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固伦纯禧公主_分节阅读_第22节
小说作者:抱鲤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73 KB   上传时间:2020-03-21 20:09:37

  如此微妙时期,噶尔丹把自己的哈敦派到大清来给太后祝寿,必是有所图谋。

  容温不动声色的多瞧了噶尔丹哈敦两眼,又问二公主,“我来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公主思索片刻,干练总结道,“扯皮。毕竟那三位哈敦之间,除去国仇家恨,还掺杂儿女情长,真是比唱戏还热闹。”

  容温闻言,好气又好笑,轻拧了二公主一把,“说正事呢,你正经些。”

  “我很正经啊。”二公主委屈噘嘴,“你看呀,噶尔丹凶恶,先是抢了侄儿策妄阿拉布坦的汗位女人;后又偷袭,打得漠北喀尔喀落花流水。逼得这两方人马走投无路,狼狈依附大清。这两方的哈敦,见了噶尔丹的哈敦,可不跟见了仇人一样。”

  “姐姐你是没见着,方才外边通传噶尔丹哈敦觐见,那两方的哈敦立时站了起来,上去便要动手,结果……”

  二公主咽咽嗓子,心有余悸的模样,“结果还是噶尔丹的哈敦更凶,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打二,甩了那两位哈敦一人一个巴掌,后来才被宫女拉开。”

  “然后殿内便静了下来,一没听见皇玛嬷训斥她们无礼,二没听见娘娘们打圆场。姐姐,你说为什么呀?”

  “……”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噶尔丹哈敦身份敏感,又来意不明。在皇上未表态之前,对她是既不能轻易得罪,也不可出言结交。

  太后避事怕事,后妃明哲保身。

  所以,倒不如沉默是金来得稳妥。

  至于其他的,涉及朝政问题的,噶尔丹的图谋之类,容温也不清楚了……

  先前太皇太后曾在乾清宫外甬道立下‘后宫不得干政’的碑文。不仅后妃,公主也照样不得干政,身边的人根本不敢把政事往公主们的耳朵里传。

  容温之所以比二公主懂得多一点,是因为她被指婚和亲科尔沁后,宫中按例曾派过一位通达的老嬷嬷,就大清与蒙古的各方联系,给她讲古谈今。

  毕竟是和亲公主,总不能懵懵懂懂,连基本的利弊都理不清。

  不过,那位嬷嬷讲的消息有限,且多是围绕容温要和亲的科尔沁部。

  噶尔丹这些人,只是轻描淡写,几句带过。

  容温无法根据那些只言片语,准确推断出眼前是个什么情况。

  只隐约觉得,太后这万寿节,怕是热闹不起来了。

  过了约摸半个时辰的功夫,皇帝领着人来了寿康宫。

  欲私下召见噶尔丹哈敦,问她来意。

  噶尔丹哈敦断然拒绝,起身,当众用不高不低的嗓音说道,“我为大清而来。”

  她一袭红衣,样貌生得很是美艳,眸色凉薄,眉目倨傲犹带讥诮,示意随从把一封信呈给皇帝。

  “此为我们大汗给大清的劝降书,只要你肯签字画押,主动跪迎大汗入关,让出皇位。今日荣华,仍握在手,大汗不会亏待于你。反之,大清必亡!”

  “放肆!”噶尔丹哈敦当众说出这番话,无异于在搅闹万寿节,故意挑衅皇帝,当众打皇帝的脸。皇帝若不处置他,岂非颜面扫地。

  只听皇帝暴呵一声,额上青筋直跳,“来人,把她拖下去!”

  噶尔丹哈敦被侍卫拖走,不挣扎不反抗,从始至终,都是那副清清冷冷的模样。

  平静到,好像她就是来送死的。

  -

  不出容温所料,今日这万寿节因噶尔丹哈敦这番莫名其妙的搅弄,真的就淡得跟水似的。

  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皇室宗亲,都唯恐一个不慎触怒皇帝,无人敢在这个时候出头。

  连献礼贺寿这种讨乖卖巧说吉祥话的环节,都没什么热闹气。

  容温与班第小夫妻二人一齐上前磕头祝寿时,不动声色的偷觑了眼坐在太后边上的皇帝。

  皇帝上位多年,早已练就了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容温自然瞧不出什么。

  不过,在容温二人献上寿礼,道完贺词准备退下时。从噶尔丹哈敦被拉下去后,便一直没开过口的皇帝倒是突然叫住了他们。

  面无波澜,一如往常。

  先是夸了几句贺礼有心,后口风一转,说道,“你们在京留了一个多月,多罗郡王可是没少差人来问候。如今,额驸腿伤既已痊愈,便择个好日子返旗吧,免得多罗郡王总是操心。”

  早在班第痊愈后,容温便知晓这一天早晚得来,有心理准备,所以并未露出任何异样,从容得体的行礼应喏。

  “儿臣回府后便择日子,定下了再遣人来报宫中。”

  “嗯。”皇帝微一颔首,视线漫不经心一般,落在与容温并排而站的班第身上。带着某种,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微妙示意。

  班第沉了一瞬,面无表情的道,“其实大可不必麻烦,过几日,前来贺寿的蒙古王公都要返旗,我们可与之同行。”

  “如此也好。”皇帝欣然应允,又朗声对下面一众蒙古王公福晋道,“纯禧公主乃朕的掌上明珠,朕朝务缠身,不便亲自送其去往科尔沁。正好,劳烦诸位,替朕相送公主。也不用耽搁诸位太久,送到科尔沁地界便好。”

  大公主自出嫁后,盛宠在身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皇帝如此偏爱,大张旗鼓遣这许多人相送。蒙古王公们虽显意外,但觉得还算在情理之中。

  反正此次他们入关为太后祝寿,各旗只来了一两个代表,旗务自有留在旗中的王公处理。他们就算遵皇帝之命,多绕一段路相送公主,也耽误不了什么事,于是纷纷领命。

  因皇帝这突然一出,容温不自觉成为殿中的焦点,应付了许久,才得空抽出身,往寿康宫后的古树敞轩去。

  宜妃果然等在此处。

  一见容温,便利落从袖子里抽出一个荷包塞给她,嘴里还在不停数落,“你个没长心眼儿的,把现银和大半铺子给了我,你日后怎么办?喏,这里面是你那些铺子的地契。至于银子,等我日后攒够了,再还给你。”

  “宜娘娘,你别和我客气。如果不是你私下照看,我还不知能不能长大。往后我去了蒙古,也不知能否有返京的那日,这些就当我提前孝敬你了。”

  容温推拒,“我自己留有一些铺子和庄子,够了。而且我还有胭脂地可以收租。”

  “跟我打马虎眼,你还嫩着呐。”宜妃半分不信容温,拆穿道,“你嫁的多罗郡王府是出了名的穷。为此我特地问过元忞嬷嬷,她说此次多罗郡王府献上的那份风光寿礼,是你私下贴补,用金珠购置来的。你若是还有银子,为何会动陪嫁的金珠?”

  “……”容温苦笑,宜妃挺好的,就是有时候太精了。

  “没话说了?没话说了便把东西收好。”宜妃态度强硬,不容拒绝的把东西攥在容温手里,趁着间隙,又低声问起,“上次我说皇上与额驸藏了事,你可有回去仔细想过?”

  “嗯。”容温颔首,老实道,“但不得其意。”

  “别说你个小丫头,连我跟了皇上快二十年,都从未看明白过他。”

  宜妃朝寿康宫正殿扬了扬下巴,心直口快道,“今日噶尔丹哈敦出现在万寿宴上,好好的庆事被搅和了不说,皇上也落了个没脸,这会儿皇上心中指不定多气恼厌烦。

  可如此情形,方才在殿中,他还能分出精神捧你一把。你说你这都要去蒙古了,他到底图什么。”

  是啊,她马上就去蒙古了,她能有什么价值,值得皇帝另眼相待……

  宜妃又与容温提前话别几句,便见远处宫女身影忽闪,意在提醒她们有人来了。遂叹了口气,轻拍了容温肩膀两下,径直走了。

  宜妃走后,容温在原地出了会儿神,正欲回去,发现班第突然从敞轩外的古树后,闪身而出。

  “……你什么时候来的?”容温面上不显,实则心头有些打鼓,她与宜妃说的那些话,该不会被他听见了吧。

  “全听见了。”班第回答得坦坦荡荡。

  容温憋气,喉头一哽,一时间竟没找出话来应他。

  班第居高临下,看她耳根卷积起来的红云。一双灰眸,如积了水的沉。

  倏然转身往正殿去,可没走开两步,又顿住。

  “你可愿意去蒙古?”男人低哑的嗓音散在古树苍荫下,有些突兀的厚重。

  容温愣了愣,答非所问,“我从小便学蒙语。”

  从没人问她愿不愿意。

  因为,这是命。

  班第似乎懂了她的言下之意,高大的背影僵滞一刹,头也没回的阔步离开。

  晚间,万寿宴结束。

  容温坐着金顶轿到宫门,换乘舆车。

  见一旁班第那匹黑马边上无人,遂问了乌恩其一句,班第怎么还未出来。

  临出宫前,她被太后拉住。太后把自己年轻时,在草原当姑娘那会儿,最爱佩戴的那把金玉小匕首送给了她,说是做个念想。

  因班第的品级,不能在宫中乘轿撵之类,只能靠一双腿从寿康宫走到宫门,她便让班第先她一步出宫了。

  按理,班第的脚程这会儿应该到宫门了。

  莫不是迷路了吧?

  容温正打算让人去找找,便见班第一身深衣,阔步迈过紫禁城的青砖红瓦,华灯宝烛,携风而来。

  他手里,还拎着一只个头不小的包袱。

  容温知晓他与皇帝有秘密,以为是皇帝把他唤去给了什么东西。轻飘扫了一眼,没有多问。

  容温乘车,班第骑马,一同打道回府。

  在宫里真真假假言笑一天,容温觉得疲累得很,无精打采地趴在绣花粟玉芯软枕上闭目养神,一不留神,迷糊睡了过去。

  隐约被人唤醒,眼前出现的竟是班第那张冷脸。

  容温懵了,揉了揉眼睛,发现自己是清醒的,没做梦,正欲问他上来做什么。

  班第先开了口,照样的冷声冷气,“我送你那套衣饰,你可喜欢?”

  班第把她叫醒,就为了问她喜不喜欢那套茄子装?

  当然是——

  “喜欢!”容温扯出一个假得不能再假的笑,配合自己的违心话。

  班第却像瞎了一般,淡声道,“喜欢便多穿。”

  “……哦。”

  容温觉得,自己可能做了一个梦中梦,不然班第为何坚持要把她变成一根茄子。

  -

  蒙古王公返旗的日子定在四日后。

  因容温随旗离京是突然定下的,时间难免有些赶。

  这几日,公主府上下忙做一团,好不容易把随行的物什,奴仆等归置好。

  第四日早起,大雨滂沱。

  别过前来城门相送的皇帝等人,容温一行冒雨北行,浩浩荡荡往蒙古科尔沁而去。

  因此次是为贺太后万寿节,所以蒙古各部落派来贺寿的队伍里,多半有一位地位不低的福晋或哈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固伦纯禧公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