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异香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狂上加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41 KB   上传时间:2021-02-05 13:16:31

  原来这大哥听说二弟要在京城置办家宅,但是连看了几个都不满意,只说自己的未婚妻特别喜欢江南水居风格的宅院,所以身在江南的他干脆大手笔,买了一套江南前朝大师的旧宅,然后请了专门的工匠将整套宅院拆解,逐一标记装箱,运送上船,一路运到京城来。到时候只要挖地基再重新组装,便可将江南古风的名家宅院一丝不差的移居到京城里来。

  且不说买宅院的价钱几何,就是这一拆一搬再一装,所耗费的钱银便不可计数。

  袁家究竟是什么人家?竟然是这等石崇王恺斗富的大手笔!

  就连见多识广的老太君都感觉到有些大吃一惊,赶紧请袁明启过询问,那袁明启才说到,他的祖父乃是袁雷。

  这一听老太君惊异地又问了一句:“令祖父……是当年跟随先帝爷征讨戎人立下赫赫战功的袁雷?”

  袁明启发笑着道:“正是,只是祖父为人随性,不愿受了朝堂拘束,待战事平定,便辞谢了先帝爷的封赏,回到家乡开了牧场,当听说二弟迎娶的乃是盛家的外孙女时,我父亲还十分高兴,直说祖父生前曾经说过盛家满门忠烈,二弟的眼光不错呢。”

  一旁听着的盛桂娘也傻了眼,她小时也听祖父讲过袁雷的事迹。

  这位和先帝爷结下忘年之交,拜了把子的袁小王爷的一生堪比传奇。

  他当年立下赫赫战功,却视功名如粪土,帮助先帝爷立下大业之后,便挥手告别,去边疆做了牧民去了。

  不过先帝爷倒是还一直惦记这个异姓的小兄弟,虽然知道他不贪慕功名,却也赐给了他异姓王的封号和赏赐无数,还将北地一大片丰茂的牧场封赏给了他。

  当年关于袁小王爷的折子书,满天下的说书人都讲过。

  只是几十年过去了,世人也渐渐忘记了北边还有一位曾经战功赫赫的袁王爷。

  秦老太君更是万万没想到,成天复麾下的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参军竟然是那位袁王爷的孙子。

  等成天复回来的时候,秦老太君特意将成天复叫了过来询问,他可知道袁光达的身世。

  成天复老实地说,起初是不知道。

  不过后来,他有意给妹妹说亲,曾经询问过几个部下的出身。那袁光达也老老实实的说了出来,他当时觉得袁光达的家境太好,若是袁光达碍着自己是他的上司而勉强答应,依着妹妹的脾气嫁过去,恐怕让人家袁家嫌弃。

  而且后来他又问了妹妹喜欢文还是武,妹妹说喜欢斯文的书生,所以就此作罢。

  可是没想到自己当初的询问,竟然让袁光达那小子上了心,留意上了妹妹,后来又跟他主动提了亲,也被他婉言谢绝了。

  没想到兜兜转转,他们俩倒是自己好上了。他这个做大哥的也只能顺水推舟,顺了妹妹的心意。

  盛桂娘觉得这儿子实在是妖怪成了精,竟然知情不报,也不知背地里看了自己多少笑话,便气愤道:“谁问你那个了?你明知道那袁光达的家事,为何不告知你外祖母和我?”

  成天复道:“说家事也不会让他的脸白一些,斯文些。人便是这样的人了,得晴如果是为情势所迫,不得已攀上他,以后也有改口的机会,我又何必说些别的迷乱她的眼。不过这几日见她俩甚好的样子,应该也是相处得来。再说袁光达不也老实跟外祖母说了,他家是放牧牛羊的,无论袁家祖上再怎么显赫,现如今也的确是边疆牧民,并没有撒谎啊!”

  儿子这一番冠冕堂皇,堵得盛桂娘是哑口无言,竟然有种恩科加试,女儿顺利通关,而她这个当娘的没考及格,差点拖了女儿后腿之感。

  可不管怎么说,袁光达的家世显达,吃穿不愁,还是让她这个当母亲的觉得欣慰的。

  于是桂娘前一阵子的满脸阴云一扫而空,再也不必闭门不出,怕遇见相熟的夫人询问女儿的婚事了。

  可是秦老太君却不想女儿太招摇,只跟她说若是无人问,不准主动说出袁家的出身背景,在这皇城根下,凡事还是低调些好。

  甚至连袁家的聘礼也是一并没有进城,只因为袁家聘礼太多,除了搬来整套宅院之外,还有布匹家具和瓷器一类,都是袁家大哥在江南一并选买送来的。

  而因为袁光达如今在城外军营的缘故,得晴与他商量之下,新宅子也并没有选在京城里,而是距离兵营不远的兴山县。等选了址之后,就可以开始搭建宅院。因为都是现成的,挖了地基,按着编好的码子将房屋依次组装得宜之后,便可以清扫入住。

  所以那聘礼也都是暂时堆放在了兴山县,只等袁家二老过来的时候,再一并过礼。

  至于新宅子的院墙和地砖,估计铺设也不会太费时间,虽然那买来的院子小了点儿,也没有后花园子,只简单搭建了从江南搬运过来的假山怪石,挖了鱼池,安了石桌石凳而已。

  但是袁光达如今也不过是个参军,若是院子太大,便有些德不配位,太过出挑之感,现在的大小正合适。毕竟袁家从江南搬移来一座美轮美奂的前朝古屋,便足够让人艳羡的了。

  女儿的婚姻落在了安稳的地上,连带着桂娘终于一扫阴霾,可以笑脸迎人了。

  袁家这些年的生意铺得甚大,据说几乎垄断了北边牛羊和马匹的生意,自然出手阔绰。

  只不过他的这个弟弟不爱生意营生,只爱舞刀弄棒,当时又跟家里吵了一架,便投军到了成天复的麾下。

  如今总算没有辱没祖爷爷的名头,也算是投军建功立业。更要紧的是,傻小子开窍知道娶媳妇了,还娶的是盛家的外孙女,女孩的哥哥乃骠骑大将军,这可是顶正经的人家。

  至于姑娘的父母和离什么的,在袁家看来还真就是小事。

  给袁大哥接风时,桂娘生怕袁家长辈不知详情,很是为难地提醒着袁家的老大,自己乃是与夫家和离,在娘家拉扯两个孩子过活的。

  袁家大哥在酒桌上喝得兴起时,听了这话,半点都没有迟疑道:“说句不恭谨的,这就是成家的亲家二老爷自己没看紧裤腰带,没本事还聊骚弄月!既然守不住自己的妻儿,丢人也是丢他自己的,与正妻嫡女何干?我们袁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不讲究那个。亲家盛夫人眼里不揉沙子,这便是女中的巾帼!”

  在一旁作陪的盛桂娘被袁家大哥夸得心花怒放,看向袁光达的时候,也越来越顺眼,竟然在一片黑漆漆的肤色里,看出了挺山阔鼻,浓眉大眼……看得久了,居然发现自家贤婿还是很耐看的。

  如今就算来了个什么白脸的新科状元,都没有她家的黑女婿强!

  而袁家自知这袁老二粗枝大叶的性格,也生怕成家姑娘反悔,赶紧定下来才好,加上打听到这姑娘也是富丫头,所以聘礼更是毫不吝啬。

  那成家的钱氏后来听到风声也来了两回,看那架势本是来看热闹的。

  初时钱氏什么都不知道,依旧逮到机会说说风凉话,可是再看桂娘却是一副安稳如山,宠辱不惊的架势,对她也是不咸不淡,就连她说幸亏成家不计较,还愿意出席得晴的婚礼,给足盛家脸面时,也是一脸不耐烦。

  桂娘最后直接跟她道:“我那女婿一家子都是通情达理的,不会计较新娘子这边是否父母双全,若是你们府上觉得舍了好大的一张脸,有些为难的话,那不来也罢!”

  说完,桂娘倒先拂袖而去,钱氏当时又是又惊又气,心道怎么还拿捏不住这个桂娘了?

  后来,她侧面打听了盛宅跑外事的下人,才知道袁家整船整船地连绵不断运聘礼的架势,真是越听越惊。

  就算盛桂娘打肿脸充胖子,想要用女儿的嫁妆贴补袁家穷小子,也弄不来这种倾家荡产的架势啊!

  待打听到了袁家的背景之后,钱氏彻底住了嘴,只赶紧回去跟成家老大说了这隐情。

  成家乃是商贾世家,老大更是钻到钱眼子里的,一听说得晴要嫁的居然是北边的大户袁家,自然是扔了水烟袋,一骨碌爬了起来,兴冲冲地跑到河埠头去寻袁家人便要攀关系结交。

  到了北边,想要做买卖就要全凭借人脉手腕了,若是结交了袁家,那么对于他的生意是大有裨益。

  可惜那袁家的老大不知怎么的,对于成家人虽然也客客气气,却短少了几分结为亲家的热情,和盛家一门寡妇说话时,恭敬客气的腔调全不一样。

  成培丰兴冲冲而去,却连碰了几个软钉子,后来干脆寻不到人了,这心里有气,回来便跟老二好一通的抱怨。

第66章

  成培年听了女儿要嫁的居然是这等人家,自然又要跟田氏说了说。

  田佩蓉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她当初撬了桂娘的姻缘才入了成家,所以成培年说些前妻好,儿女好之类的话,她便疑心成培年后悔迎娶自己,心里满是酸味。

  现在听到成培年说袁家竟然是不错的人家时,她冷笑了:“也就是你那兄长眼皮子浅,只看钱银论英雄。那袁家长辈当年若是留在朝中为官的话,还真是个与皇族王爷比肩的人物,可如今也不过是个放牧牛羊的大户而已,有什么可巴结的?倒是我田家乃堂堂国舅公府,你那大哥大嫂一对混蛋,跟我没有半点恭敬。”

  成培年看在田氏怀有身孕的份儿上,也不跟她计较,可看她又抖起国舅女儿的威风来,不甚顺眼,加上在自家内宅子里,便说些闲话:“听宫里传出信儿来,东宫太子妃可也有身孕了。虽则这太子也是你姑母皇后的亲儿子,可是谁不知道,他心里是拿已故的陈皇后为亲娘。现如今他的正妃也是陈家的姑娘,只怕等你姑母当了太后,那国舅爷的威风便要换个人耍耍了。”

  田佩蓉狠狠瞪了成培年一眼,却也心知他说的可不是风凉话,而是实情。宫里谁不知道,皇后与太子并不亲厚。

  毕竟当初太子在襁褓里时,便被抱到了已故陈皇后那里抚养,等回到她姑母这边的时候,孩子已经大了,怎么围拢都没热乎气了,田皇后没少因为这个恨恨咒骂已死的先皇后。

  想到这,她问到:“明日皇后召见,就要入宫去给太子妃的孩儿纳缝百家衣了,各家也要呈现给东宫贺礼,不知道盛家的丫头们都备下的什么?”

  她之前借口不好重样子,让钱氏去盛家那边帮忙的时候留意一下。

  成培年得了她的叮嘱,也问过大嫂了,可惜钱氏去那边时,那边的人都防备她跟贼一般,她每次都是在前厅温热了板凳就走人,也打听不到这些个。

  田佩蓉听了冷冷哼了一声,手里摸着自己的肚子,若有所思……

  再说知晚前几天前跟着袁家大爷嘀嘀咕咕,然后一起去河埠头,接下来的这几日更是早出晚归,不大跟家里的人碰面,似乎在外面忙得焦头烂额的。

  今日她倒是回来得早。不过她去给祖母问安的时候,只见香兰和得晴也在,香兰正兴奋地说着衣服如何搭配首饰呢。

  等一问才知,原来是宫里派人来传,说是为了庆祝太子妃终于怀下子嗣,京城里的贵妇要像以往那般,明日入宫为太子妃的胎儿祈福缝补百纳服。

  知晚一时想起,当初皇后怀孕的时候,她也陪着嫡母王氏入宫去绣这个来着。

  盛家从乡下回来这么久,一直未得皇后召见。

  毕竟像盛家这样,已经没有子弟在朝中为官的没落之家,也不会入皇后的法眼,大都渐渐失宠,不得再入宫门。

  可是这次皇后派人突然召见,着实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也算是给逝去的盛老爷一个薄面罢了。

  不同于香兰的兴奋,知晚一听便是眉头微微一皱,觉得这是鸿门之宴。

  上次那个田德修的事情,虽然在圆滑府尹大人的主导之下,温水和稀泥,可是她后来听说那田德修到底落下了个毛病,走路一瘸一拐的。

  他那个庶出的爹爹还回田家闹了好大一场,直说自己儿子被田佩蓉当了筏子用,如今儿子残疾了,家里不能不管。

  也不知田贤钟是如何摆平这一场风波的。

  虽然田贤钟平日里可能都忘了那些分府出去的庶子庶孙们,但成天复那一闹,将田家的脸都丢光了,也不知他会不会跟皇后告状。

  现在田皇后突然召集盛家这样已经门庭冷落的人家入宫,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好事儿。

  王芙是向来不爱入宫的。当年她在宫里几次受辱,看见那宫门的琉璃瓦都觉得牙疼。

  至于桂娘也接到了皇后的帖子,可她也心烦着自己的女儿跟田家的庶孙惹出来的是非,觉得这入宫进去绝没有什么好事情。

  秦老太君听了之后,微微叹气道:“天复那孩子如今得陛下隆宠,后宫之人应该也会顾忌着些。既然皇后下了帖子,你们不能不去。毕竟我们盛家是老臣家眷,三年前也是糟了横祸,那皇后心里再有怨气,总也要给你们留上几分薄面,不然必定要被人认定是薄待故臣家眷。到时候皇后若是要痛快嘴,给脸子说了什么难听的,你们生受着就是了。”

  香兰因为是庶女,以前几乎没有入宫的机会,原本对入宫的事情很是雀跃,可是听着家里的长辈们她们细说,也是心生怯意,至此便打算装病不去了。

  不过得晴和香桥是嫡女,不能不去。

  得晴的脸色不好,但也只能准备衣服入宫,知晚看了小声道:“到时候我跟着你,没事的。”

  得晴苦笑了一下:“跟田家结仇的事情原本就因我而起,别连累你和舅妈就好,不用你替我挡着。”

  知晚笑了笑,替得晴将发钗戴上道:“若是皇后罚跪,由我陪着你,也免了孤单……你放心,不会有事的……”

  得晴拉着知晚的手,冲着自己的小姐妹苦笑了一下,又振作起来:“我家袁郎说了,若是宫里不放我出来,他就扛着先帝爷当年赐给祖父的长枪去陛下那讨我,我没什么好怕的!”

  知晚也笑了,这得晴如今张口闭口都是她家袁郎。

  有底气的姑娘就是不一样,盛家一府的女人们,总算有个找到靠山的。

  等知晚回到屋子里时,先是让凝烟准备好明天她入宫的衣裳,然后便看了看堆在桌上的书信。

  这么一扒拉,竟然翻出了一封字迹眼熟的信封,那信封还有驿站的火漆封印,可见是刚刚快船驿马送回来的。

  这……不是成天复的笔迹吗?

  他前些日子与袁家大郎吃完酒后,便因为公务,乘船去了英州,怎么有闲心写信用驿马送回?

  她怕有什么急事,连忙拿了桌旁的银刀拆封,抽出了信笺,那信只薄薄一张,字也只有一行——“今日公务休憩,突然忆起书房书架左二格,遗黄米饵一盒,此物甜腻易坏,吃了吧。”

  信应该是三天前写好,再寄过来的。

  知晚看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表哥怎么这般顽皮,竟然只为了一盒米糕千里传信。

  三年笔友情谊,可是知晚发觉自己还是猜不出表哥神来一笔的套路。

  她想了想,披衣服过了跨院,待来到表哥的书房时,便掌灯去看表哥的书架,果然在左二格处,放着一个盒子,上面的字迹竟然是京城有名的四色斋。

  每到秋季,四色斋专为宫中御供糕饼,这黄米芙蓉饵便是他家的招牌,一盒这样的御供糕饼,一般人可拿不到。

  表哥怎么这般粗心,竟然将这么难得的一盒子糕饼放在书架上就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异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