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首辅家的长孙媳_分节阅读_第2节
小说作者:刹时红瘦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38 MB   上传时间:2020-05-12 20:49:45

  春归静静听着身边那些议论声询问话,这时也不用特意酝酿悲情,只要敛藏起胸腔里那股子果毅,便足够楚楚可怜,她就这么静默着,并没有回应一言半句,但谁也不会怀疑这个跪在闹市中,佛门前的女子,有引人嘘唏同情的悲凉遭遇。

  但春归心里明白,于她而言,并不是悲切的时间。

  她暗暗留意四周,瞧见一行软轿过去,步伐匆匆未作停留,再是一行软轿过去,同样步伐匆匆未作停留,可这稍稍落后的一行人,其中一位,正是收容庇护她的纪夫人之子孙宁,也可以称作她今日这番计划的同谋。

  卖身当然不是最终目的,春归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实就是有孙宁相跟那张软轿中坐着的人,现任知州的夫人沈氏,她必须赢得此人的帮助。

  重要人物之一既已到场,春归稍稍安心,便等着另一重要人物接踵而至了,对于这一环,她却是胸有成竹。

  果然不久,便听一阵喧哗,是从隆灵寺的西边,涌过来十好几人,打头那两个膀大腰圆身着裋褐的家丁,粗着嗓门吆喝让路,硬生生喝开一条通道,这两人身后,就是一个锦衣华服的青年,罩发的网巾下,两道黑直眉,一双吊角眼,宽大的鼻翼并没缓和锋锐的面廓,要说这长相,虽不属眉清目秀的斯文品格,却也论不上灰容土貌惨不忍睹,只他看人,仿佛有特意压低额头再斜撩眉眼的惯性,兀显出几分克意的狠戾来。

  这人还拿着把折扇,在手掌里敲敲两下,哗地打开,上头竟写着玉树临风如此直白的四字,纨绔得一目了然。

  仿佛是故意让众人看清折扇上的文字,又啪地收起,握着扇柄,将另一端斜刺伸出,抬起春归的下巴,纨绔把眉眼再度撩晃了几下,很是心满意足:“顾大姑娘,你若早早受了小爷的聘礼,又何至于弄得如此落魄?不过这时也不迟,你既要卖身,那就开个价钱,小爷好心,替你葬母如何?”

  春归心中已有猜测,这必然就是紧紧逼迫,想要纳她为外室的郑珲澹,但她虽因此事几乎被逼得走投无路,实际却未曾见过此人,这出戏,还需要继续往下唱,便适度显出几分惊诧来:“公子怎知民女姓氏,敢问公子高姓尊讳?”

  立时便有那家丁代应:“我家少主,乃荣国公府郑三爷。”

  春归这才变了脸色,再不压抑悲愤:“原来阁下就是郑三爷!若非阁下一再相逼,民女又岂会走投无路,落得如此境遇,三爷若再相逼,民女情愿拼却一死,亦不能让亡母泉下含恨,魂灵难安。”

  围观众人一见竟有这等变故,兴奋瞬时高涨,虽仅凭这三言两句的对话,也辨不仔细其中内情,可群众的臆想一贯极富创造性,极快就推测出了大致缘由,要说来往往权贵纨绔和孤苦美人之间,故事也无非恃强凌弱、巧取豪夺的套路,再无新奇,只众人慑于荣国公府之威,暂时还不敢高声议论,也更加不敢声援美人儿。

  这数圈人群的场面,竟突然变得比刚才更加沉静。

  郑纨绔眼见着肖想已久的美人,仍然像块硬梆梆的石头,把他横眉冷对愤愤注视,心头那叫一个窝火,他又是好不容易才盼到这等时机,哪里就肯罢休,嘿地一笑:“顾大姑娘既在庙集上卖身,小爷我也愿意出资买你回去,那就是你情我愿,我今日,还偏就要成全你的孝道,替你将你娘风光大葬。”

  “莫说亡母生前,曾再三告诫民女,宁死不可委身权贵,为那无名无份外室贱妾,有损门风家训,只说若非阁下一再相逼,我阿娘也不会忧愁难释重病不治,阁下于我,乃杀母之仇,只恨我无依无靠、无权无势,不能为阿娘报仇血恨,已为不孝,若再有违母训,更为忤逆。”

  “看来,顾姑娘还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郑纨绔被报仇血恨四字刺激,将那吊角眼阴阴地一咪,重重一挥手臂。

  众目睽睽之下,如狼似虎的家丁一拥而上,便要把春归强掳拉走。

  ------------

第2章 触壁亡否

  当众调戏突而激化为强掠豪夺,看客们连连惊呼,春归却也是早有预料,她几乎立时后退,看似惊慌的目光,匆匆和人群中某双眼睛一碰——除了孙宁以外,春归还有助手,就是混在看客里的旧邻柴生。

  但这样的眉来眼去,自是不能让人察觉,也就是匆匆一个授意,提示柴生作足准备,春归便毫不犹豫直往隆灵寺的外墙上撞过去,在她的计划之中,千钧一发时刻,柴生会飞奔上前阻止,另外还有孙宁的几个好友,也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和那郑珲澹形成对峙,拖延时间,以便惊动知州夫人主持公道。

  为了将戏演得逼真,坐实郑珲澹恃强凌弱的罪名儿,这一撞春归必须用尽全力,她冲得是真猛,却没想到柴生竟然没按计划执行阻止,眼看当真就要撞在墙上,春归心中惊急,奈何已经无法收势这猛烈的一撞。

  但觉额头一阵剧痛,又听耳畔轰隆一声。

  春归最后的意识是:完了,她的计划,可精简为八字,便是卖身葬母、反抗触壁,但可从没想过当真要触壁而亡呀……

  又说知州夫人沈氏,今日匆匆前往隆灵寺,正是为了待住持方丈开示佛法后,求请住持会见释讲——她的丈夫也就是现任知州大人,自来汾阳,诸事不顺,又病卧在床,久久不曾痊愈,沈夫人也没了其余法子,听闻隆灵寺的方丈佛法精深,抱着一试的心态前来,看看来否化解厄运,她早前并没留意寺庙外头一出闹剧正将开演,此时也正与冤家路窄的老对头唇枪舌箭。

  可巧这位老对头,正是荣国公夫人,郑纨绔的生母古氏。

  原来上月庙会,就是古氏先来一步,又靠着本地豪门的天然优势,抢占了方丈每月只接待一名信徒的先机,今日居然又比沈氏先到,而且摆明还想再争释讲。

  寺庙里这处专为富贵门第预备的小院里,两个夫人的交锋正值激烈,都是寸步不让,却奈何古氏的性情,更比沈氏嚣张跋扈,在场面上略占上风,沈氏极为郁愤。

  先是候在外头的孙宁,得知风波已经闹起,正要依计而行——

  他作为在知州衙门任职的书办,差事之一就是相随夫人出门,照应安排琐碎事宜,当然能够预先得知沈夫人的行程,却实在没有办法预见,荣国公夫人古氏今天又会和沈夫人狭路相逢。

  故而他与春归商量的计划,是风波一起,由他禀知沈夫人。

  不防却被荣国公府的仆妇抢先了一步,踩着风火轮般飞奔到了院子里,一路喊着:“夫人,大事不好!”

  孙宁一想,有这仆妇通风报讯,倒也省了他再多事。

  又果然沈夫人一听,心花怒放,虽猜不出有何大事,也乐得坐壁上观,趁机落井下石。

  仆妇显然也顾不得是否有旁人在侧,气喘吁吁噼里啪拉就是绘声绘色的一番话:“那小贱人顾氏,今日竟在寺庙外头,摆张帛书要卖身葬母,三爷闻讯,岂肯错过,带着十好几人就赶了来,要买那小贱人,哪知小贱人又当众反悔,还怒斥三爷是杀母仇人,激得三爷要将她拖回去重惩,小贱人一急,奔着墙上就撞了过去,轰隆一声,竟然把一截院墙都撞塌了!”

  古氏听得摇摇欲坠:“三爷人呢?”

  “小贱人这一撞,惊动了寺里的武僧,又不知从哪里蹿出来几个闲汉,围了三爷不让走,三爷现在无法脱身。”

  沈氏一边听着,兴奋不已,又作出愤怒之色:“真没想到,堂堂国公府的公子,居然为非作歹,行为恃强凌弱之事,可怜那女子,如此刚烈、宁死不屈,这一撞,撞榻一堵墙,岂不是香消玉殒?真造孽,郑三爷这回,闹出人命来,可难以息事宁人。”

  古氏心中焦急,听闻这话,更是勃然大怒:“那顾氏自愿卖身,哪里称得上恃强凌弱,又是她先毁谤我家三郎是杀人凶手,三郎不愤,这才冲突,她自己撞墙死了,怨得了谁?”

  这争执声有些大,外头孙宁听见,惊得魂飞魄散,这时也顾不得许多,拔腿便往外头跑,好容易挤进里三层外三层,一眼便见隆灵寺坚固的围墙当真豁了个口子,脑子里轰隆一声,一片空白。

  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又才想起察看春归的情况,他还抱有一丝饶幸:明明计划妥当,顾妹妹是佯作触壁,柴生及时阻拦,怎会当真伤及顾妹妹性命?说不定是这隆灵寺的围墙,年久失修,自己塌了。

  孙宁艰难地移动眼珠,又才发现还有一层人群,他忐忑不安往里挤,还没挤进去,就听一声佛号。

  原来被惊动的不仅仅是武僧,还有住持方丈,这位方丈懂得医术,已经先一步赶来救治春归,他念出一声佛号后,也是如释重负:“这位施主虽说受了伤,好在伤势不重,并无性命之忧,善哉善哉。”

  围观者又是一阵大哗。

  “我们可是亲眼目睹,那姑娘使出全力撞墙,轰隆一声把围墙都撞塌了一截,竟只是受了轻伤,这怎么可能?”

  方丈也觉奇异,作为住持,他可是相当清楚,寺院围墙决不可能年久失修,隆灵寺香火旺盛,又不缺财款,尤其外墙,一年两次修固,这女子的头颅莫非是钢铁铸成,竟能把坚实的墙壁给撞塌了?这事还真吊诡!

  又听一个看客道:“莫不是佛祖显灵,被这姑娘贞烈孝道所感,不忍看这姑娘触壁而亡,故而才当姑娘触壁之时,让这堵墙塌毁化解那奋力不要命的一撞?”

  方丈:……

  像他如此高深的佛法,还从未见过佛祖当真显灵呢!

  然而这套说辞,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便有信徒,匍匐跪地连称佛祖有灵、惩恶扬善,也有人对着方丈就拜,俨然把住持当作了佛祖的化身,方丈心思一动,认为这样的误解大大有助于本寺的声誉,也故作起高深来,默认这套说辞。

  孙宁趁人不察,一把拉过尚自目瞪口呆的柴生,压低了声问道:“怎么回事?”

  柴生心有余悸道:“我也不知怎么回事,正要冲上前去阻拦大姑娘,双腿竟像被紧紧捆绑住,动弹不得,眼睁睁看着……大姑娘当真无妨?若未受重伤,怎么昏迷不醒?”

  ——

  春归在昏昏沉沉之间,仿佛回到了让她魂牵梦萦的岁月。

  尚是稚子,不识忧愁,在阿爹膝头,一字字跟着念“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院子里的槐花,飘飘洒洒落满襟怀,她悄悄拈起一朵,嚼出唇齿留香。

  恍惚又到稍大的时候,趴着窗棂,探出半个脑袋,窥望正在写文章的阿爹,脑勺一痛,转过身吃惊地发觉又被阿娘抓了个现形儿,阿娘蹙着眉头,严肃却低声教训:“偏是记不住,竟然又来打扰阿爹用功!”

  淘气的举动,似乎数不胜数,比如悄悄拿了阿爹的酒,学着举杯邀月,喝得两靥发热头昏目眩,傻笑着手舞足蹈,怎能不被察觉?难逃阿娘教训,被罚抄《女诫》,好些天垂头丧气,又是阿爹开导她:“春丫还小,这时还不能饮酒。”

  “长大了就可以了吗?”

  “是,等春丫大了,就能陪阿爹共饮。”

  “那多久才算长大呢?”

  “女子及笄,便为成年,那也是我们春丫,大好年华伊始。”

  当时是多期望啊,快快及笄,但已经及笄的如今,春归却又希望,她的青春永远不将绽放,一直是父亲膝头上那个不知哀愁的孩童。

  父亲在世时,她被视同掌上明珠,她的身后永远有最最坚实的依靠,从来没经受过丝毫风雨的凄凉,她有多么眷念父母俱在的岁月,以至于就算在梦中,竟也清晰记得这样的美好于她已为永失,她一遍遍警告着自己不要醒来,该有多么惧怕,在睁眼之间,什么都留不住,烟消云散左右空空。

  可是谁,一直在她身边啜泣,一直唤着“春丫春丫”,纵然她闭着眼睛不愿面对,意识还是驱散了梦境,阿爹甚至没有对她挥手,形影已经不见。

  她也终于分辨出,唤着她的人,是阿娘。

  张眼,果然瞧见阿娘立在一旁,淌眼抹泪,春归抬手放上额头,把一声叹息暗暗咽下,说话时,又觉嗓子里干涩得厉害:“阿娘莫哭了,你身子本就不好,如此忧愁,又怎利于康复将息?”

  却闻阿娘惊呼:“春丫,你怎么能看见我?!”

  春归莫名打了一个激灵,把额头上的手放下,瞪着眼看阿娘惊惶的神色,脑子里翻江倒海,浑浑噩噩。

  她见阿娘似乎想要掺扶,当手接触她的左臂,竟像直接穿过了她的臂膀,她却无知无觉。

  这一惊非同小可,春归撑着身体笔直坐起,又觉一阵天眩地转,但这回她是当真清醒了,她记得发生的一切:眼看着阿娘沉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绝望;和纪夫人以及宁哥哥计划着怎么让族公妥协;错过阿娘临终时刻;隆灵寺前拼尽全力地一撞……

  当真清醒了,却还是能看见骇然的母亲。

  “阿娘?”春归颤着声儿,也颤着手,她去抓母亲的手,却抓了个空,但她依然能清晰地看见母亲!

  穿着打扮,是小殓时那身服饰!!!

  难道是她当真触壁而亡了?所以才与母亲泉下相聚?!

  春归四顾,只见她躺在一张吊着青纱帐的架子床上,正前有一扇糊了莤影纱的花窗,窗下摆着条几,上头搁着香炉,窗边儿就是一扇门,垂着门帘,上头画着兰草,一壁白墙,悬有字画……

  这分明是一间布置简洁,却不失雅致的屋舍,怎么会是阴冥九泉?难不成,阴冥九泉原本就是这模样?

  正惊奇,眼角余光到处,那里竟还站着一个婢女!!!

  春归糊里糊涂,母亲却号啕大哭起来:“春丫,我可怜的孩子,你竟也这般命苦,都是阿娘误了你……”

  母亲哭得伤心,春归倒并不觉得多么难过,她甚至还有些如释重负的轻快,死就死吧,生时凄孤,还不如死后团聚,可为什么一命呜呼了,额头还这么疼!

  用手一摸,这回倒是感觉到了额上包扎的布巾,再次提醒她临死前拼尽全力那一撞。

  哎哟喂,用手一摁伤口,更痛了!!!

  又听一声嗤笑,却是墙角那面生的婢女发出:“别摁了,再摁,你也死不了。”

  “我没死?”

  “我的春丫还活着?”

  一个茫然,一个大喜。

  ------------

第3章 细诉遭遇

  沈氏去一趟隆灵寺,遭遇一件奇特,她于是心情大好。

  原本以为那卖身葬母的女子被郑珲澹逼得触壁自尽,论是古氏多么嚣张,她也不会放过杀人凶手,谁知转头又听说女子只是受了轻伤,既未闹出人命,她又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也没法子把郑珲澹当场扣押,却还是借着这桩由头把古氏敲打一番,古氏也再无闲心和她争什么住持释讲,灰头土脸领着儿子离开了是非地。

  沈氏逞了愿,询问如何解厄,那方丈虽是佛门中人,却不曾真正远遁世外,听沈氏的说辞,又晓知州大人的病情并不要紧,无非来了汾阳有些水土不适,更兼公务上诸多不顺,心中忧愁,才拖延到如今不见痊愈,他便先一语断定:“赵知州这一厄情,无关病势,却乃心疾。”

  又知几分官场政斗的症结,与荣国公府不无干系,方丈原也不想牵涉进去,却因春归这么一桩事,到底顾及舆论,又被沈氏那重重一笔香火钱砸得心动不已,也就多说了一句话:“施主又何需再问解厄之法?今日此行,已遇解厄之人。”

  沈氏稍一思索,也就开了窍——

  虽说郑珲澹身上没有摊着人命,却是多得佛祖庇佑那可怜女子,不能将他当作杀人凶手法办,仗势欺人的罪名儿却跑不了,荣国公一介权贵,虽和赵家这样的官宦世族说不上什么直接矛盾,可听说荣国公和施良行从前却来往频繁,要是能借这一把柄,牵连上施良行,指不定就能化解局面上的艰难。

  于是沈氏便把春归当作了“贵人”,将昏迷不醒的可怜女子带回了知州府衙养伤,自也是为了等春归清醒后,细细询问情由,再告知丈夫,看看能不能当作契机。

  只没想,虽方丈断定春归没有性命之忧,她这一昏迷,竟是一日一夜过去,好容易听说终于是清醒了,沈氏忙不迭便去探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3页  当前第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首辅家的长孙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