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前夫给我下药了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泊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74 KB   上传时间:2022-02-22 20:09:32

  “臣以为暂时不要公开。此时,我们与文圣皇太后还如同水火,互不相容。公开那个孩子的身份只会为他招致杀身之祸,潘毅再三恳求臣保住这条血脉。所以,清河郡主婚后,让晋安王尽早带着潘家人返回西州,方为上策。”

  上官芷兰点头。王氏想要找对抗皇帝的人,不外乎就是齐王之子和仁敏太子之子,只要这两个人都离开京城,他们那边也无可奈何。她甚至无比庆幸,这两人都没有要当皇帝的心思。否则以晋安王之能和潘家在军中的威望,站在对立的那边,对于国家来说会是个不小的打击。

  “母后!”殿外传来朱启润的声音。

  红丹还来不及阻止,少年已经阵风似地卷进殿内。他见殿内只母亲和梅令臣二人在,眉头微皱,但很快收起表情,“时辰尚早,没想到太傅也在这里。”

  梅令臣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起身行礼,欲解释两句,少年皇帝却径自问自己的母亲,“母后为何一直驳回皇兄回京拜祭父皇的奏折?”

  天顺帝驾崩以后,江东王几次三番上折子祈求回京,都被上官芷兰给压住了。在她看来,江东王生前不见尽孝,死后却频频要求回京祭陵,肯定是别有用心。

  但这只是她的猜测,并无实质的证据,只能耐着性子跟皇帝解释:“江东王在封地,一样可以拜祭先帝。藩王进京不是小事,此事可以等到国丧结束之后再议。”

  “可是母后,皇兄他说异常思念父皇,想见他一面,去皇陵拜谒,难道这不是为人子该做的事吗?他给朕的亲笔信中,言辞恳切,口口声声已经悔过,盼朕看在兄弟手足之情的份上,准他进京尽孝。您不要如此不近人情!朕都快不认识你了。”

  “润儿,你别忘了,朱启洛曾是太子!在这世上,旁人威胁不到你,他却可以!他为何可以直接把信送到你手上?红丹,立刻去查。”上官芷兰的脸上,尽是厉色。

  红丹应声刚要动作,朱启润一把抓住她,“不许去!朕贵为天子,难道连这点主都做不了吗!”

  他的声音回荡在甘泉宫空空的大殿上,殿上几人,一时之间都没有说话。

  此时,梅令臣上前道:“皇上,可否听臣一言?”

  朱启润回头看他,眼睛红红的,像只兔子。

  他虽生在帝王家,但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得到先帝的重视,在上官芷兰的身边长大,骨子里还保存着那份单纯的天性。他没有被皇城中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浸染,只单纯地以为,朱启洛已经变好了,给他上书只是出于父子手足之情。

  梅令臣蹲下来,视线与他相平,温和地说道:“皇上的确是天子,但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应该明白,做好这个天子并不容易。您需要学习帝王之术,需要学习天文地理,需要学习民生百业。这些东西都关乎天下苍生的福祉,江山社稷的稳固。您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会对国家产生莫大的影响。臣和太后只是辅佐尚且年幼的您早日做好这个天子,并非要左右您的意志。”

  朱启润的嘴唇动了动,没有吭声。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他一直不明白,母亲为何要让自己偷拜梅令臣为师。诚然,梅令臣博学,多智,任何在自己看起来难如登天的问题,在这个人的口中都可以轻松化解。

  而且他很擅长跟孩子交往,总是温柔而富有耐心。即便如此,朱启润也没有太把这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放在眼里。

  直到朱启润见到了梅令臣铁血残酷的那一面,颠覆了以往所有的认知,才从心底生出一种敬畏。梅令臣可以打败他的两个兄长,将他扶持为皇帝。那有一日,自己若不顺他的意,是不是也会被废掉?

  朱启润当了皇帝以后,朝政大事,都是由上官芷兰和梅令臣决议,他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他已经不止一次听宫人说起,自己这个皇帝形同虚设,有些流言蜚语更难听,说梅令臣是甘泉宫的入幕之宾。朱启润虽然不愿意相信,但久而久之,对他的情绪多少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他对梅令臣的感情十分复杂,复杂到他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敬多,猜疑多,还是畏惧多。

  “您应该了解您母亲的性格,她并不是苛刻的人,但是为了保护您,保住大昌的江山,她不得不多加思量。您若执意让江东王进京,我们自然不会阻扰,但正如太后所言,藩王入京并不像寻常人家亲戚间的走动那么简单。您给我们时间准备一下,好吗?”

  朱启润妥协,缓缓地点了点头。这是目前,他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至少,别人不会觉得自己这个皇帝一无是处。

  红丹立刻笑道:“皇上圣明。”

  上官芷兰觉得母子俩分开住以后,心也不像从前那样紧紧地连在一起了。孩子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总是不由娘。有时候认为对他好,他反而觉得是限制了他。

  “母后,我想出宫。”朱启润忽然说道。

  “出宫?”上官芷兰疑惑,“皇上为何突然要出宫?”

  “刚刚太傅说了,朕要学习民生。光在宫里,怎么能学到?所以朕要出宫,微服私访!”

  上官芷兰实在跟不上这孩子跳脱的想法,只觉得几日不见,似乎越来越不了解他了。她怕此时出言阻扰,再次惹得他不快,便求救似地望向梅令臣。

  这个下意识的动作看在朱启润的眼里,却有了别的意味。他的眼底笼罩上一层淡淡的阴霾,只不过转瞬即逝。

  梅令臣想了想道:“皇上想出宫可以,不过要先跟臣回家,待臣换身轻便的衣裳,再带皇上去体察民情。皇上还要答应臣,凡事听从臣的安排,可以吗?”

  “母后让我出去,我就听你的。”朱启润朗声说道。

  上官芷兰叹了口气,“那就拜托文若了。”

  朱启润终于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当即就吵着回乾清宫换衣裳。等他走了,梅令臣才对忧心忡忡的上官芷兰说:“太后放心,天黑之前,臣必定会将皇上平安送回。在此期间,太后可以好好查查皇上身边,究竟是谁在出谋划策。不用着急处置,心中有数即可。”

  上官芷兰跟他目光相对,立刻就读懂了他的意思,点了点头。若是换做旁人,她肯定无法安心把皇帝交托。但梅令臣做事向来稳妥,身边又高手如云,定能护得皇上周全。她只觉得头重脚轻,到底彻夜未眠,终究是体力不支,便说道:“你去吧。”

第九十五章

  朱启润有记忆以来, 出宫的次数用五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而且都是跟上官芷兰回上官家。但外祖父并不怎么喜欢他,上官家家风很严, 吃饭的时候都不能说话,他一点都感觉不到快乐。

  这次出宫, 他身边就跟了个上官芷兰指定的内监, 名叫开全。开全今年不过弱冠之年, 是个内向寡言的男子,十分稳重。他自小就在宫中,上官芷兰为静妃时, 曾与他有几分缘分, 如今便派了他守在朱启润的身边。

  朱启润坐在轿子里, 异常兴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轿子外的开全便应了两句。

  到了梅府, 朱启润下轿子,望着门庭皱眉道:“太傅的府邸大是大, 可未免破败了些。他没银子修缮吗?”

  开全跟在他身边小声道:“这是成宗时期, 梅正禹首辅留下的府邸。梅阁老拿回来之后, 忙于政务, 想必还没时间修缮。”

  朱启润“哦”了一声, 这时, 梅令臣从旁边的轿子上下来,带着朱启润进入府邸。严伯看到梅令臣回来, 本是要禀报府中的事务,看他带了一个少年回来,心想怎么苏家少爷刚走,又来了一个。

  梅令臣对严伯说:“这是皇上。”

  严伯吓得立刻要行礼, 朱启润说:“朕是微服出宫,不用多礼。太傅,你先去换衣裳,朕在你这府里到处逛逛。”

  梅令臣随即吩咐严伯带路,朱启润便跟着他走了。他们走到花园之中,看见苏云清正指挥着下人收拾杂草,还把几棵歪脖子树给砍了。

  梅府久违修缮,连花园都破破烂烂的。之前苏云清是无心整饬,如今空闲下来,自然要把它收拾得像模像样,否则一国首辅的府邸,实在是拿不出手。梅令臣没工夫管这些,自然由她这个主母代劳。

  她正热火朝天地干着,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你们在干什么?”

  苏云清回头,看见一个少年走来,他生得十分俊朗,却故意摆出一种不符合年龄的姿态。苏云清想起在甘泉宫跟他有一面之缘,那时候他似乎很嫌弃自己,拉着梅令臣急急走了。

  她刚想行礼,少年却说:“我问你话呢。怎么不回答?”

  他没有自称“朕”,又穿着便服。苏云清便顺着他的话说:“我在整理花园。你是谁?怎么随便在别人家的花园里瞎逛。”

  她没有用谦称。

  站在朱启润身后的严伯欲开口,苏云清对他点了点头,示意知道这个少年的身份,不至于失了分寸,严伯这才放心。

  开全默默地站在旁边,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朱启润自以为瞒过了苏云清,颇有几分得意洋洋。他生出几分捉弄的心思,故意说道:“我是吏部尚书家的公子,跟着太傅来府上玩的,你又是谁?”

  “原来是小公子。”苏云清行礼,“妾身是梅阁老的妻子,敝姓苏。”

  “我看你在这弄了半天,明明有几棵树长得还不错,看起来也有许多年的历史了,你怎么叫人拔了?”朱启润问道。

  “这些树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实则已经遭受了虫害,树干中空,再难长得茂盛。如果在它们旁边种新的树,只会连累那些新的也遭殃。树龄的确有些年头,也不得不忍痛拔了。”

  朱启润忽然想到朝中的那些老臣,虽然都是两朝元老了,可他们啰里八嗦的,观念陈旧,实在很讨厌。如果能像这些树一样,拔掉就好了。可他每每表现出这样的想法,就会被母后和梅令臣阻止。

  说什么朝堂需要互相制衡的力量,那些老家伙都是朝堂的基石。

  苏云清见朱启润若有所思,也没打扰他。朱启润又说:“我有话想问你。”

  他示意严伯退下。

  严伯看了苏云清一眼,得到她认可之后,才躬身退了下去。

  “我问你,你跟太傅的感情是不是不太好?”

  苏云清忍不住笑道:“此话从何说起?妾身跟夫君自小相识,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朱启润轻“嗤”了一声,“我看他三天两头往宫里跑,见母……见太后的时间倒是比你还多。你这个做妻子的,是不是太失职了?好歹得看住他吧。”

  苏云清耐着性子说:“夫君是国之首辅,位高权重,日理万机。他见太后,自然是要与太后商议政务,我为何要看住他?”

  “你就这么相信他?”朱启润疑惑道。

  苏云清感觉到他话中有话,便说道:“当然相信。如果夫妻间连这点信任都没有,恐怕不会长久。而且太后是何等尊贵睿智之人,我怎么会怀疑他们两个之间有什么。”

  朱启润见她坦坦荡荡的,自己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公子是不是听到什么流言了?”苏云清接着说道,“我听闻,先帝在时,太后一直被冷落在偏僻的宫中,含辛茹苦地把当今皇上抚养成人。她之所以成为太后,就是为了保护皇上。试问,天底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她一个女流之辈,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江山社稷,还不是为了皇上着想?她与夫君亲近,只是君需要臣,皇上应该不会误解她吧?”

  朱启润抿了抿嘴唇。

  他们原来住的宫叫蓬莱宫,名字虽好听,但跟冷宫没什么区别。漫长的时光里,他吃的菜都是冷的,母亲的衣着也很朴素。他记不清父皇的样子,读书识字都是母亲教的。有一夜,蓬莱宫旁边的阁楼忽然遭了天火,蔓延到他们这里,是母亲抱着熟睡的他跑了出来。他毫发无损,母亲的身上却被烧伤好几处。

  父皇知道以后,更加嫌恶她,只是派医官来草草看了下,母亲发高热,差点丢了性命。

  可以说,在他当皇帝前的十几年人生里,只有母亲。

  大概因为母亲于他而言太重要了,所以他害怕失去,更害怕心目中圣洁伟大的母亲有任何的污点。

  “公子?”苏云清叫了一声。

  朱启润冷哼,“我又不是皇帝,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我只希望你能提醒太傅,注意自己的言行,别让外面的人逮着机会,乱传谣言。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说的。”

  “为何?”苏云清明知故问。

  “因为!”朱启润一时语塞,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开全。一直沉默的开全这才说:“因为有些话,外人说了会惹阁老不悦。以夫人的聪慧,能更恰当地提醒阁老。”

  苏云清看着这个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小内监,心想太后给皇上挑的人果然是用了心思的。

  “好了,我不跟你说了。”朱启润转身离开了花园。

  苏云清看着他的背影,心口却像堵住了一样。她忽然替梅令臣不值,做了那么多事,想要做个忠君之臣,却遭到了皇上的猜疑。皇上如今年岁尚小,也许三言两语就可以让他动摇。可将来呢?一旦皇上大权在握,无法掌控,也许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梅令臣。

  她不会像皇上一样,误会他跟太后之间的关系,可也要适时地提醒他。人心隔着肚皮,更何况对方还是个皇帝。

  梅令臣回知念堂换衣裳,没有看到苏云清,正想找个人问问,朱启润已经找来了。

  “太傅,我们能走了吗?”他期待地问。

  梅令臣只得点头,“皇上是要坐轿子,还是与臣同乘?臣可以给您讲讲城中的民生百态,也算是一次学习了。”

  “自然是要同乘的,不过你这个称呼得改改。你唤我公子,我唤你先生,如何?”

  梅令臣轻笑,“是,公子。”

  “那我们这就走吧!”朱启润兴高采烈地转过身,大概了走出那座压抑的宫殿的缘故,他觉得全身都轻快了很多。

  梅府准备了马车就停在大门之外,梅令臣扶着朱启润先上去,然后自己走到旁边,吩咐了慕白几句,才跟着坐进去。开全跟车夫坐在外面,马车缓缓地驶出明照坊。

  京城的布局就像一个个大方块,坊与坊之间以大路相连,南北左右皆对称。建成之初,坊与坊之间界限分明,可是经过百年的发展,很多坊的边界已经模糊了。北边尚可以分清,越往南,越是鱼龙混杂,道路纵横交错。

  马车沿着长街,朱启润趴在窗上好奇地往外看,梅令臣陆续给他讲解。他也不知是否认真在听,只时不时地问梅令臣窗外所见到的地点是哪里。

  “那栋楼好漂亮,是做什么的?”朱启润问道。

  梅令臣探头看了一眼,回答:“是云想阁。”

  “是不是做衣裳很有名的?我听母后说起过,年少时,每逢节日,就想去云想阁做身衣裳。”

  梅令臣点头,刚想继续说税收的事,又听朱启润说:“我也想去做两身衣裳,再给母后带一个礼物。”

  “公子……”梅令臣想劝两句,朱启润已经自顾道:“开全,快掉头,我们要去云想阁!”

  梅令臣倒不是反对他去云想阁,只不过如今云想阁已经开门营业,人多眼杂,于安全上来说存在不小的隐患。可朱启润完全不在意这些,等马车停稳了,他高兴地跳下马车,早就把在宫中时说好的,听梅令臣安排的话抛到了脑后。

  他独自兴奋地跑进云想阁,开全连忙去追。梅令臣抬手揉了揉前额,有些头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前夫给我下药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