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正始十一年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蔡某人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28 KB   上传时间:2020-05-13 20:38:12

  事到如今,诸葛诞掌东南大权,桓行简居中枢要害,唯独他夏侯至看来才是那个要三亩薄田了余生的人了。

  往事汹汹,然而至始至终,当下的两人都没交流一句,夏侯至烧完纸钱,对着牌位又拜了一拜,转身走了出去。

  桓行懋为难地看了看兄长,一跺脚,自己追了出去:“太初,太初!”

  夏侯至走下最后个台阶,扭头说:“子上,回去罢。”

  桓行懋讪讪地垂下了手,说道:“太初慢走。”

  灵堂里,兄长的脸上看不出一丝别样情绪,桓行懋几次想说点什么,都觉得无甚趣味,索性闭嘴。

  太傅下葬这天,纸钱漫天,白幡飞舞,哭声绵延数里,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延年里出来后,两道挤满了观看的百姓。

  鼓乐大作,孝子在前,送葬的队伍朝首阳山方向挪动。

  抬棺七十二人,轮班替换,皆是桓氏自家家奴,一水的精壮汉子。

  首阳北枕邙山,南临伊洛,依山傍水,形势极为开阔,头顶天高云淡一泄而下。上山入口处有片桃林,每到春来,青山如笑,一片芳菲,若是闲暇时光在这山脚仔细聆听,鸡鸣犬吠,黄牛哞哞,就从附近的人家田野里传来。

  帝国将相,霸业功德之下,为的最终也不过是一幅治世风情图而已。

  等棺材落地,该行的礼仪行过,桓行简示意叔父带着众人下山。独留他和桓行懋,桓行懋却不解,看着人群这么又浩浩荡荡地离开了,那七十二个汉子却还在,满腹狐疑时,见桓行简把头一点,七十二人竟重新抬起了棺木。

  “兄长,这是何意?”

  桓行懋深一脚浅一脚地跟上,荆棘缠身,眼前根本无路,全靠人硬着头皮趟过去。

  他少不了攥住衣角,捂紧了孝帽。但见抬棺者,神情凛凛,目不斜视只一味地朝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众人力气殆尽,桓行简终于在极不起眼的一处停了下来,乱石杂草,并无特别。桓行简站定,只对众人打了个手势,这些人便按事先计划好的,将太傅的棺木推进早凿好的墓地之中。

  眼看要完工,为首的忽大声道:“郎君养我家人,百事无忧,报答他的时候到了!”

  “诺!”整齐划一的声音一出,这些人纷纷取出毒囊塞进口中咬破,跳入墓中,就此殉葬。

  剩下的两人,合力将墓口封死。这一连串动作看得桓行懋不能回神,犹如高平陵,父兄总是要他最后一个知道。

  桓行简一直沉默不语,环绕两圈后,确定无恙,开口道:“子上你过来。”

  兄弟两人对着坟墓郑重叩了三叩,桓行简抓起一捧硬土,自指间缓缓流逝下来,他目光凝定:

  “父亲,待到一统河山之日,儿再来告祭。”

  说完,他步履坚定,头也不回地带三人下山。

  等离了首阳地界,两个死士把丧服除去,折叠整齐,在桓行简面前一跪高高举起,桓行懋看的又是一怔,忙接过来。

  随后,见这两人从容不迫也自腰间取出了毒囊,毫不犹豫塞入口中,顷刻间,倒地身亡。桓行简俯身上前一探鼻息,面色不改,直起身,吹了个口哨,不多时,石苞带两心腹不知从哪儿突然现身奔来,将尸首拖走处置了。

  桓行懋尚在晕眩中,喃喃问道:“阿兄,这,这是父亲的意思?”

  桓行简踩蹬上马,一扯缰绳,望着不远处的洛阳京都,轻轻吁出口气:“是,太傅已去,你我当如朝阳之辉,走!”

第55章 竞折腰(2)

  太傅的丧葬过后,廷议便以“伊尹既卒,伊陟嗣事”为由上奏皇帝,新封太尉的桓旻牵头,因高平陵有功封侯的司徒高柔等联名附议,朝堂之上,手持笏板的群臣要么赞同,要么不表态,皇帝一听,两只眼透过垂旒从这人身上辗转到那人身上,心下失望得很,半天自己也不吭气。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最后,目光在桓行简身上一停,桓行简知道天子等什么,也不别扭,不紧不慢出列推辞了:“臣如何能担此任?朝廷里比臣声望、资历够的贤臣大有人在,请陛下择选。”

  “陛下,太傅新丧只怕吴蜀两国会闻风而动,这个时候,车骑将军不愿意为主分忧,绝非人臣之道。”高柔紧随其后,站了出来,不厌其烦从桓行简随太傅平辽东、高平陵诛刘融、说到寿春擒拿王凌,事功一列,再将话尾一收,“车骑将军智勇双绝,摧强敌如折枯,累有大功,身为人臣,当以社稷为重以匡扶天子为重,保大魏福祚。”

  他话音一落,后头七嘴八舌地都凑上来,桓行简岿然不动,直把上头皇帝被说得舌结如僵,心中不平,只好忍气吞声下了诏书:

  车骑将军桓行简迁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这一回,桓行简不再推辞,而是跪地接旨。旨意下得快,当即,在太极殿上内官过来,和气道:“请抚军大将军低头。”桓行简依言照做,文玄武绯,他一身绯色公服此刻又换了抚军大将军的虎贲冠,由内官细细服侍,加了冠冕。

  下朝的路上,左右纷纷上前道贺,他不过一一回了礼,这里头,混着中书令李丰和侍中许允。桓行简温雅一笑,并不多言,反过来向李丰道喜:

  “我听闻令郎被太后相中为驸马,要尚长公主,恭喜。”

  此事颇为自得,李丰面上谦逊了一把:“犬子不才,蒙太后不弃。”

  桓行简懒得跟他多寒暄,虚应几句,直接回的公府。公府里,傅嘏等人起了个绝早一边等太极殿的消息,一边聚在值房里议事整理各地来的书函表文,最要紧的剔出来,单置匣盒。

  旁边小几上,摆着各色点心清茶,卫会嗜甜,摸了个柿饼旁若无人地一面吃一面在舆图上瞄来瞄去。

  院子里,兴冲冲跑进来个小吏,喜上眉梢:“郎君新拜抚军大将军,到了!到了!”

  这事在算计之中,几人还是松了口气,卫会把柿饼子一丢,擦手整冠,同虞松傅嘏等人走出值房出来迎桓行简。

  桓行简在车上将公服一脱,依旧换白衣素冠,下车后,被众人簇拥着,一抬头,就见府门那立了黑压压一群人正都拾阶而下,道贺声此起彼伏,涌到他跟前,纷纷见礼。

  他脸上没什么特别反应,略一颔首,穿过人群,进了值房后一边走一边解开披风的系带,看也不看,朝身旁一掷,石苞就稳稳地接抱在了怀里。

  双履一除,桓行简盘腿坐于案前,一句赘言也无,直接开口道:“公府如今既作抚军大将军府,精兵器杖要优先补充进来,以卫京师。”

  话点到为止,卫会暗赞郎君当真雷厉风行,这是连禁军也要架空了,垂首静听,目光游移于地,等虞松跟傅嘏在那虚虚泛泛把话说完,桓行简要公府名册,他人乖觉,一边把名册递上去,一边谏言道:

  “今事务庞杂,原公府属官不足以支撑,郎君当网络人才以充公府。就是尚书台的属官们,也可开先例,选入公府。”

  桓行简蹙眉把名册看完,拿起朱笔,勾了半晌,丢给他几人看:“自太傅开府治事以来,广辟人才,如今看还是远远不够。这份名单里,多为大族子弟,难道小门小户就没有可用之才了吗?当年,城阳太守邓艾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农吏,出身屯田客,太傅慧眼识人,听从他屯田的建议,如今他也成了可保一方军民俱丰的人物。可见,出身贵贱同才能大小,并非一脉关联。”

  说着,目光轻轻一动,微笑看向石苞,“司马生平跌宕起伏,起初赶车,而后打铁,今在抚军大将军府。”

  石苞脸一红,引得傅虞两人失笑,卫会皮笑肉不笑地在石苞身上转了两圈,很是轻蔑。他不喜欢这些寒门出身的土包子,避之不及,碍于石苞深受桓行简器重,知道他为心腹爪牙,那张脸上便勉为其难地挂上了层薄笑。

  名册上勾出的,正是寥寥家世无名之辈。

  “我愿天下俊才,无一不归于公府,”桓行简手里朱笔一转,凝思半晌,忽看向虞松,“太傅征召过一个叫李熹的上党人是不是?”

  “是,李熹这个人博学研精,太傅反复征召他数次,礼贤下士,十分诚挚,可他都以疾病为由推脱了。后来,太傅就没再勉强。”

  桓行简目中倏地泄了道寒光:“给他下诏,人要是没病死爬也得爬到洛阳公府来,他要是再不来,休怪我不客气。问问他,一身才学却不肯为洛阳朝廷所用,他是想给谁用?”

  杀气隐隐,郎君自不比太傅明面上的宽厚待人,虞松忙不迭这就撩袍挪到一边去,备笔墨给李熹去诏书。文不加点,几下写就,呈给桓行简一看,得他首肯,盖上公府印章当下就遣人送了出去。

  一干人在里头只征纳人才一事商讨良久,眼见过了用饭的时辰,外头婢子也不敢进来,等桓行简察觉到饿意,才让他几人散了。

  一出来,卫会那肚子已经咕咕乱叫,生平十几载,他还没被饿过。此刻,眯起眼透过凋零的杏树枝桠瞧一碧如洗的天空,嘻嘻笑了声: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啊,不对,顺我者也得鞠躬尽瘁。”

  傅嘏嫌他卖弄,又年纪长他许多,不予搭理。虞松闻言,咂摸了片刻,扯扯他正因活动筋骨乱甩的衣袖:

  “士季,休要胡言乱语,”他目光朝后一瞥,“郎君年轻人,处事凌厉,跟太傅相比还是大有不同的,你管好你这张嘴。”

  卫会那股顽皮劲儿上来,忍不住闹一闹虞松,点他白净的脸:“叔茂,我记得你年纪同郎君差不多啊,难不成,你是个老学究?”话说着,心照不宣地朝傅嘏那直打眼色,“我也就在叔茂跟前放肆一下而已,怕什么?”

  他没个正形,虞松只得将他手拿开掣远了,“好好好,去吃饭。”

  卫会吃饭很挑,左看右看,难能下箸。公府饭食一般,虞松看他满眼的富贵嫌弃,点了点菜肴,劝道:“士季,就是郎君吃的也不过如此,他在饮食上向来不在意,你将就些吧。”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我的养生之道。”卫会无赖地扒拉着碗里的米,一脸的纠结,傅嘏终于看不惯他,发话了:“日后,若是跟郎君大军亲征,风餐露宿,缺油少盐,你还跟不跟?”

  卫会一点都不恼,哼哼笑了,挑起一大口米饭朝嘴里一塞,“跟,我当然跟。”

  这么胡乱送进肚子里,卫会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些什么。用完饭,遣去洛阳周边郡县问计民生的从事们回来了,傅嘏先走一步,去听人禀事。

  值房里,桓行简翻着一封邓艾来的上书,来来回回看了两遍,沉吟不语。等虞松卫会两个再进来,把上书给他两个看,脸色很不好:

  “并州匈奴人刘豹把匈奴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合成了一部,其心可诛!”

  手指在案头的钵子里随意拨弄了两下棋子,拈出一颗,在指间摩挲不已:“汉末大乱以来,胡人趁势渗透边塞已久,西北诸郡皆为戎居,魏武曾将匈奴分化五部,防的就是他一家独大祸害中原。刘豹此举,心怀叵测,想必是打算看洛阳朝廷风向伺机而动,我绝不会给胡人可乘之机,虞松,备笔墨。”

  上书里头,邓艾将并州匈奴羌人等胡虏近情分析了个透,并给出了应策。虞松一边扯着袖子研墨,一边道:

  “邓将军说的极是,当利用反对刘豹的胡人另立一派,以分其势,那些杂居的羌胡也该与普通百姓分开,单独教化,阻止他们奸恶作恶之路。”

  桓行简蹙眉,摇头道:“没那么容易,非我族类,你们以为胡人是那么好教化的?他们是一匹匹恶狼,暗处觊觎,一旦中原虚空,会毫不犹豫扑咬上来。我想过了,该压的要压,该安抚的还要安抚,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但对他们的警惕一日也不可放松。”

  说着,执笔添墨,亲自给邓艾回信,允了他所有建议。

  一连几日,桓行简在公府忙到甚晚,更深露重,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不过作陪张氏有时,夜深人静沐浴后就在书房歇下了。

  半月有余,嘉柔竟一回都没见他露面。起先还纳罕,后来习以为常。日子眼见晃进十月,她把给阿嬛的鞋也做出来两双。

  这个时节的洛阳,冬寒乍显,内宅栅栏外的菊花开的正盛,各色都有,是个景色极佳的去处。阿嬛同嘉柔两个渐渐相熟,常带着阿媛过来嘉柔这里消磨时间。

  几人凑在一起绣花、写字,有了闲情也琢磨着摆弄花粉香料,这样过着,嘉柔倒觉得比以往心境豁明许多。

  再有,她听闻夏侯至转任太常,专管宗庙礼仪,那颗心更觉放安稳了,暗道兄长离中枢要职越远越好哩。

  这日,送走阿嬛两个,嘉柔又跟崔娘说了会话。待到困乏,洗漱上床,可人沾了绣枕,听外头风声汹涌,俨然病秋,怎么也睡不着了。

  索性又摸索着起来,掌上灯,放在榻头,屏风上头的那对白鹤跟着又清晰起来,嘉柔愣了一会儿,拿来本《史记》歪在床上读了。

  风声越发得大,犹如暴雨,窗棂微微作响嘉柔疑心真的落雨了,她扬声问外间睡着的宝婴:“是下雨了吗?”

  外面,一个静静的声音响起:“是风声。”

  嘉柔忙从靠枕上坐起,青丝萎垂,衣裳不整,桓行简这么施施然走进来时,一见她这个样子,忍不住笑道:

  “佳人蓬头,是为何故?”

  嘉柔忙把被褥一拉,慌张中,书也掉了,人缩在被子里把头蒙上,一副鸵鸟心态。

  被子被一点点往下拽开,很快,她那双晶莹的眼露了出来,桓行简微凉的手指自她腮上轻轻一过:

  “我来猜猜,柔儿是因自君往东,首如飞蓬?”

  公府在宅邸东面,他一语双关,嘉柔立刻听明白了红着脸打掉他的手,反驳道:“不是,我只不过要睡了。”

  “睡了你还看书?”桓行简把书朝她案头一搁,他揉揉额角,顺势坐下,将嘉柔朝里挤了一挤,她一时僵着,桓行简忍不住怪道,“你倒是动一动。”

  看嘉柔腾下又红了耳朵根,桓行简正要笑她,猛然记起什么,将她一瞥:“你想什么呢?我在热孝中,能把你怎么样?”

  嘉柔有点讷讷的:“大将军清减许多。”

  桓行简人倚着靠枕,眼睛一阖,鼻腔里重重哼出声来:“朝廷里纲纪松弛,点卯不到,散衙人空,一群功勋贵胄们,个个贪财如命,受贿成风,怎么不让人头疼?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诚不我欺。”

  嘉柔好奇看了看他,小心问道:“那大将军能管的住这些人吗?”

  “你说呢?”桓行简眼皮动都没动。

  嘉柔眸子一垂:“我觉得,大将军未必能管得住,因为大将军也是功勋贵胄出身,和这些子弟是一样的。大将军如果管他们太紧,他们恐怕……”

  剩下的话没敢说,留桓行简自己领会去,果然,他把眼一睁,意味深长地投在嘉柔脸上,“说啊,怎么不说了?”

  “那大将军别怪罪。”嘉柔鼓足勇气,拥被坐起,“他们可能就不会站大将军这一边了。”

  桓行简哼哼笑了,抬脚就踢了嘉柔一下:“瞧,我的昆仑妲己人在深宅也这么精晓前朝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正始十一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