笑的开怀,不停的点头称赞,“这些想法不错,朝廷消化不了,就动员所有的力量来解决,充分利用这些人的智慧和能力。”

  “陆上贸易也即将开始,朕也可以安排一批读书人一同跟随,尤其是那些有见识、随机应变能力强的。”文正帝边说话边从台阶上走下来,来到顾驰身边,“经你这么一说,原先棘手的事情,朕也不觉得棘手了。”

  顾驰谦虚几句:“臣也是平时没事瞎琢磨的,有幸得陛下认同。臣这是抛砖引玉,后面更需要陛下还有诸位大臣的好决策。”

  文正帝哈哈一笑,看着面前长身玉立的顾驰,风姿难掩,虽出身农家,却颇有胆识和见解,给他出谋划策。

  顾驰在翰林院也待了三个年头了,是时候挪一挪位置了。

  其他的提议还需要慢慢完善,急不来。但摆在眼前的,便是复试一事。

  文正帝采纳了顾驰的意见,下令增加一次复试,根据两次的综合成绩排名。

  这个消息引起了不少读书人的不满,辛辛苦苦考一次完事就算了,凭什么还要再考一次。尤其是那些在会试的时候自认为发挥不错的考生,强烈的反对,本来他们可以有个靠前的名次,但猛然多出复试这一环节,若是没有发挥好,他们可就吃大亏了。

  不少人跑到顾家门前咒骂,将顾家祖宗十八代骂个遍。

  还说顾驰自己沾了光,出人头地了,就不愿看到其他学子好过,故意想出这一个损招,专门坑害他们这些考生。

  里三层外三层的考生围在顾家面前,要讨个说法。

  身正不怕影子斜,顾驰又没做见不得人的事情,他又有何惧!

  他出来应对门前围着的众人,一不留神,林宝、小桃子和舟宝也跟着他一起出来。

  看见顾驰出来,纷纷的议论声停下来,有几个领头的,黑着脸激愤的盯着顾驰,“顾俢撰何必要为难我们这些考生?你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理应更理解读书人的心情,为何故意给我们增加难度?”

  顾驰面上仍然挂着浅笑,并没有因这番话而生气,“有真才实学的人,无论是考一次、还是考两次,都不会有什么影响。多了一次复试,反而给那些发挥失常的考生一个补救的机会。你们有时间在我府前大呼小叫、发泄不满,还不如趁此机会多做几道题。还是说,你们觉得自己多了一次复试,就不能考好了?那这是你们的问题,并不是我的问题。”

  话音落下,传来小桃子脆脆的声音,“哥哥,为什么这么多人围在咱们家大门外?好像咱们之前见过的泼妇骂街一样!”

  舟宝奶声奶气的回答一句,“他们是来找事的!”

  小桃子白嫩的眉心皱了皱,“可他们不是读书人吗?骂人的话好难听,爹爹又没有做错事,他们凭什么骂爹爹?”

  舟宝清澈的大眼睛环视了一周,“奶奶曾说过,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越是叫嚣欢快的人,都没有什么真本领。他们可能是最没礼貌、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的读书人。妹妹,你可不能像他们一样,不知礼,懂吗?”

  林宝大一些,小大人似的开口:“入书院的第一天,夫子就告诉我们,要知礼、不讲脏话。骂人的那群人,肯定不是好学生。再说了,多一次考试、少一次考试又何妨?就像我在书院学习一样,真正掌握熟练了,换着法子考察,我都不怕哒。”

  三个小孩的几句话,让所有在场的读书人听了个清,被三个小孩子给教训了,不少人脸色羞愧。

  亏他们是读书人,却还不如三个小孩子懂事,没有三个孩子看的透彻。

  尤其一想到刚才的行径,掐着腰堵在别人家门口,恶毒的话一个劲的往外撂,哪还有读书人的风骨,和泼妇骂街真没什么两样!

  一个两个的红着脸,上前给顾驰道歉。就这么,三个小人不知不觉中化解了一场矛盾。

  顾驰没有抓着这件事不放,而是勉励他们几句,详细的给他们解释此举的用意。

  那群人心平气和,冷静下来一听,也确实是这个理,之前是他们鬼迷心窍了。

  他们骂人的话如此难听,可顾俢撰不仅不生气,还好言好语的鼓励他们,这么一对比,他们真的是比顾俢撰差的太远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页  当前第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1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夫君他是科举大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